2024年畢業感言:靈修之路 — 從學術到生命的成長

李曙明 三年的光陰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這段時間,我有幸在美福神學院潛心學習,並獲得了聖經研究碩士學位。回首往日,充滿了挑戰、反思與恩典。在這裡,我不僅系統化了過去零散的神學知識,還通過對基督信仰和靈修的深入探索,更深刻地理解了基督教靈修的精髓,並確立了未來推廣基督教靈修的服事方向。突如其來的疫情封鎖了日常的喧囂,我的生活得到了重新審視的機會。正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我選擇進入美福神學院,開始了一段意想不到的學習之旅。起初,只是希望能通過學習,填補空閒的時間,多一些對信仰的了解。但隨著學習的深入,我發現這裡是一個知識的寶庫,更是一個靈命成長的溫床。課堂上,老師們的淵博知識和深刻見解,讓我對聖經、教會歷史、神學思想等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看到了信仰在不同文化和歷史脈絡中的表現形式,我將以往零散的神學知識梳理成了一個系統化的框架。在這裡不僅學習了理論知識,還掌握了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和靈修中。這段學習經歷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提升了靈命,堅定了信仰。最令我感恩的是在這裡遇到了專注於基督教靈修的好老師。他們不僅在知識上啟發了我,更在靈性上引領我走向更深的境地。在過去,獨自靈修時常感到孤獨和困惑,但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我對基督教靈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們幫助我認識到,靈修不僅僅是個人與神建立親密關係的靈命追求,也是建造教會的重要部分。透過他們的教導,我對基督教靈修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並且確立了未來的人生方向 — 推廣基督教靈修。畢業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我將懷著感恩的心,帶著在美福神學院所學到的知識和智慧,繼續推廣基督教靈修,服事神和祂的子民。感謝美福神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感謝我的家人和朋友們,感謝你們在這段旅程中給予我的支持和鼓勵。沒有你們的陪伴,我無法走到今天。我會將這份經歷作為我未來服事的基石,努力在實際生活中踐行所學,將基督的愛傳遞給更多的人。願神帶領我,成為祂所喜悅的器皿,在未來的服事中,繼續見證祂的榮耀和恩典。

2024畢業感言

胡宣誼 聖經要一口氣讀的!聖經寫作跨越1500年左右,最早開始寫作的一卷約於主前1500-400年之間。之後,40多位作者在神的啟示下繼續寫作而成的。最早的經卷約在公元前1400左右寫成,最晚的經卷約在公元100年左右完成。舊約39卷書,共929章。新約 27卷書,共260章。中文《和合本》譯本共約931,698字。不同時代的作品,不同的文學體裁,就像一間圖書館,只是這是屬神的話語的圖書館。讀神學院其間,有如對聖經探索之旅,所以神學生就學期間,要盡情地倘佯於這間圖書館,讀好…,讀滿…。平信徒的我始終走不出埃及,終於在就讀神學院時走進了迦南地,接下來《摩西五經》的列祖時期及律法的訂定,在來的殘酷大型戰爭場面《約書亞記》、二十位士師面臨多元文化的士師記、清新小品《路得記》、亂世且充滿了人性掙扎的歷史書,苦主約伯開頭的智慧書,也是讀了神學院之後才讀懂《約伯記》,小時候被主日學老師逼背誦的《箴言》,智慧書回應了我們大大小小「這就是人蔘(生)啊」問題…。《大小先知書》載滿奧秘的預言和異象,剎那結束的是《瑪拉基書》;之後有沉默的四百年,沉默嗎?不!時間的鐘擺規律的左右擺動,神也按著祂的時間改變環境值,以讓我們迎接我們的彌賽亞。新約《福音書》中,耶穌為世人的罪而受難。每每看的難過流淚,彼得的熱血、熱情,《使徒行傳》情節緊湊,宛如看好萊塢大片,《保羅書信》再配上系統神學,真的邏輯燒腦吶……使徒一封封的書信,耳提面命的告訴我們十字架上的福音,因著使徒的身教,讓教義與傳統得以延續,最後愛的使徒約翰寫下充滿天啟的《啟示錄》。讀書期間有時累了、倦了,會將《路得記》共四章八十五節一讀再讀,每個時期的我,總有不一樣的得着,每每感動路得說的最動人情話「你往那裏去、我也往那裏去‧你在哪裏住宿、我也在那裏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神也在提醒我不要像路得的大嫂俄珥巴「已經回他本國、和他所拜的神那裏去了」,將上好福分半途而棄。英國著名牧師大衛·鮑森常常被問起最喜歡的書卷是哪卷?大衛牧師的答案總不一樣,信徒就好奇牧師的答案為啥老不同。牧師回答:「今天讀什麼書卷那就是他最喜歡的書卷,感謝神!」於就讀畢業的我也是這樣的答案!

畢業感言

杜彤 人生經歷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體驗。我2019年受洗成為基督徒,2020年來到了美福神學院讀書。在美福神學院學習的四年對我人生的旅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從一個對聖經瞭解甚少的基督徒不斷學習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神學畢業生。我在教會從一個不會開口禱告的平信徒成為一個可以帶領小組的小牧者、教導主日學的老師、積极參與教會服事的核心同工。這四年的學習成長對於我好似水到渠成、順理成章。我時常會思想這是神的帶領,我專心順服在神的權柄之下。正如學院牆上所寫:【一切都是恩典】。四年的學習神學知識的裝備,讓我認識神、學習神的話語、瞭解神的心意。我感恩各科老師的孜孜不倦、循循善誘的諄諄教誨; 我也感恩同學們彼此分享共同成長的學習氛圍。 在學習中,有時感到壓力很大,但困難過後的成果更加的寶貴,感覺真的是沒有虛度人生的時光。就如每個學科的論文是最花費精力去讀書、準備、查考資料,傾注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過程中還要字斟句酌、反覆修改,才可以最終完成。但這也是我每個課程中收穫最大的地方。在美福神學院的學習對我來說是愉快、享受的美好時光。 雖然有著作業的壓力、讀書、功課、演講、考試、實習等的各樣挑戰,卻是感覺收穫滿滿。這樣的裝備,讓我信心十足應對教會各樣的服事; 又學會謙卑順服在各樣的變故之中。學院的學習生活中各樣的活動,也給我留下了深刻記憶。老師和同工們、同學會以及同學們的各樣奉獻,更是滿滿的愛心。一次次的活動,老師同學們親手準備的愛宴讓我回味無窮。雖然我已畢業,完成階段性的聖經和神學的學習,但未來無論在禾場,還是學校,我一定會繼續努力追求神,傳揚神的道,繼續屬靈的修鍊與成長。我也會選擇回到神學院繼續學習,就如同回到自己的家中。因為在這裡有神、有愛、有老師、有同學,有學習、有成長。感謝神!

分享 123

紀福明 從小到大,我一直被教會弟兄姐妹的關愛所吸引。 在教會,深深感受那份溫暖和歸屬感。 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我總是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深入理解聖經的教導。雖然我能夠感受到基督的愛! 但無法應用神話語去造就自己、造就別人。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混亂和不安。 我心中充滿了焦慮和困惑,需尋求內心的平安。就在那時,一位教會弟兄的妻子向我推薦了美福神學院。我想,是一個讓我更好地裝備自己的絕佳機會。 因此,在美福神學院,開始了聖經研究之旅。《馬太福音》28:19-20:「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這段經文讓我明白,作為基督徒,傳揚福音不僅是一個選擇,而是我們的使命。在學習聖經的過程中,我對一些聖經人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們的故事給了我極大的啟發。 例如,保羅的宣教旅程讓我看到了福音的力量。 約拿的故事也讓我深受啟發。 神命令約拿去尼尼微城傳講悔改的信息,雖然約拿最初逃避,但最終他順服了神的旨意,尼尼微城的人因此悔改得救。 約拿的經歷讓我明白,即使我們有時會有逃避和猶豫,但神的使命和計劃總是帶來希望和拯救。在美福神學院,我不僅系統地學習聖經,還參與了實踐活動。 我決定繼續留在美福攻讀道學碩士 (Master of Divinity),進一步進深我的神學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我也開始參加每個月一次的「123 Let Go」社區傳福音分享活動,分享福音的喜訊。願 神使用我做祂合用的器皿。哈利路亞!

畢業感言

戴友良 在美福修讀神學學士段近兩年,終於畢業了! 6/15畢業典禮當日,有兒子前一天從印州飛來一同見證,有過去一年多我在加州San Leandro教會實習的牧者及弟兄姐妹,還有其他教會的肢體、好些個羽毛球友應邀前來祝賀,心裡何等歡喜快樂!參加過美福第十五屆畢業典禮的嘉賓會發現,一共七個畢業生,其他六位同學念的都是碩士段,所以我的畢業袍顏色獨一無二,神學學士段是最基本的神學裝備,也許這個學歷對多數人不值一提,但對我卻意義深遠:自己小時候是一個不愛讀書的人, 青年時期就開始闖蕩社會了, 那時我暗暗立下三個人生目標:走出農村定居城市、工字不出頭有朝一日自己做老闆、完成大學夢想。來美福就讀前心裡有過懷疑:以自己的學歷水準,能學好深奧的神學嗎? 能順利畢業嗎? 神真奇妙:疫情讓我一家滯留美國,三年前籍著印州母會牧師傳講「主要,我願」的信息蒙召,而今以這種意想不到的方式、GPA還不錯的成績讓我圓了大學夢!曾經混跡於一幫廣東朋友圈學會的粵語,想不到幾十年後可以為主所用; 信主前幾乎每次上台發言都會緊張,心跳加速,這幾年卻可以倚靠神的大能大力,在北美多間教會講臺放膽傳講神的道,現順利畢業即將進入教會全職事奉,這讓我想起美福牆上的那句話:一切都是恩典!最後,由衷感謝美福各位牧長、老師對我的關愛和教導!求神繼續賜福美福越辦越好,培育更多神國精兵與忠僕!也籍畢業感言給親愛的美福同學們一點勸勉與鼓勵:每一位裝備的弟兄姐妹也許都會面臨各樣難處與挑戰,請別灰心喪膽,神的恩典一定夠用! 林後4:17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願我們都一同欣然領受這份神聖的呼召與使命,尋到神在你我生命中的託付和命定。盼望互相常聯繫,禱告中彼此記!

國殤記念日與紅豆田的省思

教務長王庭飛牧師博士 在美國的長週末,不論是外出旅遊,或是餐廳商店,到處摩肩擦踵、好不熱鬧;疫情之後,更是把網路購物的商機推上了高峰。但是,當大家都專注於眼前熱鬧、休閒與購物的長週末時,或許一句American idiom: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不是免費的),提醒了我們重新省思五月份這個長週末的意義與來歷。 Memorial Day傳統上翻譯為:「國殤記念日」,是美國的一個獨特的節日,源於「南北戰爭」結束後不久的1866年,由一位藥房老闆自發性的發起休業一天,以為在戰爭中犧牲的將士們默哀;此後逐漸擴大成為一個全國性、為著為國捐軀的將士們掃墓的日子。到了1971年,為了記念兩次的世界大戰,以及同時間大量在越戰中犧牲陣亡的美軍將士,聯邦政府遂將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訂為記念日,並於美東時間下午三時開始舉行悼念。傳統上,人們會在家門口懸掛國旗、政府部門降下半旗、居民自發性的組織遊行隊伍,並在陣亡將士的墓碑前放上花圈和旗幟;美國總統或副總統會在阿靈頓國家公墓主持記念活動並發表演說。 隨著戰爭結束,美國帶領著全球經濟的飛升,也由於氣候預備進入盛夏,該假日也逐漸形成了今天全美國人外出度假、烤肉休閒,甚至逛街購物的長週末;然而,正當我們在這個自由的國度與親友享受自由過節的同時,卻仍然有138萬現役軍人,犧牲了美好的家庭生活,甚至是奉獻自己的青春生命,保衛著美國,甚至在全世界各地維護和平秩序。 美國的軍隊強調「責任、榮譽、國家」(duty, honor, country);而《撒母耳記下》23:8-17記載著:當非利士人來犯,百姓逃跑時,以利亞撒​​以一擊百、奮勇退敵;然而,諷刺的是,歸來的百姓反而憑藉著保護,在後頭專奪死人身上取得財物。其次是沙瑪;當眾人只算計自己的得失,又因為患難而再度逃跑時,只有沙瑪輕看自己,一夫當關的守護百姓賴以生命守護百姓賴以維生的一片紅豆田,站在那田間擊殺非利士人,救護了那田。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大獲全勝。 在另一場戰役中,正當豐收之際,非利士人占領了猶太人的糧倉,而這也是大衛的家鄉:伯利恆;這迫使大衛避居在亞杜蘭洞中。當身處劣勢的大衛不經意的說出:渴想要喝伯利恆城旁井水的時候;三個勇士竟然深入敵後,打回伯利恆城旁的井水,奉給大衛。但大衛卻將水奠在耶和華面前說:耶和華啊,這三個人冒死去打水;這水好像他們的血一般,我斷不敢喝。我們看到,在冰冷的鎧甲之下,勇士不是冷酷無情,反而充滿著溫柔的體恤,並且願意犧牲捨己的謙讓。 當攻擊不斷的增加、環境不斷的逼迫,以色列人逃跑了;勇士卻是守住紅豆田。當世界不斷的崩壞、道德不斷的淪喪,大家都妥協了;誰來守住當今信仰的紅豆田? 盼望著,當我們在購物、烤肉的同時,重新省思國殤記念日的來歷,以理性的頭腦、堅毅的生命、真誠的內心、服事的雙手,在這個末後的世代為主堅持,預備自己成為卓越的精兵神僕、擴張神國屬靈的地界。 「美福神學院」具備屬靈的異象、持守聖經的立場、忠心傳講上帝的話語、為神國栽培卓越神僕。美福神學院需要您的禱告與支持!我們邀請願意被主塑造的您加入,接受裝備、委身學習;我們也歡迎認同我們辦學理念的教會,以實際的禱告與奉獻支持我們!

「在小事上忠心」

秦恩膏 保羅在給提摩太最後的命令中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提後四7),我們可能以為保羅已經達成了他所有的心願、所有努力都有了結果。其實不盡然,保羅早期的理想是將福音傳到地極,這樣主耶穌基督就會再來了。但是直到保羅知道自己即將殉道,現實的景況離他的理想還有很大的差距。通常來說,如果我們為某個目標努力了許多年,末了卻發現自己離最終的結果還差很遠,或者我們為某件事情辛苦一生,最終所得與自己的期待相比,不過是滄海一栗,我們會失望,甚至會自我懷疑,我的努力有價值嗎?我的付出值得嗎?或是,我還配得稱讚、獎賞嗎?但保羅卻說:「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提後四8) 為什麼保羅會如此積極、正面的看待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價值呢?提摩太˙凱勒牧師在《工作的意義》中提到一個小故事,是托爾金寫給他自己的。當托爾金在寫作《魔戒》時,他建構了一個宏大的世界作為整個故事的背景,為此托爾金不只是創造了許多國家、種族,以及眾多的角色,托爾金甚至為此創造出新的語言、文化。彷彿真實世界一般,不同角色有著不同的背景、經歷,彼此之間又互相交錯。托爾金在自己腦中建構了一個宏大、錯綜複雜的故事,想要將這個故事呈現在讀者面前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一想到自己腦中所構思的這個故事,可能在自己離世前不能清晰的呈現出來,托爾金就深感絕望、彷徨。 但也正是透過這個寫給自己的小故事:《尼格爾的葉子》,托爾金得到安慰與鼓勵,能夠繼續寫作。這個故事講述的是,有一個畫家叫尼格爾,他即將遠行,他不願意去卻不得不去。尼格爾希望在自己遠行前,將夢想中的一棵大樹畫下來,為此他準備了一塊巨大的畫布。但因為各樣的瑣事耽誤,以及尼格爾對盡善盡美的極致追求,當這趟不得不去的遠行來到時,尼格爾甚至只畫好了一片葉子。 其實,這趟不得不去的遠行就是「死亡」。尼格爾離世後,人們把他的作品拿到博物館,並且取名為「美麗的葉子」:因為畫布上只畫好了一片葉子。人們很快就忘記了尼格爾和他的這幅平平無奇的作品。但故事最終的結尾卻是美好的,當尼格爾經過漫長的旅程最終到達他旅行的終點:天堂,他在天堂門口看到一個早已為他預備好、美麗的獎賞:那棵存在於他腦海中、他一生致力於要畫出卻最終只畫完了一片葉子的「大樹」,就矗立在天堂的門口,比尼格爾想像的還要完美,靜靜的等候、迎接著尼格爾的到來。 正如「提摩太˙凱勒」牧師所說「其實每個人都是尼格爾。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成就,然而每個人都無法真正完全實現自己的夢想…」生命在這個世上存在的時日如此短暫,我們的能力又是如此有限,因此我們努力的結果,也往往在人看來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但是「因為有神的存在,因為相信在今生背後有另一個更真實、永恆的世界」,所以「每份善的努力,即使是最小的、最簡單的努力,都是在回應著神的呼召,並具有永恆的意義」。戴德生說:「小事雖小,但所信若在其中,實則大事矣。」有多少人一生都在努力,要在地上畫出無比壯闊、美麗的圖畫,被世人崇拜、羨慕,但是將來到了天上,卻發現自己可能連一片葉子都沒有畫好。而那些在主裡忠心,就是在神所託付給我們的每一件小事上盡忠、盡責的人,雖然在人看來最終所取得的成就或許微不足道,但是在神的眼裡,卻是尊貴無比、有著永恆的價值。 這不是我們懶惰的藉口,因為保羅即使預備好了「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提後四6),但他仍然抓住最後的機會,竭力傳揚福音。保羅對提摩太說:「你要趕緊到我這裡來…那些書也要帶來,更要緊的是那些皮卷」 (提後四9-13)保羅急著要提摩太趕來,除了要見他最後一面外,更重要的是保羅需要那些書、皮卷,幫助他預備佈道信息,他要在人生的最後一刻、利用最後申述的機會,在凱撒和眾人面前見證基督「使福音被我盡都傳明」(提後四17)因此,我們是要真正的盡忠、竭力,而不是懶惰、逃避責任。倘若如此,正如保羅所勸勉我們的:「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或許你幼年的理想是要建功立業、為人類社會做出偉大貢獻,最終卻成為一個每天帶娃、做家事的「家庭主婦」;可能你曾經的夢想是成為屠龍英雄,拯救天下蒼生,卻因為家庭,不得不早九晚五,成了一個「普通的打工仔」;或許在人看來,我們傾盡一生、辛苦努力所畫出來的,只不過是一片微不足道葉子,也離我們自己心中的理想差了好遠。 但我们深信,只要我们是忠心愛神,竭力為主做工,不論所做的事在人看来是否榮耀、尊贵,所得的結果是否輝煌、偉大,這一切在神的眼裡,都有著無限、永恆的價值。而將來,我們會在天上見到那最終、美好的結局,有尊貴、榮耀的冠冕為我們存留,因為保羅說:「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祂顯現的人」(提後四8)願我們都可以,心中懷著那棵神國的大樹,為了永恆的榮耀,努力畫好一片葉子。

神奇的種子發芽了

王婷 我在讀高一時參加過一次英語培訓,期間遇到了一位來自美國的外教老師,我們在英語課程中交流的很好,他在課程結束的時候,送給了我一套中英文版本的《聖經》 ,並且在扉頁給我寫了寄語: To SallyYou are a very smart girl who will succeed in life. I am sure you will own a company which makes wedding dresses one day. Thank you so much for taking me around Tianjin and for playing Table Tennis with me. I want you to have this because this book is the most precious possession I …

信仰的光芒:我的神學旅程

趙惠 在決定入讀神學院之前,我已經是一名基督徒。然而,我對聖經真理和信仰原則的理解還遠遠不夠。開始神學課程之旅後,一個學期來,不僅加深了我對聖經的理解,也加強了我對身為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的認識,讓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應用這些教訓。 從歷史書到先知書的教訓 《歷史書》和《大先知書》透過以色列民族的歷史,揭示了領導與順服、神的公正與憐憫之間的關係。在約書亞的領導下,以色列民族進入了應許之地,標誌著對神旨意的順服和信仰的實現。約書亞去世以後,開始了以士師的新時代。然而,人民漸漸遠離了依賴神的領導,轉而要求設立人為的王權來治理,這標誌著人心的轉變和對神權威的挑戰。掃羅王的統治顯示了不忠誠於上帝會帶來的後果,而上帝對大衛的揀選則強調了忠誠和順從神旨意的重要性。大衛雖然犯有過錯,但他的悔改和對上帝旨意的追求使他成為神祝福的象徵。 《大先知書》中,以色列人一再背棄西乃之約的故事,顯露了人性中悖逆、忘恩負義的一面。他們不斷背離上帝拜偶像,上帝不斷延遲審判,讓他們悔改,但民眾始終不改過和順服,最後上帝決定懲罰他們。透過亞述和巴比倫等審判的工具,神顯明了其公義,又藉著留下的餘民,展現了救贖和恢復的希望。 這些聖經故事強調:雖然以色列人經歷了被擄和苦難,但上帝的應許和救贖計畫仍然堅定不移。神最終讓那些被擄的人返回耶路撒冷,不僅是地理上的回歸,更是精神和信仰的重建和更新。這提醒我們在任何時代中都應尋求與上帝和好和順服祂的旨意。 上帝的救贖和愛 《歷史書》讓我更理解上帝對以色列民族以及全人類的無限愛與救贖之道。即便面對民族的悖逆和背離,上帝的慈愛與公義始終如一,祂透過各種方式和手段來實現對人類的救贖,是一個通往恢復和重建的過程。 就如喇合雖是外邦人,但她對上帝的信仰使她成了以色列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路得,一個外邦寡婦的無私愛和堅定忠誠,成為了上帝救贖計劃中的關鍵連結。以斯帖則以她的智慧和勇氣,在波斯帝國中為她的人民爭取了生存和繁榮的機會。這些故事跨越了種族和文化的界限,展示了上帝對所有順服和忠誠祂的人的包容和救贖。上帝的愛和救贖是全球性的,祂的目光不僅限於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而是包括所有願意順服祂的人。故此,透過信仰、愛和忠誠,我們能夠活出一個有意義的生活,同時成為祂在這個世界上的光和鹽。 應用信仰原則於日常生活 這學期的學習使我意識到,每日的忠誠敬拜和讚美神是基督徒生活的基石。無論是在困難時刻還是在平凡日子裡,我都學會透過聆聽神的教誨、保持清醒和不斷反省來確保自己不偏離正確的道路。 就如在《哥林多前書》中,保羅對愛的真諦進行了深刻的闡述。他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賜,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這段經文是我們理解上帝愛、恩典和救贖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這提醒我無論面對何種挑戰和困境,都應以愛為中心,體現基督的愛在我們的言行中。這份信仰不僅激勵我在困難中尋求神的幫助,也鼓勵我在平安時分享神的愛和恩典。 我意識到,真正的信仰不僅體現在言語上,更體現在行動上。正如《雅各書》所說:「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因此,我努力將信仰原則轉化為實際行動,無論是透過服務社群、幫助有需要的人,或是在生活中做出符合基督信仰的選擇。 結論 神學院的學習是一場信仰的深化之旅。它不僅加強了我對聖經的理解,更加深了我對身為基督徒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的理解和承諾。將信仰原則體現在日常生活中,是極為重要的。 這學期的旅程結束了,我期待在信仰的道路上繼續前進,更加親近上帝,更好地服事他人,活出神所賜的豐盛生命。 在未來,我會繼續學習和成長,更深地理解聖經的教導,並將這些教導活出來,在我的個人生活中,在我接觸的更廣泛的社會中。透過我的言行,我希望能成為上帝愛和恩典的見證,為周遭的人帶來希望和鼓勵。阿門。

為什麼要背聖經

劉詩序傳道 從在美福讀書的時候就不理解為何神的話語是甘甜的,最多我認為神的話語有智慧、有道理,但始終不覺得神的話就是我們的生命。馬太福音耶穌反駁魔鬼的試探時說出的「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讓我困惑很久。直到最近要按牧考試了,被迫背誦了160節經文後,才真正體會到神的話怎麼就這麼甘甜。 我們的靈命有時候有高有低,就像現在成聖有了新解釋,舊的解釋是成聖是個過程,讓我們越來越聖潔、公義,越來越有基督的樣式,今生永遠無法達到成聖的完全。新的解釋是我們經常在某一刻達到成聖的狀態,但不能持續,所以要盡可能保持自己多達到成聖的狀態,讓我們有盼望。但屬靈生命達到低谷的時候,自己是很清晰能感覺到並且懊悔,知道自己遠離神,要悔改轉向。可是撒旦就是在我們心中攔阻,這種攔阻大到甚至都不想翻開聖經,不想去主日聚會,不想禱告。曾經我的靈修習慣斷斷續續,穩定靈修的時候感覺靈命很健康,內心裡的靈不缺乏,但當沒有穩定靈修時,內心空虛,裡頭的靈好像死了,我雖然知道怎麼改變,但是不想改變。當自己軟弱無助的時候,神就開始做工了,神就是要在我們軟弱中顯得完全。因為按牧考試題量特別大,內容跨度很廣泛,每一道題只能用聖經話語去回答才可以穩定拿分,所以我用兩週背誦了160節經文,那兩週裡,我仍然沒有分別為聖親近神的時間,但我的靈裡卻不渴。 背聖經和導讀一樣重要,不僅能讓我們親近神,還能給我們帶來諸多好處。 第一,背聖經可以讓我們做任何事都有神的看顧。詩篇1:1-2「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靈裡不渴就是葉子不枯乾,按時結果子就是屬靈生命會通過他的行為見證改變,除此之外更多的好處就是,所做的盡都順利。又如申命記32:46-47 「我今日所警教你們的,你們都要放在心上;要吩咐你們的子孫謹守遵行這律法上的話。因為這不是虛空,與你們無關的事,乃是你們的生命;在你們過約旦河要得為業的地上必因這事日子得以長久。」神不僅因為我們背誦記住思念他的話語而保護我們凡事都順利,更能讓我們太平的存活長久。 第二,背誦神的話語,可以隨時用來安慰造就勸勉自己和別人,經常我們疑惑為什麼我禱告就沒有神的話語浮現?別人總是有感動得到神的話語指引,或者說自己有一個感動雖然不是經文,但我也不知道怎麼辨別是從神來的。源頭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記下神的話太少了;神要使用我們,卻從來不會使用我們所沒有的,從來都要使用我們有的,馬太福音25:29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有的也要奪過來。」  弟兄姐妹,如果你我想要勸勉幫助更多的人,需要裝備更多神的話語,只有裝備更多神的話語才能更親近神,更能認識神,也更能知道神的心意。 (美福畢業生,現任生命河靈糧堂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