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典中回应神的呼召

高杏雨 我是第四代基督徒,從小就在教會成長,每週去主日學唱歌跳舞彈琴聽聖經故事;但那是家中長輩的信仰,不是我的。8歲那年,外公去世了。玩耍中的我在旁邊無意間聽到了爸爸向遭受巨大打擊的外婆傳福音,心中有種前所未有的感動;霎時間,無比耀眼的光照進了客廳,直射進我的心裡,攪動的內心深處如波濤般翻滾。此刻的我在複雜情緒中坐立難安,默默地跑到院子里,既想哭又想笑、想要高舉雙手大聲喊叫、又想俯伏在地;那一刻是我重生的開始,我真正的降伏、相信上帝存在。我幼年的個性一直相當敏感,很是膽怯;但信主後,我的生命有了顯著的轉變,內心總有種說不出的喜樂,像一條小溪涓涓流淌、源源不絕。 18歲那年,高考結束,一直猶豫選什麼專業,家人一起跪下向神禱告,神在異象中向我們顯現:我去了隔壁市讀了法語專業。大學時期加入了詩班和青年團契,畢業后神再次清晰地引領,第二天就去了非洲。28歲那年,我已回到中國工作一年多,工作自由、待遇豐厚、領導賞識,卻沒有一日不在痛苦中。有一天,開車時,聽到一位牧師在講道信息中挑戰:「你是否能說出你人生的目標?能否簡單用兩三句話概括人生目標?如果可以,你的人生目標是否具有永恆的價值?」幾個問題聽得我羞愧難當,年薪百萬的人生目標哪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果斷離職后的兩個月一直深感焦慮和迷茫,一個失眠的淩晨突然聽到一首讚美詩歌《帶我得聖靈》,內心湧起巨大的感動,迫使我跪下大聲禱告了兩分鐘,所有的話都是未經思考就從心裡直接迸發出來的,然後內心就感到無比輕鬆的安然入睡。第二天睜開眼就有一個平安的念頭出現在我心裡:去美國。去美國做什麼?不知道;但神既然這麼說了,那就這麼做吧。到了美國后又充滿疑惑:神為什麼帶我來這片陌生的土地?我的英語不好,來這裏幾乎荒廢了我的法語專業!然而,身邊的弟兄姐妹都熱心為我推薦專業,我便著手找相關學校,正當一切都要確定下來的時候,為什麼我的心裡仍然感到不安和痛苦;我自問道:這真的是神的心意嗎? 我求問神,沒有答案;再問,還是沒有。我開始問自己:誰讓你來美國的?是神。你曾禱告說餘生為主而活,是真的嗎?是。我突然間釋然了,原來我心中一直有正確的答案。跟一位我的屬靈同伴姊妹打電話時,當我順服地說出:「要不我讀神學吧。」內心豁然開朗,又自顧自重複一遍:「那就讀神學吧。」刹那間,耀眼的光再次射向了我,就像8歲那年一樣。 我的父母多年來都在教會服事,在過去的28年裡,我想全職事奉的心為「零」,因為我深知事奉的辛苦和委屈。我的心屬於世界,想要去賺錢去享受;想要賺錢後奉獻金錢給神,而神卻說:「孩子,我不要錢,我要的是你。」當我把報讀神學的決定告訴國內的弟兄姊妹,他們的第一反應無比震驚,緊接著就是激動欣喜和祝福;尤其是我的父母,他們說從未想過自己的孩子願意一生事奉主。我緊接著在三周之內完成了申請神學院的準備資料,從轉換學生身份,再到考駕照和買車,每一步都出乎意料的順利和迅速,正像當年以色列人出埃及,紅海早就開了,只等他們憑著信心走過去。哥林多後書 4:17-18「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讀神學是艱辛的,未來服事也必定是。但是神既然已向我顯明他的道路;那麼,我的餘生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杆直跑,為要得神在基督耶穌里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作者為本學院教牧碩士生)

2025—歲首的展望

王庭飛院長 2024年以不安定作為開始,同樣的也以不安定的基調作為一年結束。伴隨著戰爭的殘酷、政治的波動、經濟的震盪;甚至平安夜過後還接連發生了兩起重大空難!回首過往的一年,或許許多人也如同筆者內心的感嘆:2024年終於過去了!但是,將要來臨的2025年又將是如何呢? 然而,當我們看見敘利亞的閃電變天,我們見證到:從初代教會開始,這群歷經逼迫的基督徒群體,如今依然勇敢的高舉十架上街抗議聖誕樹被焚、無所畏懼的為主作見證;我們無助又茫然的內心因而被激勵。感謝上帝,祂依然在掌權、護理! 轉念之間,不禁想起:這樣看來,做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我見上帝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傳3:9-10)。經練,也就是經歷和磨練,顯明了上帝在背後更深一層的屬靈心意。不是虛空、宿命、悲觀與莫可奈何的逆來順受;而是一種在苦難中的盼望等候。 即便始祖犯了罪而躲藏,上帝卻反而主動的來到伊甸園中尋找、呼喚躲藏起來的亞當、夏娃;甚至在審判中,宣告了女人的後裔所要帶來的拯救(創3:17b-18)。所以,《傳道書》的作者感歎道: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傳3:11)。 換言之,我們今生雖然身處始祖犯罪之後所帶來的苦果,地要長出荊棘和蒺藜出來。然而,能夠在日常吃喝生活中,得以享受一切雙手勞碌所得的福份,這不但是平安,也是上帝的恩賜(傳3:13)。 在上帝所創造的自然律裡面,傳統的生活方式,就東方人的理解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然而,在科技的迅速發展之下,我們如今每天忙碌生活只有春耕與夏耘。用現代的思維來理解,就是永無止境的升級;豈還有短暫歇息、經歷重新得力的秋收和冬藏? 再轉念,現代人自以為雙手萬能,結果卻始終在虛空當中捕風(傳2:11)。而上帝的經練就是使世人在汗流滿面才得糊口的光景之下,在現實之中盡上責任的同時,感恩上帝信實的供應與平安的保守,並且在信心裡熱切的盼望那將來的永恆生命。 2024年雖已結束;但是,動盪仍在。加州山火方興未艾、俄烏戰事依然慘烈、以哈衝突尚未平息;然而,一切都在上帝的掌權之中。隨著變天之後的敘利亞基督徒,勇舉十架上街抗議聖誕樹被焚;我們看見,身處逼迫之中的基督徒仍然勇敢且活躍的持續為主作見證! 綜觀地上的生命依然脆弱、苦難依舊存在;但這一切終究不是永無止境。因為,黑夜已深、白晝將至。可以預見的,2025年仍將會是充滿動盪的一年,卻也是一個強烈歸正的一年;讓我們定睛仰望雲上的太陽,而不是眼前的烏雲。 詩人在詩篇73也勸勉我們:不要只看世上惡人短暫的昌盛;而是要期許進入上帝所應許的永恆中。無論世事如何的變化,上帝的應許、女人的後裔要成為我們拯救的應許,永不改變。我們都將要在經練中經歷上帝的恩典與慈愛。 感謝上帝,耶穌基督就是女人的後裔!他早已經在兩千多年前為屬祂的人降生,成就了神人同在的預言;十架的救恩更是成就了神人和好、挽回了上帝公義的憤怒。基督徒應當在基督裡,存著謙卑、敬畏上帝的信心,儆醒面對我們今生的每時每刻,在變化,甚至是苦難之中,持續仰望上主的恩典、耐心等候基督的再來。

基督是全地的君王——從但以理書認識基督的王權

秦廣樂牧師 第一,看但以理書的背景當時,巴比倫人相信他們的神是得勝者; 以色列人相信自己的神是大能者。 但是,以色列人卻被巴比倫人打敗,並且三次被擄到巴比倫。第一次是主前605年,巴比倫帶走了年輕貴胄。 包括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但1:1-6; 王下24:1)。第二次是主前597年,巴比倫帶走了猶太精英:約雅斤王和王室成員、官員、將軍、工程師(王下24:10-17)。第三次是主前587年,巴比倫擄走了猶太剩下的普通百姓,毀壞城牆,將聖殿夷為平地(王下25:1-21)。以色列人會問:神在哪裡? 神為什麼不能保護我們呢? 難到「耶和華離棄了我? 主忘記了我?」(賽49:14)但以理書就是要針對這些遭受災害、信心動搖、被擄到巴比倫、失去信心的以色列百姓而寫的。那麼,這位全能的神,為什麼要將自己的選民以色列人交給邪惡的巴比倫人呢?第二,我們來看答案 首先,但以理書的答案本書第9章記載但以理在禱告中承認:「以色列眾人都犯了你的律法,偏行,不聽從你的話; 因此,在你僕人摩西律法上所寫的咒詛和誓言,都傾在我們身上,因我們得罪了神。」(但9:11)是以色列犯罪,違背律法,得罪神,因而遭到神的管教。 然後,我們看摩西律法的教導摩西早就警告違背律法的嚴重性(申28:15-68); 先知耶利米也不止一次警告以色列人違背神的律法必然遭報應(耶21:1-7; 25:8-14)律法本身也三令五申,警告我們,順服神的律法必蒙福,違背神的律法必遭咒詛。可是人們總是當耳邊風。所以,神用巴比倫人來懲罰、管教、鞭打犯罪的以色列。因為,巴比倫人是神手裡的工具。 接著,我們看神的憐悯雖然,因為他們犯罪遭受神的管教,但是,只要他們悔改,神會救他們回歸! 這是神的應許。舊約聖經:是圍繞申命記的教導發展的!也被稱為「申命記式的歷史」:遵行神的律法蒙福;違背神的律法遭咒詛!申命記就如同水庫,前面的創、出、利、民四卷書,就像河流一樣流入申命記這座水庫,然後再從這座水庫流出去,滋潤申命記以後的所有書卷。也就是說,從約書亞開始,直到瑪拉基書,都是解釋、應驗申命記的教訓「遵行神的律法蒙福;違背神的律法遭咒詛!」 第三,看我們基督徒的思考和應用神的話是超越時空的,無論是祝福,還是咒詛,對當時和今天都是一樣有效的。今天我們像舊約的百姓一樣有責任遵行神的話語,當然同樣遵行神的話就蒙福,違背神的話必遭詛咒。大家看看當今世界,科技突飛猛進,經濟快速發展,交通工具發達。 人們有足夠的錢才,去世界到處旅遊。 美食,服裝,娛樂應有盡有。 按理說人們應該快樂,開心,長壽啊!但是,當今世界卻越來越不安。 小的方面,個人:自殺率越來越高,年齡卻越來越低; 家庭:婚姻破裂,親子衝突; 大的方面:政治正確不負責任,爭戰,意識形態都在摧毀人們安逸的生活。為什麼會如此,其根本原因就是人們遠離神和神的話語:先知阿摩司說:「人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8:11)。所以,我們當反省,遵行神的話,享受神的賜福!

蒙召讀神學的緣由

蘇君 我的決志禱告和受洗,是在父親不厭其煩的嘮叨下,又為了讓母親能夠放心我在國外上學的情況下進行的;那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這與答應父母,在外面要好好上學,健康生活有什麼區別。但這一切都在主的手裡面。 我真正更深的思索人生與信仰的關係,以及重生是源於已經步入中老年的父親,有一天突如其來的提問;那時候,父母正在學習基督教商業學,熱火朝天。然而,回到生活,卻是涼水一潑,冷冷靜靜。然而,就在這反覆的「水深火熱」的生活中,我發現父母的生命正悄然改變。他們給我活生生的展現了,從聖經中舊人老我的驕傲和人性的軟弱中,正確回歸為丈夫與妻子應有的樣式,真正的信心與合一的行為,以及順服與悖逆的反差。我因此開始從聖經中尋找信仰與人生的意義。我的信仰因為父母的見證與轉變,帶給我明確地提醒。 但是,信主之後,我仍然抗拒「蒙召」、「呼召」這類的詞彙,甚至一度困惑;這些詞彙怎麼和生活能夠聯繫起來?而奇妙的上帝此時正在做工。某次久違的聚會,眼見因疫情隔離而久違親友的子女突然表現出令人皺眉的舉動,而她的母親竟然無動於衷。這讓我意識到:職業並不能完全定義一個人的品格。也是促使我與學幼教的閨蜜請益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轉折。 回想從小到大的教育經歷;再對比現今的教育體系,並和身為老師的朋友探討后發現:父母親在信仰之下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的重要。但彼時的我,仍徘徊於其他世俗學校和神學院的申請而迷惘。直到我接觸到了基督教經典教育,在深入瞭解,並且仔細禱告尋求之後,我確認了日後修讀的方向。 基督教的經典教育是以信仰為核心,從聖經的角度理解歷史、科學、文學等各個學術領域,融合古典教育體系的方法,按照孩子的天賦和成長階段,因材施教。這樣的教育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致力於在信仰的價值觀下,培養孩子的品格與美德,引導孩子建立對真理的認識,並養成正確的思維方式。我對此深受震撼,這正是我所認同,並要尋找的正確教育理念。 然而,我一度對於離家赴美學習相當抗拒,我當時對於兩次面簽被拒的結果感到開心,認為這完美的符合我的意願;但是,面對內心的聲音,我又開始仔細的查驗。順服之後,再次申請,辦理簽證的過程的異常順利,出乎意料的順利通過。我意識到這是神的旨意,一切都在神的旨意之中。這使我明白學習順服和等待的過程,以及經歷攻克己身、教身服我的功課。 我於2024年7月,進入美福神學院學就讀,至今已經完成了八門課程,對此感觸頗深。《認識門徒訓練》,《基礎神學知識》,《基督教倫理學》這三門課程,説明我重新整理了自己對基督教、教會和信徒的理解。從《士師記》、《智慧書》和《小先知書》中,我看到了違背神的話語的後果,感受到了人性的軟弱和不順服;但是也看到了神的權能、公義、信實和憐悯。同時,《大公書信》和《以弗所書》讓我更加明白由內而外的信心和行事為人的合一,教會和信徒在基督里共同成長的重要性。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我對於基督信仰與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經歷,特別是對充實自己對下一代教育的方向。 感謝主的帶領,我願意邁出學習的步伐,充實自己,探索其中的智慧與真理,期望應用到未來子女的教導,或是事奉之上。 (作者為本學院宗教學士生)

蒙神的恩才成的人

閆國斌牧師 時間飛逝,轉眼間,已經從美福畢業有幾年的時間了。 提筆時,腦海中不斷回憶在美福讀書時的點點滴滴,一幕幕在美福學習生活的畫面不斷在腦海中浮現。有在美福深造的機會,正如美福師生們常提到的院訓:一切都是恩典。記得初到美福,感覺一切都是新的,很興奮,也很好奇。 雖然在學習和生活方面臨著諸多挑戰,但靠主恩典,一步步前行。在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彼此説明之下,完成學業,這一切,都滿了神的恩典。想到聖經哥林多前書第十五章10節中,保羅講到: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我雖無保羅那大馬色路上的奇遇,但有和他一樣的是,蒙了主耶穌救贖的恩典,被神揀選,成為神的兒女。 此外,我有機會在神學院裝備自己,為要成為福音的見證人,不靠自己,是蒙神的恩才成的。完成學業,進入教會實習並全職侍奉,更體會到什麼是「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神不缺工人,神要做什麼事,不是非我們不可。正如使徒行傳17章24–25節中說到:24 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25 也不用人手服事,好象缺少甚麼; 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如今有侍奉的機會,都是神給恩典。 記得有次我聽一位牧師分享,他當時讓會眾看PPT上的一張圖片,是在一個木樁上,有個烏龜被放在上面。 烏龜能在那麼高的木樁上,他自己根本不可能上去,一定是有外力,把它提升到木樁上面的。神的工人有服事神的機會、能力或得某個職分,就如同圖片上的烏龜一樣,是神給的,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提醒我們要時時謙卑在主前。詩篇 127:1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 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撒迦利亞書 4:6 他對我說:「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的。 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初入教會全職事奉,雖然有在中國國內教會事奉的經歷,但不得不承認,還是要面臨不小的挑戰。 同是教會,但北美的華人教會,同中國國內教會,還有著很大的不同。 在不斷靠主調整自己的同時,也慢慢地適應並開展教會的各項工作。身為教會的牧者,弟兄姐妹們都給予很高的期望,有時倍感壓力。 但非常感恩的是,弟兄姐妹們在給予很高期望的同時,也給予了很大的包容、理解和支援,使得一位剛畢業的神學生,可以在事奉中成長,在成長中更好地事奉。約翰福音 4:36–38 「收割的人得工價,積蓄五穀到永生,叫撒種的和收割的一同快樂。 俗語說『那人撒種,這人收割』,這話可見是真的。 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勞苦的,別人勞苦,你們享受他們所勞苦的。」耶穌的話語給我一個提醒:暫時看不到工作果效或未見成果,不要灰心,也不要氣餒,感謝神,因為我撒種了,相信神的時候到了,自然會安排人去收割他所的莊稼。如果見到了工作果效,也不要誇口,記得這是神的恩典,因為我所收割的,可能是前人所撒的。撒種的和收割的,都是不可缺的工人,都是蒙了神恩典的人,必要在基督裡一同快樂,得著獎賞。 (作者為聖地路撒華人基督教會牧師)

揚起得勝的旌旗

教務長王庭飛博士 ㄧ、感恩的回顧 歲末年終之際,末肢首先代表「美福神學院」向長期以來,不斷在禱告與經濟上支持我們的牧長與肢體獻上感謝;其次,亦向忠心對主委身事奉的教授、同工們致上敬意。美福因為大家在支持與代禱,得以在這個充滿挑戰和動盪的時代站立得穩。 二、屬靈的進深 「美福」致力培養靈命成熟、具有國度眼光以及事奉能力的傳道人和基督徒領袖;不只看重神學知識的教授,更看重誠信的品格、屬靈的生命。因為,這是基督徒屬靈生命最重要的部分。也因此,經過了謹慎禱告,我們於七月份開辦了教牧學博士課程,期盼能夠對在教會、機構事奉的傳道人提供學習與事奉的進深渠道。 三、國度的視野 也由於「美福」位處世界科技的重鎮:矽谷;因此也致力舉辦各式的講座與課程,裝備信徒領袖在職場上發揮屬靈並且關鍵的影響力,面向廣大的華人菁英群體傳揚福音。也持續差派老師進入「創起地區」,對當地的傳道人進行系統性的培訓;同時,積極的帶領著學生,實際參與本地同文化與跨文化的宣教佈道操練,建立學生的國度眼界,以期能夠在教會的事奉上學以致用。 四、機構的合作 為了更有效的培育卓越與專精的傳道人,好迎接時代的挑戰,美福神學院分別與:中華基督教會崇拜音樂學院、生命河靈糧堂領袖學院、宣道會華聯會,以及紐約的角聲宣教學院這幾個具有相同異象的機構,結合彼此在音樂崇拜、福音傳播、教會植堂、個人佈道上的專業,合作開設了多個聯合學位,並由美福神學院頒發學位證書,發揮「1+1大於2」的果效。好為機構與教會培育更多僕人領袖,來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 五、異象的前瞻 「美福」在向聖經高等教育協會,Association for Biblical HigherEducation(ABHE)申請認證。這是一個被美國聯邦教育部,US Dep. of Education,以及高等教育認證理事會,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Accreditation (CHEA)所認可的認證機構,我們迫切的需要大家的禱告與支持。 六、得勝的旌旗 神學院今年的異象是:「揚起得勝的旌旗」。(詩60:4)在出埃及記17章15節,摩西築了一座壇,稱之為:耶和華尼西,Jehovah-Nissi(希伯來文:יְהוָהנִסִּי),為的是記念上帝的幫助和得勝,象徵著得勝上帝的同在。回顧過往的十九年,正如同美福的院訓:一切都是恩典。在邁入二十年之際,我們除了感恩,更要揚起得勝的旌旗,在充滿挑戰的21世紀興起發光,持續地被主所用,見證福音、傳揚真理。我們誠摯的邀請主內的牧長與肢體,同心的以禱告、奉獻為行動,揚起得勝的旌旗、榮耀主名! 你把旌旗賜給敬畏你的人,可以為真理揚起來。(詩篇60:4) 主的僕人、您的弟兄, 王庭飛牧師 敬上

主是瓦匠,我是泥土

呂光瑛 跨洋過海來到美國就讀「美福神學院」前的生命,已經是橫亙在一條清晰壯闊的分水嶺之間。嶺的一邊,是世界的價值觀在指導的人生;而嶺的另一邊,則是以基督作為信仰的核心,建立在「愛神」、「愛人」之上的生命。感謝上主的揀選,使我從一個競爭名利的泥潭裡面活出一個嶄新、鮮活的生命。人生沒有白走的路,走過以後才能更堅定的確認只有耶穌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是終其一生的追求。基督的愛使筆者經歷了聖經所說的:重生。我從小生活在中國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家族中沒有人信主;成長的道路亦沒有接觸過信仰。從小接受的就是無神論教育,人生全要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在上海工作時,接受了良好的商業指引,在商海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還是靠著血氣生活。然而,人生並非總是一帆風順,筆者也曾因為生命的難處而沮喪,身處人生的谷底欲振乏力,失去了前進的動力;然而,人的盡頭就是神的起頭。 2016年11月15日,一個偶然的商務會談,見到曾經是駐中大使的傳道人木澤高老師,他是一個美籍白人、精通中文,退休後開始職場佈道;筆者終於經歷到了生命的破碎,在當晚就決志、受洗、歸入主的名下。兩個朋友見證了那一刻的亮光,那是生命經歷重生的喜悅與平安。筆者內心充滿感恩的向主禱告:我願意成為一粒麥子,在地裡被埋被用盡,在泥土裡經歷生命的奇蹟,為主結出生命的果粒。感謝主!筆者在一次前往怒江傈僳族的宣教中,因著聖靈的感動與催促,順服的放下了國內的事務,申請赴美,來到「美福神學院」學習。透過一年多的學習與裝備,不但學習聖經知識,更重要的是,屬靈生命經歷了提升與翻轉,世俗的價值觀得到徹底的破碎。真實的在體驗到:舊事已過,一切都是新的了!這個世界對世人的侵蝕太大了。如果沒有經歷神,生命與價值觀就無法經歷更新;特別是對付「捨己」的功課。首要是重新調整生命當中的優先順序,不再計較別人的刺,更是看到自己眼中的樑木。先要捨己,再背起十架,才能跟主。完全的棄絕老我、背起十字架。這不是概念,而是生命的養分與歷程;再加上順服的心,如此才能謙卑的以基督的心為心,接受自己、接受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單單尋求遵循神的旨意。當然,在生命破碎的過程中,確實因為身處陌生的國家,語言、開車等生活挑戰從而感到迷失、彷佛與無助;在師長的代禱之下,這些攔阻絲毫沒有動搖我堅定求學、來「美福」讀書的意願。 在更新的生命下,我的生命帶著重生的喜悅與甘甜,知道神必在生命中凡事引導。我清晰的看到自己的單薄,必須專心的尋求倚靠神的話而活。漫步生命的長河,筆者願意在上主無限的恩典與憐憫之下,行走人生的道路,在黑暗中經歷煉淨,沈澱出美好的生命;在主愛的雕塑下,活出智慧與愛,煉出真金。主是瓦匠,我是泥土,我願意被主陶造成合適的器皿。我更確信,這將是一條甜美又榮耀的生命之路,通往所應許的美福之地!以馬內利,願慈愛的上帝與我們同在! (作者就讀美福神學院與角聲宣教士學院合辦的城市宣教碩士課程)

回到起初的愛

張鑫 20年前因著一句話:「有一位上帝愛你」的美好福音種子播撒,我們祖孫三代的生命初遇了上帝的愛,在上帝愛的吸引中進入了愛的大家庭教堂。教會成了我們愛的溫暖的家,從此開始了探索,繼續尋求上帝的愛的信仰之旅,也進入上帝偉大的愛與生命計劃。約翰福音六44:「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若不是因著神的憐憫和恩典,我們不能知道祂並認識祂,但是在祂的旨意和命定中已經為我們預備了祂的救恩給我們。因著神的選民以色列民的悖逆不接受神所差派的先知彌賽亞耶穌基督,救恩就臨到了我們。約翰一書四7:「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由於筆者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成長,筆者並不會輕易表露情感,很難說出並聽到「愛」這個字,含蓄是一種內斂的美,一種修養,穩重,深沉,文明,道德,韻味語言藝術文化的表達方式,也是寓意頗深,玄關式的。人們透過藏頭詩與嵌字詩暗示,象徵和隱喻表達愛意在愛情這個範疇。這是中國人對愛的感受,深深地藏在心裡。但這位愛我們的神告訴我們:祂愛我們,祂給我們每一個人寫了一封愛的情書——《聖經》,在神的愛裡徜徉時,神告訴我們:你們要愛你們獨一的真神;愛人如己;彼此相愛。神的話語激起千層浪,萬層波,更深更透徹地向我們闡述真愛是什麼?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林前13:4-8)神給我們的愛是獨一無二的,最榮耀奇妙的,最值得我們記念的:就是慈愛的父神差遣祂的獨生兒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這個罪惡的世界,成為罪人的救贖者。耶穌是神,他沒有罪,卻因為愛世上的罪人,用他聖潔無瑕疵的生命承受所有人類罪的死亡的咒詛,並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為了我們的罪受痛苦,被鞭打,被咒罵,被羞辱。耶穌本不該為我們做這些,但就是因為創造天地萬物的至高者是何等愛我們,竟願意獻上自己兒子的生命成為我們的贖罪羔羊,以至我們可以因著相信耶穌基督釘十字架,並他三天後從死裡復活,而不再被定罪,不再有第二次的死亡,且預備迎接耶穌第二次來接我們回天家。這就是父神祂創世之舉、無與倫比的愛,在耶穌釘十字架上表達出來。約翰福音一29:「約翰看到耶穌來到他那裡說’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三6也告訴我們:「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再次回到神起初的愛,讓我心潮起伏。默想這麼多年來,主耶穌默默地保守和看顧,我卻常常忘記而辜負他的愛與恩典而潸然淚下。回轉,悔改,仰望,感恩,更多地禱告,感謝慈愛的天父給了我救恩的機會;感謝復活的主耶穌更多地教導我激勵我如何愛主,去愛人;感謝寶貴的聖靈常常引領我進入神的真理聖道,尊主為大。

在基督裡與作神同工

姜平凡 還記得筆者初出來到的時,曾經作過一個禱告:求主使末肢能在教會的牧長、同工眼前蒙恩。而上主竟然應允了筆者這個微小的祈求,能在「基督五家」得到了受裝備和牧養服事的機會;一轉眼,已經滿了完全的七年。回顧過往,因為身邊有一批關係密切的屬靈同工,能夠一起同心的事奉而心倍恩感;然而,忙碌事奉中,卻往往忽略了上帝的引領。因為,末肢更是神的同工。很難想像,人算什麼?大能的上帝,竟然使用我們來成就祂的事工?保羅和亞波羅是當時哥林多教會的重要的牧者和同工,他們在教會的牧養、教導、傳道都相當出色;沒有想到,教會的同工竟因此而產生紛爭。面對人的紛爭,保羅在林前3:5將大家的目光從人的爭執,轉向神,保羅說:「亞波羅算什麼?保羅算什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接著6至9節指出,栽種和澆灌都不算什麼;只在叫他生長的神。猶記得筆者初始牧養事奉之時,滿腔熱情的關懷探訪、服事輔導、接待肢體;有時候也因為見不到靈命長進的果效而心急如焚。也眼見一些已有靈程的骨幹,因為人事傾軋而懷憂喪志,甚至不告而別;雖能同理,內心卻大感失落,服事熱情亦誠然受傷。感謝主,也經歷到在傷痛中蒙聖靈的安慰:基督徒的靈命與年齡無關,也無關於信主的年日,卻是直接與主的關係。基督徒的生命是屬神的生命,難道還能拔苗助長嗎?但神安慰和鼓勵的話臨到:「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感謝上主的光照,末肢重燃了在主裡事奉的熱情:只需忠心的事奉,引導陪伴弟兄姊妹向神看、向神走,祂必看顧!筆者深信:只要在神的家盡心竭力的忠心事奉,定能得到主稱許:忠心又良善的僕人,並且承擔更多的屬靈責任,得享主人的快樂! (太25:21)回想起,自己信主的前十年光景,也曾是靈性低迷的「禮拜天基督徒」,像極了一棵細弱的禾苗;但神的揀選竟然臨到,呼召末肢成為祂的僕人,實在是神的恩典。正如同美福神學院的院訓:一切都是神的恩典。正因為是恩典,才能在神的家委身;正因為「一切都是神的恩典」,就不是靠自己的血氣。回想這些年間所服事過的肢體,他們因為生命成長、靈命復興而成為教會領袖、福音勇士;筆者為這些好同工倍感欣慰。因為叫他們生長的是神。《新譯本》將第9節「我們是與神同工的」譯為「我們是神的同工」;不是我們要作神的同工,而是因恩典而成為同工。經過生命的歷練,能夠在事奉中成長,經歷神的真實、救恩的能力,因此感恩:在主愛的長闊高深中,越發看重服事的價值,越事奉越甘甜。寇世遠老監督在王壽明長老府上查經時,經過大家同心的禱告,創立了「基督之家」,當時所領受的異像是:「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 感謝神!五家就是我的家,我很歡喜也感恩能在五家委身事奉;前面的路程雖我不明瞭,但藉用屬靈長輩王明道的著作:《但遵神旨,莫問前程》。感謝主的恩典​​,末肢有幸能成為神的同工。 筆者深信:祂必帶領。 (作者現為基督之家第五家傳道)

期許卓越

教務長 王庭飛博士 畢業的同學們,為你們感恩。英文的「畢業」除了使用Graduation以外,也使用Commencement;這代表新人生階段的開始。而今天就是各位神學生身份的結束、傳道事奉的開始;你們也從學生,成為了校友;我們更成為了主內的同工、彼此配搭的夥伴。在沈浸喜悅與感恩的同時,我們不要忘記思考;思考能使我們更謙卑的倚靠上帝,並且驅使我們邁向卓越。我期許各位要成為卓越的傳道人! 一、 卓越的期許John MacArthur是上帝所重用的一位牧師,他從屬靈的角度定義了卓越與成功,這兩個看似相似的詞彙: 追求成功者所在意的只是外在世俗的表象。這些表現是個人的、今生的、短暫的、驕傲的、可被看見、甚至是可被量化的;但反過來看,卓越卻是恰恰相反,因為卓越是追求利他,而不是追求利己。這不是說,追求卓越的人絕對不會得到世人眼見的成功;那只是無心插柳的結果。因為,成功並不是追求卓越的人的主要動機。 傳道人會不會在事奉中落入追求成功的迷思,一味的追求聚會人數、奉獻金額、教堂大小?我們當中的長執同工,我們會不會也在無意中促使傳道人轉向追求成功的捷徑,而離開了追求卓越的正道?我邀請你們一同為畢業生代禱,守望他們追求卓越,而不是追求成功。 二、 卓越的內涵而卓越具備三個屬靈的內涵: 三、 卓越的堅持卓越所看重的超越了外在的成功與成就;而是無私地、執著的投入與不求回報的委身。渴望成功是來自慾望與驕傲,所看重的是外在的事物;而渴望卓越是來自內在生命的真誠、謙卑與執著。就基督徒追求卓越而言,不是要藉由與他人的比較、爭競來凸顯自己;所看重的不是世上成功的外表,而是被上帝所看見的、要討上帝的喜悅。知道自己不足,而更加的倚靠上帝的恩典,願意付上代價,堅持與努力的站在上帝所量給我們的地界。(提後4:3-4) 保羅並不在乎提摩太的傳道事工是否成功、受到大眾的歡迎;而是在乎他的服事是否堅持卓越;在不得時之時,卻仍凡事謹慎、忍受苦難,仍然盡職的把上帝的道傳出去。 四、 結語親愛的畢業生們:神學院畢業後,才是真正的開始。你的事奉可能如同提摩太流淚、也可能如同馬可的短暫逃避;但是,保羅所看重的不是表面上短暫的成功,也不在乎短暫的失敗,甚至暫時的休息。保羅說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後4:11-12)。他所關注的是馬可要持續並達到最終的卓越。畢業生們:挑戰不會消失;但我們卻能夠靠主得勝。我要奉主的名祝福你:我們雖然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致失望;因為有寶貝放在瓦器裡面。 身上常帶着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身上(林後4:7-10)。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4:16-18)。畢業生們,恭喜你們;願榮耀,因耶穌基督,歸與獨一全智的上帝,也願主基督的恩惠與大能永遠與你們同在。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