憐憫向審判誇勝

院長熊潤榮博士 每一個人都需要神的憐憫。神是一直憐憫我們的,我們也要憐憫周遭的人。 憐憫不單是同情和言語的安慰,憐憫是進一步的用行動去幫助人,與那人一起度過困難和苦難。就如好撒瑪利亞人: 他在路上看到那被強盜打傷的人,縱然他與這人數未謀面,但動了慈心(moved with compassion,路十33),帶他去旅店,出錢請旅店主人照顧他。他真是憐憫人的人。祭司、利未人都可能有同情心,但他們沒有停下來、用行動幫助這個受傷的人: 他們沒有憐憫。耶穌傳道的時候,看見許多人,如羊沒有牧人,耶穌憐憫他們,醫治他們,為他們趕鬼,又給他們吃的(路十九41)。耶穌用行動憐憫他們。 許多時候,我們沒有憐憫人。我們不被別人的苦難和喜樂打動。我們有許多自以為是的理由:是別人錯、是別人對我不好、虧負了我。就如浪子故事中的大兒子。當浪子回家,父親動了慈心,跑去迎接他,又擺設筵席一起慶祝(路十五)。可是,當大兒子回來,聽到家裡有歡笑的聲音。他的心不是開心,或要參與家裡的歡樂。他小心的找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他沒有直接走進家裡去看,他很有戒心。當僕人說:你兄弟回來了。你父親、因為見他無災無病的回來,把牛犢宰了。他一聽見,臉色就變了,他很生氣,不肯進入家裡,憤憤不平的跑開。他沒有父親的憐憫。當父親出來勸他的時候,大兒子把怨氣都發在父親身上:「我服侍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你,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你的產業,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 在大兒子說的話中,他沒有說「我的兄弟」、他說「你這個兒子」;他沒有說父親對他好,他指控父親:我服侍你多年,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大兒子走進家裡,他就可以享用那隻肥牛犢。過去每天他都與父親一起吃食物的。可是,今天他兄弟在,他就不吃。他不接受父親把好東西給那個他不喜歡的兄弟。他覺得他的理由是最正確、最公義的。他不明白父親的心。其實,這大兒子沒有憐憫,對兄弟沒有同情心,對父親沒有同情心,更沒有行動去使他們開心。 不少時候,我們也像這個大兒子。當看到不喜歡的人得到恩典時,我們有嫉妒的情緒,覺得他不配得;我們的心不滿意,不舒服。其實,我們需要在看到弟兄的錯失時,同時看到耶穌對他的慈心。當我們要指責弟兄的罪惡時,我們要體察父神憐憫他的心。 在浪子的故事中,耶穌沒有提及大兒子的結局。但新約的雅各書有提及:不憐憫人的、要受沒有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二12-13)。信徒都要按耶穌帶來的律法受神的審判。如果我們憐憫人,神在審判中也會憐憫我們。因著神的憐憫,我們會通過審判。我們會很感恩:審判沒有令我們受責罰,我們反而得到恩典!我們蒙憐憫了!憐憫向審判誇勝了! 讓我們做憐憫人的人,帶著同情心,用語言安慰鼓勵人;也用行動減輕他人的痛苦,帶給受傷的人醫治和盼望,讓他們經歷神的愛。當我們成為神恩典的出口,我們也會領 受神更多的恩典!耶穌說得好: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憐憫!

見證分享

盧艷 信主前,我是一個喜歡在網絡世界裡投入時間和精力的人,現實生活中的福音信息卻沒有機會觸及我或進入我的世界。沒想到,神揀選人歸向祂的方式真是奇妙!通過網絡世界,神的靈感動了我,使我在觀看福音視頻和聽敬拜讚美歌曲的時候,不但認識到自己的罪而認罪悔改,也感動於神賜下的赦罪大恩與永生盼望,而體驗到前所未有的平安、喜樂、滿足和感動。在周圍生活環境沒有絲毫改變的情況下,我的內心世界和感受有了徹底的改變!這就好像從死裡復活一樣:復活後我才知道,原來生活中可以有這麼多的感動,從前的我是多麼麻木不仁。 從此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網絡信主兩個月後,我主動聯繫附近一家教會的牧師要求接受洗禮。因著牧師的鼓勵,我用了半年時間讀完整本聖經。信主一年後,因著感動,我申請進入了美福神學院學習。 進入「美福」學習快滿三年了。這三年中,無論是靈命的成長,還是聖經知識的學習,每天我都在經歷神的恩典。在此,我簡單數算幾點體會與得著: 一、 初進美福的前一年半,我與同學們住在學生宿舍,相處中難免有矛盾摩擦。但即使是同學之間這種不愉快的經歷,也是與我有益。我從中學會更多省察自己,更多地體恤別人的需要。也正是這樣的相處,使我在原生家庭課堂上學習的「愛心與界線」的問題得著充分的認識和應用。 二、 因為信主之初我就決心進入神學院學習,給我施洗的牧師,出於對我的關心,叮囑我:「不應把神學文憑看得過重,靈命成長才是重要的。有神學文憑的人不見得有好的靈命,有好靈命的人不一定需要神學文憑。」受此觀念的影響,進入神學院之初,我對學院的功課不是很用功,注重的是自己的靈命是否有長足的進步。後來,熊院長教導:「不用功的學生在神眼裡不會是一位好的工人。」使我認識到,處於什麼角色,就應該以什麼角色為重,才是神眼裡的好工人。熊院長的教導,把我從走向極端的平衡木上拉回到平衡點。 三、 在學院的學習中,我還有一個更大的感動與得著,就是熊院長寬容接納的胸懷。他不因為學生曾經有迷失或不光彩的經歷而輕看學生。相反地​​,他更關注的是學生怎樣從過去的經歷成為一個在基督裡新造的人。他能敏銳地觀察到學生身上與眾不同的特點,並及時地加以肯定與鼓勵。即使是被眾人輕視的學生也可以在美福得著發展與造就;而我,就是其中一位。因著曾經有離婚的經歷,我經歷過來自基督徒群體的異樣眼光和言論(因為離婚不符合聖經的教導),這使我在群體中深感自卑。但沒想到,神學院的院長、作為群體的領袖,在得知我的經歷後,不但沒有輕看我,反給予我支持與幫助,幫助我慢慢從自卑的陰影中走出來。就如同主耶穌沒有輕看眾人唾棄的撒瑪利亞婦人一樣,主耶穌主動靠近她,幫助她,把她從自我封閉、自卑的牢籠中釋放出來。因著主耶穌這位眾人簇擁的屬靈領袖的寬容與接納,撒瑪利亞婦人不再刻意地迴避人群,而是主動地、受寵若驚地進入人群,向人群傳講主耶穌的作為,並把人群帶領到主耶穌面前領受生命的活水、永生的盼望。 感恩有「美福」,讓我有緣在這裡與老師和同學們相遇、相識。願彼此堅固、同走天路!

凝聚力量,勇敢向前

曉草 2016金秋時節,上千位中國牧者齊聚美麗的濟州島,第二屆宣教中國2030會議如期舉行。會議分五個領域進行專題研討:宣教理論、宣教導向性教會的建造、中國少數族群宣教、散居海外的大陸人事工、跨文化及海外宣教等。 這是繼2013年首爾「領導力論壇」、2015年香港「宣教中國2030動員大會」之後,繼續推進2030宣教中國異象的盛會:到2030年中國教會向海外差派2萬名跨文化宣教士! 一、中國教會一片火熱 近年來,中國教會聚會的情況有如火如荼的激情。在北京某教堂門外,一位來自美國年近八旬的牧者由衷地感嘆:我看到過商場打折排長隊、看好電影排長隊,但從來沒有看過進教堂排這樣的長龍。中國教會的火熱有目共睹! 在濟州島峰會上,這種火熱在延續!在激情澎湃的敬拜聲中,上千雙手高高舉起,上千顆心在一起跳動!哈利路亞! 200年來共有大約2萬名宣教士把生命擺上,使中華大地得聞寶貴的福音。現在神感動眾多國內牧者熱情回應:「宣教中國2030,攜手萬民,回歸錫安」。如果說2015年香港大會的異象是:2030年動員中國教會差派2萬名宣教士往海外;那2016年的濟州島峰會則正式拉開海外宣教的序幕!當年福音進中國,今日福音一定出中華! 最近幾十年,中國教會在急速地增長。教會歷史告訴我們,教會增長乃是宣教運動的前奏和基礎。同樣的,中國教會正在迎接「普世宣教運動」時代的來臨!中國的基督徒儘管缺錢缺經驗受限制,但那單純與火熱,聖靈會大大作工! 二、西方教會不溫不火 在2030濟州島峰會上,戴德生第五代孫—戴繼宗牧師語重心長地講述:「就在去年,我回到英國—戴德生當年所在的教會,那位現在的牧師拉著我的手說,戴牧師,能不能請你從中國請幾個牧師來,幫我們進行教會的複興。」這席話令人內心沉重。那些曾誕生過馬禮遜、戴德生等一代又一代以生命殉道來喚醒中國的宣教士的熱土,如今卻已日漸荒涼。更令人扼腕嘆息的是,這就是西方教會今天的局面—不溫不火。社會富裕令西方教會世俗化、製度化。 在普世宣教運動中,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曾經被稱為宣教地的亞洲、非洲、南美洲地區的教會開始差派眾多的宣教士,並在20世紀80年代其數量超過了西方宣教士。Philip Jenkins在《下一個基督王國》說:在20世紀,基督教世界的中心是轉移到了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以韓國教會為例,教會信徒在20世紀中葉不足50萬;進入21世紀,全國人口近三分之一、超過1000萬的人稱為基督徒。韓國宣教力量也在近30年迅速崛起,從1979年的93位宣教士急劇增長到2010年的21500位宣教士,成為繼美國之後,差派第二多海外宣教士的國家。 三、聯動—未來走勢 中國教會需要學習西方教會的宣教經驗,從而達到跨越式的發展。西方教會需要從中國教會那裡喚醒昔日的激情與火熱。未來教會更需要在耶穌基督裡合一,東西聯動,共同完成把福音傳向地極的大使命! 正如2030濟州島峰會一直傳唱的敬拜歌曲《差遣我》的歌詞:萬國萬民到萬邦,天涯海角到地極,人人都需要耶穌!差遣我!我願去!Send me out to the World!I Will Go!

美福時光

田立柱牧師 我們「美福」那個小的後門,是非常美麗的。當陽光透過門窗照射入室的時候,更是如此,窗子被戶外那艷紅色的花兒所虛掩著,幾分的幽香就輕輕的飄逸進來。我很想拍照下來這美艷,但是卻沒辦法完全表達那意境來,她們大概不願被鏡頭的畫面所限制。一位同工說:五年前,學院栽植了這兩科樹苗,如今已經匍匐的嫣然一堵花牆了。這花兒我們稱之為「三角梅」,鮮亮的紫紅顏色,好像要與「美福」的名字相結合,用自己的鮮豔來映襯「美福」一般。 從後門進入到走廊,就會看見一側的那間「閱覽室」。她寧靜中帶有些許的溫馨之氣,我時常置身於此,去閱讀那裡各樣的圖書雜誌。那些不同的著述和著作,好像是將思想濃縮為符號,又令這些「符號」進入讀者的心中,在那裡轉化為新思想的軟件,擴大了我們的思想空間,並進入到生活的層面,讓我們有了新的視角和新的意識,因此我們對世界的視野也就開闊了,人的生活空間也隨之展開,心靈深處的幽暗就便被照亮了,真是神奇的經歷。 圖書室的對面是「教室」,我們的課程幾乎都在此教授。有時是「濟濟一堂」的,可有的時候卻是「坐不盈席」的,有時候很安靜,也有的時候熱鬧非凡。教室內有設備,可以連線到紐約和洛杉磯,讓那裡的同學可以同步學習;通過那個設施,那些遠處新同學的聲音就傳過來了,只是常常聲音異常的響亮,有點不同「凡響」,人與人之間可以「隔空」對話,有點「不可思議」,卻是真實的,就在我們的身邊。人和神之間,也可以「隔空」的對話,只是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才能聽到神的聲音,聽不到神的聲音,如何回應呢? 穿過大廳的一角,是一間小房間,在那裡我上過一堂「社會學」的課程。老師講到馬克思,是作為社會學家說到他的;他的學說,原來有這般的解讀,令我詫異之中,體會到「思想的包容和空間​​」,在不同之中所涵蓋的豐富是如此的使人驚異。最近我們在這裡有小組課程,讀的是靈修大師盧雲的心神記錄,其中我們知道他的深邃之思。在他的思想脈絡中,我們看到他似乎如同「神經外科的醫師」一樣。把握這人的的神經脈絡,並且梳理出人的良知源頭來,我們屬靈的過程,可能就是沿著這條路線行進的。好像是心靈深處的源泉所在。 這小房間的玻璃門窗,稍微傾斜點,就是我們的正門了。門外有一排高高的紅木,真是「高聳入雲」的姿勢。從樹上落下的葉子,齊整的葉片呈現出的排列,猶如將軍徽章的邊緣裝飾;而那高大的樹冠,直衝雲霄的連接這藍天。天藍得甚至沒有白雲,間或飄來的白雲,讓我想到天使,在白雲的上面,天使可以看到我們的學院房子,在那裡還可以看到不遠處的「蘋果」公司的下屬機構。既然天使可以從那裡上下,那麼上帝也一定在那裡看到我們,並且親自臨在我們中間。但不會是在夜間,而是我們心裡明亮的時候。

走進婚姻的門

李松果 9月3日是我和我先生的婚禮,蒙神的祝福和恩典,我們相識相知相惜,走在了一起。在認識我先生之前,我無數次想過可能這一生我要單身了吧。因為心態和環境,多少會有一點灰心喪氣。雖然我知道獨身是一種特別的恩賜,我們的天父不會把這恩賜隨便的給誰,但心裡仍不免有些忐忑,一直禱告希望主為我預備一個愛主的弟兄。 工作原因我來到了灣區,到達灣區的第二天就認識了我先生,他是一個善良,踏實,溫和的弟兄,很愛我們的主,也愛教會的弟兄姐妹。我們在禱告中走在了一起。我們性格的差異導致了很多矛盾,每次爭吵完,我倆都很沮喪,覺得不知道該如何做。好在他很包容,不計較我的吹毛求疵。姐妹都想有一個愛自己的弟兄,主為我們預備的就是最好的,在主裡的愛和平安,好過甜言蜜語,海誓山盟,也勝過奢侈的物質生活。我和他也有很多爭吵,但每次據理力爭之後,都會去思考自己的錯誤,禱告求主賜下聖靈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面對自己的伴侶,我很難做到忍耐和溫柔,經常因為小事發脾氣,有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了,事後想想不值得發脾氣的事,為什麼要大動肝火。兩個人離開父母,成立家庭,是為了在主裡合一,活出基督的樣子,只有自己的另一半才能像一面鏡子,照出最真實的自己。也只有另一半會給我最大的包容和支持。在主裡面,愛情更彌足珍貴。藉著禱告,心裡會有平安。在爭執面前,我們都是不完全的,但是在主裡面我們是完全的。 我的狗狗見證了我和先生的愛情:狗狗很小的時候,他陪我去給她打針,上訓練課,節假日和我一起帶她出去玩,我看到了先生滿滿的愛心,他不嫌狗狗事多麻煩,幫我給她洗澡、刷牙、訓練、撿粑粑,我們三個有一起成長的難忘回憶,狗狗在長大,我倆在磨合中成長。 我們的婚禮簡單,溫馨,充滿了神的愛和恩典,非常感謝大家給我們的祝福和幫助,也讓我們帶著這些祝福和愛成立一個基督化的家庭,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好地服侍主。結婚是一個起點,人生路上,我們更要依靠主,領受神給我們的祝福,也成為別人的祝福。因著大家的愛,因著主的愛,我們很幸福,謝謝生活裡所有的人,給我們的好的、壞的、喜悅的、憂傷的、甜蜜的、苦澀的、無奈的、遺憾的,正是這一切成就了今天的我們。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杆直跑。

雅比斯的祈禱

院長熊潤榮博士 今年年初,當我準備為美福餐會寫歌時,「雅比斯的祈禱」 喚起我的靈感。 已經有人寫書關乎這兩節的經文(歷代志上四9-10),也已經有人以此題目創作詩歌。但當我前瞻美福神學院的遠景,雅比斯的祈禱還是最能表達我和同工們的心境和願望。 雅比斯應該是士師時代的猶大支派的人。約書亞去世前,眾支派已經從他手中各自得到所得之地(書十五1,十八8-10)。現在他們要上去攻取所分得之地(士一章)。眾支派的長老也就把所得之地分給眾家族,鼓勵他們去爭戰,擁有土地。來到雅比斯的年代,猶大支派的分地依然可以攻取;這如同美國建國的早期,許多移民在政府的鼓勵下,來到加州的原野,開墾荒地,並擁有那土地。雅比斯就是在這種心境和環境下,向神呼求:「甚願你賜福我,擴張我的境界」(代上四9)。 去年9月,「美福」按市場價值買下Stewart Drive的校舍,雖然比10年前議定的價錢高了50萬,但與屋主協商後,屋主同意以無息貸款的方式,「美福」可以分12年償還那50萬。無論如何,「美福」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基地;這是很值得感恩的! 當校舍買賣成交後,神提醒我:焦點是往前發展,而不是償還貸款(美福貸款總額最高曾達120萬)。我欣然的同意。當時的心情,彷彿就如昔日以色列人的心境:當攻取耶利哥後,他們站在耶利哥平原,遙望前頭群山連綿的猶大山地和以法蓮山地。是的,前頭的山地才是目標、才是應許之地。前頭有更遼闊的原野、河谷和群山;也有更多的荊棘、敵人和曠野。要爭戰才可以擁有那美好之地。 想到這裡,雅比斯的祈禱油然飄進我心。我要依靠基督的應許和祝福,帶領美福的團隊往前征伐! 是的,我們是無有的,但基督的手與我們同在,祂是那創始成終的神,也是我們的救贖主。祂能擴張我們的境界,也能救我們離開災害,免我們遇見艱苦。 要感謝羅天樂教授。他在忙碌的事奉中,花了許多時間來完成這首曲。每當他想到一個細節,他就修改、並給我新的版本。我不知接了多少個版本!看到羅教授的敬業樂業,我真的很感恩能夠有他來創作並編曲。他的曲很能配合歌詞,帶出一種連綿原野的意境。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過去一路走過來都是因著基督的恩典;現在和未來都仍然會有豐富的恩典。基督是我們的美福,一切都是恩典!美福大家庭、我們來一面讚美祂,一面踏步向前!

愛心的動機

方鎮明博士 現代人都需要愛,正在尋找愛。有時候,教會在愛的見證上不完美,然而現今很多信徒,正努力把教會變成一個充滿愛的群體,讓人可以在其中建立親密的關係,並感到教會中有人願意服務和支持他們。這些滿有愛心的基督徒相信,神的心意是要拯救每一個信徒,在主裏合而為一,讓愛火重燃,一起活出愛。 究竟教會可以如何重燃愛火,成為愛的群體?《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指出,那比愛心的行動更基本的,是「在心態上對人存著愛心」。教會若要愛火重燃,必需從心裡存著愛的動機: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這番話並不是說愛心的動機比較行動更重要,而是說動機和行動是不可分隔的。動機是行動的力量和根源,好的行動必需建基於愛心的動機。否則,無論人在外表上,表現出一連串美善的行動,對他而言仍是無益的。神是看內心的。神看重的,並不全然根據人的外在行為,更加重要的,是人心裡存著愛的動機。這種「動機優先於行為」 的價值判斷,是基督信仰的人生觀。 窮寡婦的兩個小錢 耶穌讚賞窮寡婦的兩個小錢,卻輕看好些財主的慷慨奉獻(可十二43)。在人看來,這兩個小錢是微不足道的,比較財主的奉獻是九牛一毛。然而神看重的,並不是我們的奉獻的數量有多少,而是我們在奉獻中,投下的愛心有多少。耶穌讚賞這位窮寡婦,並不是基於外表上這兩個小錢的價值,而是她內心充滿神的愛,這愛使她在困難中仍感到需要奉獻給神。 舊約聖經強調人民的奉獻(申十四29),其中一部份是用來救濟孤兒寡婦的。但文士制定的「神聖」 制度,卻規定窮寡婦要把養生的兩個小錢,在聖殿奉獻。聖殿的制度原本是要幫助窮寡婦,但卻成為壓制她們的工具。 耶穌看見文士透過神聖的制度,侵吞寡婦賴以為生的家產。聖殿的外表雄偉,當中的石柱是鑲金的,但聖殿的制度卻是敗壞的。這聖殿將要被拆毀,直至每一塊石頭不會在另一塊石頭上面(可十三2)。 照樣,在神的面前,富裕的財主不及敬虔的窮寡婦。耶穌提及窮寡婦的故事之前,也提醒門徒要防備文士那看重外表但內心卻缺乏真正的敬虔 (參可十三38~40) 窮寡婦在困難中仍遵守「神聖」的制度,堅持奉獻僅有的兩個小錢,她心中對神的愛是值得鼓掌的。她對神存著愛的動機,使她具有活潑的生命力。這樣的人是耶穌所稱讚的。 從某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人存著愛心的動機而行善,即使這人是拜偶像的,他所行的仍是蒙神悅納的。因為凡有愛心的,都是源於神,而不是源自魔鬼!簡言之,一切愛心的動機都是源自神。並且,神是看內心的,凡人的行動出於愛心的動機,這行動是「真正」的愛心行動,這等人必會得到神的祝福和其他屬靈的益處。

《這是我的美福,一切都是恩典》

邱有恩 去年12月份,我來到美福,開始我的「美福」之旅。雖然美福不是最大的神學院,美福也不是最好的神學院,但美福卻正是我所需要、所尋找;神為我所預備、量身定制的美地。 一、「張弛有度」 「美福」是很有特色、與眾不同的神學院。如果一般神學院那修道院式的按部就班是「關著養」—學院規定早晚時間的禱告、讀經、看書等等;那麼,美福就是「散養」了,因為在美福學習我們很「自由」;只要每學期修夠學校規定的學分,並且在規定的時間內修完學位所需要的課程學分。每課程除上課時間外,同學可以在自己所喜歡的地方和時間閱讀、討論,並按要求、按時間完成作業。 至於禱告和靈修的方式和時間:每個宿舍、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安排來實踐。對於我來說,我是非常喜歡這種「散養」式的學習。其實,這種自由是在原則和責任中進行的。因為學院給同學定下必需的學分、必要完成的作業,所以這是自由的學習環境,卻又是緊張的學習氛圍。在這裡,我確實體會到一種「真理中的自由」、「恩典與責任平衡」的生活和學習方式。 二、「知靈並重」 就我目前的學習重點和興趣、是在聖經研究方面。感謝主,美福能接受我的「挑戰」,尤其是熊院長的課,不但是大家喜歡上課,更是令我們腦洞大開,不像一般老師的語文課式解經,只是皮毛,隔靴搔癢,而是進入到裡面去。這些課程不但是讓我們知道些什麼,更是帶領我進入聖經的「世界」,讓我們自己學會去挖掘,更深入的研究。確實,好的上課不是告訴什麼答案,而是帶領我們學會如何去尋求答案。 美福不只是帶領我們去學術研究、探索,它更是重視我們的靈命塑造,其實這是美福吸引我過來學習的很大原因。老師們是很注重讓我們的「腦」與「靈」聯繫起來,以致不會成為一個頭(知識)大、而手腳(行為)小的怪物。神學院的學習,不是讓我們作專家,乃是讓我們更好地成為基督徒,讓我們認識神、學像神。知於腦,耕於心,才能現於行。 三、「苦樂共享」 誰說神學院的生活枯燥乏味?在美神,我享受著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愛。每次跟老師見面,老師都會關心我的學習、生活和家人的情況。此外,同學之間也有豐富的生活,因大家是住在不同的宿舍,所以彼此之間就像走親戚,其樂融融!當然,在美福的學習和生活,不可能是在天堂。除了學習的挑戰之外,其實我的內心是充滿掙扎:面對今天世界的道德淪落、人心狂傲,而教會卻是不斷的世俗化、膚淺化、人本化、和複雜化。作為牧者,我應該怎麼辦? 此外,個人的掙扎也伴隨著:學習上的挑戰,生活上的需要,事奉上的挑戰等。為什麼?其實,對於我們的學習和成長,掙扎是學習的一部分。掙扎的生活是一種推力,推向我們尋求神,讓我們發現自己的問題、操練仰望神、以神為樂。 感謝神讓「美福」成為我的美福,也願神使用「美福」,成為今日教會、這個時代的美福!

在多元文化的處境中學習神學和服事教會

秦恩光 來到美國,最大的體會就是:美國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群。 在多元文化的處境中學習神學和服事教會,都是很大的功課。 多元文化的優勢是開放、自由和對話。在美國的多元文化處境中,各種不同的文化會彼此學習、接納和對話。在這種處境中,能夠開拓我們的視野,能夠讓我們在神學和事上日漸扎根更深。這是極好的環境。 多元文化需要面對的困境之一是多元。多元意味著平等,但很多時候,多元文化會帶來混亂,給很多人,包括基督徒在看待眾多議題上帶來很多的困惑和迷茫。比如,到底如何看待同性婚姻?是從聖經的角度,還是從心理學的角度?是從神的角度還是人的角度?教會應該如何牧養同性戀群體?這些問題,因著多元文化的多元,常常變得很棘手。 多元文化需要面對的困境之二是非絕對化。在多元文化的處境中,常常使得很多的議題不再具有絕對的標準。在這樣的處境下,基督教的真理變得可有可無,不過只是很多理論的其中一個。基督教真理容易在多元文化的處境中,喪失其絕對性的特徵。就如,眾多看法是彼此相同的、都可以接納的?還是我們需要一些絕對的標準?哪些問題上,是我們基督教神學 必須持守的真理?哪些問題是可以相對彼此接納的?這也是今日教會需要面對的極大的挑戰。 這些,都是我作為留學生,在美國學習神學和服事教會中需要學習的地方。如何平衡地、健康地、忠貞地在美國這多元文化中學習神學和服事教會,忠於上帝的話語,牧養這個多元的世界, 是極大的挑戰。 美國教會在這個多元文化的處境中,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借鑑。有些教會成功地在持守真理的同時,也能夠很好的服事這個多元世界;有些教會,因為過度地期盼迎合這個多元地世界,降低真理的標準,順應人的需要,逐漸走向失敗和沒落,以至於出現按立同性戀牧師等這類荒唐的事情。 我很期盼,透過在「美福」的學習,一方面能夠在真理上紮根更深,在聖經和神學上,建造更穩;也期盼,能夠更有智慧和恩賜,在這個多元地文化處境中,牧養這個時代的人,服事這個時代的人。 感謝學院在我的學習上給我的幫助。也感謝實習教會的程國儀牧師在我實習期間,每周固定時間與我約談,給我很多事奉上的幫助和提醒,幫助我如何處理多元文化的議題。

我在美福所學的

馮瀧 讚美上帝!祂藉由美福神學院帶給我奇妙的福份。我本是傳道人,過去在中國境內的侍奉和培訓中看到了裝備的必要,故特意來美國深造。誠然,來神學院就讀,學到的是知識,但這學習對於我生命的長進意義何在呢?在「美福」這裡,我學到的新生命的質素:接納自己、承認成績、推動事工、肯定的宣講神的道、在屬靈爭戰中鎮定、看自己合乎中道等等,這些對於建造我的新生命都大有裨益;且改變我的具體服侍,使我學以致用,榮神益人。 神藉由「美福」教導我接納的功課。我在中國東北從小為計劃外所生,在眾多兄弟姊妹裡面排行居中偏下,實屬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那一類。若屬於這世界,世界會愛我;感謝上帝,我不屬於這世界;因為在創世以先祂就揀選了我,日期到了的時候,祂透過「美福」接納了我的全人和全心。這是怎麼說呢?是按照我的本相接納的,不計優點缺點,不分良莠好壞。被接納的人是幸福的,被接納的心是感恩的! 神借「美福」承認了我在以往和現在的侍奉與學習中與神同行、與神同工所取得的點滴成績和事主的熱誠。從「美福」所學的知識和技巧,在我的傳福音、講道和培訓等侍奉中都用得上,因為我們用心的侍奉是要靠主賜予力量才進行說話的。靠著這段恩典,我是悉心的學習「美福」所開的各門課程,如教牧學、系統神學、講道學、聖樂課程等,這些對於我的服侍事工都具有實際的推動作用。 神也借助在屬靈爭戰來陶煉我,締造出我鎮靜和從容的質素。身為基督徒、傳道人,作為耶穌基督的精兵,我們不是和有血氣的爭戰,乃是和屬靈的仇敵爭戰。我需要鎮靜、才能站住;神審判的日子迫近,身處這彎曲悖謬的世代,我必須從容應對,看自己合乎中道。我參與上帝拯救世人的奇妙大工,我需要靠主走過成聖的功夫。在「美福」,我並不孤單。 總而言之,我在美福神學院的學習的美好時光將是我銘心刻骨、沒齒不忘的。神給我所學的新生命的每一個質素,對於我的靈命塑造,確如細雨潤物,悄然長成;同時,也提升了我的服侍事工;學以致用,學用相長,相得益彰。 約翰福音提到:「主耶穌是葡萄樹,我們是枝子;常在主裡面的,這人就多結果子。」我們若關注果子,就更應該定睛整棵葡萄樹的生命建造系統。因為離了基督這棵樹,我們就不能做什麼。這生命建造的葡萄樹系統傳承著耶穌基督的生命和祂豐盛內涵的質素。盼望在主的恩典裡,我們一直連接主耶穌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