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核心-尼西亞信經

院長熊潤榮博士 基督教發展了2000年,經過無數次的起伏,迂迴曲折。今天世界各處的基督徒們的信仰表達和堅持,因著言語、文化、傳統的差異,實在是琳琅滿目。不過,在眾多的基督教群體中,有一點是所有正統的教會共同認定和持守的,那就是尼西亞信經 (Nicene Creed)。這是基督教的核心教義,是區分正統和異端的標記,也是今天以承繼正統基督教為使命的教會所要持定的信條。 尼西亞大公會議 (Council of Nicaea, 325 年) 初期的基督教會因著對耶穌基督神人二性有許多混淆不清的爭論,引致教會四分五裂。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以他的權柄在尼西亞城 (今天土耳其內的Iznik)召開第一次的普世(大公)教會會議。與會的有當代世界的東西教會(希臘語和拉丁語)的318個主教。每個主教可以帶本身教區內的五個長老或神職人員赴會,所以參加的人數達到1,800人,故堪稱普世教會會議。按估計,當時世界人口只約二億(200M),而2010年的普世人口是70億(7000M),是當時人口的35倍。假設信徒比例相若,今天若要再舉辦類似的大公會議,就需要約63,000 (35×1,800) 位的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參與。這很可能是不會再發生的了。由此可見,尼西亞會議的意義、其在教會歷史的獨特性和代表性是非常重大的。 經過眾位神學家的辯論,這會議最後的結論就是尼西亞信經:確定耶穌基督是與父神同質同體 (homoousios)。其實,尼西亞信經雖在325年的會議中定下了,可是並没有就此平息教會的分裂,連在會議中捍衛信經的亞他拿修 (Athanasius)其後也被放逐五次。直至56年後,在君士坦丁大公會議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381 年)上才由當時的羅馬皇帝下詔,欽定尼西亞信經為正統的信仰,同時把信經加以擴充(主要是有關聖靈和教會的部份)。但這仍然未能完全平息教會內部的爭辯。70年後,又在迦克墩大公會議 (Council of Chalcedon,451年)再重申耶穌基督的神人二性,並神是三一的神(Trinity)的信條。 尼西亞信經(Nicene-Constantinople Creed) 經過125年東西方教會的風風雨雨,尼西亞信經被大公教會確定,又確定;它著實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今天,羅馬天主教會 (Roman Catholic Church)、 希臘東正教會 (Greek & Eastern Orthodox Church)、改革後的新教 (Protestant Churches)都宣認並持守這信經。這信經只有四條,就是: 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並造有形無形的萬物的主。 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之前,為父所生的,從神出來的神,從光出來的光,從真神出來的真神,首生的,不是被造的,與父一體的;萬物都是藉著主造的。主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由聖靈感孕童貞女瑪利亞,取著肉身,並成為人,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十字架;被害,埋葬;照聖經第三日復活,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來必有大榮耀,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祂的國無窮無盡。 我信聖靈,為主,並賜生命的根源,從父子出來的,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曾藉著先知傳言。 我信唯一聖而公之教會,眾使徒所傳者。我接受為赦罪設立的獨一洗禮。我指望死人復活,並來世的生命。阿門。 尼西亞信經使各地信徒明白:基督教的神是一位奧秘的神,絶不如其他宗教的神那樣符合人的邏輯思維。神怎可以是「獨一」,郤又是「三」? 基督教怎可以堅持一神論,郤又說父神、基督、聖靈都是神? 不過,這就是歷史的正統基督教所認信的。基督教的神學就是建基在這條人看為愚拙的信條上(林前一21- 25)。今天,若有信徒離開這信條,或修改它,就是離開了正統,就是異端。 尼西亞信經的用途 昔日的大公教會稱這信條為symbolum,就是說它是正統信仰的標記(symbol),以此區別信徒是否正統。除此之外,從昔日到今天的羅馬天主教會、東正教會和路得會等,他們都會在主日崇拜、彌撒、洗禮等聚會,同聲宣讀尼西亞信經,作為敬拜神並向世人表達信仰的一種方式。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統和做法,新教 (Protestant)教會和獨立 (Independent)教會都應該效法。當我們每次宣讀尼西亞信經,我們不單是向世人見證我們的信仰,也是重温我們所信的是什麼,並知道我們是繼承了有長久歷史的正統基督教信仰:我們是耶穌基督普世教會的一員。

歷史的基督教

院長熊潤榮博士 基督教是根源淵深的宗教。基督徒需要對自己信仰的歷史根源有正確的認識,並有胸襟去承擔歷史的包袱,面對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這才算是一個「有根的」基督徒。 歷史的包袱 自2000年前的五旬節,聖靈降臨在耶穌使徒們的教會,基督教從耶路撒冷不斷地往四周擴散。從巴勒斯坦、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帝國城市、全羅馬帝國版圖、歐亞非三大洲和美洲,直到今天的地極。福音的傳播廣而深,改變了無數人的生命,使他們歸入耶穌的名下,成為神國度的子民。 可是,在2000年的傳播和發展的歷史中,基督教產生了無數的分裂。時至今天,基督教(Christianity)有三大支流:羅馬天主教(Roman Catholic),希臘東正教(Greek Orthodox),和新教(Protestant),還加上其他較少的派系。簡單而言,在1054年,因著言語、政治、經濟、神學爭辯等原因,以希臘語為主的教會(Greek Orthodox Church)與以拉丁語為主的教會(Roman Catholic Church)分裂,教會歷史上稱為「大分裂」(Great Schism)。之後,於1521年,在德國的城市沃斯(Worms),馬丁路德也與教皇決裂,標記著Protestants(新教,或稱抗羅宗)的誕生。這次決裂源自路德反對贖罪劵的販賣;卻以路德堅持以聖經和良心為最高依歸,決意違背教皇的權柄為定案。後來,這決裂帶給歐洲三十年的戰爭(Thirty Years War, 1618-1648),造成歐洲災難性的毀壞。歐洲各地的人口減少了25% 至 40%,真的是死傷無數。其實,1054年與1521年的兩次分裂,雖然是與傳統和神學的差異有關,卻沒有牽涉到基督教的核心教義。 基督教的核心教義 在英語的世界,基督教(Christianity)指以耶穌為根源和核心的信仰。這信仰是以尼西亞信經(Nicean Creed)這個歷史的文件宣告出來的。在325年,當時各地教會的主教,群聚今天土耳其內的Nicea城開會,那就是所謂的大公教會(即普世教會,catholic churches)的會議。當時,他們確認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教義—耶穌與父神同一位格(one substance),並以此為正統信仰的標準;違背這信條者,就是異端。 時至今日,尼西亞信經仍是普世基督徒的信仰標準,違背的就是離開了歷史的基督教。我們發現,羅馬天主教(Roman Catholic),希臘東正教(Greek Orthodox)和新教(Protestant)的信徒,皆是承認並持守尼西亞信經的。換言之,他們都是承繼了歷史的基督教,都是相信聖經中的耶穌,都是基督徒(Christians)。 可惜的是,在華人的圈子裡,因著翻譯的不貼切,形成了Protestant是基督教,Roman Catholic是天主教,Greek Orthodox 是東正教,給人以為它們是三個宗教。這也使一些人以為新教(Protestant)才是基督教,其他的不是。華人信徒需要瞭解這翻譯帶來的誤差,要知道三者都是歷史的基督教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有些新教徒(Protestants)用了尼西亞信經以外的事情,如東正教和天主教的禮儀和神學系統的差異,為界定異端的標準。這種界定只是一廂情愿的看法,沒有普世教會的認同,因為他們是在基督教的核心教義—尼西亞信經—以外,妄自加添了標準。其實,新教徒需要先暸解東正教和天主教的禮儀和神學系統,才可以平衡的下定論。 彼此瞭解、互相尊重 時至今天,沒有一個主流的新教(Mainline Protestants—指路得會、長老會、聖公會、循道會等),願意與天主教會和解(reconciliation)。不單如此,雙方的信徒有些時候是劍拔弩張的,其實這是不需要的。 1965年12月,教宗和東正教大主教一同向世界宣告:消除900多年前「大分裂」時、雙方把對方信徒「趕出教會」(excommunication)的禁令。1979年,雙方又建立「神學探討國際委員會」(Joint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ological Dialogue between the Catholic Church and the Orthodox Church)。至2010年,已開了12次的會議。這些會議的目的,是「和解」(reconciliation):互相尊重,彼此瞭解;並不是「合一」(unification)。我想這是對的,因為雖是「分家」了,還是出自一個根源—耶穌基督。若我們拒絕那些承認耶穌為主的人(羅十9),我們可能就是拆毀基督的教會。 我們不需要尋求教會的合一(unification),這要等基督再來的一天才可以解決。不過,耶穌離開世界前、為所有會因使徒們的話而相信祂的人祈禱。耶穌要求父神使他們都合而為一(they may be one)(約十七21)。今天基督徒們都需要瞭解自己信仰的歷史的根,區分核心的教義和附加的東西,也需要以耶穌的祈禱和心願來面對其他的基督徒。願基督幫助我們。

「創造」與「進化」

院長熊潤榮博士 神會以「進化」創造世界嗎? 創造論與進化論有一個共通點:宇宙和生物的起源,都是從無變有(ex nihilo)。可是創造論把萬物起源歸在第一因下(first cause),雖然第一因—神—從何而來是個奧秘,但在邏輯上,這比進化論強。因為進化論中是沒有第一因的。所以,進化論與創造論的世界觀,是背道而馳的。可是,在21世紀,不少相信神為第一因的人,認為神是以進化來創造世界。 面對創造與進化的討論,今日的基督教分作幾個陣營。每個陣營都有為數不少的科學家和學者,他們有不同的假設和偏見。如BioLogos是推崇神以進化創造世界。神創造了第一個細胞,用權能托住,使這細胞用漫長的時間進化。他們相信所有生命都有common ancestry。這陣營最接近無神的進化論,所以也被指責為盜用他人的研究結果。Institute of Creation Research力證神不會用進化創造萬物。他們指出生物的micro-evolution是隨著創造而來的本能,不是進化論的進化(macro-evolution),地球的年齡大概只有10000 年。Reasons to Believe 認為神在開始創造後的9 billion年創造地球,13 billion年創造人類;六日的創造是六個漫長時期的創造。Probe Ministries 則積極參與討論,但采取不會作決定的立場;他們認為目前根本沒有足夠的macro-evolution的證據,進化論有許多基本的假設是沒有驗證的;另一方面,創世紀有許多解經的問題是有待解決。這個立場相當中肯。 科學研究與聖經 創造與進化的討論、範圍牽涉到化石、動物生態、DNA和Genome、氣象學、洪水、大爆炸理論、和許多尖端科技之研究等;是一個影響深遠的討論。不過,我們可以從1999年Glencoe/McGraw-Hill出版的Life Science課本開始;頁10-12指出:「生命只可從生命而來。目前科學家還不能肯定生命的起源從何而來,科學家能做到的是1952年在實驗室中製造了某些DNA中的氨基酸(amino acid)。所有生物都需要氨基酸,但這不能證明生命是如此形成的。」這個結論是客觀的。 當初達爾文提出進化論時,他只是討論生物界中的natural selection,不是討論生命/宇宙的起源。可是今天的科學家把進化論廣泛的應用到所有學科,並偏袒地推崇,使之成為當然的理論。如理論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s,他堅信宇宙不會是創造的,乃是進化的。他指出在大爆炸(Big Bang)的10-35秒中,宇宙從凌亂的一點(singularity)變成有方向的往外演變/進化。這種說法,無疑是一種主觀的信念,並不是科學,因為它是無法驗證的。可是不少人卻奉為真理:宇宙是進化而來的! 除了科學的討論外,每個陣營都以創世記為討論的焦點。其實,創世紀是神學寫作,從信仰的角度告訴讀者宇宙的起源。作者有的是古代的世界觀,用的是古代的寫作習律。尊重聖經的信徒不能把創世記看為神話,不符合科學。不過,創世記也不是科研教科書,供人以21世紀的科學方法考查。就如在創世記第一章、六日創造中是沒有提到神創造地球和海洋的(3-9節),因為六日創造前已有了地球和水:「起初神創造天地,…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1-2節)。如果以第一章為科研報告,就會得出:太陽和星宿是為了地球而創造(14-19節)。難怪中世紀的教會是以地球為太陽系/宇宙的中心,以此為真理。當1600年伽利略(Galileo)提出證據,指出太陽才是中心,天主教會就封殺他的著作。然而,時至今日,沒有人會再說地球是太陽系的中心了。 結論 作為持守聖經權威的信徒,我們持定全能的神是從「無」創造萬有(ex nihilo),神是第一因。至於神會否以「進化」而創造?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證據和思考。科學研究是建基于它的假設,科學家都有自己的盲點。當一個陣營能推翻其他陣營的論據,我們才有理據下定論。目前,我們要做的有兩方面:首先,用考查的眼光、對各個陣營的理論提出批評性的問題,努力接近事實。此外,要理解創世紀的文學體裁,以致對聖經有平衡的解釋。願基督幫助我們。

美福的EBP

院長熊潤榮博士 感謝神!在過去一年,「美福」推出了同等學士學歷課程(Equivalent Bachelor Program,EBP)。這課程是先修課程,專為沒有學士學位的申請者而設。美福設立EBP是基於一個信念:有心接受神學裝備的弟兄姊妹,不應該因沒有大學學歷就失去機會。比如在國內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信徒,他 / 她們也應該有接受正式神學裝備的機會呀!美福願意為這群弟兄姊妹預備出路,提升他們的程度,服事他們,作為對神國度事工的一種貢獻。 美福EBP的設計是參考美國一般的聖經學院四年制的學士課程,一半是聖經科,一半是普通科(general subjects)。普通科對裝備一個信徒是蠻重要的。許多時候,信徒的思維與視野比社會上的人狹窄,只從宗教信仰的角度去衡量世上所有事物;其實我們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普通科就是要開闊信徒的視野。 完成兩年課程EBP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升神學院,開始修讀碩士課程。這樣,EBP的學生在神學院的學習會比較得心應手,而神學院的水準也可以維持。 感謝神!祂為「美福」預備了老師和學生。「美福」EBP的老師都是優秀、學有專長的一群。他們有些過去在社會上是專業人士,持有博士、碩士學位;有些過去是大學教授;有些是「美福」的畢業生,持有道學碩士學位。這些老師來自不同的教會,但都懷有一顆服事的心,謙虛地裝備EBP的同學,要培養同學成為優秀的傳道人。 如果你知道有弟兄姊妹沒有大學畢業,但很有心志接受先修課程的裝備,歡迎你推薦「美福」的EBP,也轉告他 / 她EBP課程的概念:要完成正規的神學裝備,必須準備花更長的時間。不過,當我們的心調整得準 ,我們接受裝備的時間也算是在侍奉神!

歐元危機與諾貝爾獎

院長熊潤榮博士 這幾個月的世界新聞都帶著濃厚的危機感。可能全球政府最關注的,就是歐元Euro的危機。可是,對信徒而言,2011年的物理諾貝爾獎的研究成果更具深遠的意義。 歐元 Euro 的危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自1999年起,立了條約,互相支持、制衡其成員國的經濟計劃和使用歐元貨幣Euro。目前,因為希臘政府面臨破產的危機,歐盟要伸出援手。可是,面臨經濟危機的歐盟國家,除了希臘,成員國如意大利、西班牙等都面臨相同的命運。這些國家的經濟危機是廣泛且深遠,歐盟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若要融資給歐盟各國(bailout),使她們不致倒閉,要付出等同一萬三千億美元(1.3 trillion)的資金。(2008年美國國會通過經援大機構和銀行是700 billion,約一半而已。)因為融資的數字龐大,歐盟國家未能取得共識。比較小的國家反對按歐盟條約所要求的分擔金額,使她們百上加斤。經濟最強的德國和法國又不能夠承擔全部的經援,因為兩國政府都有等同82% GDP的國債。縱然10月底,歐盟領袖訂出援助希臘的大原則,還是有不少經濟學家估計,歐盟的強國如德國、法國等至終會抽離歐元體系,以求自保,而把爛攤子交還其他經濟疲弱的歐盟國家,因為呆賬都是這些弱國引起的。 如果這情況發生,歐元體系就會倒塌,歐洲的商人會把資金抽離,轉到海外的市場。歐洲許多的銀行會因此倒閉,繼而全球的股市會大幅滑落。歐洲的國家會大幅收縮進口產品和原材料,因此中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口和製造業會大受打擊,全球會再次進入經濟大衰退。這是為何美國政府鼓勵歐盟的中央銀行要經援歐盟各國,希望可以延遲全球經濟衰退的來臨。就目前的情況看來,全球經濟衰退是遲早的問題。其時,全球的人口都會受到影響。不過,這並不是世界末日,因為這種情況已經出現過,如第一次大戰後,20年代歐洲國家的經濟危機,繼而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歐、美各國都熬過來了。我們要注意的,是經濟蕭條會推使某些強國侵略其他國家,以奪取資源,繼而引起廣泛的戰爭,如引發第二次大戰的德國,就是一個例子。戰爭的出現也不是世界末日。人類歷史中,已經有無數次的大小戰爭。 經濟危機、戰爭,加上天災,就很可能是世界末日了。天災的必然性、從2011年的物理學諾貝爾獎的頒發,得到證實。 2011年諾貝爾獎 2011年9月頒發的物理學諾貝爾獎,由美國加州和澳洲的兩位天文物理學家分享。他們在兩地分別地研究超新星(Supernova)的現象,共同肯定一個事實:宇宙正以加快的速度往外膨脹。這結論震撼科學界。自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以來,科學家就不斷探討宇宙的未來。在2011年以前的理論是:宇宙在減慢膨脹,跟著會收縮,最後再次爆炸,再次收縮等;宇宙是循環不息的毀滅、再生。可是,這理論現在被推翻了。原來宇宙是單方向的膨脹,最後是無限的分散。那時,所有星體都會冰冷,至終都死亡。換言之,宇宙是有一個終點,不會周而復始的循環。對信徒而言,這等於說,人類(宇宙)的歷史是單方向的,是有終點的。世界是有一個肯定的末日。 而且,這未日不一定是在數億年後,可以是在不遠的將來。因為配合這兩位諾貝爾得獎者的研究成果,大部分科學家同意,人類可知的物質,包括地球上的人、花、鳥、樹木,並天空的星星等,只佔全宇宙物質(matter)的百分之五(5%)。換言之,宇宙中還有95%的東西是我們不知道的。按科學家估計,其中的20%是黑物質(dark matter),75%是黑能量(dark energy)。所謂「黑」,就是目前人類探測不到的。對信徒而言,縱然21世紀的科技是空前的先進,大部分的宇宙原來仍是在神那奧秘的掌控中,是我們不瞭解的。只要神使用一點點的黑能量或黑物質,人類所知的科學定理,或自然現象都會改變。難怪當耶穌論到「末期」的時候,在提到戰爭以後,他說有一天,「太陽、月亮和星辰將有異兆出現;在地上,因海洋的咆哮和翻騰,列國的人就驚慌失措,陷入困惑混亂之中。」(路21:25,中文標準譯本) 「末期」肯定會來到,今天我們要如何生活?500年前的一個宗教改革家說得好:「未來,耶穌要再來;今天,我要在我家的庭院前栽一棵樹。」 最近,在神的恩典中,美福神學院也栽了一棵樹:學生宿舍在十月初成交了,國際學生陸續的搬進去。我們栽的是一棵小樹,樹成長後,會開花結果,也會提供樹蔭,讓人在樹下乘涼、閒話家常,這是一幅安舒的圖畫。 盼望你來參與,在「末期」的亮光下,與我們一起栽更多的樹,使美福茁壯起來,配合未來基督國度的來臨!

經濟危機的e世代

院長熊潤榮博士 今天,21世紀的人正身處人類歷史中前所未有的危機,這危機並不是猖獗的恐怖主義,乃是全球性的經濟危機。 美國的國債 先簡單地談論美國的國債,21世紀初的美國可說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強國,但它的國債(national debt,或public debt)在2011年6月是十四萬四千六百億(14.46 trillion)美元,其中三分之一的債權為其他國家擁有。而中國擁有最多債權,超過一萬一千億美元(1.1 trillion);其次是日本,擁有超過八千八百億美元(880 billion)的債權。美國政府是全世界負債最多的政府!每年要付出的國債利息,約五千億美元(500 billion)。 欠債不一定全是壞事,不少成功的商人都是貸款做生意,以達到最大的收益。可是,欠債後沒有還債的能力和計劃,那就是很糟的事了。2011年6月,美國的國債是國民生產總值(GDP)的98.6%。即是說,把全美國整年的生產全部拿出來、才得以償還美國政府所欠的債。這是不可能作到的事。試問有誰或哪家公司願意把全年的收入償還政府的債務?就算做了,也不擔保美國政府下年不再舉債! 其實美國政府並無能力償還14.46 trillion的國債,因為美國政府全年的稅收只有二萬五千億(2.5 trillion,以較佳的一年計算)。換言之,政府要拿出6年的稅收,才可以償還國債(不計算每年要付的利息)。目前美國政府償還國債的辦法有兩個:一,發行新的債券來償還舊的債務。這方法正是政府的債項總數不斷提高的主要原因。二,大量印製新的鈔票,加增美元的流量和供應。這方法遲早會引發通貨膨脹和美元貶值。的確,美國政府的債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2011年國會討論提高國債的限額(debt ceiling),就是要支付國債的利息和應付赤字的債務。但時至7月底,參眾議會才能勉強與總統達成協議。 美歐國債的影響 美國很可能會步上歐洲希臘的後塵。希臘的國債是2.5 trillion美元,是全國生產總值(GDP)的140%。基本上,希臘政府是破產的。歐洲的經濟危機並不侷限希臘,另一個處於燃眉之急的國家是意大利。意大利是歐洲第三大的經濟體系,僅次於德國和法國。意大利的國債是全國生產總值(GDP)的120%。此外,歐洲的其他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等國,也是岌岌可危。其實,像德國、法國、英國等歐洲的強國也都有等同GDP的 70-80%的國債。 如果美國與歐洲政府的經濟崩潰,中國與亞洲都會受到牽連。首先,因為中國和日本擁有約2.0 trillion的美國債券,當美國政府無力償還的時候,就都變成呆賬,嚴重影響人民幣和日元的價值。再者,當美國和歐洲在經濟衰退,國民都不再如常進口亞洲的貨品,亞洲經濟即會出現倒退。那時,其他地區如非洲、中南美洲等的情形也不會樂觀。這情況就如同舊約聖經所描寫的,當古代繁榮的經濟體系推羅(Tyre)傾倒時,其他地區的人們都痛苦哀號(結27:31,參26-36)。又如新約啟示錄中描寫,當巴比倫的貿易崩倒之時,各地的商人和人們都遠遠地站著哭泣悲哀(啟18:15-16,參11-19)。 信徒的準備 現在,我們就需要耶穌基督豐富的恩典和智慧,來面對這未來的經濟危機!祂是我們的救贖主,是我們的神。 面對即將要來的全球經濟危機,許多人都在準備,有些人卻處心積慮,冀望抓著可能有的機會,以賺更多的錢。不過,對信徒而言,我們需要繼續在能力範圍內,在金錢仍然有價值的時候,把金錢投在天國的人和事工上,好叫「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我們到永存的帳幕裡」(路16:9)。是的,總有一天,金錢會變為無用的。那天是基督衡量我們真正的財富和價值的時候,我們要為那一天做好準備。 感謝神!在基督的恩典和帶領下,「美福」的事工繼續的發展。目前,我們正等待一個物業的成交,作為國際學生宿舍,盼望神成全帶領。十月份,我們會有感恩募款餐會,請踴躍參加與支持。明年三月份,我們會舉辦第二屆「以色列考察課程」,此次的行程加增了約旦和西乃山之旅,若你有興趣瞭解更多聖經中的以色列,歡迎報名。 願基督感動你,在各方面參予「美福」的事工,並為「美福」禱告,求神保守、祝福。讓我們一起在基督的恩惠中建立「美福」更好的未來。

正在變遷的時代

院長熊潤榮博士 我們正處於一個變遷的時代。神早知道這一切的變遷,祂掌控一切,祂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神。 今年1月25日,埃及發生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革命。百姓在沒有統一的領導下,二百萬人跑上塔利爾廣場(Tahrir Square),有的更露宿街頭二個星期,不惜以自己的性命為代價,高呼莫巴拉克(Mubarak)總統下台。自聖經時代開始,埃及的法老就被祭司們奉為神的化身,法老擁有全國的土地和百姓。在這種制度下,百姓哪敢違命,更遑論革命。一直以來,埃及的法老都住在王宮裡,自以為比人高一等。只知享受群眾的尊敬,卻沒有好好處理國事。就如今天的莫巴拉克,做了30年的總統,而約一千四百萬的埃及人民,仍然生活在貧窮線下(poverty line)。政府機關貪污枉法,可是他不能帶頭整頓,難怪百姓怨聲載道。可以說,這次埃及的不流血革命能夠成功,是神的作為。作為基督徒,我們要留意埃及日後的發展,因為這國家也是在聖經預言之中(賽十九19-25)。 埃及的革命發生在突尼西亞(Tunisia)革命之後,但因為埃及在中東回教國家中舉足輕重,所以從埃及這中心引發的民主浪濤,四面沖擊中東的國家,如巴林(Bahrain)、敘利亞、約旦、也門和利比亞等。在這些國家中,壟斷權力的總統和政府高官,不惜向百姓施行流血鎮壓,以冀保存權位。利比亞的總統卡達菲更使用軍機轟炸叛軍的百姓,導致聯合國譴責,通過以No Fly Zone 制裁,要保護平民百姓。至今天,效忠的政府軍和叛軍仍處於拉鋸戰,局勢還不明朗。讓我們留意日後的國際政治局面,警醒禱告,也知道一切都是在神的計劃和掌控中。 警醒禱告。在美國有基督教領袖揚言,今年的5月21日是教會被提的日子。他們不是不知道耶穌說過「那日子沒有人知道,唯獨父神知道」(太二十四36),但他們重新解釋耶穌的話是指教會時期而說的。現在教會時期滿了,神向他們這遵守聖經的團體,指示了祂再來的日子。面對這些預言的解釋,我們不必爭拗。只不過現今國際局勢沒有敵基督的跡象,耶路撒冷還沒有跡象重建聖殿,我們只能等待5月22日那天,如果教會還未被提,且看看這些領袖會如何自圓其說;也盼望跟隨他們的弟兄姊妹能夠保持信心,且把信心放在基督身上。 今天,我們身處變遷的時代,「美福」也經歷了人事變遷,但在神的恩典中,「美福」是往更好的方向走去。神為美福開了門,讓我們看到前面有遼闊的高原。我們在二月份開始有國際學生來到,也為一些有需要的國際學生開設了「同等學士課程」,神也預備了十多位老師來任教這個課程。感謝神! 四月份,我們推出了第一個e-learning課程。根據調查,美國25%的大學都有e- learning,現在美福也跟上了。神預備了2位同工來發展這個主要的項目,感謝神!此外,從六月開始,美福的董事會共有3人。九月份,將有新的老師加入美福團隊。美福是可以發展得更好。 「美福通訊」從這期開始,將以新的面孔呈現給您。我會每期與您分享當時北美及國際有關的局勢,也在每期加增「你知道嗎?」專欄,報導合乎時代節拍,也與基督徒有關的資料,彼此鼓勵。這期通訊中有北美教會領袖的祝福,有盡心盡力的同工們從心底發出的分享,也有國際學生的見證。盼望您也感受到她們的熱誠。 最後,因著會有更多的國際學生來到,我們正在籌募學生宿舍資金。這會是一個讓弟兄姊妹們參予投資的項目。我們計劃在六月份,於美福校本部舉行一個專為捐獻者而辦的感恩及分享會。若您對美福有負擔,願意在經濟上支持我們,誠摯邀請您來參予這個項目。請看這期通訊的消息。 讓我們一起建立美福更好的未來,擴展神國度的事工。以馬內利!

操練「簡樸」

熊潤榮博士 在基督教眾多靈命傳統中,「簡樸」(Simplicity)可以指個人的一種美德和生活、對神的純一心態、默觀禱告的狀態等。 聖經與發展 在舊約聖經中,「簡樸」的概念是聯系到正直(integrity)、整全(perfection)和內心真誠等,所以在七十士譯本中,它們常被翻為haplous(簡樸,simple)。這個字在新約福音書是譯作「明亮,sound」–耶穌說:「你的眼睛若暸亮(簡樸),全身就光明」太6:22,路11:34)。在其他書信,haplotes(簡樸)則指慷慨捐贈有需要的人(林後8:2,9:10-13,雅1:5)。總合而言:聖經的「簡樸」指委身於神,生活正直、有愛心,心思單純。 早期教會傳統把聖經「簡樸」的概念應用到默觀(contemplation)和與神合一的操練上。如教父們所說: God is infinite in his simplicity and simple by reason of his infinity(神的簡樸是無限的,而祂的無限是簡樸的)。又如:Simplicity of intention gathers into the unity of the spirit the scattered forces of the soul, and unites the spirit itself with God.(意志的簡樸使人的靈魂與神合一)。 來到近代北美社會,「簡樸」進一步發展為生活簡樸、簡單、不實行「自我主義」的物質消費,同時也注重內心的簡樸,與神同行。這是可嘉的,因為美國人口只佔全球人口5%,卻佔用了全球的資源24%。相比下,全球大部分的人口,都活在貧窮之中。 「簡樸生活」的定義和操練 「簡樸生活」可定義為「實踐一種不過度耗用、貪得無厭和覬覦他人物質的生活方式,以致我們能夠更親近神,更主動關懷人和服事他們。」當我們進入簡樸,定睛在耶穌身上,我們就可以過一種不被焦慮困擾和戀慕物質和錢財的生活。活得簡樸是人自願選擇的生活方式,基於進一步實踐信仰而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和個人耗用,以便能與那些缺乏的人分享物質資源。這有別於本性節儉,一味積財。簡樸生活並不是律法主義式的生活。聖經並無訂下任何規條,要求我們只可以使用多少錢或存多少錢。除了簡樸,聖經也要我們生活有智慧、享受神的賜予(傳5:19)。操練簡樸的方法如:慷慨施捨(提前6:18)、憐憫(羅12:8)、接待(彼前4:9)和自甘貧窮(林前13:1-3)。其他方式:不崇尚名牌和設計師品牌,而是選購合用和耐用的。還有,在有需用時才購物。 「簡樸」的益處 簡樸會帶給我們平安和知足,那管人生境遇是平順豐足或迂廻曲折。簡樸使我們內在的態度有焦點,幫助我們敏感於神的恩典、供應和指引。我們會看見所擁有的一切皆是神的恩典而非權利;我們會了解到我們抓緊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屬於我們的;我們會更喜樂,更會感恩。 簡樸使我們邁向更自由的生活,不再沉溺於物質和短暫的事物。其實,許多生活的體驗是來自人對身邊的人、事和物的關注,而非只顧個人財富和享受的多寡。諸如好朋友相聚、獨自到公園、圖書館,或是到樹林去散步等,這些生活可以帶來更大的滿足。 簡樸幫助我們抗衡身處的文化,得以更自由地敬拜耶穌,享受神,甚至宣講福音。

舊約、新約的連貫性與一致性

院長熊潤榮博士舉凡「約」(covenant)都有條款。舊約(西奈之約)的條款是先記載在出埃及記,後更詳細的記載在申命記,例如十誡是出現在出埃及記第十九章和申命記第五章。可是,新約的條款有哪些?耶穌在最後晚餐與使徒們立新約的時候,沒有提及約的條款;有人認為新約祇是赦罪而已。這是過於簡單的理解。不少人把舊約、新約放在對立的位置,認為新約取代(supersede)舊約:舊約是律法,是靠行為得救;新約是恩典,是因信稱義,故此信徒不需要遵守舊約的律法,這也是錯誤的理解。其實,舊約是新約的基礎,新約是舊約的延伸。舊、新兩約是連貫和一致的。舊約、新約的連貫性當耶穌與十二使徒立新約的時候,耶穌沒有提及條款,使徒也沒有問,因為他們都在猶太教中成長,他們的文化和思想都是以舊約為基礎,故此很多事情都是不言而喻。其實,最後晚餐是逾越節的晚餐,而逾越節是舊約的記號, 標誌著出埃及的開始,以色列是屬於神的 (出12-13章)。同樣的,耶穌作為逾越節的羊羔,要帶領我們離開罪的權勢,成為神立約的群體。再者,耶穌說他是與使徒立「新」約,他是在應驗耶利米書第三十一章新約的預言。那章的31-34節提及的律法,就是舊約的條款。不過新約是更美:律法是寫在人的心上。由此可見,新約與舊約是連貫的。事實上,律法不是人蒙神悅納的基礎,乃是維持因出埃及的救贖而帶來的關係(出20:1-2)。拯救之後才是命令,恩典以後才有律法。律法的源頭是神的慈愛(申4:37),律法是神給人回應神慈愛的途徑,人必須用愛心來遵守律法(申30:6、16、20)。律法可以分為三類:誡命、律例和宗教性的典章。新約作者說舊約「漸歸無有」(來8:13),是指宗教性的禮儀典章, 這些規條因為基督的十字架而變為無用,但律法還有誡命和律例二部份,它們仍然是有效的。正如耶穌說:律法的一點一畫都不能廢去(太5:17-20)。舊約、新約的一致性從舊、新約延伸出舊、新約聖經,它們是息息相關的。有人說新約聖經是因信稱義的時代,舊約聖經是因行為得救的時代,這是對新舊約錯誤的認識。舊約時代的亞伯拉罕是因信稱義(創15:6);舊約先知說,義人是因信得生(哈2:4)。新約時代的保羅是引用這些舊約聖經來辯證「因信稱義」的道理 (羅4:3,加3:11)。故此,新約聖經與舊約聖經的信息是一致的。當保羅說信徒不在律法以下(加5:18),他是指我們考慮的範圍不能單停留於律法的條文,因為條文會引出律法主義。我們乃從愛心出發,完成基督的律法(加6:2),這種義是沒有律法禁止的(加5:23)。其實,這正是舊約律法的精粹,因為律法也是要以愛來遵守的。總結福音派的信徒需要維持舊約、新約的連貫性,以此為基礎,才能維持舊約聖經與新約聖經的一致性,整全的瞭解基督教的信仰,領受神豐盛的救恩,在這世代站立得穩。

加州8號提案帶來的反思

熊潤榮博士 經過無數基督徒禱告禁食,戰情激烈的2008年11月4日的投票,8號提案終於以 52.5%的選票通過。是的,我們可以額手稱慶,但現在並不是可以停下來的時候,仍要繼續有所行動。 支持 8 號提案的經歷 在11月4日大選前一個月,我帶著兩個兒子在住所地區派發「Yes on 8」的傳單。他們騎腳踏車,我步行,逐户發放傳單,一連作了四個星期六。起初,孩子們有些膽怯,但經過父母的教導,也漸漸的熱心起來。 記得我們去到一家,門前的草坪揷著藍色的「No on 8」,走出两個住客,作情侶打扮。我不以為然,招呼兩個孩子往其他房子派發。後來,在一個街角,發現這對情侣站在前頭,當我們走近的時候,他們就刻意作親熱的動作。那個好像女子的人,原來是個男的!我呼喚兒子們繼續往前走,回家後與他們討論那情況。 除了派傳單,我家門口也豎立「Yes on 8」的牌子。有一天下午,妻子在車房前的車子,前後左右的玻璃窗,都被人放了人手寫的字條:「Vote No on 8」。環顧四週,只有她的車被貼上這些字條。對她而言,這可算是一個騷擾,使她心裡不安。我教會有兩個姊妹,大選前也在街上派發「Yes on 8」的傳單。過程中遇到兩個男人,在她們面前做不雅的動作。「No on 8」的人,似乎會用一切手段,來達到他們的目的。 目前情況 11月4日晚上,等不到點票最後結果,我祈禱完就去睡了。當夜作了一個夢,夢到 Yes 的選票只比 No 的多一個百分點,我說怎麼會只差那麼少!我對旁人說:這是因為教會青年的一代都投 No 去了。不久我醒過來,連忙去看新聞,才知 Yes 比 No 多約 5 個百分點。我心裡難過:相距太少了,到底是那裡出錯呢? 記得在投票前幾天,有一位姊妹氣急的,要求我說服她念大學的兒子,因為他雖是基督徒,郤要投 No。因為時間短促,當時我只勸勉他要多作研究才決定。不久,另有信徒相告,有些青年信徒去了 No 的陣營助選,打電話請人投 No。投票過後,得知有兩個大教會內,念大學的信徒大部份都投 No,因而在教會中與父母產生激烈的辯論。 華人教會青年的一代的婚姻觀看來已經隨波逐流。他們似是而非的理由是:要公平,要愛同性戀者,要給他們合理的婚姻權益。有年青的信徒提出:「在教會高舉一男一女婚姻,離婚率並没有減少。為何不讓同性婚姻有機會,看看是否會成功?」。 當前急務 感謝神,8 號提案是通過了,但 No 的陣營已經提出二年後會推出新的提案來,推翻 8 號提案的結果。我們若不行動,那時我們很可能會輸。2000年的 22 號提案,維護一男一女婚姻的有 61%。今年的 8 號提案只有 52%,退了 9%。2010年若再退 3%,加州的傳統家庭制度就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我們要趕緊行動,重新教育教會內青年的一代。 我有三個提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