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核心-尼西亞信經

院長熊潤榮博士


基督教發展了2000年,經過無數次的起伏,迂迴曲折。今天世界各處的基督徒們的信仰表達和堅持,因著言語、文化、傳統的差異,實在是琳琅滿目。不過,在眾多的基督教群體中,有一點是所有正統的教會共同認定和持守的,那就是尼西亞信經 (Nicene Creed)。這是基督教的核心教義,是區分正統和異端的標記,也是今天以承繼正統基督教為使命的教會所要持定的信條。

尼西亞大公會議 (Council of Nicaea, 325 年)
初期的基督教會因著對耶穌基督神人二性有許多混淆不清的爭論,引致教會四分五裂。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以他的權柄在尼西亞城 (今天土耳其內的Iznik)召開第一次的普世(大公)教會會議。與會的有當代世界的東西教會(希臘語和拉丁語)的318個主教。每個主教可以帶本身教區內的五個長老或神職人員赴會,所以參加的人數達到1,800人,故堪稱普世教會會議。按估計,當時世界人口只約二億(200M),而2010年的普世人口是70億(7000M),是當時人口的35倍。假設信徒比例相若,今天若要再舉辦類似的大公會議,就需要約63,000 (35×1,800) 位的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參與。這很可能是不會再發生的了。由此可見,尼西亞會議的意義、其在教會歷史的獨特性和代表性是非常重大的。

經過眾位神學家的辯論,這會議最後的結論就是尼西亞信經:確定耶穌基督是與父神同質同體 (homoousios)。其實,尼西亞信經雖在325年的會議中定下了,可是並没有就此平息教會的分裂,連在會議中捍衛信經的亞他拿修 (Athanasius)其後也被放逐五次。直至56年後,在君士坦丁大公會議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381 年)上才由當時的羅馬皇帝下詔,欽定尼西亞信經為正統的信仰,同時把信經加以擴充(主要是有關聖靈和教會的部份)。但這仍然未能完全平息教會內部的爭辯。70年後,又在迦克墩大公會議 (Council of Chalcedon,451年)再重申耶穌基督的神人二性,並神是三一的神(Trinity)的信條。

尼西亞信經(Nicene-Constantinople Creed)
經過125年東西方教會的風風雨雨,尼西亞信經被大公教會確定,又確定;它著實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今天,羅馬天主教會 (Roman Catholic Church)、 希臘東正教會 (Greek & Eastern Orthodox Church)、改革後的新教 (Protestant Churches)都宣認並持守這信經。這信經只有四條,就是:

  • 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並造有形無形的萬物的主。
  • 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之前,為父所生的,從神出來的神,從光出來的光,從真神出來的真神,首生的,不是被造的,與父一體的;萬物都是藉著主造的。主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由聖靈感孕童貞女瑪利亞,取著肉身,並成為人,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十字架;被害,埋葬;照聖經第三日復活,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來必有大榮耀,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祂的國無窮無盡。
  • 我信聖靈,為主,並賜生命的根源,從父子出來的,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曾藉著先知傳言。
  • 我信唯一聖而公之教會,眾使徒所傳者。我接受為赦罪設立的獨一洗禮。我指望死人復活,並來世的生命。阿門。

尼西亞信經使各地信徒明白:基督教的神是一位奧秘的神,絶不如其他宗教的神那樣符合人的邏輯思維。神怎可以是「獨一」,郤又是「三」? 基督教怎可以堅持一神論,郤又說父神、基督、聖靈都是神? 不過,這就是歷史的正統基督教所認信的。基督教的神學就是建基在這條人看為愚拙的信條上(林前一21- 25)。今天,若有信徒離開這信條,或修改它,就是離開了正統,就是異端。

尼西亞信經的用途
昔日的大公教會稱這信條為symbolum,就是說它是正統信仰的標記(symbol),以此區別信徒是否正統。除此之外,從昔日到今天的羅馬天主教會、東正教會和路得會等,他們都會在主日崇拜、彌撒、洗禮等聚會,同聲宣讀尼西亞信經,作為敬拜神並向世人表達信仰的一種方式。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統和做法,新教 (Protestant)教會和獨立 (Independent)教會都應該效法。當我們每次宣讀尼西亞信經,我們不單是向世人見證我們的信仰,也是重温我們所信的是什麼,並知道我們是繼承了有長久歷史的正統基督教信仰:我們是耶穌基督普世教會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