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恩膏 畢業生感言秦恩膏尊敬的院長、老師、同學們,以及各位貴賓,大家好。 我是秦恩膏,謹代表美福神學院第十二屆畢業生,向大家表達最真摯的感謝。感謝你們在疫情期間,仍來參加我們的畢業典禮,感謝神學院仍然為我們舉辦畢業典禮,也感謝神,讓我能夠有機會代表畢業生發表致辭。 我在美福學習的時間,加在一起有3年多,但跨度卻長達6年之久。回顧這6年多的時間,我問自己:「這些年我在美福學到的,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想我的答案和大部分同學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恩典。 神的恩典對我們這屆畢業生來說,尤為重要。今年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尤其是遭受疫情的肆虐,又被大火烘烤了數月的加州。2020年將會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分水嶺,新冠病毒已經在各方各面改變了世界原有的秩序和人們生活的方式,疫情中,基督的教會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衝擊。 因此,對於我們這一屆剛剛畢業,即將進入禾場的神學生來說,尤其顯得艱難。拿到畢業證雖然喜悅,但當下的處境,使我聯想到一個人:楊廷鑑,他是明朝最後一位狀元,他在公元1643年8月被崇禎皇帝欽點為狀元,對中國讀書人來說,這已經是最高的榮譽了,遠超過我們今天拿到畢業證的喜悅和榮耀,但大家都知道明朝在1644年3月就滅亡了,崇禎皇帝也於煤山自縊了。 這位原本有著遠大前途的狀元郎,僅僅過了半年,就經歷了國破、君亡的痛苦,楊延鑑在明朝滅亡後,輾轉回到了家鄉,一生都沒有在清朝為官。大好的仕途,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早在今年八月底,「教會領袖」(CHURCHLEADERS)網站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就已經預測:受疫情的影響,五分之一的教會將會在未來十八個月內關閉。疫情不僅給信徒和教會帶來經濟上的困難,更重要的是,讓人對信仰的價值和教會存在的必要性開始產生越來越多的懷疑。 為什麼我還要在瘟疫大流行期間去教會敬拜神?為什麼我還要在經濟危機當中奉獻金錢?為什麼我要信靠那位允許苦難一再發生的神?上述這些問題,不只是某一個地區所要面對的特殊狀況,或書本上的研究課題,而是今天我們正實際身處的現狀、面對的挑戰。 按照正常情況發展,很可能二十年後才會發生的變化、需要面對的情況,因為疫情的緣故,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網絡敬拜的普及,我們這一代人,被迫現在就要去面對了,但我們卻沒有二十年的經驗和思考作為根基。 所以,同學們,我們就是在這樣一個時間,將自己全時間奉獻給神,立志一生服事主,也是在這樣一個時間離開神學院,真正進入禾場。如果只看這些,我們這屆畢業生鐵定要灰心喪氣了,我們會說自己在最壞的時間上了戰場,好像一個新兵,一次參戰,就是「諾曼底登陸」。 但是,同學們,與明朝最後一位狀元楊廷鑑不同的是:我們雖然沒有楊廷鑑那麼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但我們所要侍奉的君王,不會因為仇敵的得勝,在煤山上吊自殺,我們所要為之服事的國度,更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攻擊而滅亡。我們的王,耶穌基督,是勝過死亡、掌管陰間鑰匙的主,祂是整個宇宙獨一的真神;我們從神學院畢業,所要去事奉的那國,是不能撼動的、永恆的、天上的國。 所以,困難越多,挑戰越多,也就意味著神在我們這群人身上所要彰顯的恩典、榮耀只會更多。正如中國著名投資人,「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在回顧2000年納斯達克科技股「泡沫破滅」所指出的:1999-2001年間上市的科技公司,受科技股「泡沫破滅」的影響,存活率僅有6.8%,但也正是這極少數活下來的科技公司,在後來的二十年中,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從環境來看,我們也許是在最壞的時間進入禾場,無論大小,每間教會都面臨著多重的壓力,都需要在疫情所帶來的衝擊中作出回應與變革。 所以身為畢業生,我們不可能再存著:‘找到一間穩定、薪酬不錯的教會,從此安安穩穩過日子’的想法。但從神國度的眼光來看,這也正是為主作工最好的時間,幾千年教會歷史有著一個共同的規律,逼迫最嚴重、環境最惡劣的時代,也往往是基督徒表達出他們的信仰、彰顯神的榮耀最美好的時代。今天我們從神學院畢業,進入這個「後疫情時代」的禾場,將會充滿艱難;但是感謝神,因為祂是整個宇宙和人類歷史的主宰,祂也是一位滿有恩典、與我們同在的神。所以,我們不僅不應當懼怕,反而更應當帶著信心和熱忱進入這個時代。我們正處在兩個時代的交替之間,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果從知識和技能的角度來說,我們在神學院這幾年所受到的裝備和訓練是完全不夠的,我們仍然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思考。 不要說我們,就算是那些牧會已經數十年的牧師、了不起的神學教授們,也因為今年疫情所帶來的衝擊和挑戰,都在不斷的學習和思考,如何面對「後疫情時代」進行牧養和教學,所以,更何況是我們呢。 也正因為如此,最後,我要在這裡代表所有的畢業生,誠摯的感謝熊院長以及美福各位師長、同工們,對我們生命的造就。謝謝你們,因為你們的努力和堅持,使我們在美福所學習的、抓住的,不只是聖經知識和牧會技巧,美福更讓我們領會和經歷到恩典的重要性。 一個知道自己被愛的人,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人;同樣,一個明白自己是活在神的恩典中的人,才有勇氣去面對任何的環境;並且因著神的愛和恩典永不會改變,所以這一份勇氣與信心,在今後服事的道路上,將會一直伴隨著我們。 正如我們在校歌《一切都是恩典》中所唱的:是祂的恩典,使我(們)心中喜樂,安然面對困境,走過艱難日子;是祂的恩典,使我(們)跨越每一堵高牆…一切都是恩典,基督的恩典。
感謝、感謝
王艷 三年前我第一次踏入美福神學院的情景歷歷在目,今天已經是學成畢業的時候 了。 這三年,除了神,只有自己知道神在我身上有何等的作為,他讓我脫胎換骨, 從裡到外都變成了一個新人。 記得剛入學的時候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甚至有一些輕度的憂鬱症,對世界 上的事沒有任何興趣,對周圍的事物充滿戒備,沒有安全感。雖然神所創造的世界廣闊無邊,可是我的靈魂只是生活在我自己的經驗和感覺所創造的狹小的空間裡。直覺告訴我來美福學習是神給我打開的生命中的另一扇窗戶。雖然有這樣的期待,但是當我第一次坐在課堂上,聽著新約神學老師滔滔不絕講論著「 天國」,「基督論」這些陌生的字眼,我是一頭霧水,我問神:「主啊,這些理論我學了又能怎麼樣呢?」我沒有馬上從神那裡得到答案。 一年過去,課堂上學到的神學知識開始融入到我的生命裡,我與現實世界隔離的牆被耶穌的愛拆毀,神學院學習的理論幫助我樹立了新的人生觀。 我明白這 個世界固然充滿罪惡,但這不是讓我恨惡這個世界的理由,我們都是罪人,耶穌捨己的愛已經戰勝了世界的罪惡,饒恕了我們,基督徒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 依靠主的力量活出基督的愛,榮耀主。在聖靈奇妙的轉移下,我看周圍世界的 眼光變得溫柔起來,原先憂鬱的心也被喜樂充滿。 我常常在心底唱那首讚美詩 《如鷹展翅上騰》,那句「放下重擔脫去一切纏累,恢復神造我的榮美形象。」 就是我的真實寫照。 感謝神讓我來到美福神學院學習,感謝每一位老師和同學,三年之後,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可是我的心已經變得不同了。
恩典之路
楊麗爭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也到了畢業的日子。回想起三年前的中秋節,還沉浸在和 家人團圓的節日時光中的我,接到學校的通知:10月8號學校新學期開學,準備報到上課 了。記得自己10月7號飛機到達美國,第二天就要開始正式上課。由於時差的關係,當時 真的有些壓力,擔心上課是否能夠堅持下來。學校的老師也為我禱告,求神施恩的手引領和幫助我。當我感到軟弱時,神卻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就這樣一步又一步,神開始逐步領我經歷恩典之路。 在美福神學院學習的時間,真的是讓我經歷到了一切都是恩典。無論是學校的專業設 置和還是學識淵博的老師們精彩的講解,讓我受益頗多。尤其是熊老師博文多識的舊約課程,激發了我們學習舊約的興趣。我選修了福音傳播課程,課程的設置上在新舊約,釋經 講道等神學課程的基礎上,還有靈命塑造、原生家庭以及佈道法、網絡宣教、影視剪輯等 課程,讓來美福的學生接受到真理,生命,事奉與宣教事工上進深且實用的裝備,讓我們 全人(身,心,靈方面)都可以在神的話語上重新得力。 更加感恩的是學校的愛心和細心,學校每年都會舉辦感恩節和聖誕節餐會,更會組織 同學們一起歡度春節。老師們更是我們服事的好榜樣:不但每次精心為餐會準備美食,更 是一直為同學們祈禱。在疫情期間,學校貼心地為同學們準備口罩和消毒液,每次上課前 為座椅消毒。在疫情開始之初,老師甘願冒著危險,堅持參加志願者服事。真的是讓我們 看到,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壹4:4) 。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歡笑有淚水,但主都一路保守和看顧。要么在高山低谷中,耶穌 將我們緊緊擁抱。因為我們所有的軟弱都成為主恩典的記號。感謝主,一步又一步,主都 用他的愛和釘痕手牽引我,帶著盼望走這恩典之路。
里程碑分享
Roger譚廣慶 以後同學稱我「大師兄」時,我會感到高興和滿足。向神學學位進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正如學院的校訓「一切都是恩典」,我能夠完成和克服課程都真是神的恩典。神利用祂的僕人,如熊教授,Andy牧師,Joy老師和其他老師推動我前進。 現在我要數算主的祝福: 1. 為不清楚的呼召做好準備。許多同學都知道神呼召他們在什麼崗位事奉,他們來到ACES就一心一意的,在一個特定的領域學習和服事。我並不是這樣, 我只知道我被呼召「訪宣」,這在教會稱作「短宣」。 好多年前我跟自己說,我應該更好地裝備自己,把聖經讀好。我是在不夠資格的情況下被接納入讀美福,這是神的恩典。 2.風險與回報。我經常開玩笑地對同學說,我在美福已經讀了十幾年。我感覺太羞怯了,不願告訴他們我學習多長的時間。部分原因是我對聖經知得很少,同時我一直在上班。如果ACES不寬容我的學習限期,我很可能早就放棄讀神學了。我在上課時有很多「撤退」,但學院冒了風險留我,支持我。現在我幾乎可以嘗到獲得碩士學位的甜蜜回報(還欠老師兩門功課)。 3.專課變化。自從跟崔老和程老師上了幾節課後,我對音樂變得很感興趣。只有經過神恩典的幫助,一個超過45歲的學生才能學懂一些唱讚美詩的技巧。我為兩位音樂老師感謝神,他們不缺勇氣和耐心來教導我。現在能夠跟著別人唱讚美詩,我很有喜悅。後來我從聖經研究專修課程改為音樂事工,老師們支持我的決定,但要求我重新上好幾門音樂課去加強我的基礎,讚美神。 我很高興從美福畢業。學院把神恩典的屬性灌注學習的各方面:我們總是被鼓勵在評論事情或人際關係有一顆慷慨的心;在討論經文和事情不要跳到簡單的結論;關於生活的問題要牢牢記住智慧書。在每節課中,老師們都強調每卷聖經的作者想對我們說些什麼,而不是找到符合我們先入為主的觀念。恩典的神擁有絕對的主權。 同學們,「大師兄」的我終於畢業了(快了,超接近了)。大家加油! 願神賜你們歡喜快樂!
沒有終點
謝玲麗 2020年是令許多人難以忘懷的一年。世界在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很大的變化:許多人失去了最寶貴的生命;人們工作,學習的方式變成了遠程上網課,或者網絡會議;很多人因為受不了天天關在家里而心情抑鬱,看精神科醫生的人明顯地增加了;氣候變化越來越激烈,普世範圍的洪水,山火,颶風,一波一波攪擾著人們的生活;有的地區又開始了新的戰爭,鬥爭雙方的口氣都非常大,大有達不到目的不停戰的氣勢。只見成千上萬的士兵,平民成為炮灰,只有死者親人那流不盡的眼淚和悲嚎,一聲聲回音在這個充滿罪惡的地球上面。 2020年好像一個轉折點,對於跟隨耶穌的人來說,這些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耶穌對他們講了一個比喻說:「你們看無花果樹和各樣的樹,樹葉一長出來,你們看了自然就知道夏天近了。同樣,當你們看見這些事發生,就知道上帝的國近了。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一切都要發生。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絕不廢去。你們要謹慎,免得被貪食,醉酒和今生的憂慮壓住你們的心,網那一樣,因為那日子要臨到所有居住在地面上的人。你們要時時警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盡可能地做到在人子面前。」(路加福音21:29-36) 各種的濃度在提醒我們,儘管我們不知道主耶穌回來的特定時間,他真的已經在門口了!我們這些被主揀選的門徒,沒有太多的光陰去浪費,唯有把能量和可利用的時間,都用來更深入學習神的話語和了解怎樣傳全備、正確的福音上面。而這,正是我來讀神學院的目的。 非常開心能在美福認識一起行走天路的同伴,也非常感謝一點點結下來的情誼。院長創作的一系列敘事般的敬拜詩歌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盼望大家能在末世時分,彼此扶持代禱,一起警醒,為耶穌做光明無畏的見證。 經過兩次斷斷續續的學習,看起來我有一個證書可以拿,以證明自己沒有荒廢光陰。其實這完全代表不了什麼。主的話語何等奧妙精準,或許窮盡一生,也無法完全掌握聖經中顯露的或隱藏的嗎哪。唯有謙卑自己在主面前,祈求聖靈不斷開啟,不斷向前。若主願意,或許,能完成今生在主裡的使命。還有很多疑問,或許只有見主榮面時再討論了。 2020的畢業,是一個小站。前路漫漫,追求主耶穌的路沒有終點,直到永遠。
一切都是恩典
Esther Lam 林鳳儀 2019年1月開始我進入美福神學院接受裝備,因為從2017年3月18日受浸之後,並沒有以感恩的心努力認識主耶穌基督,當時的我只是做一個主日基督徒,現在回想起實在感到愧對主恩;在受浸之前的一年夏天,跟隨一個福音機構到中國,服事留守兒童,當時神已經開始呼召我,要好好裝備自己,可是因為剛剛決志成為基督徒,並不了解和感受被呼召,直到受浸後,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決定從香港到美國接受神學裝備 ,進入美福神學院以後,才正式了解如何裝備自己,經歷數個月的學習時間,在2019 年11月中,身體突然生病,住院期間再次經歷神的大能與恩典,令我豁然明白,從新檢討自己學習應有的方向,感謝老師們與衆同學在我生病的期間,無微不至的照顧, 讓我認識主內一家的大愛,實在非常感恩,因自己經歷的一切,與神的關係大大不同。 在美福學習期間,學院因應同學的需要,有很多不同程度的課程供同學學習,在進入主修課程之前有一個預備的課程,在這預備的學習中,讓我這個還在喝奶期的基督徒成長進步,一年半的時間過去,預備課程也可以結束,實在非常感恩,熊院長與眾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令我可以循序漸進地在聖經書卷裡扎根成長,今年暑假已開始進入主修課程,之前的學習過程讓我明白,要裝備自己成為一個神使用的器皿,應該要抱持什麼態度,盼望在學習期間,可以常常經歷神的同在,人的一生與時間都在神的掌控中,何時當作何事,都是神在掌權,我在這個年紀能在神學院學習,就如美福 神學院禮堂上一句金句所言:「一切都是恩典」!感謝讚美主。
美福使我生命更豐盛
史文藝 在過去的人生中,我都是過得非常隨心隨性,做出的選擇往往是因為一時頭腦發熱並沒有考慮任何後果,例如畢業之後重新讀了不相關的專業,工作之後突然選擇來美國,直到我來到ACES,就像當時我第一次見到熊潤榮院長時說的話,我終於知道我為什麼要這樣選了,原來一切都是神的帶領,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選擇中都有他在無形的做工。 我是學校裡年齡最年輕的學生,跟我一起上課的同學大部分跟我父母年紀相仿,這一點讓我收穫了很多的關愛,還沒有掌握溝通藝術的我常常不加修飾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可是校長與同工總是溫柔慈善地解決我的問題,讓我從心底感謝他們對我的包容與鼓勵,他們對於我來說就是我在異國他鄉的承受。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各自的困難,但好在如今已經過去了300多天。而對於我來說今年是我要特別感恩的一年,感謝這一年因為疫情讓我不得不困在家裡與聖經為伴。讓我學以致用,利用多媒體傳播福音,幫助教會在疫情期間可以正常線上聚會。如果沒有這大半年時間在上帝的話語上學習,好好生活沉澱自己,我就不會明白生命的真諦是什麼,依舊會過著忙忙碌碌虛空捕風的生活。 主說,我來了是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感謝學校院長和所有老師的言傳身教,讓我的生命更加豐盛,也感謝神的恩典讓我在還年輕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祂的同在與引領。
為何會有全球性的疫情?
院長熊潤榮博士 遇到苦難或不順意的事情,人都會要求找出原因:為何?找原因的目的是要化解這些不如意的事情和苦難,越快越好;基督徒也是如此。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已經使1300萬人受感染,死亡人數55萬;單在4月份,世界上每天有6400人死於新冠肺炎。不少信徒、牧師高呼要認罪悔改,甚至為城市、國家、全世界認罪,求神轉回施恩、赦免罪惡、醫治全地。這是好的,但人云亦云的話卻帶來至少兩個疑問和漏洞。 首先,在法律審判上,刑罰與罪行要成正比。如果一個父親因為小孩偷吃糖果,把小孩的雙手斬斷作為刑罰,這種審判只會顯明這父親的殘暴,並非他的公義。同理的、是什麼的罪行足以令散佈全球5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第二,死亡人數中肯定有基督徒和牧師。他們不是已經接受基督的代死和救贖嗎?是什麼的罪令他們死於肺炎呢?也有第一線醫護人員死亡。難道是他/她們犯罪嗎?如果說,是因為其他人的罪,令他們死亡,那神為何不保護他/她們呢?為何許多犯罪但富有的人卻安然無恙呢?這不是顯出神並沒有賞善罰惡嗎? 舊約聖經中除了申命記的神學:行善得福、犯罪遭禍以外,還有其他的神學,如約伯記的義人受苦,以及創造中有奧秘的混亂(chaos):就是拉哈伯和洶湧大海的圖像。 新約聖經中提過一次大饑荒(徒十一26-29)。當代的飢荒帶來的死亡、瘟疫和社會的混亂,跟今天新冠肺炎帶給全球的情形一樣。初代教會如何面對這飢荒?是高呼信徒要認罪悔改嗎?不是,他們是齊心捐錢供給有需要的信徒(林後八1-九15)。主耶穌再來審判世界時,也是要查問教會有否奉主的名以行動去照顧有需要的人、而不是有否認罪悔改(太二十五31-46)。因為在基督裡的人是不再定罪了。 在疫情蔓延期間,全球和美國掀起埋藏日久的社會問題:警察暴力和種族主義,兩者是連在一起的。信徒可能不滿意滋事分子遊行、與警察抗爭。不少信徒指出監獄中黑人佔大部分:按2010年數據,美國白人人口佔64%、黑人13%;但監獄中犯人比例是白人39%、黑人40%。也有不少信徒認為今天的歐美國家沒有種族歧視,都強調需要法律和秩序(Law and order)。 信徒是要支持Law and order, 但也要正視這社會的問題。自1526年,黑人開始從非洲被販賣到美國做奴隸。美國政府1860年人口普查的3100萬裡 400萬是黑奴。經過流血無數的內戰,1863年有了「解放黑奴宣言」。也是說、黑人在美國做奴隸有340年之久。這340年的社會架構深藏在美國本土文化內,一直影響美國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系統。今天,美國有多少華人教會是開放、歡迎黑人參加呢?幾乎沒有。 按統計,在美國警察每3秒就會拘捕一個人。拘捕人數中少於5%是犯暴力罪案的,也就是說被拘捕的人中95%都不是與暴力有關。在警察開槍射殺的人中,黑人是白人的三倍。警察槍殺拘捕的人數是在乎城市的所在:人口超過25萬人的,每100個兇殺案中,警察槍殺3.8人;但人口少於1萬的城市,警察槍殺有18人。也在乎警察的訓練和社會的文化:按2013-2016年的統計,紐約州的Buffalo市,並沒有被警察槍殺的人(白人人口50%、黑人39%);同期在弗羅里達的Orlando市卻有13人(白人人口61%、黑人25%)。 許多的學術機構把過去的統計數字拿出來分析,都同意美國存在結構性的種族歧視(Structural Discrimination)。歷史上,華人也有如此遭遇。1850年起,美國政府為要建鐵路、開礦等,讓共30萬華人進來做勞工,1882年卻立法拒絕他們移民,1924年才另立法例限制華人移民的數額。人世間都有種族歧視,這是人類天生就有的罪性。 為何會有全球性的疫情?我們不知道,神並沒有指示。如何化解這疫情?我們也無能為力。我們只能忍耐接受,同時相信神在掌管世界。神奧秘的計劃和管理都是要來成就祂的救贖計劃。認罪是一個屬靈的操練,不是化解和縮短疫情的工具。從年初到今天,我們看不出認罪悔改對疫情蔓延有任何的影響。 我們需要生活有智慧,彼此保護和支持,避免被疫情感染。在這個等候疫苗出來的時間,讓我們正視社會上隱藏的種族主義,以及這主義所彰顯的警察暴力。讓我們思考並尋求:在這時候主耶穌會做什麼?在不同的城市中、祂會站在哪一個位置?讓我們祈求這疫情在神奧秘的掌管中,進一步完成神對世界的計劃。阿們!
疫情中我可以做什麼?
林慧瑾 你知道Sam Liccardo是誰嗎?他是San Jose 市的市長。其實,之前我也不知道他是誰。那天,我去Second Harvest食物銀行當義工。期間我在裝橘子進盒子,看到人們有些喧鬧。我問:「是什麼回事?」有人說,San Jose市的市長今天也在這裡做義工!當時,我往他在的方向看了一眼,便繼續做我的工作。當完成工作時,市長很友善地跟在場的義工們打招呼:「謝謝您在這段艱難的時期裡來做義工!」 在sign-up 這義工時,我什麼都沒多想。自從灣區各縣宣布「居家抗疫令」以來,我只能待在家裡、不能隨便外出;也不能和朋友出外聚聚聊聊。儘管有工作可以在家做;家裡也需要徹底消毒,但一兩天就做完了!無聊的時候,會跟著Youtube做運動,或找家中的材料來做自己喜歡的口罩。偶爾也去超市購物,其實家裡空巢,並不需要什麼東西,只是去超市走走而已。因此,當我在網站上看到Second Harvest食物銀行開放,而它的運作被政府定為基本的活動(essential activity),我馬上sign up 去當義工。當然丈夫會有擔心,但我向他保證:會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並戴上口罩。那天出門前,我是非常興奮的。我可以做些有意義的事了! 你知道嗎?San Jose 地區有10% 的人口是接受Second Harvest 派發的食物;有25% 的人口是常處於飢餓之中。做義工時,我專注自己簡單的職責,也想到有蠻多的家庭將從我打包的食物中受益。當聽到市長說:「謝謝您在這段時間裡來做義工。」我心裡想:為何他這樣說。 接著我意識到疫情改變了社會的常態 ,疫情令我們的社區人口產生更多、更大的需要!回家後,我signed up 更多做義工的時間。從那天起,我每月至少做兩次義工。我在網上搜索,發現有許多義工的機會:如老年人需要志願者代為購物和送飯,為醫護人員和社區製作口罩,為醫護人員提供飯菜等。不少的自願機構在五月恢復運作,如 Village Harvest食物銀行,我也參加了幾次。 3月底,我打電話給在南加的朋友,她經常組織社區的各樣志願活動。我問她在這段時間內,我可以做些什麼來支持社區?她指出人們真能做的是蠻有限的,因為都沒有受過醫學訓練。掛了電話後,我想:即使我的護士執照在幾年前已經過期,但我也是接受過醫學培訓的。所以我準備去醫院做義工。不過,女兒激烈反對,她情願我參與其他的社區服務,或更多去食物銀行。女兒雖在外州,但真的為我擔心。我心裡很高興,因著她,我就打消去醫院做義工的念頭。 6月初,南加的朋友跟我分享她過去兩個月所做的事情:她組織了一個包括護士的小組,去學校做衛生教育演講,教導學生如何在疫情中保持健康。每天她也使用社交平台Line,WeChat 或Face Time等與長者交談,減輕他們的焦慮。很有意義! 要感恩的是,五月以後有很多人參與Second Harvest 的義工,要sign up 時會遇到人滿的情況!「做光做鹽」是信徒生命的意義。縱然恩賜不同,參與社區是每個信徒都可以做的。讓我們都來愛我們的社區;我們的一點點參與也是做光做鹽。參與的人越多,我們的社區就越有光和鹽!
美福神學院個人見證
潘松 我於去年2019年5月9號來到美福神學院受教。在我之前,教會中有許多的弟兄姊妹都倒在了簽證官的面前,只能看著手裏的錄取通知書對著這所學校仰天長歎。我忘了自己是教會中第幾個申請來「美福」就讀的,也不曾對此抱太大的希望,甚至在簽證時面臨幾個小時的行政審查後我幾乎放棄。尤其行政審查員近乎苛刻的審查、給我一種審問罪犯的錯覺,更詭異的是他讓我背誦十誡、使徒信經、主禱文等等,甚至讓我解釋家庭教會與三自教會的區別。無論教會牧師還是長老的個人資訊都要一一交代,至於個人的情況也在電話中被翻個底朝天。 我雖一一解答,卻是仍惶恐不安。那個時候令我擔心的根本不是被拒簽,而是怕資訊洩露而對我教會弟兄姊妹的安全有影響。然而兩個禮拜以後卻莫名其妙給我通過,我成為了教會中在川普總統就任後第一個通過簽證的人。最感恩的是我的教會也沒有受到此次行政審查風波的影響。我一向不願以一個事件的好壞與成敗作為憑據去臆測那是否是上帝的心意,我更願意用美福神學院大堂掛的那幅字來作為自己感恩的源頭:一切都是恩典。 記得到學校報到的當天,恰逢整個學校為了5月份學校餐會在排練詩歌,那一天我見到了大部分的同學和老師,雖然每一個人都是素未謀面,然而我卻不曾有一絲的陌生。這種感覺只會發生在被耶穌改變的教會中。同學和老師親切的問候和自然的笑容使我很快融入到美福大家庭中。事實上,在我還未踏入這片土地之前,學校的各個老師就已經開始為我入學的事情忙前忙後。因為不了解美國法律對於國際留學生入境時間的限制,以致提前買了機票,為此學院老師不顧時差的限制以最快的速度幫我解決了這個難題。入學之後,每當遇到新的環境和瑣事讓我一籌莫展之時,也是學校老師在第一時間幫助我度過一關又一關… 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經歷這一年在美福的學習,對於我個人而言,最大的收穫不是自己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學會了謙卑。誠實地說,來到這裏之前,我有太多的「前設」。這個單詞是我在熊院長的釋經學課程中學到的。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單詞,我驚訝住了。因為我從未察覺「前設」對我的影響。在此之前,我總是認為自己的教會是最正統的、自己教會的信仰和神學也是最接近真理的或者就是真理,無論在解經還是對事物的判斷上。這種不由自主、出於本能而毫不自知的表現就是我的前設。依然記得熊院長在第一節課說到,如果同學們不能在三年的學習中認識到這一點,從而做出改變,那麼就算有多少知識儲備都不會對教會有多大造就,反而只有可能讓自己表現的自高自大。 「我們是真的無法完全客觀地理解和解釋聖經」。這是我學到的第二句話,也是我現在和以後會一直提醒自己的一句話。記得有一次,我到熊院長的辦公室討論改革宗信仰與亞米紐斯的本質區別和不可相容的地方,我很強勢的認為只有改革宗信仰才是真理,其他學派的神學都有其明顯錯謬的地方。甚至在我的內心深處直接將亞米紐斯定為異端,只是我沒有當面說出來。此時此刻,當我寫出這幾句話的時候,我的手都在發抖,為著曾經的狹隘、無知與狂妄,心裏滿是虧欠和羞愧。縱然我仍然堅持改革宗的信仰,也確實發現其他學派神學上的錯誤,卻再不敢輕言異端二字。就如熊院長在課堂中所說,只要他承認聖經的權威和尼西亞信經,我就不能不稱他為弟兄。 「真理是一個小圓圈,而不僅僅是一點」,這是我學到的第三句話。 最後我想用卡森的話作為自己以後的學習中的提醒,也給未來的新生加以勉勵:就是心存謙卑,集中註意力在聖經的核心真理上,並且以公正無私的態度和敬畏神話語以及禱告的決心,定意按著正意分解神的道,使自己在解經上更加成熟,做無愧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