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親近神中

程國儀牧師


亳無疑問,祈禱是親近神的寶貴時間,正如一首信徒們喜愛唱的詩歌《禱告良辰》所言。但我們祇有在劃定的時間才親近神嗎?神在其他的時間是否就躲起來了呢?

有一對傳道夫婦很注重宗教家教,教導孩子吃東西前要謝恩祈禱、睡前要祈禱等。有一次大熱天帶孩子去遊樂場,並買雪糕米吃。小孩子高興地大口吃了之後,忽然呆立在人來人往的道路中,呼叫著說:「啊喲!我們要先祈禱謝恩,為什麼我們沒有祈禱呢?」小孩子就是如此認真,彷彿禱告就是定時定事定位的宗教活動,難道沒有變通的原則嗎?

猶金‧彼得遜(Eugene Peterson)強調祈禱不能被規劃在某一時間之內。劃定時間的禱告固然可以培養我們祈禱的習慣,但將祈禱定時定點定事,也會把祈禱變得形式化,分割了禱告和生活。他認為禱告是一種生活方式。彼得遜年青時曾有一位年屆七十的宣教士探訪他家,是他極為仰望的屬靈叔叔。有一天那位叔叔躺在安樂椅上閉目養神,他上前問道:「富勒博士,你是怎樣祈禱的?」叔叔仍然閉目,懶洋洋地說:「我已經四十年沒有祈禱了。」少年的彼得遜當時不明白叔叔的智慧。多年以後,他才恍然大悟:叔叔冒著「絆倒」他的危險而說了那些話,並沒有給他一個「正確」答案,以免他依樣畫葫蘆地模仿。其實,祈禱並不在乎我們做什麼,而在於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不是「做」一個禱告,乃是「活」一個禱告。正如經上說:神垂聽(因信稱)義人的禱告,而不聽心中注重罪孽人的禱告(參雅5:16,詩34:15,66:18,賽59:3)。

當然,劃定時間祈禱有其價值,因為紀律和儀式是靈修兩個重要的元素。無可置疑,禱告時刻的確可以經歷神的同在,更是許多信徒的親身經驗。但我們所信的神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祂不僅祇出現在禱告良辰,更答應常與我們同在,就是每時每刻每分每秒的同在,難道我們在禱告時間以外要躲避祂嗎?

神以祂自己說話的「道」創造萬物,又不斷向人說「道」。新約聖經更指明神的話親切地臨於人間,「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1:4)。當我們以「道成肉身」作為靈修基礎,就可以避免一些狹窄或者偏差的靈修取向和習慣。

「道成肉身的靈修」有幾個特點:第一,肯定人的身體,和靈魂同樣重要;第二,著重此時此刻的生命;第三,認定神不是高高坐在天上支配人類的命運,而是認同並進入人間疾苦的拯救主;第四,珍重神甘願與人同在的寬恕和醫治。因此,靈修的人應該放眼天地﹑進入社群,而非以退隱閉門的方式去思想神。道成肉身的靈修,主張以平常心去持守靈性,因為神已親臨人間,打破了聖俗的界限,靈修的人要學習如何在平常的生活中親近那位時刻都臨在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