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踏出了第一步

高岑煬 其實我在十多年前就有感動要念神學,但是總给自己找理由開脫,最容易的藉口就是自己英文程度恐怕無法應付課業,再加上考慮若放下工作,經濟上可能會有困難,時間也就在如此磋砣中飛去。三年多前得知美福神學院成立,心裹又為之一動,覺得好像有一個聲音在說「你還要等什麼?」。在現實中也有教會的朋友對我說「怎麼還不去?」,我總是開玩笑地回答:「你先去、我就去!」 去年某月中,我發覺自己記憶力開始不太靈光,體格也退步,心中不禁一驚,想起以前對神的委身,不能一直定位在遥遥無期、永不兌現。 還有一個原因促成我下決心報名美福就讀,就是我和太太在年初參加了一個聖地之遊。感謝神,在牧師的帶領下,全團用「朝聖」的心情參觀了西乃山、死诲、耶利哥、伯利恆、耶路撒冷,加利利,拿撒勒和米吉多等地。當我們站在尼波山上遥望「迦南美地」時,我眼中所看到的其實只是一片草原及貧瘠的黃土,心裏油然生出感悟: 以色列人進去迦南美地是懷抱著何等的信心,自己豈不應當也用信心走上事奉的道路嗎? 神是不會加给我們過於我們所能背負的擔子,我在今年三月因為意識到自己身心疲累,恐有burn out的危機,於是向長執會請辭,卸下多年在教會的事奉。一位資深的長老也勉勵我,把握休息的階段好好的充電。那時我更加清楚現在就是時候了,我失掉了「没有時間」的藉口。 真的很感謝美福神學院的彈性制度,造福像我這種已過半百才覺悟的人。因為美福的上課時間集中在晚間和週六,對我們「上班族」却想念神學的人,就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感謝主的恩典。 我在美福神學院修的第一門課是彭萃安老師的「實用希伯來文」。我對學外文還算有興趣,但也知道自己是比較懶惰。學語文要求多多練習,對我肯定是很大的挑戰。幸虧彭老師非常有耐性,她教我們唱字母歌;請猶太人的Rabbi替我們讀詩篇 136 篇,讓我們學習正統的發音;又介绍怎樣在網上去找學習希伯來文的工具,大大降低了我們心裏對學希伯來文的懼怕。 在約伯記課堂上,熊老師很有智慧的提升我們思考「苦難」的問题,他鼓勵大家分享自己或是朋友在這方面的經歷。我最喜歡每堂課開始他會用十分鐘 的devotion 讓大家聽一首歌,幫助我們來預備好自己的靈,好進入課堂上的討論。我個人受益的是他引發學生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同一個問題。 「師生小組時間」是蠻特別的必修課,目的是讓老師和學生有橫向的、生活層面的、敞開自己的、小組方式的互動舆溝通。通常會選一本輔助靈命的書當參考讀物,用來引發大家深思討論,並且建立同學、師生之間的關係,。 我深慶自己踏出了這第一步,更感謝神預備了美福神學院,也盼望有更多弟兄姊妹願意一齊來,享受神所賜的美好的福份。

加州8號提案帶來的反思

熊潤榮博士 經過無數基督徒禱告禁食,戰情激烈的2008年11月4日的投票,8號提案終於以 52.5%的選票通過。是的,我們可以額手稱慶,但現在並不是可以停下來的時候,仍要繼續有所行動。 支持 8 號提案的經歷 在11月4日大選前一個月,我帶著兩個兒子在住所地區派發「Yes on 8」的傳單。他們騎腳踏車,我步行,逐户發放傳單,一連作了四個星期六。起初,孩子們有些膽怯,但經過父母的教導,也漸漸的熱心起來。 記得我們去到一家,門前的草坪揷著藍色的「No on 8」,走出两個住客,作情侶打扮。我不以為然,招呼兩個孩子往其他房子派發。後來,在一個街角,發現這對情侣站在前頭,當我們走近的時候,他們就刻意作親熱的動作。那個好像女子的人,原來是個男的!我呼喚兒子們繼續往前走,回家後與他們討論那情況。 除了派傳單,我家門口也豎立「Yes on 8」的牌子。有一天下午,妻子在車房前的車子,前後左右的玻璃窗,都被人放了人手寫的字條:「Vote No on 8」。環顧四週,只有她的車被貼上這些字條。對她而言,這可算是一個騷擾,使她心裡不安。我教會有兩個姊妹,大選前也在街上派發「Yes on 8」的傳單。過程中遇到兩個男人,在她們面前做不雅的動作。「No on 8」的人,似乎會用一切手段,來達到他們的目的。 目前情況 11月4日晚上,等不到點票最後結果,我祈禱完就去睡了。當夜作了一個夢,夢到 Yes 的選票只比 No 的多一個百分點,我說怎麼會只差那麼少!我對旁人說:這是因為教會青年的一代都投 No 去了。不久我醒過來,連忙去看新聞,才知 Yes 比 No 多約 5 個百分點。我心裡難過:相距太少了,到底是那裡出錯呢? 記得在投票前幾天,有一位姊妹氣急的,要求我說服她念大學的兒子,因為他雖是基督徒,郤要投 No。因為時間短促,當時我只勸勉他要多作研究才決定。不久,另有信徒相告,有些青年信徒去了 No 的陣營助選,打電話請人投 No。投票過後,得知有兩個大教會內,念大學的信徒大部份都投 No,因而在教會中與父母產生激烈的辯論。 華人教會青年的一代的婚姻觀看來已經隨波逐流。他們似是而非的理由是:要公平,要愛同性戀者,要給他們合理的婚姻權益。有年青的信徒提出:「在教會高舉一男一女婚姻,離婚率並没有減少。為何不讓同性婚姻有機會,看看是否會成功?」。 當前急務 感謝神,8 號提案是通過了,但 No 的陣營已經提出二年後會推出新的提案來,推翻 8 號提案的結果。我們若不行動,那時我們很可能會輸。2000年的 22 號提案,維護一男一女婚姻的有 61%。今年的 8 號提案只有 52%,退了 9%。2010年若再退 3%,加州的傳統家庭制度就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我們要趕緊行動,重新教育教會內青年的一代。 我有三個提議: …

作神的福音使者

阮雄長老 聖經說:「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 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15)。三一神的心意是要我們把福音廣傳,叫多人得救。 一、父神的心意 約拿是一位神所差遣到外邦的宣教士,但他卻不甘願地到了尼尼微城。他宣告了神要 傾覆尼尼微城之後,全城的人都悔改了,神 因此轉意不把所說的災禍降於他們。這本來應該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但是唯有約拿不悅,並向神發怒。可能因為他本是一位有名 聲的先知(王下14:25),所宣告的不應驗,名聲將會受損。其次,他並不願意看到尼尼微人悔改得救、因為亞述是以色列人的敵人,且有殘暴不仁作風。約拿希望尼尼微城在沒 有被警告之下被毀滅,但他也深知神是一位有憐憫的神(拿4:2),所以他不願去。可以說,雖然他不甘願、不順服,神卻差遣這位頑梗的宣教士去完成了祂的心意。約拿去傳「禍音」反帶來了赦免。全書以耶和華說: 「…我豈能不愛惜呢? 」來宣告神的心腸, 衪願意赦免悔改的人。 二、聖靈的引導 初期教會的腓利在撒瑪利亞傳福音很有果效的時候,神卻對他有更高的旨意。有一 天,主的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雖然,那路是曠野,腓利卻順服起身去了。其實,對腓利而言,迦薩曠野的路這麼大,他該在 何時、何地、向誰傳福音呢?這如同海裡撈 針。但是,神是掌管一切的,在衪沒有「偶然」的事,只有「美意」的安排。當他到了 迦薩的路上時:「不料,有一個埃提阿伯人, 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徒8:26-28)。聖靈對腓利說:「你去 貼近那車走」,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裡,問他 說:「你所念的、你明白麼?」,太監便請腓利上車,腓利就開口對他傳講耶穌。最後,太監要求腓利為他施洗。腓利完成使命之後,聖靈把他提去(徒8:31-38)。後來,腓利在亞鎖都、以及那地的各城、直到該撒利亞 宣講福音。大約二十多年之後,他贏得一個美名 :「傳福音的腓利」。神使用一位管理 飯食的腓利去撒瑪利亞宣教,主的靈又把他帶到曠野和猶太地去傳福音,完成主的心意(徒1:8)。 三、主耶穌的揀選 保羅是一位偉大的宣教士。當他在往大馬色的路上被主用大光光照之後,主藉著亞拿 尼亞告訴保羅,他是主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主的名(徒9:15)。當他悔改不久,隨即在各會堂傳 講耶穌是神的兒子(徒9:20)。保羅三十多年馬不停蹄地在土耳其、馬其頓、亞該亞傳福音,受了許多的苦(林後11:23-29)。然而,他一直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 26:19-20)。保羅有一個十分寶貴的心志,就是立了志向,在福音未傳之地傳福音(羅 15:20)。當他在哥林多寫羅馬書的時候,表示想去西班牙傳福音。最後,當他快要離世時,他有無愧的回顧與榮耀的展望:「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4:7-8)。主使用了一位曾抵擋祂的罪魁,建立了初期教會的基礎。 結語 然而,主並非衹差遣先知、宣教士和傳 道人去傳福音;我們這些活在新約時代的信徒,已經領受主耶穌頒佈的大使命,衪也差遣了我們每一個屬衪的人。讓我們樂意順服主,在衪所帶領我們不同的環境中,作忠心的福音見證。

《精神健康與教牧輔導》課後感

陳藍綺玲 兩年前參加一次家庭退修營,使我認識到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可能影響到我們現在的婚姻生活、家庭和兒女的關係。在講習班中我們學習了小組治療,「聽聽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的道理,和在基督的愛中的接納及饒恕,使我們心靈裡的創傷能夠得到醫治。這次講習班使我明白到精神健康的重要。 二零零八年六月很高興能修讀美福神學院主辦的「精神健康與教牧輔導」課程,徐理強醫師很全面的讓我們認識到基督徒對精神健康應有的了解,和精神病正確的治療方法。這課程對個人和教會都有很大的裨益。 中國人的觀念是家醜不出外傳,對於精神病患是難於啟齒和常常加以壓抑,更不懂得去尋求幫助或治療,結果釀成很多悲慘的家庭暴力、自殺等個案。有些基督徒誤以為精神病和抑鬱症是因為靈命低落,或是缺乏信心的表現;有些人更以為精神病是邪靈的攪擾,只要趕鬼便可以治病。徐醫師用很多臨床實驗、腦神經科學研究和腦掃描等例子,證明了基因跟環境誘因互動會引致精神病。靈性好的基督徒,不等如百毒不侵,仍有患上精神病的機會。精神病就好像心臟病和糖尿病一樣,需要尋求正當的治療和幫助才可痊癒。 「精神病是基因和環境互動的結果」:這訊息對我自己過往的心路歷程,引起很大的醒覺和啟發。在五十年代,我的爸爸帶著一家從香港投奔中國大陸,滿腔熱血的去建設祖國;可惜數年後被勞改批鬥,因而患上了抑鬱症。在中國出生、排行最小的妹妹,不知何故在青少年時期,突然患上精神分裂,要長期服藥,和數次被送進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我於四歲便離開父母,到香港跟外祖母生活,在生命歷程裏曾經三度企圖自殺。第一次是在七歲那年,被外祖母毒打後,喝下一瓶消毒傷口的紅藥水;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在成年結婚後發生的。當心靈受到創傷、感到絕望、沒有出路、要去求死,那種感覺是又真又實,而求死的決心更是不輕易被改變動搖。 現在我明白到基因和原生家庭,並不是可以由我們去選擇或控制,當感情受到傷害而沒有適當的處理,很容易導致抑鬱症和其他精神病,這並不是出於我們的過錯或犯罪。感謝主多次帶我走出人生的幽谷,祂使我明白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衪的愛裏學習接納自己和勇敢的去面對明天。 七月份和一位朋友在香港聚舊,她的母親喪偶數年,一直和弱智的小女兒居住;最近發現自己患上了柏金遜症,感到孤單害怕,開始有幻覺和看見古怪的東西,好像快要死一樣;他們教會的牧師送給她一個祝了聖的十字架,以為這樣便可趕鬼治病。我聽後立即提醒這位朋友,她的母親缺乏安全感和需要關懷,再加上環境的誘因,所以有這些病徵出現。我鼓勵她盡快帶母親去看醫生,讓醫生替她診斷和治療,以免造成日後不良的惡果。 最近我們夫婦二人以現身說法,在教會團契作了一次「精神健康知多少?」的見證分享,幫助弟兄姊妹提高對精神健康的認知和重視。若能鼓勵病者約見精神科醫生,以正確的方法和藥物得治療,再加上親友的接納和支持,病者是可以痊癒的。

住在愛裡面

熊潤榮博士 我漸漸發現,年紀越大,越需要住在愛裡面,因為真正能使人滿足的、能存到長久的,不是我們作了許多事工,乃是我們真實的愛過。 愛神與愛人 住在愛裡的,就是住在神裡,因為神是愛的源頭。雖然神是看不見的,但我們可以藉聖靈在心中感受到神愛的充滿,和以感謝讚美向神表達我們的愛。同時,我們也藉著愛弟兄姐妹來愛神(約壹四19-21),並藉著別人的關心和愛顧來經歷神的愛。因此,若要住在愛裡面,就要與弟兄姐妹有深交。 雖然有時有些人際關係欠佳,但我們仍可實踐愛心。有一位傷害過我的教會弟兄要搬家往另一個州,我本可感到欣慰,因為以後不會見到他。我可以選擇沒有行動,等待他離開。可是,這並不是住在愛裡面。後來,我知道有機會在他離開前遇見他,於是我祈求神的愛灌注我。感謝神,幫助我在遇見他的時侯,從心裡祝福他和他的前程。祝福以後,心裡覺得被開闊了。回想起來,不是我能夠,乃是神在我願意的時候,推動我誠意地祝福他。 當然,若與弟兄姐妹有雙向的關係:付出愛,也接受愛,這是最美的。能夠建立這種關係,是神的恩典。也唯有在神的憐憫和保護中,我們才能夠彼此相愛。 愛與被愛 若要真的住在愛裡,我必須付出愛和接受愛(to love and be loved)。愛不單要付出,愛更需要接受。沒有接受,就很難有能力繼續付出,也沒有內涵付出。縱使付出,也會缺少新鮮、活潑的味道。因此,我要去愛人,同時被人所愛。 看著我的兩個年幼兒子,他們是在父母親愛的薰陶中成長,他們接受愛多過付出愛。他們也有愛別人,但是不曉得如何深入的愛。當他們越成長,就能夠越多付出,越多享受愛的生活。 相對地,我發覺自己的一個困難是要求別人的尊重多過愛。可能我以為我已成長了,應跟隨和效法耶穌去愛別人,付代價而不要求報答,甚至拒絕報答。習慣了付出,慢慢地我以為不需要人的愛,只需要尊重。也可能我有驕傲和許多的顧忌,因此不曉得如何接受愛。 耶穌被釘十字架前接受了一個婦女的膏抹(約十二1-3)。如果這個情景在今天重演,可能不少人會阻止它發生,我們會拿出許多理由來拒絕接受膏抹。不過,耶穌是拿出理由來支持他接受了膏抹。耶穌接受愛,祂是住在愛裡,祂本身就是愛的源頭。 結語 神就是愛,我們能夠愛是因為神先愛我們。有人說得好:「正是因為我們有能夠愛的這種素質,使我們最像神。」 生活在充滿邪惡和試探的世界,我們越需要住在愛裡。愛能夠使人有力量忍受痛苦和試鍊,也能夠醫治罪惡所帶給人的破碎。 主,教導我常住在愛裡!

做什麼事才能得永生?

:太19:16,17記載有一個富人問耶穌,他該做什麼事才能得永生。耶穌回答他說:「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請問在這裡,耶穌是否主張人可以靠「行律法」稱義?若真是如此,是否與新約聖經,特別是保羅書信中「因信稱義」、「靠恩得救」的教導,互相矛盾? :不是的!耶穌在這事件中,也是主張人得救要靠神的能力和恩典,因為他對門徒說,財主進神的國是極難的事(v. 23, 24),但在人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v.26)!因此耶穌明說,人須依靠神才能得救。耶穌在此提出守誡命,是要改正這富人的錯誤觀念,以為人可以「做」一些事去換取永生。耶穌要他知道,「得永生」其實是跟隨主、作門徒(v.21),而不是用一些行為,去賺取進天堂的門票。 耶穌首先提出這人必須「守誡命」,因為誡命是從神而來,而神是那唯一的良善者(v.17)。這人立刻向耶穌聲稱,自己已遵守了這些誡命(v.20a),但表示仍自覺不足夠(v.20b)。 耶穌知道在這人心中,財富是最重要的。他的產業很多,若要作主門徒,這也許是最大的攔阻,而他也似乎成了財富的奴隸。事實證明,當耶穌要求他去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並且要跟從主的時候,他就「憂憂愁愁的走了」(v.21,22),因為他不能放下他所擁有的,去跟隨耶穌。 因此,這經文所強調的是,信耶穌就是跟隨主,願意放下一切作主的門徒。這意味著人必須悔改、捨己、背起十架、跟從基督(參太16:24-26)。這當然是極難的事,但靠著神的恩典,人可以作這抉擇,並且開始在門徒的道路上行走,在生活上體驗跟隨主的代價。此外,耶穌也證實,這位聲稱已守誡命的人,其實並未真正遵守神的誡命,因為:(i)他不肯幫助窮人,沒有「愛人如己」;(ii)他不愛神(十誡1-4),因為他不願意跟隨主耶穌;(iii)他視財如命,因此也犯了十誡中的第十條。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財寶」。你心中的「財寶」是什麼?是什麼攔阻你跟隨基督?

人的自由意志有何地位?

:在聖經中,論及神的主權是絕對的:祂掌管控制一切,包括人的意志抉擇。若是如此,人的自由意志有何地位?人豈非成了傀儡? :對,聖經中論及神的管治(providence) 包括一切,小如麻雀的供應、頭髮的數目,大如國土的疆界、耶穌的死、宇宙萬物的運作,還有人的一切活動,都在神的掌控之中(參太6:26-30; 10:29-30; 徒17:26; 徒2:23-24; 詩139:13-16 等);並且,神叫萬事互相效力,使屬神的人得益處(羅8:28),而一切事物,最終也會達成神在宇宙中的的旨意 (弗1:10-11)。 至於人的自由意志,在神主權中的管治,有何地位?我們要先分辨自由意志的三個不同定義:1. 道德的自由;2.自由個體;3.絕對的自由。 首先,人的道德自由(moral freedom),在亞當犯罪後經已失去(羅6:15-16),但藉耶穌基督可重獲(約8:36)及重建;到主再來後,這行善的道德自由將得以完全。 其次,人是自由的個體(free agency),這是聖經所肯定的。人有自由抉擇的本能,也須為他所作的決定負責任,而這些意志的決定真是他自己的決定,並非神代他作決定。因此,人不是傀儡,人犯罪後是會被神定罪的。聖經中記載了許多神的命令,就假設了人是一個自由個體。 最後,有些人主張人有「絕對的自由意志」(absolute freedom),就是認為人的自由意志,不單不受神旨意的掌管,不受自己「品格」和意欲之影響、也不受他人的左右,是絕對獨立自主的。這樣的「自由意志」其實並不存在,因為人生存在世,必然受到自然因素(如:遺傳因子、家庭背景、個人經驗、社會群體等),和他的品格影響﹔當然,背後還有上主的美意和主權。因此,人沒有絕對的自由意志。堅持自己有這樣的自由,只是反映人的無知。 總的來說,我們要同時肯定人是自由的個體,和神是有絕對的主權,二者並沒有衝突。不但如此,人有自由作決定,但他的決定和行為,其實至終成就神的旨意(腓2:12-13)。至於兩者之邏輯關係,則是超乎人的理性(supra-rational)的,我們無法完全了解,衹能在主面前謙卑俯伏。

苦難與宣教

阮雄長老 五月二日的浩劫 當飛機盤旋在仰光的上空,一片美麗翠綠田林呈現在眼前,湖海反照著美麗的藍天白雲,讓人無法想像,幾個月前緬甸南端的伊落瓦底(Irrawaddy)三角 洲地區,受到熱帶颶風Nargis猛烈的襲擊。高達二十呎的海浪,殘蹂了上千的村鎮,一天之內奪去了十五萬寶貴的生命,五十多萬人無家可歸。更令人難過的是﹕當地的政府不願接受外國的救援,甚至對某些種族和信仰不同的災民置之不顧。 災區的居民除緬甸族之外,約有一半是克倫族,他們是緬甸第三大的種族,約佔全人口的7%,據說他們源自中國,有30-40%是基督徒,他們在災區的教堂被吹倒、沖走,無數的信徒遇難了。這空前的浩劫,因著政府的失策與媒體報導的缺乏,使賑災的資援短缺緩慢,與四川賑災的大量資援的投入相比,便看到兩者的差 距實在太大了。 改變緬甸的宣教士 論到緬甸的教會,我們要追溯到1813年7月13日,有一位美國的宣教士耶德遜 (Adoniram Judson)帶著他新婚的妻子安妮(Ann  Hasseltine) 抵達仰光。 耶德遜生於麻省,父親是牧師,22歲清楚神的呼召,獻身向東方人傳福音。他們夫妻到了緬甸,要學習適應髒亂的環境。那時的仰光被形容為「東方的垃圾池,沼澤上的首都」。他們初期的宣教是從零開始,生活充滿了坎坷;他曾被政府誤為間諜,關入監牢二十一個月,幾乎喪命。疾病使他先後失去兩位愛妻:安妮和莎拉,又失去了六個孩子。但是因為緬甸人需要福音,他決心努力學習緬文,開始著寫緬英文法書和福音單張,辦學堂和教會。 經過六年的努力,終於結出第一個福音的果子。他看到信徒最需要的是一本緬文的聖經,就花了二十三年,排除眼疾的困難,獨自把全本聖經繙成緬文。他所譯的到如今仍是有史以來譯得最好的一本緬文聖經。其後,他又花了十年完成英緬字典。 耶德遜在緬甸宣教三十三年之後才第一次回美國,在這回程中,妻子莎拉在途中病逝。莎拉是一位熱忱傳福音的女宣教士,常到克倫族的森林傳道,他們改變了克倫人的游牧生活,定居村莊建立教會。耶德遜在緬甸宣教共37年,離世時62歲。在他死後30年,因著他們的耕耘帶來了63間教會,有7,000信徒和163位宣教士;一百年後信徒增至200,000人。如今快兩百年了,信徒佔全緬甸人口7%。耶德遜和妻子的深遠影響力,可以從他的一句名言看出來:「若十字架未被穩固建立在這地方之前,我是不會離開緬甸的。」 苦難中的展望 苦難沒有使耶德遜退縮:疾病、痛失妻兒、牢獄、恐嚇…都沒有打倒他。緬甸的教會可以說建立在這幾位堅忍不拔的宣教士生命基礎上。如今在災區中的教會,正在跟隨宣教偉人的腳蹤。我們祈求神幫助教會,在苦難中顯出那比被火試驗過的金子更顯寶貴的信心,也能經歷到神的大愛,如聖經所記: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是逼迫麼?是饑餓麼?是赤身露體麼?是危險麼?是刀劍麼?然而靠著愛我 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5, 37)。 五月二日的浩劫中喪失了十幾萬人,不是活劃在我們的眼前,提醒我們傳福音的逼切嗎?我們能為緬甸的教會及災民做什麼呢?從歷史看到苦難常帶來宣教的機會。讓我們多為災區的人禱告,求神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和教會,並使用教會在這苦難中成為明亮的燈台,對人能救助安慰,使人能蒙恩得救。也求神讓我們有機會參予緬甸的宣教,但願有一天,緬甸的教會興起來,成為東南亞的宣教的基地,向東邊的泰國、寮國和中國的西部傳福音,向西北的印度、孟加拉報喜信。 我們還要繼續為緬甸的教會的重建而奉獻,願聖靈帶領眾教會,一同合作投入教會重建的計劃,因為災區的信徒能力很薄弱。願神成就衪的旨意,因為: 「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

師生小組在美福

熊潤榮博士 「看哪!弟兄和睦共處是多麼的善,多麼的美。…在那裡有耶和華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詩133,《新譯本》 在每隔一週的星期一晚上,我的師生小組都在學院聚會。這是我們學習彼此相愛、繼續成長、互相鼓勵的時候。這些小組聚會模造了我和同學,開廣我們的胸襟和視野。我們所蒙受神的恩典,可說與詩篇一三三篇所描繪的相似。 彼此相愛 在每次小組聚會的開始,是分享和彼此代禱的時候。同學和我都把心中的重擔分享,有的是關乎家庭生活的,有的是關乎教會生活的,也有的是關乎工作和學業的。我們分享的坦誠度,不少時候令我感動。這種分享是出於一種互相的信任。因此緣故,我們都知道,也互相提醒需要保持每個組員的隱私,不可在聚會以外的地方傳舌。 分享以後是代禱。我們為著別人的家庭、教會事工的計劃和困難祈禱,我們也為旁邊的人所面對的難處,祈求神施恩,使他剛強。我們為著對方身體的健康禱告,也一同為著「美福」的前途和發展,求神祝福。當然,我們也為神賜給組員的恩典獻上感謝,感謝神帶領我們平安的完成各種不同的事奉,感謝神引導我們走過一度又一度的難關。我們都享受這段時光。 繼續成長 每次聚會都有不同的討論課題。起初是我帶領的多,但現在常是輪流帶領討論。我們一同探討過的題目包括靈命、敬拜、祈禱、心性、鬼附、門徒訓練等。 我們也曾看同一本書,一起探討靈命與情緒健康的關係。這些探討和彼此的討論不但開闊我們的領域,也加增我們對一個事情有不同角度的看法。這都使我們在這些互動關係中,不斷在知識和靈命上成長。 互相勉勵 在聚會中,我們也有「鐵磨鐵,磨成利刃」的時候。就如在一次聚會中,有同學挑戰我:為何不更多參與美樂團契的開荒事工,卻在其他教會幫忙。這個挑戰催使我對自己事奉的範圍、能源和限制作了不少反思。我需要這種的挑戰。 其實,在聚會中,我也鼓勵同學尋求神的帶領,考慮踏上全時間服事神的路。人都是喜歡在有了各樣經濟穩定的安排後才服事神,這是一條四平八穩的路;但信心的路,乃是在沒有經濟的穩定下,仍然因為神的感動,勇敢的順服而踏出來的。是的,我們師生需要互相鼓勵。 盼望「美福」的師生小組不斷顯出「耶和華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基督徒會得憂鬱症嗎?

徐理強醫師 憂鬱症是目前世界公眾衛生的大問題。根據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在世界14個國家調查研究結果,憂鬱症的流行率是5-15%。可是,在中國和日本,憂鬱症的流行率卻只有2%,比其他國家低很多。這並不證明,中國人和日本人比較不容易得憂鬱症,因為其他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和日本人,得憂鬱症卻不願意承認。這種對憂鬱症的普遍否認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最明顯的事實是:自殺率在中國和日本,比其他經濟環境相同的國家,要高出2-3倍。 憂鬱症的成因 過去20年來腦神經科學有很大的進展。這些新的發展告訴我們,憂鬱症就跟其他身體的病一樣,是基因和環境互動的結果。基因研究已經發現一個與憂鬱症有關的基因。血清素運輸基因啟動體多型性,影響一個人承受壓力的能力。憂鬱症大腦功能紊亂可以用腦掃描顯示出來:譬如大腦血清素受體活動降低。憂鬱症其他的臨床特徵,如腎上腺過分活躍,睡眠腦電波不尋常的表現,降低血清素對情緒的影響,都告訴我們憂鬱症是大腦功能紊亂所產生的疾病。 憂鬱症的環境誘因,在世界不同地方的研究都有相同的結果。這些誘因,最主要的是生活上受打擊,如失業、失戀、失去親人、身體疾病,和意外受傷。此外,自尊心受打擊,被侮辱,人際關係有矛盾,也是常見的誘因。個性孤僻,沒有朋友和親人的支持,則比較不能承受壓力,容易得憂鬱症。多項的研究證明,包括Katrina風災對精神健康的影響,有血清素運輸基因啟動體多型性的人,在壓力下得憂鬱症的比率,要比普通人高5-6倍。 憂鬱症是不是一種病? 一般華人基督徒,對憂鬱症和其他精神病的看法,綜合起來有以下幾點: 既然精神病徵不能以驗血或其他醫學儀器測試出來,就不是一種病。憂鬱症和其他的精神病,基本上都是靈性的問題,或是犯罪的結果。焦慮和憂鬱的來源是信心不足。心理學、精神科學是人本主義的產品,基督徒應當摒棄。治療精神病的藥物,更千萬不能用。 腦神經科學的發展,證明這些看法已經落伍。最近腦神經科學研究的技術進步很多。不僅心理現象,如愛、懼怕或焦慮的感覺,可以在腦掃描上看到,連精神病的大腦功能紊亂,也可以在腦掃描上看到。大腦功能紊亂,確是不能用驗血或普通儀器測試出來,而是需要用更先進的技術才可以測試出來。既然精神病的一些基因,和腦功能紊亂已經找到,第一項的看法就不能成立。 限於篇幅,不能在這裡討論醫學對病的定義。今天,自閉症和很多智障病的病理和病因還沒有找到,但我們能說這些都不是病嗎?難道他們是更有罪嗎?如果不是病,這些自閉症和智障病患者,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靈性、精神健康,與精神病的關係 精神病是基因和環境互動的結果,犯罪只是得精神病的誘因之一。靈性、精神健康、和有沒有精神病是三件不同但有關的事。每個人都是罪人,都犯了罪,但不都有精神病。世界上的人,100%是罪人,但大概只有20%的人有精神病。所以犯罪跟有沒有精神病是兩回事。但是,這三者是互相影響的。靈性好,可以幫助建立好的精神健康。因為靈性好的基督徒,有健全的自我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精神健康好,就比較有能力應付誘因,可以減少基因和環境誘因的互動,因而降低得精神病的比率。可是,無論靈性怎樣成熟,也不能改變基因。而且,在墮落的世界裡,完全沒有環境的誘因大概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靈性很好的基督徒,仍然有可能得精神病。 請留意,所有的病都是基因和環境互動的結果。基因好、環境壞,不一定得病。基因壞、環境好,也不一定得病。可是,在墮落的世界裡,沒有完美的基因,也沒有完美的環境。靈性好,可以建造好的身體和精神健康,減少誘因,降低得身體或精神病的可能性。但是,因為基因不完美,每個人始終不能完全避免得病的可能性,何況很多環境的誘因(譬如小時候被虐待)也並不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聖經輔導與靈命建造 「聖經輔導」對憂鬱症治療的功效,目前還沒有研究的根據。但是聖經對基督徒心靈和生活的幫助,卻是無可置疑的。教會應該以聖經平衡的教導,透過培養靈命,建造個人的心靈健康,也建造一個彼此相愛的教會環境,減少患精神病的環境誘因: 培養屬靈的心態,善用基督徒的自由。不要硬把事情分開屬靈和屬世。 培養自尊心,知道自己是墮落的罪人,卻也是按神形象被造,被神接納救贖,被聖靈更新,有尊貴,有價值的人。 建立平衡的人生觀,竭力在凡事上榮耀神,作神忠心的管家。 操練以開放坦誠的心分享,建立基督徒之間深入的溝通,彼此切實相愛。 建立教會健全的制度,減少紛爭分裂,以法治代替人治,推動權力制衡,工人述職,有爭議時接受仲裁。 結論 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神是創造宇宙的主。基督徒應該不怕面對真理,儘管有些真理可能與傳統教導不合。腦神經科學已經顯示,憂鬱症是基因和環境互動而產生腦功能紊亂的結果。可是,今天很多基督徒不願意接受這些證據和理論,因此,教會裡患憂鬱症和其他精神病的人,無法得到適當的治療和幫助。如果華人教會能正視信徒的精神健康問題,信徒的靈命建造,一定能做得更好。 (徐理強醫師,M.D., FRCPsy, Tufts University 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波士頓華人福音堂長老、本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