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雛鳥」終變「老鳥」

劉詩序


第一次來美福校園報到的場景歷歷在目,猶如昨日發生的一樣。記得第一次走進學校錯把同學當成老師;今天回首竟已經是兩年多以前的事情了,從曾經「雛鳥」變成現如今的「老鳥」,目送一批一批的「老前輩」,他們畢業、牧會,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變的是一張張「美福」的面孔,不變的是「美福」的教室、桌椅、圖書館和那「美福精神」,羨慕著羨慕著,轉眼間我也即將迎來自己的畢業季,彌足珍惜自己人生中最後的學生生涯。

在美福學習的兩年多以來,無時無刻不充滿著各種悲傷與喜樂。悲傷的是自己固有的「三觀」不斷地被打破,一次又一次,自己那微薄的尊嚴赤裸地被所學所授的神學知識和信仰體系徹底擊垮,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是喜樂。在舊「三觀」打破的同時,建立了一套更加清晰的新「三觀」,那種認識真理的喜樂是發自心底里的。在學校裡,我不僅僅學到了聖經知識、神學體系、教會牧養、靈修方法,我更學會了做人。

回顧「舊我」,那個曾經自我、偏執、激進、驕傲、控制的「我」不常見了,在師生小組和靈命塑造等課程中更讓我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內心開始變得柔軟,包容別人瑕疵的同時也學會包容自己的缺點。曾幾何時,我輕蔑過神學,認為自己有過管理學碩士學位,再拿這個學位簡直易如反掌,事實我被「打臉」,所有科學學科最多只有幾百年的歷史,而神學卻有幾千年的精華精髓。讓我終於認識到,這不僅僅是一門兩三年可以拿到的學位,而是需要花一生時間去鑽研和領悟的智慧結晶。

雖說「美福」是所學校,有嚴厲、規條的一面,也有溫情感人的一面。每當有同學有困難的時候,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會主動獻出愛心。當有同學搬家需要幫忙,總是有同學站出來幫忙出工出力,學校的老師們也在課堂上、群組裡呼籲動員大家幫忙。每當有同學生病,都有同學去組織探望或私下關懷,甚至去送飯陪護去醫院或看醫生。每當有同學有經濟困難的時候,學校的同工定會第一時間去詢問困難同學生活上是否需要提供幫助。每當同學遇到保險、醫療、法律等相關事務時,學校同工和同學定會第一時間將自己所知道的毫無保留傾情奉獻;甚至學校同工的禱告小組,每週都會為每位同學進行禱告,幫他們挺過困難。

每個人在來到這個陌生的國度,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不便,誰敢說自己挺過這一切艱辛的里面沒有同工們禱告的功效呢?每節課上課之前,熊院長都會詢問每個同學是否有需要代禱事項,其他老師也幾乎都在課前或課後詢問同學們是否有代禱事項,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足以證明我們「美福」是一個親情味兒濃重的大家庭。感恩每福,感恩「美福」。

聖地之旅 – 聖經中的以色列(2022年 5月6–19日)

主若願意、今年的旅遊課程「聖經中的以色列」定在 2022年 5 月6- 19日,歡迎報名!費用$3,750,包來回機票、4級酒店住宿、早午晚餐、行前課程學費等;小費另計。報名:Joy Tseng (408) 530- 9898X102 或上網 www.acese.org

領隊 – 熊潤榮老師
曾在以色列修課,舊約教授


透過走訪約旦的尼波山、約旦、彼特拉(Petra),以色列的紅海旁、以拉他(Eilat)、尋的曠野、伯利恆、希伯倫、耶路撒冷、哭墻、馬薩大(Masada)、昆蘭、拿撒勒、加利利海、迦密山、但、該撒利亞、伯珊…等地!非一般的旅遊團!實地體驗並研習聖經中以色列的地理與文化,深度瞭解新、舊約的背景。這是一趟內容充實、跨文化的、知性、感性與靈性兼備的聖地之旅,機會難逢!歡迎校外信徒參加!

在疫情中活出我們的信仰

院長熊潤榮博士


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已經使接近300萬人受到感染,死亡的有25萬,復原的有75萬,數字每天不斷增加。不少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居民都要留在家裡。我們相信神在看顧這個世界嗎?我們相信神在看顧我這個平凡的人嗎?

我們可以相信有的。自疫情爆發以來、在各國政府的努力下,今天食物和用品、包括防疫用品的供應是維持、而且慢慢的加增。多國政府也動用儲備、直接經濟援助市民和大小工商企業。多國的科學家也開始把疫苗用在臨床試驗上。這一切告訴我們、神是在看顧這個世界和所有屬於祂的兒女,我們不需要為疫情過度的恐慌。

對基督徒來說,在「居家抗疫」期間、我們依然要活出我們的信仰。不單在目前疫情嚴峻的時候,就是在未來發生的另一個疫情,也是一樣的。耶穌基督是我們信仰的基礎。祂創造宇宙,也親自犧牲來救贖我們。祂掌管一切,每天都看顧我們。能夠信仰基督、依靠他,是很有福的。所以彼此鼓勵,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緊握耶穌基督;不要被每天的新聞影響我們,而被恐慌籠罩我們的心,懼怕與人接觸、或覺得天快要塌陷下來一樣。我們要緊握我們的信仰,無論任何的景況、不忘記我是屬於耶穌基督的,祂是我的牧羊人,他會看顧我的,我信靠祂。

基督期盼你和我的信心都是活的。我們需要活出我們的信心。有三方面:


一,心裡不要懼怕

昔日耶穌的門徒面對不少的反對。耶穌對門徒說: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至於你們,連你們的頭髮也都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太十29-31)

麻雀是最平凡的,數目最多的雀鳥。連小孩子都會捕捉麻雀賣出去,賺取一點金錢。每天世界上都會有不少麻雀被捕捉。在這現實中、耶穌說:「若是你們的天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耶穌告訴門徒:在這現實中、父神的主權還是管理一切的。祂在管理每一隻麻雀。留意、耶穌並沒有說,所有的麻雀都不會掉在地上;他是說沒有神的容許,一個麻雀也不能掉在地上被人捉著。之後,耶穌安慰我們:至於你們,連你們的頭髮也都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貴重得多!

這位耶穌為我們犧牲了。因著耶穌的十字架,神向我們表達、祂真的很愛我們。讓我們在心靈中抓緊基督,把我們的恐慌在祈禱中告訴他,把我們身體的不舒服告訴他,把我們的人生交給他,相信他,順從他。既然耶穌為我釘十字架,神是愛我的,他一定會看顧我的。就是我不幸患上感冒,或被感染,我還是信靠基督,心裡有平安,不懼怕、不絕望。記得目前全球被感染的300萬人中,有75萬是復原的。

二,要活得有意義,因為信心需要有行動

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在疫情蔓延的情況下生活。這時候,有人生活得很好,有人生活得很差。從全球的新聞,看到不少人、信徒、神父、牧師都付出愛心,在他們生活的環境裡、照顧周遭的人、包括被隔離的老人、甚至是被covid-19 感染的人。我們為這一切愛心的行動感恩,這些人的行動值得我們佩服、效法。

也看到有人趁著這個機會倒賣防疫用品,或趁機會利用互聯網到處詐騙、傷害沒有防備的人。我們為此感到可惜,看到世界上真是有很多罪人。我們基督徒要在這時候,要活得真實、活出愛心的行動、向世人顯出耶穌基督的見證。我們要活得有意義。

在這段居家抗疫的時候,我們不要整天單看新聞,單在家裡嘆氣。我們可以尋找機會去幫助其他人。有信徒呼應食物銀行的呼籲,戴著口罩和手套,去當義工,因為義工人手短缺,但在灣區還是有許多人需要這些食物。這一期「時代」雜誌記載有廚師Jose Andres,他是World Central  Kitchen 的創辦人。他帶著團隊和義工幾十人一起去Oakland 港口、為Grand Princess 遊輪上被隔離的2400人煮飯,直到他們完成隔離的時間,因為並沒有人給他們煮飯。這些人都是活得有意義,他們是我們的榜樣。

我們要尋求活出類似的生活。居家抗疫期間,我們都多了時間。你如何使用這些時間、是由你安排的。有不少的自願機構發出呼籲,你可以回應去做義工;你也可以在家裡打電話去安慰鼓勵有需要的信徒。你可以想出其他的行動。重要的是,這個時候,我們要問自己:我可以為這個被疫情傷害的世界做些什麼?我可以為耶穌基督做些什麼?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三,順服神的安排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來十一6)。能夠得到神喜悅的信心、不是普通的信心,乃是在困難中、仍然順服神安排的信心。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雅二26)。信心要求的行為不是普通的行為,乃是在困難中依然順服神的行為。

十幾年前,我兩個哥哥被確診有鼻咽癌。我去檢查,發現一個與鼻咽癌有直接關係的病毒Epstein Barr Virus , 我的指數是平常人的3倍多。醫生說我肯定有鼻咽癌。聽到後我很難過、很掙扎,兩個兒子還年幼。我祈禱求神醫治。但神沒有特別回答我。                   

一天我翻到《我知誰掌管明天》這首詩歌,我一邊唱一邊流淚。我向神祈禱:我願意順服、接受神安排給我的命運,就算我要經過水或火、就算我要經過生活的苦楚,我願意主耶穌與我一起走過去。我需要主耶穌的寶血來遮蓋我。祈禱順服神後,神給我很深的平安,我經歷了。因為經歷了神賜的平安,我有能力去面對我的明天。

信仰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順服神、接受神的安排。信心不是盼望神祝福我、保護我,應允我一切的願望。每個人都有許多的想法、許多的願望;但我們也有許多不知道的事情,只有神知道。我們需要順服神。讓我們把握這段疫情的時間,成為經歷神的機會,把這經歷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讓我們在這段疫情的時間、信順基督、活出我們的信仰。無論明天如何,我願意生活在耶穌的愛裡面。

願主保護我們,賜我們平安與智慧,好好的生活,活出我們的信仰。阿門。

在疫情中復活的盼望

秦恩膏傳道–愛城華人播道會


無論東西方,每年都有數十億人過著關於墳墓的節日:東方清明節,西方復活節。雖然兩個節日都與墳墓相關,日期也極其相近,但兩個節日卻有著本質的區別。清明節是將我們的盼望、情感,寄託在墳墓裡的死人身上,但復活節,卻是將我們的盼望、情感紮根那已經復活的基督身上。

基督在受死前向他的門徒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司布真用基督的話拷問與他同時代的信徒:倘若你是一粒麥子,是願意被放在金字塔、木乃伊的手裡孤獨千年呢,還是願意被放在主耶穌基督的手裡,結出千百倍的籽粒呢?

這問題也是對我們這個世代、對我們教會的拷問。

我們是一間大學城教會,只有數十人,而且流動性很大。實在是一間弱小、完全仰賴神的憐憫和供應的教會。許多讓給我們不知如何是好的困難,都在神恩典中不知不覺的迎刃而解,神總是有充足的預備和奇妙的安排。也正是因此,我們更能體會到神恩典的寶貴。年初疫情在中國地區爆發的時候,我們就決心成為恩典流通的管道,不單為他們禱告,更在實際行動上活出神在我們身上的恩典。教會首先在家務會議上全票通過,設立專項資金與武漢當地教會合作,為一些老舊社區發放米、麵、油等生活物資;並在隨後的長執退修會上,通過在接下來的半年內,資助國內受疫情影響而生活困難的部分傳道人。還有透過Zoom為那些在疫情期間不能正常聚會的基督徒組織網上敬拜,參與線上服事宅家兒童,幫助國內傳道人如何使用Zoom組織他們自己教會的線上聚會等。

只是沒有人會想到,短短兩個月,疫情在美國就嚴重到如此地步。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使我們的社會關係、經濟狀況、乃至心靈健康,都深受影響,在這個原本就極度主張自我的​​時代,動盪不定的社會環境,對未來的焦慮和恐懼,促使越來越多人,愈發轉向對自我的需要、安全和健康的關注,而忽略更加重要的事。

但我們確信:萬事萬物仍然在神的掌管當中,因此鼓勵弟兄姊妹憑著信心面對這個世界和世上所有的事;因為世界和世上的事終將過去,唯有遵行神的旨意永遠長存。在這個信息爆炸、過剩的時代,科技既給我們帶來了快速掌握疫情的便捷,但同時也在我們心裡催生恐懼和疑慮的種子。我們不應該讓自己淹沒在鋪天蓋地的消息和恐懼中,環境越是艱難、複雜,越是應當花更多時間親近主。比 COVID-19 更需要我們去小心和嚴防死守的,是人的罪性和來自魔鬼的試探。

因此,雖然自3月中旬開始,我們順服政府的命令,將教會全部聚會轉到網上進行。但在提醒弟兄姊妹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更加留心關懷弟兄姊妹屬靈生命的健康。

我們不僅鼓勵教會的各個小組,積極組織網上活動:聊天、分享、遊戲等,開拓「給兒童講聖經故事」事工以幫助孩子們渡過疫情宅家難關。還開展了一起網上健身和讀經的活動。透過Zoom在線的方式,我們彼此監督、互相勉勵,每天中午11:30-12:00健身半小時,傍晚5:00-6:30一起讀經一個半小時​​。

主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和鹽,基督徒應當以,而非善於囤積被世人認識。在世人為自己沒有囤積而憂慮、後悔,或是為自己囤積而感到自豪時,基督徒更應當活出彼此相愛和憐憫鄰舍的心,這就是對福音最好的見證。

我相信這次疫情會使很多人軟弱,但也會讓許多人變得更加剛強愛主。疫情在美國爆發以來,許多弟兄姊妹,都主動將自己儲備的各樣物資,積極分給周圍缺乏的鄰舍,帶著他們的孩子、家人,為那些不能被探訪的孤獨老人寫信件、製作卡片,關懷那些單身、失業的困難家庭。我們也鼓勵更多的弟兄姊妹,以實際行動活出基督的愛,將部分物資捐贈給那些更加需要的醫院、警察局、老人院、食物銀行等。

在疫情來臨前,我們看自己的教會,實在是弱小、缺乏,但是當疫情來到,神卻藉著我們做了這許多的事情。這些都是因為神在我們身上的恩典,我們不過是神手裡的工具、神恩典流通的管道。因此,越是服事我們就越是感恩。今年的複活節,沒有了復活節彩蛋,沒有了熱鬧的聚餐、派對,但是我們卻充滿了盼望,可以更好的思想基督耶穌的死亡和復活。神也賜給我們機會,能夠活出耶穌基督復活的生命,使一粒粒麥子,結出千百倍的籽粒來。

疫情中主的眷顧

黃秋美


2020年一月始,我在紐約的生活是從早到晚:上課、實習、開會、做作業、做飯、照顧兒子、清潔家居等,每天營營役役,身心疲累。然而修讀熊院長的靈命塑造課程並操練,我發現生命有了很大變化,無論身處什麼環境中、什麼困難,心裏仍然充滿平安和滿足。

新冠狀病毒在世界各地爆發後,網上媒體報導不同地方的人都很恐慌,很多人搶購口罩、食物和日用品。我認識的人中,有不少為了買不到口罩而擔憂。3月中紐約政府宣佈學校停課、呼籲市民留在家裏,人們便開始搶購食物和消毒衛生用品。那時我陸續收到遠方親友的問候,擔心我沒有足夠的食物和口罩。身邊很多人都很憂慮,甚至因確診案例的上升而變得焦慮,有的甚至因有點喉嚨不適而懷疑自己是感染了新冠狀病毒。正當大家都在恐懼和擔憂之時,我內心卻出奇地平靜安穩。

有朋友提醒我要清晨4時起床、第一時間到各大超市網站查看送貨時段,那樣才有機會搶購到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我沒有學他,我只是每天安靜地藉著祈禱和看聖經到神面前支取生命的糧,我沒有搶購食物和口罩,也沒有囤積厠紙或消毒清潔用品,因我深信天父必供應。我相信若不是神容許,任何大小患難都不能臨到我;但若是神容許發生,那必定有神的旨意。我就應順服,即使染病和死亡,我也不用害怕。因我知道主基督賜給我永恆的生命,死後也可以去到神那裏享受永恆的福樂。每天神藉著聖經的話語和聖靈在我裏面的引導,讓我深深感受到神每天都在看顧我,內心滿有平安。

詩篇廿三篇很真確:「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神是信實的,祂的確叫我沒有缺乏。在過去個多月的日子,我足不出戶,也沒有囤積足夠的食物和物資。每當別人問候我時,我也沒有向別人尋求幫助。但神卻多次讓我看到祂奇妙的供應。停課之前,兩位同學先後主動約我去超市並駕車送我回家,令我兩週無需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外出買食物。當我的食物快要吃光了,上網訂購卻沒有搶到送貨時段,我向神祈禱,之後再上網卻竟然出現了送貨時段。在我還未完全沒有食物時,神差派一位肢體給我送來口罩、手套、一大份食材和一碗令我吃了能從口裏甜到入心的愛心糖水,我深深感受到神對我的愛。正如以弗所書所形容:神的「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神給我的是「超過我們所想所求的」。

上星期我家裏只剩下最後一餐飯,連牙膏和厠紙也快用完,神讓我心裡有平安,戴著口罩和手套,拖著手拉車,去超市購物。突然記起別人說要排隊兩小時才能進入超市,而且很多物資都被搶空。於是我便祈禱、求神讓當天身體不適的我可以不用「排長龍」,也憐憫我可以買到食物,不用第二天再走來。感謝主垂聽並恩待,使我無需排隊便進入超市。正當我看到原本擺放厠紙的數層貨架都被搶空時,神又開我的眼看到空空的貨架當中仍然有一包足夠我用三個月的卷裝廁紙和一包盒裝紙巾。當我將這兩包傳聞中極缺貨的厠紙放在購物車上時,聽到身邊有人驚訝地說:「為何仍會有厠纸?」

我把需要添置的東西全都放入購物車後,才醒覺我只有一雙手,超市離我家有半小時的路程,我怎能把那麼多的東西帶回家呢?就在那一刻,突然收到來電。原來是一位很久沒見的親戚在附近的超市購物時想起我,便來電問我是否需要什麼。噢!原來神知道我的需要,特意安排一位天使來接載我和那一大堆的物資回家。神啊!你真是太好了!在我還未開口去求之前,神就已經為我安排週到。這樣又真又活,又滿有恩典和慈愛的神,除他以外,我還能跟從誰呢?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詩十六:7‭-‬11)

疫情中找尋到的平靜

  方以琳


前段時間,許多人問我:「你囤米了嗎?囤水了嗎?囤口罩了嗎? 」最近有許多人提醒我:「你那裡是重災區吶!千萬不要出門啊!」 Covid-19在很多國家的迅速蔓延,引起許多人、特別是華人的恐慌。對於身處全球重災區—美國紐約的我來說,面臨這一時刻,是怎樣的心情呢?如果說一點也沒有對現狀擔憂、和對未來迷茫,我覺得是不夠誠實面對自己。因為隨著疫情的愈發嚴重,這些負面情緒偶然間還是會浮現腦海。但是,感謝神,相對這些偶爾浮現的憂慮,我最大的感受竟然是平靜。

平靜來自於充實的學習。自從2019年底報名了由「美福神學院」與「紐約角聲宣教士學院」聯合開辦的神學課程之後,每一天的生活就變得繁忙而充實。特別是在居家隔離的這段時間,每一天的課程、每一門的作業,讓我的居家生活變得更有規律,當然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比如從熊院長的《靈命操練》課程中,我了解到基督徒的人生是一個靈程。我們常常說要活出基督的樣式,那麼首先就要認識神、親近神,才能了解神,才能照著他的樣子活!所以,這就需要有一個靈命操練的過程。熊老師提出的幾個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如「慢下來」、「放下、降服」、「獨處」等靈命操練,讓我在操練中期待在神的時間裡與神的相遇,讓我在操練中思考怎麼與神更親近,讓我很有收穫!

從角聲的勞伯祥院長的城市關懷佈道和講道學中,讓我學到作為神的工人需要具備的許多重要的理念和品格:做主的事工,不是靠實力靠自己,乃是靠神的能力成事;始終有純一、專一的心去事奉神;當感到力不能勝的時候,就要回到禱告裡,定睛在神的能力中;準備佈道的信息當是從神領受而來的亮光等。

平靜來自於周圍的關愛。上一周,當美國的Covid-19以每日2萬多的確診人數遞增的時候,國內的家人和親戚朋友就好擔心身處重災區的我。每日都會收到許多關懷、問候和提醒的信息,讓我倍感溫馨,也緩解了居家產生的孤獨情緒。前段時間當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被炒作的很高價、並很難買到的時候,一個姐妹去她的批發商朋友那邊拿了一些價格合理的口罩和手套,並分文不取的分發給我們這些正好需要採買的人手中。她那無私的精神讓我感受到滿滿的愛心,也緩解了疫情造成的緊張情緒。當冰箱裡的菜快吃完,又不想出去採購、承受被感染的風險和負擔的時候,教會裡的弟兄姐妹和同學分別幫忙採購併送貨上門,真的讓我倍感雪中送炭的真情,也緩解了疫情引發的擔憂情緒。這些被關愛的感觸和體驗,讓我從起初面對疫情時的浮躁心情、重歸平靜。

平靜來自於上帝的應許。前段時間,因著疫情而擔憂迷茫的時候,我讀到一節經文,好像是神在安慰我: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是的,我們生活在罪惡的世界,苦難是免不了的。現在我們必需面對的這個疫情、就是一個經歷苦難的過程。當我們恐慌不安的時候,當我們迷茫未來的時候,當我們害怕死亡的時候,我們要把希望寄託到誰的身上?親人朋友的幫助?國家政府的解救?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其實聖經已經給出答案:義人多有苦難,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詩34:19)。所以,在這艱難的時刻,我們更要緊緊抓住神的應許,堅信這位昔在、今在、永在的神,祂必將平安賜給我們!

武漢,那麽遠,這麽近

周敏


4月7日深夜,我一直沒睡,在線等著零點時刻的到來。萬裏之外,武漢經過76天的封城之後,即將「開封」。這座千萬人口的大城在它兩千多年的歷史上從未被封得這麽久,即使在人類歷史上也絕無僅有。在它「暫停」的這76天裏,我的內心也彷彿有一隻被囚禁的鳥,一直在呼喚光明。

我以為我只是這個城市的過客,沒想到它的江河已經在我的血管裡奔流。

其實我並不算地道的武漢人。我從小出生在四川西南的一個小城,那里以出產井鹽和恐龍化石而聞名。高一那年父親調動工作,我才隨家人遷到武漢。

初到武漢的時候,正是冬天。雪下得很大,冷得不行。我的手腳上很快就長了凍瘡。如果說寒冷還能對付的話,上學卻是第一個真正的難關。父母初到武漢,不認識一個人。聽說有一個中學不錯,就帶了我找上門去。教導主任將信將疑地看著我,好像我爸嘴裡介紹的那個學生是別人一樣。插班生要考試。我還算爭氣,矮子裡撥將軍,考了個第一,算是有學上了。

可是第一天上學就領教了武漢人的「厲害」。從我家門口坐公汽去學校,到站後拼了小命擠下車,卻發現新書包的帶子被扯斷了。

抱著新書包,走過泥濘的小巷,怯生生站在高一三門前,就是不敢進去,直到班長出現,領我進了教室,指給我第一排最邊上靠牆的位子,跟一個男生同桌…

那是清早,有的端著早點衝進來,有的忙著趕作業、收作業,沒有人在意我的到來。我,一個從四川某著名重點中學轉來的插班生第一次嚐到失落的滋味,自尊碎了一地…

朋友嘴裏講得活靈活現的武漢話一到我嘴裡,講著講著就講不下去了,有的字眼兒不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伢,後天很難學得像。朋友們狂愛的熱幹面我也一直不太感冒。在我的出生地四川,人們把麪條能做出至少一百種花樣。又硬又幹的熱幹面哪能輕而易舉地征服我的味蕾…

身在武漢的時候,我可以找一千條理由不愛它。一旦自己漂泊在海外,才發現從我的個性到舉手投足之間,都深深地打上了這座城市的烙印。

為了買到合適的口罩,我突然就成了鑑定專家。哪種口罩適合什麼場合,我常常深夜還在看英文資料。為了了解武漢的醫院物資短缺的詳情,我把朋友圈裡能找到的人都打擾個遍。還有找快遞公司、找海關、慈善機構…

所有這些,好像都不夠。那裡有我的親人,他們不要說出小區,有的連樓都下不了。有的家裡存的米吃完了,不得不從頭包到腳,去超市買菜;我那些在媒體工作的朋友常常是出了醫院又進了方艙去採訪…

我常常覺得自己很無助。於是第一次為一座城市禱告,我把所有的焦慮與擔憂都交給阿爸天父,求他看顧我的家人和朋友,求他保守武漢這座城市和它的人民能早日遠離病毒的侵害…

那時候,我一想起武漢,就會想起我常常開車經過的長江大橋、長江二橋,還有煙波浩瀚的東湖、櫻花繽紛的珞珈山。在這樣的時候,我才深深感受到,世界很大,城市很多,但武漢不是東京,不是上海,不是舊金山,它是唯一的與我血脈相連的「這一個」城市,它痛我就會痛。就像一首民歌裡唱的那樣,不許別人說,只准自己誇。不知不覺中,我也有了武漢人的「霸氣」。

大城重啟的那一刻,我又聽到了熟悉的武漢關的鐘聲。多年以前,武漢關的鐘聲曾是我寫稿時的計時器。如今,它隔我那麼遠,卻又這麼近。

我會繼續為我的城祈禱(詩篇91:5-7):

「你不必害怕黑夜的驚恐,或是白日的飛箭。也不必害怕流行的瘟疫,或是在正午把人毀滅的病毒。雖有千人撲倒在你的左邊,萬人仆倒在你的右邊,但災害必不臨近你。」

我相信經歷大疫之後的武漢會像傳說中的不死鳥,重獲新生。

停與行、危與機

方麗鴻


大家好,我是美福神學院4月的新生,來自香港的Sally。因著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我在啟程來美前的一個多星期內,一連兩次被航空公司取消了直航航班,連台灣也宣布取消轉機的安排,來美入學的安排因而需要延遲。

這個滿有不安和變動的星期裡,我的教會為我舉行了差遣禮(差遣禮的下一個主日,教會便因為政府宣布的4人限聚令而需要改為網上崇拜!),教牧、長執和兄姊都以民數記9:17為我勉勵提醒:「雲彩『幾時』從帳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幾時』起行;雲彩在『那裡』停住,以色列人就在『那裡』安營。」上帝怎樣開門關門,我都要順服,然而卻要像聰明的童女時常預備好燈和油,不停止預備自己,準備好隨時迎接新郎。前面看似此路不通,但我深知道主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祂不但沒有撇棄祂所揀選的,並且祂的道路是最完美,祂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 

感謝主,也感謝美福的各位老師們一直作出協調安排,目前特許我以旁聽生的身份在線上上課學習,還貼心地提醒我時差上的計算。執筆之時剛上了兩個星期的課,發覺神學實在是非常博大精深,有些基礎知識也非常深奧,求主向孩子顯明祂所願意顯明的,每當能夠認識祂更多,心中都湧現無比的喜樂。

在疫情漫延、物資短缺、人心惶惶的日子,我們看到很多教會、基督徒群體仍然願意將自己手上的防疫物資與弟兄姊妹、一般坊眾、特殊需要群體分享,並重新思想和排列出什麼是生命中優次,在社會上為主作見證。除了各教會的網上崇拜、團契和聖餐聚會,不少神學院和福音機構也著力發展網絡世代的聖經教育、敬拜牧養訓練,資訊的傳播和各人的熱心比疫症之前更見興旺,在危機中更見傳福音和訓練工人的機遇。

病毒與憂慮沒有疆界,然而,敬拜與聚會、福音與主愛更無疆界。求主施恩憐憫全球疫情的防控與治療,讓各階層都能克盡防疫責任、醫護人員及各界都蒙天軍天使保護,也願疫情不但不能攔阻福音的傳播,反而讓更多人看到「在地若天」的美麗圖畫。期待面對面與大家相見的時刻,謹以一封我在靈修時讀到的信與計劃被延遲、感到無了期等待的您互勉,誠心所願!

持續地等候我,我的公主,我所計劃的時刻向來都是完美的。

我知道你掛心許多事,也明白你對我放在你心裡的計劃充滿熱情。我了解你渴望飛翔,我也看到你的熱忱。然而,就好像葡萄園丁用心培育葡萄樹,然後耐心地等候適當時機去採收葡萄一樣,我也將毫不倦怠地工作,為要讓你準備結出許多的果子。

在我的計劃完成之前,不要急於跑到我的前面,甚或嘗試飛翔。這將白費力氣,夢想也會隨之凋零。相信我,我對你的夢想遠比你自己的要偉大得多。如果你能耐心等候,直到我祝福的時刻來臨,你將會跑得更遠、飛得更高。

現在就親近我,我答應你,這一季的等待終將帶給你最甜蜜的果實。

致上我的愛,

你的王與完美時光的主

Sheri Rose Shepherd《上帝的情書》

勇氣與智慧

院長熊潤榮博士


畢業生,恭喜你們完成在神學院裝備的階段。今天是你們的畢業典禮,你們終於畢
業了。鼓勵你明天就開始使用你的裝備、去好好的服侍周遭的人。

在北美的教會或機構服事並不容易。有些時候,心靈和身體都四面受敵,如被擄到
巴比倫的但以理所面對的一樣。但以理在巴比倫王宮中接受裝備,準備在帝國中做公務員。有一夜,巴比倫王做了一個夢,是有關國家未來的命運;他被那夢弄得很煩惱。可能太煩惱了,他忘記了。於是王要求宮廷裡的智慧人、把他忘記的夢說出來,而且要解釋那夢。這是太困難了,是不可能的。所以宮廷裡所有的智慧人或術士都說做不到。但擁有權勢的巴比倫王並不讓步;要知道他的權柄是絕對的。從來沒有人膽敢反對他的,現在這些智慧人居然三度反對他。巴比倫王被惹怒了,他大發雷霆,對這些智慧人說:「你們是刻意拖延我!」接著他下令要處死他帝國中所有的智慧人。

這時候的但以理並沒有什麼身份,只是許多智慧人中的一個。他甚至沒有機會在巴
比倫王的面前,直接聽到王的要求。不過、現在王下令了,要把所有智慧人處死。但以理聽到了,就立刻隻身進入王宮,請求王寬限一些時間。剛剛在前一節,王在罵那些在他面前的智慧人、說他們刻意拖延。現在但以理卻一個人去到王的面前、要求王把限期往後延,給他時間。這不就是拖延嗎?但以理不怕死嗎?我相信他也怕,但他在懼怕中依然有勇氣。因為他若不去求寬限,所有巴比倫的智慧人、包括他和他三個朋友都會無意義的死去。但以理去直接求王給他更多一點時間、他是有勇氣的。

但以理也勇敢的告訴王,他可以將夢的講解告訴王。這是王原來的要求,但以理有
勇氣去接受這個解夢的挑戰。你和我可能只會沉默,或逃跑去做一個平民、不做智慧人了。要知道那個時候、已經有不少的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如果混雜在他們中間、不是就可以逃過威脅了嗎?然而但以理沒有逃跑,他直接面對解夢的挑戰,所以但以理是有勇氣的。

神的憐憫和恩典,當但以理祈禱後,神把巴比倫王的夢和講解、在夜間的異象中給
但以理顯明。從以後的經文,我們知道那個夢是這樣的:有一個巨大的人像,樣子可怕。頭是精金的、胸膛和手臂是銀做的,腰和臀都是銅做的,腿是鐵做的,腳是鐵和泥土混合做的。後來,有一塊不是人手開鑿的巨石滾下來,擊中那人像,把那鐵泥混合的雙腳砸碎了。金、銀、銅、鐵、土立刻粉碎,變為灰塵,被風吹散,消失了。那塊巨石卻越來越大,變成一座大山,覆蓋全地。夢的解釋是:神的國度要興起來,打碎地上一切的國度,包括巴比倫帝國、接續的波斯帝國、希臘帝國和羅馬帝國,並後來的帝國。

當但以理解釋完了、在巴比倫王眼中,但以理是有超人的智慧。不過但以理知道、
他能夠看到那異象並夢的解釋,都是因為神向他顯明。可是但以理確是有智慧的、因為作者在前一章指出:但以理的智慧和聰明比全國的智慧人勝過十倍,他學好巴比倫各樣的文字學問。他是花了不少時間接受裝備。這次他有勇氣冒著生命的危險、去求王寬限時間,就是智慧的行動。一切的智慧都來自神,耶和華神是智慧的源頭。但以理很清楚、所以他讚美神:「頌讚上帝的名、直到永永遠遠,因他擁有一切的智慧和能力。他掌控世事的進程,他廢王,又立王;他賜智慧給智慧的人,又賜知識給學者。他雖被光明環繞、卻顯明深奧神秘的事,知道隱藏在黑暗中的事。」《新普》

但以理給了我們榜樣,讓我們效法他。一,在遇到危難的時候、當心靈和身體都四
面受敵的時候,讓我們拿起勇氣,不要退縮。讓我們直接面對困難和危機、如但以理一樣:他直接去到巴比倫王面前、不是沉默,或逃跑、或混雜在被擄的人中間。當我們拿出勇氣,神會帶領我們,賜給我們能力和出路。若我們逃跑,就不能夠經歷神了!
二、裝備自己、以智慧面對危機。但以理是有智慧的,因他有裝備;我們也需要平
常有裝備。這裝備包括不斷的花時間、去領悟各樣的學問和書籍。箴言說得好:我兒,你要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聽比較容易,求則比較艱辛。如何求呢?要尋找它,如尋找銀子,搜求它,如搜求隱藏的珍寶。接著,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上帝。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知識和聰明都由他口而出,他給正直人存留真智慧,給行為純正的人作盾牌(箴二1-7)。就讓我們側耳聽、也專心尋求智慧吧!神會把智慧賜給我們!

畢業生,願基督赐福你們!

忠心的僕人

吳泳恆牧師


今天是我們的畢業禮。當我這個2010年的畢業生,看到學弟學妹穿起畢業袍,又一批同學在神的恩典中,完成在美福的神學裝備,投身到教會和基督教機構裡服事,內心真是滿激動的。我相信我們絕大部分都抱着忠心事奉的心,踏上新的階段。可是什麼是忠心?怎樣才算「為神家全然盡忠」呢?

當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時,他說:「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為神奧祕事的管家。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裏得着稱讚。」(林前4:1-5)在這段經文裡,他提到了幾件事:遵從基督的命令、明白基督的心意、只為基督的榮耀。

遵從基督的命令

保羅說:「人應當以我們為基督的執事」。我們常說,基督是主。既然祂是主,我就是僕、是奴僕。在神學院我們接受裝備,不是要成為主人,而是要成為奴僕。可是,保羅在這裡說到的「執事」,比一般奴僕的身份還要低。

古希臘人喜歡坐船出海,那時候的船不是用馬達、不是用機器推進,而是用人來划的。那些船的構造很特別,上面是甲板,底下是這些比奴僕更低賤的「執事」坐在艙底兩邊划船。甲板上遊玩的人看不見他們,他們也看不見甲板上的人。可是當掌舵的打訊號給他們,他們就按照指令工作。這些划船的奴僕,整個生命責任,就是聽從掌舵人的訊號和命令。

保羅說我們是基督的執事。所以,我們不是坐在甲板上看風景,而是在船的底層,聽從主人,也就是基督的吩咐。傳道人是基督的奴僕,按基督的命令生活;不是要表現自己有多聰明,不是要表現自己多有才華,而是貫徹執行主基督耶穌的命令。那是我的身份,在事奉當中,我可以失去我的面子、我的位子、我的自尊,可是卻不能失去我「基督的執事」這身份。

既然我們說傳道人只聽從基督的吩咐,那要不要跟教會配合,要不要跟同工配合,跟其他的傳道人配合呢?當然要,因為只有遵守相關的規定,尊重教會的傳統,與同工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工作才能夠順利進行,才能夠真正完成基督所吩咐的命令。可是我們要記得,我們所要效忠的,所要聽從的,不是某個人,或者某些人,而是基督。如果我們沒有認清我們的身份,那我們帶給所服事教會的,不是祝福,而是虧損。

明白基督的心意


使徒保羅提醒我們要遵從基督的吩咐,他也提醒我們「為神奧祕事的管家。」管家仍然是奴僕,不過不是在底層划船,而是管理家裡的事務,按時候滿足主人家裡各人的需要。這裡特別提到要管的是神奧秘事,而且還不只一樣,這裡的「奧秘事」是複數,是眾多的奧秘事。

那神有些什麼奧秘呢?保羅在寫信給歌羅西教會的時候說得更清楚些:「神願意叫他們知道,這奧祕在外邦人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就是基督在你們心裏成了有榮耀的盼望」(西1:27)我們本來是沒有盼望的人。當相信接受了耶穌基督,我就從絕望到有盼望;也要把這榮耀的盼望描述出來、傳揚出去;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在基督裡把各人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這是神家裡的管家所要做的事情。

不過,保羅進一步說:「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什麼是忠心?我想大家都知道,也都很熟悉耶穌講過的一個比喻。祂說天國好像一個人到外國去,走以前把三個僕人叫過來,分別給他們五千銀子、二千銀子、和一千銀子。結果我們都知道,五千的賺了另外五千、二千的賺了另外二千,而一千的埋在地裡。到主人回來跟他們算賬的時候,祂就對那拿五千和拿二千銀子的僕人說了一模一樣的話:「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23)而那位拿一千的僕人呢?主人說他是「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

其實我滿同情那位拿一千銀子的僕人的。請問,他有沒有做事情?有。聖經說:「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太25:18)掘開地,把銀子埋了,其實很累的。這位僕人有沒有動腦筋?有。他擔心把主人的銀子虧掉了,損失了;所以他想到了自以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銀子埋起來。可是他付出的努力,主人完全不認同;他的擔心憂慮,主人完全不體諒。結果只落得「又惡又懶」的評價。

我不知道那位可憐的僕人,當他拿到一千銀子的時候,知不知道主人到底為什麼要把銀子給他;或者他有沒有問主人,或者問同伴,為什麼主人要把銀子交給他。聖經沒有說,可是我們可以有很多合理的想象空間。
我想,他懶,不在於他沒有把銀子拿去做生意,他懶,其實在於他根本不去尋求主人的心意,而是隨便的憑空想象。相對來說,顯然拿五千銀子的、拿二千銀子的,能摸著、能知道、能瞭解主人的心意。要成為忠心的管家,就要明白主人要我做什麼。要了解主人的心意,最好當然是直接求問主人。可是如果不是那麼確定呢?特別是我們經驗不是那麼足的時候呢?那要和一起同作僕人的商議。我們在教會裡當傳道人,誰一起同作僕人?長老、執事、其他的教牧。可是我們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個性會影響到他們不同的領受,不同的表達。所以傳道人要慎思明辨,也要學習操練,了解什麼才是主人真正的心意。

只為基督的榮耀

保羅提醒我們要遵從基督的吩咐、配合基督的心意,他還強調只為基督的榮耀。他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所謂論斷,包括了別人的批評,也包括了自我的批評。可是保羅說,這些對於「我」的批評、甚至稱讚,其實都不重要。為什麼?因為事奉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耀。所以,「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當我們被批評的時候,很容易會産生委屈、抵觸的情緒,而馬上為自己辯解。一言不合,甚至會忿忿不平。可是保羅說,就算我們全對,一點錯都沒有,也不會變得更公義。將來我們都要到基督審判台前,為曾經所做的事情負起該負的責任。因為「判斷我的乃
是主。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祂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裏得着稱讚。」

多年以前,我曾經和兩位傳道人聊天,都是好朋友。聊起來以後,其中一位說到他事奉的教會有五位核心同工,他把他們命名為金、木、水、火、土。「金」是說這位同工看重財務,常常說這樣花錢太多、那樣太浪費;「木」是說跟那位同工說話的時候,他沒有什麼表情反應,也不知道自己提的建議好或是不好;「水」是說這位同工好像水一樣,把別人的功勞苦勞清洗刷得乾乾淨淨,好像沒做過一樣;「火」是說到同工脾氣剛烈,一言不合就開駡;「土」是說另一位保守得可以,一點都跟不上現代教會的變化。

金木水火土。說的是五位,其實是五類同工。不要說從他們那裡得着稱讚,就算一起同工也只有一個字。難!可是說笑歸說笑,我們都同意,神讓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中,其實有祂的美意。問題是我們是不是真的在環境中學習到該學的功課。所思想的,是自己的榮耀,還是基督的榮耀。放下自己的自尊、柔軟自己的身段。我們就會看到:「金」弟兄看重財務,可以幫助我們看到教會在財務平衡的需要;「木」弟兄勉勵我們要冷靜思考,不要衝動行事;「水」弟兄提醒我們不要竊取神的榮耀,凡事要不驕不躁;「火」弟兄幫助我們要多思想怎樣做有智慧的溝通;「土」弟兄讓我們不盲目追上潮流,而是要在安定中求進步、求發展。金木水火土,各有所長;幫助我們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只為基督的榮耀。

結語
保羅在哥林多書信的話,常常提醒著我。我也以此跟今天畢業的同學們互相勉勵。
我沒有語言天份,國語普通話不是我的母語,口音很重;英文也不好。可是我服事的教會,卻只有國語堂和英文堂。我有時候禱告神:「祢一定搞錯了。」可是祂總說:「我的恩典夠你用。」既然這樣,我就只要看神的可能性,卻不去看我的局限性。
我想既然我沒有五千銀子,連一千都沒有,我只有把我所得的五十,一百,連同我自己,完全交在主的手中,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看祂能怎麼用。如果祂願意,祂可以把銀子翻一翻,翻兩翻,甚至翻十翻。那是祂做的,不是我做的。而我,只有學習如何忠心的在祂的恩典中服事,見證祂的大能。在事奉中遵從祂的命令、明白祂的心意、只為祂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