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恩典

Esther Lam 林鳳儀


2019年1月開始我進入美福神學院接受裝備,因為從2017年3月18日受浸之後,並沒有以感恩的心努力認識主耶穌基督,當時的我只是做一個主日基督徒,現在回想起實在感到愧對主恩;在受浸之前的一年夏天,跟隨一個福音機構到中國,服事留守兒童,當時神已經開始呼召我,要好好裝備自己,可是因為剛剛決志成為基督徒,並不了解和感受被呼召,直到受浸後,因為一些特殊情況,決定從香港到美國接受神學裝備 ,進入美福神學院以後,才正式了解如何裝備自己,經歷數個月的學習時間,在2019 年11月中,身體突然生病,住院期間再次經歷神的大能與恩典,令我豁然明白,從新檢討自己學習應有的方向,感謝老師們與衆同學在我生病的期間,無微不至的照顧, 讓我認識主內一家的大愛,實在非常感恩,因自己經歷的一切,與神的關係大大不同。

在美福學習期間,學院因應同學的需要,有很多不同程度的課程供同學學習,在進入主修課程之前有一個預備的課程,在這預備的學習中,讓我這個還在喝奶期的基督徒成長進步,一年半的時間過去,預備課程也可以結束,實在非常感恩,熊院長與眾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令我可以循序漸進地在聖經書卷裡扎根成長,今年暑假已開始進入主修課程,之前的學習過程讓我明白,要裝備自己成為一個神使用的器皿,應該要抱持什麼態度,盼望在學習期間,可以常常經歷神的同在,人的一生與時間都在神的掌控中,何時當作何事,都是神在掌權,我在這個年紀能在神學院學習,就如美福 神學院禮堂上一句金句所言:「一切都是恩典」!感謝讚美主。

美福使我生命更豐盛

史文藝


在過去的人生中,我都是過得非常隨心隨性,做出的選擇往往是因為一時頭腦發熱並沒有考慮任何後果,例如畢業之後重新讀了不相關的專業,工作之後突然選擇來美國,直到我來到ACES,就像當時我第一次見到熊潤榮院長時說的話,我終於知道我為什麼要這樣選了,原來一切都是神的帶領,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選擇中都有他在無形的做工。

我是學校裡年齡最年輕的學生,跟我一起上課的同學大部分跟我父母年紀相仿,這一點讓我收穫了很多的關愛,還沒有掌握溝通藝術的我常常不加修飾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可是校長與同工總是溫柔慈善地解決我的問題,讓我從心底感謝他們對我的包容與鼓勵,他們對於我來說就是我在異國他鄉的承受。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各自的困難,但好在如今已經過去了300多天。而對於我來說今年是我要特別感恩的一年,感謝這一年因為疫情讓我不得不困在家裡與聖經為伴。讓我學以致用,利用多媒體傳播福音,幫助教會在疫情期間可以正常線上聚會。如果沒有這大半年時間在上帝的話語上學習,好好生活沉澱自己,我就不會明白生命的真諦是什麼,依舊會過著忙忙碌碌虛空捕風的生活。

主說,我來了是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感謝學校院長和所有老師的言傳身教,讓我的生命更加豐盛,也感謝神的恩典讓我在還年輕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祂的同在與引領。

《從使徒教會到廿一世紀》

很感恩,美福出版了一本世界教會歷史的書《從使徒教會到廿一世紀》,分古代和現代兩部分。古代世界教會歷史是從使徒時代到宗教改革,經歷了1500年的時間;近代世界教會歷史則是從宗教改革後到廿一世紀,有500年。這500年間發生的事情,其複雜的程度,政治與宗教的碰撞,遠超過之前的1500年。

這本書有以下五個特點:

一、借助選材,提供足夠的政治、文化、經濟背景的事件,把世界教會歷史與世界歷史串聯起來,顯出兩者的關係和相互的影響。

二、近代世界教會歷史涵蓋世界五大洲:歐洲、非洲、亞洲、美洲、拉丁美洲,再加上舉足輕重的俄國。

三、綜合史料而分析出衝擊20世紀全球教會的事件,並提出四方面影響廿一世紀全球教會的主要趨勢。

四、盡量圖文並茂,以提高世界教會歷史的可讀性。讀者會發現本書的設計,文中有圖片,頁腳有圖標。

五、每章結尾附有溫故習題,並在書尾提供答案,幫助讀者把握重要的教會歷史事件以及背後的政治影響因素。

這本書填補中文書的一個空缺。歡迎接洽學院購買。

美福 2020 年度感恩籌款線上聚會

美福神學院感恩籌款影片將於 11月15日至30日,每天 9 AM-9PM在 https://acese.online.church/ 播放,敬請收看!

誠摯邀請您繼續為美福的事工禱告,若您有感動支持美福,請掃描影片中 QR Code,進入 PayPal Giving Fund頁面

郵寄支票抬頭及地址: American Chinese Evangelical Seminary 850 Stewart Drive,Sunnyvale, CA 94085 United States

Zelle轉賬: Recipient: ACES ID :accounts@acese.org

願神祝福您並親自記念您的愛心!

學院2020畢業典禮

美福神學院第十二屆畢業典禮,謹定與十二月5日(週六)下午2-4 pm,於學院校本部舉行,地址是 850 Stewart Drive, Sunnyvale, CA 94085,恭請張恩牧師證道。歡迎牧長、親友及信徒參加,與畢業同學一起見證神的恩典。

為何會有全球性的疫情?

院長熊潤榮博士


遇到苦難或不順意的事情,人都會要求找出原因:為何?找原因的目的是要化解這些不如意的事情和苦難,越快越好;基督徒也是如此。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已經使1300萬人受感染,死亡人數55萬;單在4月份,世界上每天有6400人死於新冠肺炎。不少信徒、牧師高呼要認罪悔改,甚至為城市、國家、全世界認罪,求神轉回施恩、赦免罪惡、醫治全地。這是好的,但人云亦云的話卻帶來至少兩個疑問和漏洞。

首先,在法律審判上,刑罰與罪行要成正比。如果一個父親因為小孩偷吃糖果,把小孩的雙手斬斷作為刑罰,這種審判只會顯明這父親的殘暴,並非他的公義。同理的、是什麼的罪行足以令散佈全球5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第二,死亡人數中肯定有基督徒和牧師。他們不是已經接受基督的代死和救贖嗎?是什麼的罪令他們死於肺炎呢?也有第一線醫護人員死亡。難道是他/她們犯罪嗎?如果說,是因為其他人的罪,令他們死亡,那神為何不保護他/她們呢?為何許多犯罪但富有的人卻安然無恙呢?這不是顯出神並沒有賞善罰惡嗎?

舊約聖經中除了申命記的神學:行善得福、犯罪遭禍以外,還有其他的神學,如約伯記的義人受苦,以及創造中有奧秘的混亂(chaos):就是拉哈伯和洶湧大海的圖像。

新約聖經中提過一次大饑荒(徒十一26-29)。當代的飢荒帶來的死亡、瘟疫和社會的混亂,跟今天新冠肺炎帶給全球的情形一樣。初代教會如何面對這飢荒?是高呼信徒要認罪悔改嗎?不是,他們是齊心捐錢供給有需要的信徒(林後八1-九15)。主耶穌再來審判世界時,也是要查問教會有否奉主的名以行動去照顧有需要的人、而不是有否認罪悔改(太二十五31-46)。因為在基督裡的人是不再定罪了。

在疫情蔓延期間,全球和美國掀起埋藏日久的社會問題:警察暴力和種族主義,兩者是連在一起的。信徒可能不滿意滋事分子遊行、與警察抗爭。不少信徒指出監獄中黑人佔大部分:按2010年數據,美國白人人口佔64%、黑人13%;但監獄中犯人比例是白人39%、黑人40%。也有不少信徒認為今天的歐美國家沒有種族歧視,都強調需要法律和秩序(Law and order)。

信徒是要支持Law and order, 但也要正視這社會的問題。自1526年,黑人開始從非洲被販賣到美國做奴隸。美國政府1860年人口普查的3100萬裡 400萬是黑奴。經過流血無數的內戰,1863年有了「解放黑奴宣言」。也是說、黑人在美國做奴隸有340年之久。這340年的社會架構深藏在美國本土文化內,一直影響美國人的價值觀念和社會系統。今天,美國有多少華人教會是開放、歡迎黑人參加呢?幾乎沒有。

按統計,在美國警察每3秒就會拘捕一個人。拘捕人數中少於5%是犯暴力罪案的,也就是說被拘捕的人中95%都不是與暴力有關。在警察開槍射殺的人中,黑人是白人的三倍。警察槍殺拘捕的人數是在乎城市的所在:人口超過25萬人的,每100個兇殺案中,警察槍殺3.8人;但人口少於1萬的城市,警察槍殺有18人。也在乎警察的訓練和社會的文化:按2013-2016年的統計,紐約州的Buffalo市,並沒有被警察槍殺的人(白人人口50%、黑人39%);同期在弗羅里達的Orlando市卻有13人(白人人口61%、黑人25%)。

許多的學術機構把過去的統計數字拿出來分析,都同意美國存在結構性的種族歧視(Structural Discrimination)。歷史上,華人也有如此遭遇。1850年起,美國政府為要建鐵路、開礦等,讓共30萬華人進來做勞工,1882年卻立法拒絕他們移民,1924年才另立法例限制華人移民的數額。人世間都有種族歧視,這是人類天生就有的罪性。

為何會有全球性的疫情?我們不知道,神並沒有指示。如何化解這疫情?我們也無能為力。我們只能忍耐接受,同時相信神在掌管世界。神奧秘的計劃和管理都是要來成就祂的救贖計劃。認罪是一個屬靈的操練,不是化解和縮短疫情的工具。從年初到今天,我們看不出認罪悔改對疫情蔓延有任何的影響。

我們需要生活有智慧,彼此保護和支持,避免被疫情感染。在這個等候疫苗出來的時間,讓我們正視社會上隱藏的種族主義,以及這主義所彰顯的警察暴力。讓我們思考並尋求:在這時候主耶穌會做什麼?在不同的城市中、祂會站在哪一個位置?讓我們祈求這疫情在神奧秘的掌管中,進一步完成神對世界的計劃。阿們!

疫情中我可以做什麼?

林慧瑾


你知道Sam Liccardo是誰嗎?他是San Jose 市的市長。其實,之前我也不知道他是誰。那天,我去Second Harvest食物銀行當義工。期間我在裝橘子進盒子,看到人們有些喧鬧。我問:「是什麼回事?」有人說,San Jose市的市長今天也在這裡做義工!當時,我往他在的方向看了一眼,便繼續做我的工作。當完成工作時,市長很友善地跟在場的義工們打招呼:「謝謝您在這段艱難的時期裡來做義工!」

在sign-up 這義工時,我什麼都沒多想。自從灣區各縣宣布「居家抗疫令」以來,我只能待在家裡、不能隨便外出;也不能和朋友出外聚聚聊聊。儘管有工作可以在家做;家裡也需要徹底消毒,但一兩天就做完了!無聊的時候,會跟著Youtube做運動,或找家中的材料來做自己喜歡的口罩。偶爾也去超市購物,其實家裡空巢,並不需要什麼東西,只是去超市走走而已。因此,當我在網站上看到Second Harvest食物銀行開放,而它的運作被政府定為基本的活動(essential activity),我馬上sign up 去當義工。當然丈夫會有擔心,但我向他保證:會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並戴上口罩。那天出門前,我是非常興奮的。我可以做些有意義的事了!

你知道嗎?San Jose 地區有10% 的人口是接受Second Harvest 派發的食物;有25% 的人口是常處於飢餓之中。做義工時,我專注自己簡單的職責,也想到有蠻多的家庭將從我打包的食物中受益。當聽到市長說:「謝謝您在這段時間裡來做義工。」我心裡想:為何他這樣說。 接著我意識到疫情改變了社會的常態 ,疫情令我們的社區人口產生更多、更大的需要!回家後,我signed up 更多做義工的時間。從那天起,我每月至少做兩次義工。我在網上搜索,發現有許多義工的機會:如老年人需要志願者代為購物和送飯,為醫護人員和社區製作口罩,為醫護人員提供飯菜等。不少的自願機構在五月恢復運作,如 Village Harvest食物銀行,我也參加了幾次。

3月底,我打電話給在南加的朋友,她經常組織社區的各樣志願活動。我問她在這段時間內,我可以做些什麼來支持社區?她指出人們真能做的是蠻有限的,因為都沒有受過醫學訓練。掛了電話後,我想:即使我的護士執照在幾年前已經過期,但我也是接受過醫學培訓的。所以我準備去醫院做義工。不過,女兒激烈反對,她情願我參與其他的社區服務,或更多去食物銀行。女兒雖在外州,但真的為我擔心。我心裡很高興,因著她,我就打消去醫院做義工的念頭。

6月初,南加的朋友跟我分享她過去兩個月所做的事情:她組織了一個包括護士的小組,去學校做衛生教育演講,教導學生如何在疫情中保持健康。每天她也使用社交平台Line,WeChat 或Face Time等與長者交談,減輕他們的焦慮。很有意義!

要感恩的是,五月以後有很多人參與Second Harvest 的義工,要sign up 時會遇到人滿的情況!「做光做鹽」是信徒生命的意義。縱然恩賜不同,參與社區是每個信徒都可以做的。讓我們都來愛我們的社區;我們的一點點參與也是做光做鹽。參與的人越多,我們的社區就越有光和鹽!

美福神學院個人見證

潘松


我於去年2019年5月9號來到美福神學院受教。在我之前,教會中有許多的弟兄姊妹都倒在了簽證官的面前,只能看著手裏的錄取通知書對著這所學校仰天長歎。我忘了自己是教會中第幾個申請來「美福」就讀的,也不曾對此抱太大的希望,甚至在簽證時面臨幾個小時的行政審查後我幾乎放棄。尤其行政審查員近乎苛刻的審查、給我一種審問罪犯的錯覺,更詭異的是他讓我背誦十誡、使徒信經、主禱文等等,甚至讓我解釋家庭教會與三自教會的區別。無論教會牧師還是長老的個人資訊都要一一交代,至於個人的情況也在電話中被翻個底朝天。

我雖一一解答,卻是仍惶恐不安。那個時候令我擔心的根本不是被拒簽,而是怕資訊洩露而對我教會弟兄姊妹的安全有影響。然而兩個禮拜以後卻莫名其妙給我通過,我成為了教會中在川普總統就任後第一個通過簽證的人。最感恩的是我的教會也沒有受到此次行政審查風波的影響。我一向不願以一個事件的好壞與成敗作為憑據去臆測那是否是上帝的心意,我更願意用美福神學院大堂掛的那幅字來作為自己感恩的源頭:一切都是恩典

記得到學校報到的當天,恰逢整個學校為了5月份學校餐會在排練詩歌,那一天我見到了大部分的同學和老師,雖然每一個人都是素未謀面,然而我卻不曾有一絲的陌生。這種感覺只會發生在被耶穌改變的教會中。同學和老師親切的問候和自然的笑容使我很快融入到美福大家庭中。事實上,在我還未踏入這片土地之前,學校的各個老師就已經開始為我入學的事情忙前忙後。因為不了解美國法律對於國際留學生入境時間的限制,以致提前買了機票,為此學院老師不顧時差的限制以最快的速度幫我解決了這個難題。入學之後,每當遇到新的環境和瑣事讓我一籌莫展之時,也是學校老師在第一時間幫助我度過一關又一關… 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經歷這一年在美福的學習,對於我個人而言,最大的收穫不是自己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學會了謙卑。誠實地說,來到這裏之前,我有太多的「前設」。這個單詞是我在熊院長的釋經學課程中學到的。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單詞,我驚訝住了。因為我從未察覺「前設」對我的影響。在此之前,我總是認為自己的教會是最正統的、自己教會的信仰和神學也是最接近真理的或者就是真理,無論在解經還是對事物的判斷上。這種不由自主、出於本能而毫不自知的表現​​就是我的前設。依然記得熊院長在第一節課說到,如果同學們不能在三年的學習中認識到這一點,從而做出改變,那麼就算有多少知識儲備都不會對教會有多大造就,反而只有可能讓自己表現的自高自大。

 「我們是真的無法完全客觀地理解和解釋聖經」。這是我學到的第二句話,也是我現在和以後會一直提醒自己的一句話。記得有一次,我到熊院長的辦公室討論改革宗信仰與亞米紐斯的本質區別和不可相容的地方,我很強勢的認為只有改革宗信仰才是真理,其他學派的神學都有其明顯錯謬的地方。甚至在我的內心深處直接將亞米紐斯定為異端,只是我沒有當面說出來。此時此刻,當我寫出這幾句話的時候,我的手都在發抖,為著曾經的狹隘、無知與狂妄,心裏滿是虧欠和羞愧。縱然我仍然堅持改革宗的信仰,也確實發現其他學派神學上的錯誤,卻再不敢輕言異端二字。就如熊院長在課堂中所說,只要他承認聖經的權威和尼西亞信經,我就不能不稱他為弟兄。

 「真理是一個小圓圈,而不僅僅是一點」,這是我學到的第三句話。

最後我想用卡森的話作為自己以後的學習中的提醒,也給未來的新生加以勉勵:就是心存謙卑,集中註意力在聖經的核心真理上,並且以公正無私的態度和敬畏神話語以及禱告的決心,定意按著正意分解神的道,使自己在解經上更加成熟,做無愧的工人。

選擇美福神學院

胡宣誼


從祂豐滿的恩典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 (約 1:16) 

那天走進美福神學院…,有⼀道牆吸引著我,透過屋頂天窗、陽光照耀著牆上⼀幅字「⼀切都是恩典」。我的家鄉山明水秀、依山傍水,小小的村落有⼀間長老教會、聖公會教會、還有⼀間天主教堂,信仰於我而言就像呼吸⼀樣的自然,當然我所出生的地方就是恩典。 

進入社會工作後,生活混混噩噩;但偶爾神會敲敲我,所以自己會乖乖地找教會聽話地聚會。工作、結婚、生子…。在繁忙的快節奏生活中,我的精力和時間都被佔用了,少有時間讀神的話,親近神;心裏感覺很虧欠神。即使有每週的主日訊息、我仍然感受到自己的心漸漸枯萎,但又不知道如何平衡工作、生活與信仰之間的關係。我告訴自己應當把心安靜在神面前。因著有神的帶領、從網路的傳播搜尋了世界各地的福音訊息。神的話語乃是世人存活的根本,沒有神的話語,人非但沒有存活的意義,而且是在虧負神的恩典。 

2019 年 9 月我進入了美福神學院就學,選讀了福音傳播碩士課程,開啟了斜槓的神學生生活,選修的課程有符類福音、基礎神學寫作、小組事工、新約概論。兩位指導老師是年輕、熱情對聖經教導有著不同的視角。郝國老師有著強大的聖經基礎,曉雯老師時雨春風細潤教導著如何建立我對聖經的架構。他們的教導讓我對聖經的閱讀開啟了不同的看見:如路得記的以利米勒、俄珥巴;從書中了解了「選擇」;腓力門書的阿尼希姆「恩典」。師生小組的課程、弟兄姊妹在課堂上大家熱烈的討論,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經歷給了我全然不同的腦力激盪。熊院長每兩週的訊息「撒母耳記」:初初看舊約時總是用歷史和科學的眼光閱讀,所以閱讀舊約聖經經文時常常讓我感到晦澀艱深,難懂難讀。聖經不是科學的成果,也不是要解析當時時空環境背景所產生人的行為,熊院長教導我們要了解聖經是神所要傳達的信息。還有學院的同工錦雲老師、Olivia 老師、Joy 老師三位老師讓我們安心的在神學院上課,有任何問題隨叫隨到,在異國他鄉求學生活雖是現實的生活著,卻可倘佯在主的恩典内。 

福音傳播碩士課程是為有心志以大衆傳播媒介宣揚耶穌基督的福音,結合聖經、科技和傳播媒體,應用到傳福音和宣教事工上。傳播的影響無處不在,我們有美好的仗,就是傳福音,叫別人也可以得著救恩,與我們同享各樣今生和永恆的福分;我們有當跑的路,就是行在主的真道上,立志討祂喜悅。因為我們原是神的傑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二:10)。公義的冠冕,也是為每個為主而活的人而預備的。

來到「美福」後

楊煥


我一直是彈琴的、也有演奏。來到美福神學院學習後,我有了以下的得著:

一.更多的熟悉聖經:

以往每當閱讀一本書時,我會查看作者的背景,作者的寫作環境及意圖。而這一切的工作,使我對書中作者的想法及觀點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使我更加明白書中的知識,並使我有了更多的提高。同理,在來到「美福」後,這裡使我對聖經書卷的寫作背景有了更多的認識,而這些認識,使我對聖經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全面,使我更明白神不僅是一位具有律法的神,祂也是一位非常人性化的主。因著我的彈琴背景,以前我讀聖經時,裡面的原則清晰扼要,讓我覺得非黑即白,如同音準一般:只有準與不准,沒有在準與不准之間的。但是在神學院裡,我認識了神不僅是位嚴父,同時也是一位慈父。在他裡面,滿有恩典與憐憫,也充滿慈愛。

二.生活上的改變:

在學院老師的教導之下,我對聖經有了和原來不同的看法,這令我產生了觀念上的變化。自然地操作與實踐,這是生活中比較重要的成分,也就相應改變了。

舉個例子:現在生活在都市的人,很多時候都是快節奏時,就連吃飯也是快餐,講話也是快言快語。然而,慢下來使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從而在生活中有了更多的韌性,也讓我知道原來生活的節奏也可以「以慢打快,以靜制動」。這使得我對生活有了更多美好的發現。一旦慢下來,所有的東西就不會在同一個時間內顯得太擠,從而產生了更多的空間,而這些空間,恰恰就是發現神所創造美好事物的開始,從而更好地去品味神的創造。慢下來也會給自己的思維邏輯帶來空間;而這些空間,使自己在講話的言語上有了更多的聆聽,從而改變了問題的思考,也提高對自己言語、思維、行動反省審視的能力。幫助我們明白經上所說:「你們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

其實,講話真的很像彈琴,彈琴需要刻意去聆聽自己所彈的聲音,而講話卻是要刻意去聆聽自己所用的字詞。彈琴需要邊彈琴,邊控制邊調整;而講話,則需要邊思考及判斷自己的思維。只有在足夠的空間下,二者才有可能同時進行。而這個時候,需要平衡與協調。所以,慢下來是非常的重要,這是更新自己最好的選擇之一。

三.與神的關係:

來到「美福」,我們學習所用的不僅是心,生活所用的不僅是腦,學的也不僅是知識。這裡,也改變了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性格。讓我在看待問題上,變得更成熟起來,讓我們更加明白神的心意,也使我們更新自己。「美福」充滿恩典,在這裡無論是從教職員到學生,到處都可以看到神的恩典。然而,更重要的是:「美福」使我們與神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心裡充滿更多的喜樂與平安。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