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福神學院第十三屆畢業典禮,謹定與十二月11日(週六)下午2-4 pm,於學院校本部舉行,地址是 850 Stewart Drive, Sunnyvale, CA 94085,恭請吳永青牧師證道。歡迎牧長、親友及信徒參加,與畢業同學一起見證神的恩典。

美福神學院第十三屆畢業典禮,謹定與十二月11日(週六)下午2-4 pm,於學院校本部舉行,地址是 850 Stewart Drive, Sunnyvale, CA 94085,恭請吳永青牧師證道。歡迎牧長、親友及信徒參加,與畢業同學一起見證神的恩典。
院長熊潤榮博士
神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我要再建立你,你就被建立(耶卅一3-4)。可以說,《耶利米書》是神愛戀以色列人的掙扎故事。先知的第一篇簡章是這樣的開始:神說:我記得你幼年的恩愛,婚姻的愛情,你怎樣在曠野,在未曾耕種之地跟隨我…(二2)。但神領他們進入肥美之地,他們就玷污那地(二7),神哀嘆: 處女豈能忘記她的妝飾呢?新婦豈能忘記她的美衣呢?我的百姓卻忘記了我無數的日子!(二32)神卻不斷的呼喚他們:你回來歸向我吧(三1,10,12,14,22,四1)。
神擊打以色列人,先知看見百姓的痛苦,他哀痛的說:但願我的頭為水,我的眼為淚的泉源,我好為我百姓中被殺的人晝夜哭泣(九1)。以色列人最後是被擄掠,但在國破家亡之前,神安慰祂的百姓:「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未來有一天,我必將你從北方領來,從地極招聚回來…。他們要哭泣而來。我要照他們懇求的引導他們,使他們在河水旁走正直的路,因為我是以色列的父,以法蓮是我的長子。」
在愛的審判中,有神生命的應許!今天,神是永遠的愛我們,即使我們會經歷失敗、被擄,但基督會再建立我們,我們就會被建立!
下面是「永遠的愛」的 lead sheet。十分感謝施弘美姐妹為歌詞譜曲。歡迎聯絡我們索取歌詞和琴譜! 主恩充沛!
王曉雯老師
今年七月,我第一次跟著美福團隊一起去參與San Jose City Team做社區服務,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在富裕的硅谷地區,仍然有許多人在衣食住行上有很大的需要。經過這幾次的社區服務,讓我對我的信仰、神的愛,都有了更深的感受和認識。
在初次得知有這個服務社區的機會時,我的心情其實有一些矛盾:一方面很期待可以用自己的一點付出來幫助社區中有需要的人;另一方面,因為疫情還沒有完全得到控制,去之前心裡難免會有些小小的擔心。
第一次去的時候,太陽特別曬,當我到了社區門口,就注意到已經有義工在往外一箱箱地搬食物,心裡很感動,本來有的擔心一掃而光,很期待加入服事中。
我們前兩次是負責派發食物:有乾糧、罐頭和水果蔬菜等。我的任務是把不同種類的食物每樣一份配好,然後分發到有需要的人手中。其實,這些交給我們的任務並不難,打包每一份食物也只花了我們短短的兩三分鐘。可能在來領食物的人的眼中,我們也只是曾經給予他們幫助的千百人中的一小部分,但當他們離開的時候,我們最後對他們說的一聲:「God bless you!」(上帝祝福你!)希望給他們送去除了食物以外,另外一份特別的、來自上帝的愛和祝福。
印象深刻的,是第二次去River of Life Family Church分發食物的時候。那天下午,提前登記的人開車來到教會領食物,我們負責把分好的食品放到他們車的後備箱裡。我注意到來的人中,有很多車上是放著佛像,小小的很精緻,有的還不止一個。我知道那應該是和我們信仰不同的人,於是更想要把福音和神的愛傳遞給他們,心裡也默默禱告,希望他們將來有機會能認識我們的神。
另外一個讓我感恩的是,在做義工的時候,還看到了組里有來自其他教會的基督徒和我們一起同工,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體驗。即便來自不同教會,但因著基督的愛和服務社區的心,四面八方的信徒招聚而來一同服事。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擁有不同顏色的皮膚,也從來沒見過面,但在那一刻,我們是沒有隔閡的「陌生人」。我們開懷地大笑著,一同享受著服務他人的喜樂。
聖經上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廿十35)親身體會過的人,會知道這話說的是真的。 耶穌在世上的時候,祂幫助那些來到祂面前、有需要的人,無論是與祂親近的,敵對祂的,或領受了恩典卻背叛祂的,耶穌都毫不吝惜地將恩典賜予他們。今天,我們作為信徒,也應當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效法祂的樣式。有人需要,我們就給予。
馮靈巧
2020年12月我加入了美福神學院。經歷了肆虐一年的新冠疫情,我的身心靈也被各種狀況折騰得體無完膚。那時的我,抱著剛過百天的寶寶,彷彿是這個世界的兩個棄兒。然而,一切都是恩典,因著神的憐憫和愛,我來到美福這個大家庭。回顧這半年多來的學習,唯有感恩。我想談兩點收穫。
第一、 靈修方面的啟發和操練。
我一直對於自己的靈修生活很自信,因我有殷勤的禱告、規律的讀經和靈修。每天我都以跟神會面開始新的一天。然而對於自己經歷各種逆境來說,好像我的靈命完全不能讓我釋然,反而很多時候陷入沮喪和抑鬱中。感恩的是,我修了熊老師教授的靈命塑造課程,他著作的那本小冊《整全的靈命操練》讓我有了意外的收穫。老師讓我們按照書中教授的八個輪輻每天進行靈命操練,並寫靈修札記。老師沒有嚴格的要求,但需按照規則真實的與神對話。我以前也讀過很多靈修指導類的書籍,但從來沒有像這次認真的操練:慢下來、靜止、放下、降服… 這些名詞是每個追求神的人再熟悉不過的字眼,但在日常的生活中進行具體的操練,卻發現果效真的不一樣。就是在這樣毫無壓力的操練中,再一次享受到與神在一起的親密時光,感受到神的愛,再一次回到神的懷抱裡。環境依舊,但心變了,人也變了,唯一不變的是神的愛。在這本書中,還有一點重要的收穫,就是讀禱中的默觀(contemplation)。書中是這麼說:「禱告停止,不要匆忙結束,而是停留在神面前,心靈注視著他,安靜期待、接受和順服;去感受。之後,才結束讀禱。」這段話,字字如金,可以說讓我的靈修生活開始了新的一頁。感謝主,期待同學們也照此操練,一定會有比我更深的得著。
第二、 用神的話語禱告的操練。
我修習了程國儀老師的師生小組,主要操練是運用聖經進行禱告。我一直自以為我的禱告蒙神喜悅,第一因為我禱告很多,就像呼吸一樣,每天親密的與神對話;第二,我在禱告中常聽到主跟我說話,甚至經歷過一些奇妙的帶領和異象。但是初來美福的那段時間,我好像陷入枯竭的狀態,禱告不進去,即使禱告了,也聽不到神任何的聲音。為此我很苦惱,然而神知道我的光景,為要拓寬我的境界。程老師推薦了一本書《你的話語,我的禱告》,每次的作業要記錄自己用聖經經文的禱告。我很認真的照著要求去做了,又是意外的收穫。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受到聖經話語的力量。它真的如光,能驅散一切的黑暗;真的如水,讓乾渴的靈得滋潤!感謝主,我彷佛又活了過來,禱告是呼吸。我要說:用聖經的話語來做的禱告,是挽救生命的呼吸。讓我們讀聖經的話語,用聖經的話語來禱告,在任何環境中,都能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李曙明
⼈⽣旅途都會有迷茫、疲憊,無所適從的時候。這時候最好是停下來休息,仔細思考未來的路該如何⾛。 我在天國道路上遇到很多困惑和不解。就是帶著這些困惑和不解,我進⼊美福神學院學習,尋求得到神的引領。
我是2014年受洗,受洗後⾮常渴慕神,⼏乎每天都閱讀屬靈的⽂章和 《聖經》,情感上充滿對神的感恩,每天⽣活也很喜樂。在成長過程中,很熱⼼地在教會中參與服事,帶領團契、主⽇學,有時候也會證道,也與教會中肢體探討信仰的問題。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的信仰出現很多的疑惑。除了閱讀了很多的⽂章,與幾位牧者建⽴好的關係,我也參加過⼀段時間的牧師團契。這樣的經歷本應該是對真理越來越明⽩,可是並⾮如此,反⽽是疑惑越來越多。因為不同的神學家、牧者之間,有很不同的神學觀點,甚⾄有些名牧還在⽹上相互攻擊,幾乎稍有⼀點名氣的牧師或神學家都在⽹上被⼈攻擊成異端,爭執中都有⾃⼰的《聖經》根據。另外,⾃⼰的靈修⽣活除了⽇常的讀經和禱告外,也使⽤冥想,很多⽂章都攻擊這種靈修的⽅式,這也讓⾃⼰產⽣了困惑,因為沒有⼈教導過。這一切都讓⾃⼰無所適從。
2021年1⽉,在牧師的⿎勵和推薦下,也禱告求問神,進⼊了美福神學院。由於疫情的緣故,有了相對完整的時間可以學習。感謝神,經歷半年的學習後,對《聖經》建⽴起⼀些系統,把⾃⼰很多零散的神學觀點整合起來。對⾃⼰困惑的問題也有了⼀些感悟。程國儀⽼師在⼀個課程中講到,無論碰到問題不要繞過去,這是成長的機會。在美福的學習正是讓⾃⼰⼀步步去解惑成長。藉著熊院長的「福⾳書」和「摩⻄五經」,⾃⼰不再執著神學上⼀定有是⾮對錯的觀念。 兩千年來,神學就在不停的發展,每個時期都有新的觀念,都有爭論,但這些阻礙不了福⾳的傳揚。曾興才牧師的「教牧書信」,⽤⼤量的教會案例教導,讓我對教會的管理有了進⼀步的認識。陳曉東牧師的「聖靈上帝的位格與⼯作」給我解除了靈修中的很多困惑,也了解教會歷史中先賢對聖靈的⼯作和靈修的獨特認識。
在美福神學院的學習收穫很⼤,但不可否認的是,半年多的學習並沒有讓⾃⼰完全解惑,⽽且還增添了⼀些新的疑問,但這些疑問⼀定會成為新的成長動⼒。「三⼗⽽⽴,四⼗不惑,五⼗知天命」。這句話可能不適用於基督徒。基督徒無論歲數多⼤,都應該是「知天命」的⼈,都知道神的應許、基督的救贖和世界的未來。「四⼗不惑」也不適用,在追求上帝的智慧中,我們永遠是愚鈍的,會有困惑,需要聖靈的幫助;唯⼀不疑惑的是需要神,跟隨基督。 ⾃⼰進⼊美福神學院學習正是知天命的年齡,本應該不惑的我卻滿是疑惑。 感恩的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在各位⽼師的帶領下可以不斷的消除疑惑。正是在這種不斷的疑惑、解惑過程中,逐步經歷神的⼤能與智慧。美福神學院對於我來說,就像天國旅程中的驛站,讓⾃⼰休息、裝備和思考。也願美福神學院成為所有師⽣的祝福!
感謝神!在基督的恩典中,美福神學院會在八月中旬出版一本中國教會歷史!
這本中國教會歷史書以辛亥革命為分水嶺,把中國教會歷史劃分為古代和現代兩個部分。
古代中國教會歷史是從唐朝景教到辛亥革命,經歷了1280年的時間;近代中國教會歷史則是從辛亥革命後直到廿一世紀的110年間。這110年間的教會變遷,其複雜的程度,政治對宗教的衝擊,遠超過之前的1280年。
近代中國教會除了民國時期、抗戰時期、四九年後、開放改革時期的教會,也包括香港的教
會、澳門和台灣的教會,和全球的華人教會;這些不同時期和不同之教會的三大支流——天主教、
東正教、新教,也都各自按當地的政治、文化、宗教、經濟的情況不斷發展;加之中國投資龐大的「一帶一路」,令全球的華人教會進入嶄新的局面,實在是風起雲湧的110年;不過,教會的元首基督仍會帶領祂的教會,繼往開來!
的確,1400年的中國教會歷史是充滿痛苦的眼淚和基督救贖的恩典,箇中縱橫交錯的程度,沒有一本歷史書可以描寫得盡,美福出版的這本只448頁的書只能提供一個鳥瞰。可是,鳥瞰是蠻重要的。許多時候,我們需要看到森林,並森林的衆多樹木如何安排,而不是只看到樹木。
有興趣的讀者,歡迎聯絡學院同工購買這書!深信你會滿有收穫的。
2021年暑假期間,學院聯合基督教機構 City Team San Jose,服事社區中有需要的人群。鼓勵您預留時間參加!
從6月中至8月中,每週三或週五(一周一天)。
社區服務包括分配食物給有需要的人、在倉庫工作、和處理衣物等。
稍後會公佈更多詳情,屆時請踴躍報名!
「凡為主作在一個小孩子身上的,就是作在耶穌身上。」——馬太福音
院長熊潤榮博士
災難和變遷都在神手中。神在掌管,神也有計劃。面對災難和變遷,我們的態度、信心和神學,有很大的影響。會影響我們的心情,思想、決定和行動。
全球的新冠疫情,到今天超過1億6千萬人受感染,死亡人數接近340萬。面對covid 19,信徒有不同的態度。有的不認為疫情嚴重,有的宣稱禱告會勝過疫情;但他們中間都有人死亡。在全球,牧師、拉比、Imam 都有死于疫情。疫情開始的時候,不少牧師高呼信徒要認罪,好像認罪徹底,神就會停止瘟疫。一年多過去了,沒有幾位牧師在高呼了。我們都會問,為何有疫情?疫情對人類有什么意義?信徒究竟該如何面對疫情?
在舊約時代,先知以賽亞宣布:神要興起波斯王古列征服當時的中東各國,藉著當時的戰亂,神要以色列人回歸。但是波斯國的興起也意味另一輪的戰爭;戰爭必然帶來許多的流血、死亡。所以先知預告,要當時的百姓有所準備—「神說: 我造光,又造暗;我施平安,又降災禍;造作這一切的是我-耶和華」(賽45:7)。
神掌管我們喜愛的光、也掌管我們不喜愛的黑暗;神賜予我們喜愛的平安,又降下我們害怕的災禍。神掌管平安和苦難。這個宣告—神賜福樂,又降災害—是很難接受的。網站就有文章,聲言新冠疫情不會是神給世界的,而且列出許多經文,只是沒有討論以賽亞書的這一段。今天的情況與先知世代所面對的有相似的地方。當時的百姓如果接受先知的宣告,接受他們要面對的戰亂、流血和死亡,看此為神要做的事情,他們會看到神的崇高:「我是耶和華;在我以外並沒有別神」。如果他們不接受,他們會不知所措。
其實,一位只賜予福氣平安,不能賜予苦難戰爭的神,是一位有限的神,並不是獨一而全能的。神是崇高的,不是人可以操縱的;不是我們認罪、有好行為等就可以換取祝福的。如果是,信仰就變成我們的工具。神預先告訴先知的世代:他們會遇到苦難和戰爭,目的是要他們在事情發生的時候,不會不知所措。今天,經文也對我們發出同樣的呼聲。我們要聽,要接受,調整自己,以信心的態度面對疫情。
21世紀中,世界上有許多災難,分兩大類:一是天然的、大自然的。天然的是神創造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如地震、海嘯、彗星撞入地球等。神造光,又造暗;神施平安,又降災禍。第二種災難是人爲的,包括人為的錯誤、疏忽、人制造的意外等;就如臭氧層被人爲化學品穿洞和弄薄,令太陽紫外光更多的穿過大氣層,人們的皮膚癌症因而增多。
不論是人爲的或是天然的災難,都在神的全知和掌管中。神有計劃和目的。他是創造宇宙,又救贖人類的神。災難發生時,不容易看出有何益處,也看不出神有何計劃。通常信徒只會說是神懲罰,要認罪。其實神有更多的心意。神的計劃不是人完全明白,更不是人可以操縱的。一般人只懂得:好行爲得神賞賜、犯罪得神刑罰。如果單是這樣,神是太簡單、太小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球死傷很嚴重,人數共61M。可是二戰帶來正面的影響包括:1,戰爭后,許多國家獲得獨立,脫離歐洲殖民國家的壓迫;2,科技創新的發明,包括物理、醫學、化學和生物學。如雷達、太空航行,電腦,生物細菌和病毒等。3,二戰后,多國政府都離開農業社會,重建基礎建設和創立新的工業、商業,令百姓有更好的就業機會。4,在歐美州,數以億萬計的婦女從家庭進入社會各階層工作,不斷造就男女平等的情況。這一切都在神的手中,神都知道。
今天新冠疫情有帶來好處:二氧化碳排放減少,家人相處時間增多等。有一天,疫情會過去,之后全球社會都會改變:上班工作的形式、教會聚會的形式都會改變;那時也會令人不適應。不論如何改變,我們要有正確的態度來面對。我們要確信:疫情和改變都在神的預知和掌控中。
結論:為何會發生新冠疫情?我們不完全明白為何發生。通常基督徒只會說是神懲罰,故要認罪。事實上神有更多的心意。人只會說好行爲有賞賜、犯罪受刑罰。其實,神比這種神學大許多,耶穌基督的計劃比這種思維大許多。我們要相信: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而基督的意念是賜福的意念。神愛世人,甚至賜給他們獨生子;神是拯救我們的神。
新冠疫情是在神的計劃中,不是意外。讓我們以整本聖經的眼光來看:神做光、也做暗。縱使黑暗出現了,地震海嘯發生了,「混亂」發生了,神仍然在宇宙的寶座上管理著一切。故此讓我們在災難和改變中,以信心來等待,也充實自己有整全的神學和知識,並調整自己,冷靜而積極地生活。
潘松
作為即將畢業的神學生,也作為即將進入教會服事的全職傳道人,在兩種身份轉換之間有一種難以言說的徬徨和無以名狀的壓力撲面而來。普通的大學生畢業之後會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所學的專業在對口的工作中發揮所學的,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然而「傳道人」這個職業卻與世上其它的職業有著天壤之別。無論是我耳濡目染所接受的教導,還是看到的相關書籍,它們對於選擇作為傳道人這個職業的必要條件幾乎都是有一致的答案——明確呼召。相較於此,努力學習和裝備只是作為傳道人的充分條件。無論是透過外在的經歷、環境還是內在聖靈的感動等,它們都會描寫很多方法和記號讓人驗證神是否真的呼召他成為全職的傳道人。否則以後的結局只有兩個:要么服事很辛苦,要么半途而廢。
對於很多已經得到明確呼召的傳道人而言,他們大多數人會去到神學院受裝備,之後去教會服事。有些人會直接走進教會邊服事邊學習,也在學習中更好地服事,總之他們都立志此後要以「祈禱和傳道為念」。然而有一個數據卻讓我不寒而栗,在北美許多傳道人的「職業生涯」通常只有五年,五年以後因為各種原因,他們不再做傳道人,比較好的會去福音機構服事,還有的淹沒在其它與基督教無關的各行各業中,甚至有些人在教會中再也看不到他們…
我也曾為此掙扎和思考,那些離開傳道事業的基督徒,他們有哪一個不是因為曾經確信有「明確呼召」才走上這條道路的呢?誰又能確定他們現在所從事的行業不是神轉而呼召他們的呢?此外,又有哪一個服事了一輩子的傳道人因為有了確信無疑的「明確呼召」,從此就在服事的道路上是輕鬆自在,絲毫沒有「辛苦」呢?那麼上面的數據所驗證的結果到底是證明他們曾經的「明確呼召」只是一廂情願,還是神有轉而對他們有新的呼召?我不知道。我也很想尋求神的旨意,讓祂給我一個確定的聲音。可是我們今天不會像神呼召利未支派那樣,清楚聽到神吩咐他們代替以色列的長子去事奉祂;也不會經歷像撒母耳那樣聽到神四次呼喚他。反而從約拿的身上卻可以看到:神所要做的事情,縱然人不情願,甚至悖逆抵擋,最後仍然不會阻止神的計劃,更不會讓神的旨意落空。
所以對我個人而言,我不會找各種記號去驗證是否有明確呼召,更不會在付諸實踐以前,用一廂情願的記號去臆測那一定是神呼召我做傳道人的確據。因為發生在基甸身上的事不一定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相反許多忠心的傳道人的蒙召經歷並沒有特別神奇的地方,他們只是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
當我今天還在神學院讀書,作為學生我就百分百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不必擔心將來在哪裡牧會;畢業後神如果給我預備合適的工場,我就全心全意的去牧養;倘若在這裡沒有教會讓我事奉,我可以回到家鄉繼續傳道;倘若那裡也不需要傳道人,我就努力地去在工作中踐行信仰。總而言之,我不會在一件沒有被付諸行動的事工之前,去揣測神是否會呼召我。因為當人能夠羨慕善工時,這也是聖靈的感動。至於能走多遠不是我個人的意志可以決定,乃在於召我來的基督。從主耶穌的時代到如今,這個世界一直都是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卻不夠。神不會在意主動去服事祂的人夠不夠資格,而是他們夠不夠忠心。
王羅以老師
父親坐在輪椅上,虛弱地看著我們幫他打開每一份聖誕禮物。當Hannah(他的小孫女)爲他拆開她送的禮物時,祇見父親的眼睛亮了,臉上露出了微笑。這禮物是裝在鏡框裏的一幅字畫,上面有Hannah用中文寫的經句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詩23:1)。
我父親今年2月10日被主接回天家。「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是父親一生每天的經歷。我從小就見慣父親每天用很長的時間跪著禱告,他不論大小事都尋求這位大牧者的引領——從讀書到事業,到婚姻,到生養兒女,到最後全職事奉。
父親在生病期間求主醫治,我們全家人也一直同心求主醫治他。我們多麽盼望父親能經歷到「我雖然行過死陰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可是只見他病情每況愈下。上帝雖沒有照父親的祈求醫治他,卻應允了他爲一位失去工作的弟兄的代禱,讓這位弟兄找到工作,然而父親自始至終都沒有懷疑過耶和華是他的牧者,他一生對神的經歷告訴他神不會錯!對於父親的離世,我們家人都非常不捨,他是一位好父親、好祖父!我們失去了一位為我們代禱的勇士!不過當想到父親一輩子信靠牧者的引導,他離世也一定是出於這位牧者的意思,我們家人只能像他一樣順服牧者的旨意。
從父親對神的信靠帶給我一些感想:人在順境中,在蒙上帝祝福時,都不難理直氣壯地聲稱「耶和華是我的牧者,…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詩23)。但是當身處困境時,如在長時間的病痛中等候神的醫治(卻不見被醫治),在失去了工作等候著工作機會來到,在家庭不和充滿矛盾的環境中,或在這場全球性的疫情中遭到某種損失,,我們是否仍然能堅信「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神是牧者,我們是羊,羊的特點是視力很差,卻有很敏感的聽覺和嗅覺。牠們通過熟悉牧人的聲音和身體的氣味來識別牠們的牧人。牧人要經常吹口哨或唱歌來讓羊熟悉他的聲音。羊一旦熟悉了牧人後,就會留在牧人的附近;每當牠們與牧人在一起時,牠們會感到安全,無論牧人走到哪裏,牠們都會跟隨。正像耶穌所說「我的羊聼我的聲音;我認識它們,牠們跟隨我」(約10:27)。我不知羊是否會有疲乏的感覺,是否有時候會覺得要走的道路艱苦,是否有憂傷失志的時候,但是我相信羊從來不曾懷疑牧人的引導能力,牠們完全的順服牧人,跟從牧人所引領的方向走。同樣的,神的兒女若要對他們的大牧人有完全的信賴,就得先認識祂。
如何能夠認識和熟悉這位牧者的聲音?祂賜下聖經,讓我們可以通過默想和遵行祂的話語來認識祂,同時祂還要我們每天藉著禱告與祂親近(帖前5:16-18)。我們越認識祂就會越信靠祂!但我們每天用了多少時間去與祂親近,去熟悉祂的聲音呢?
作爲神的兒女,當我們處在困境中時,祂不一定立刻救我們脫離,但他一定會帶領我們走過去。我們所信靠的主是我們的大牧人,是一位大有能力也有憐憫有恩慈的主,祂對我們的引領絕對不會有錯。在困境中能夠耐心仰望等候這位牧人的引領,是我們對這位牧人有信心的表現,也是信心的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