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心靈曠野

李曙明

《聖經》是一部在曠野形成的經典。每次閱讀時,都會對曠野中的故事和偉人產生痴迷。

亞伯拉罕因著信,跟隨上帝的呼召,從最繁華的城市吾珥經歷過百年曠野磨煉,憑著上帝的應許和自己的信心成為了多國之父;摩西因為解救同族弟兄殺人,從榮華富貴的埃及皇宮逃到了曠野 ,牧羊40年,在焚燒的荊棘遇到了上帝,被呼召,成為以色列人的領袖,完成了從王子到牧羊人,再到神的僕人角色轉換;以色列人見證了上帝在埃及行十災的大能後,在摩西帶領下出埃及, 過紅海,在上帝的雲柱、火柱引領下,經過曠野四十年洗禮,進入了應許之地;大衛在曠野中成長成為以色列的君王;施洗約翰在曠野中呼喊,開拓主的道路;即使是道成肉身的主基督耶穌, 也是在曠野中完成了40天的禁食與魔鬼的試探。可以說,《聖經》中的曠野就是靈性操練的代名詞,就是遇見上帝的地方。

在無盡的曠野中,凸顯人的軟弱,但也因為遇見神,依靠神使人堅強。這裡有茫然無助的人性悖逆與黑暗,也有電閃雷鳴的靈性光輝與救贖。曠野中有多少荒蕪與缺乏,上帝就有多少恩典與豐富。以色列人說:「耶和華遇見他(以色列人)在曠野——荒涼野獸吼叫之地,就環繞他,看顧 他,保護他,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人。」(申三十二10)

初期教會時期,基督徒飽受迫害的時候,無數的信徒放棄所有,走入了杳無人煙的沙漠,尋求與主同在,與神合一。即使是基督教成為國教後,依然有數百萬的信眾主動放棄屬世的榮華,成為了一無所有的沙漠修士,他們堅信:上帝在曠野中,魔鬼也在曠野中。在沙漠中,是與魔鬼征戰的前沿陣地,也是遠離塵世,親近上帝的地方。

曠野代表一個旅程,若要靈性的昇華,必然要走入沙漠,只有在這毫無隱藏的環境中,才是靈性的淨土,才可以看到真正的自我,尋求到內心深處 的「真我」,才可以坦然無懼來到上帝的面前 。今天的信徒,無法從物理環境中進入曠野,但是在這浮躁喧囂的世界中,我們的心靈是何等的干涸,缺乏信望愛,和沙漠又有何區別?在這裡充滿了各種來自於肉體的慾望,情緒的無常,各類思想學說的誘惑。魔鬼就深藏在我們的內心。可上帝的天國也在我們心裡,主曾經教導:「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路十七21)

沙漠教父們在沙漠中與魔鬼征戰,與上帝相遇。今日讓我們將關注世界的眼目轉離,將貪戀世俗的心放棄,走入心靈曠野,開始靈性朝聖之旅。其中會有狂風暴雨,魔鬼猛獸,但也必會有上帝的雲柱、火柱相隨,有缺乏必有恩典,有痛苦必有安慰。 亞伯拉罕的曠野是百年,摩西的曠野是80年,我們心靈曠野是終生,因為穿過這段曠野,必有上帝的應許之地—天國。安靜下來,放空自己,回歸內心,開始一段靈性之旅,改變就從此時此刻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