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 

張太英

將近兩週的以色列旅程轉眼就過去了,回顧起來可以用一名話來概括我的認知,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這次匆匆走了許多地方,儘管沒完全理解消化,但縱然只是一些浮光掠影式的記憶,但對於主耶穌在地上走的路,總算有了一些稍微立體化、全面性地認識,不再只是抽象平面化的,從紙上得來的印象。

當我從走過這些聖經中記載的地方,對於天氣地理等許多方面的細節都會幫助我感知的深度和豐富程度。當我們因為炎熱、口渴、疲累不願繼續向前走的時候,瞬間明白了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感受,不再是高高在上指責他們不爭氣,不僅是與他們感同身受,更是發現我們其實和他們並沒有兩樣。

當我看到加利利湖並且成群的魚兒游來游去,原來平面抽象的地圖、文字和故事突然變得親近親切了。我從不認為聖經的真實性需要考古發現來證實,但這些發現幫助我們認識的緯度和深度。比如在大衛城看到約押從潛入奪取耶布斯人城的水道,走過希西家水道,看到希西家王將基訓泉的水引來,儲在西羅亞池。這些平平讀過並不放在心上的歷史事蹟突然鮮活起來。

雖然耶路撒冷的聖殿山和各樣宏偉建築並歷史古蹟非常震憾,這次旅程對我幫助最大的,是更深的了解主耶穌道成肉身的降卑和犧牲。雖然一直知道神子耶穌從全知全能的神,道成肉身住在有限的人的形體裡,像我們一樣會渴會餓,會為神的殿被玷污而憤怒,會為耶路撒冷哀哭,這樣的降卑是無法衡量的。

但當我看到他在拿撒勒住的那樣狹小的房子,每日勞累做工,順服自己的父母,完完全全沒有罪,這些讓我對道成肉身的理解不再只是抽象的神學概念,更是活生生地在真實的時空裡的具體存在。在拿撒勒村按著主耶穌時代的複原的農作和社區也幫助我們了解主耶穌的比喻和講論。當主耶穌按著父神所定的時間出來在約旦河受洗正式開始傳道,安息日在拿撒勒會堂發出「神恩言應驗」這樣信息後,不僅不被尊重,而是受到敵視和惡待,更要離開拿撒勒。而在他做為傳道事工的基地迦百農,這個homeless Jesus的雕塑更是讓我想到「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當我們看到主耶穌走的地方,知道他所受的疲累和敵對,甚至門徒們也不能與他警醒禱告,他卻定意遵行父神的旨意,為我們成就這無與倫比的救恩。我很感激他!

其它還有很多被看到的、所聽到的、所觸動的,不能一一細說,比如在Petra聽到基督徒的聚會從初期教會一直到如今,看到無論是什麼環境,神都信實地保守祂的教會。這些都作為讓我更認識神、更感恩、更愛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