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神州理舊疆? 華人基督教會屬靈傳統的探索

程國儀牧師


美國海外宣教會總幹事Rufus Anderson是一位有名的宣教學家,他給成熟的教會下了一個定義,就是能夠自養、自治、自傳。基督教入華已有二百年了, 中國教會不單達到以上的條件,甚至還向普世差出了許多宣教士。可是中國基督教教會有本色的信息嗎?還是依樣畫葫蘆地傳遞西方差會的信息呢?換言之,華人教會有自己的屬靈模式及傳統嗎?

一位資深的神學教授對我說:「根本就沒有華人神學或屬靈模式。」他指出華人神學要就是套用西方學說,或者回到傳統的儒釋道中去找,一直沒能建立起華人本色的基督教屬靈傳統,典型的例子是第五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1966)中的〈華人教會屬靈傳統的反思〉,除了略提倪柝聲及太極拳之外,資料全是西方教會的屬靈遺產。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神學家著手研究華人的屬靈傳統,他們主要沿著三條路線進行:中國主流儒釋道的思想、屬靈模式和教會歷史。

儒釋道的思想
大部分學者都從儒釋道來看中國基督教的屬靈傳統。天主教神學家秦家懿和孔漢思在神學宗教對話中,認為應從中國聖賢哲人宗教來將基督精神本土化,以致基督教能夠移植到中國,成為中國的屬靈傳統。(參《中國宗教與西方神學》)郭鴻標也從儒釋道的修養引介了中國式的基督教靈修。(參氏著《靈修傳統巡禮》)他們的進路正正符合了普渡大學社會學院楊鳳崗教授的發現。他研究美國華人基督徒,發現許多華人信徒的生活表現,都是結合了基督教與中國傳統(以儒家為主)的價值。(參氏著Chinese Christians in America)

溫以諾在探索中國本色神學時也認為華人屬靈觀是「最難處理的一項分題」,因為「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最缺乏的是論及宇宙(始末及屬靈境界)。」他的中色屬靈觀就是從儒釋道入手,延伸至屬靈的家庭,揉合了西方教會增長論及中國的家族理念。(參氏著《中色神學綱要》)

蕭輝楚從另一個角度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他發現縱然神學立場宛然相異的教會領袖,如趙紫宸、吳雷川和王明道,也會有相似的屬靈觀,就是「聖靈改造人格的道德模式」。是否因為他們雖然歸信基督,卻仍然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薰陶?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賈玉銘及倪柝聲的「崇尚靈性追求的奧秘模式、宋尚節及耶穌家庭的「活出靈力奇事的異能模式」,是否也受中國的儒釋道傳統影響多於西方教會的影響?蕭輝楚的研究,誠然發人深省,對於華人屬靈傳統的探討,的確很有價值。(蕭輝楚著〈華人教會中的聖靈〉)

屬靈模式
林榮洪在《風潮中奮起的中國教會》中探討中國本色化神學的過程中,借用了尼佈爾的「基督與文化」的五種類型,其實這方式也可應用在研究華人的屬靈傳統。例如敵對文化的判世屬靈觀(如王明道、王永信等);結合文化的順世屬靈觀(如王志心、丁江訓等);超越文化的出世屬靈觀(如趙紫宸、梁燕城等);反合文化的共世屬靈觀(如倪柝聲、楊牧谷等);改造文化的入世屬靈觀(如張亦鏡、蔡元雲等)等都可以追溯華人基督徒的屬靈立場的根源。這條路線很值得繼續探討。

教會歷史
趙天恩將華人教會的屬靈傳統分為四個階段:西教士影響時期;信徒自省時期(1920年代的趙紫宸、徐寶謙等);自傳運動(1930-40年代,王載、倪柝聲、賈玉銘等);及九七前後。(參氏著〈華人教會傳統屬靈模式對今日信徒之影響〉)

結語
在馬禮遜入華二百多年後的今天,也應該是華人教會屬靈傳統定位的階段。深信研究的進路,可以採用或結合上述的三條路線:從中國的傳統宗教思想入手、從個人及群體的屬靈類型、及從歷史的角度。盼望本文能激發學者同來參與探討,為華人基督教會的屬靈傳統開闢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