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耀興博士 風露淒淒秋景繁,可憐榮落在朝昏。 未央宮裡三千女,但保紅顏莫保恩。《槿花》 李商隱這首詩把一女子雖美貌如花,卻紅顏命薄,遭受無常的摧殘,猶如朝開暮落的槿花的情景描寫得淋漓盡致。而當他「義山身處唐之季世,國運衰頹,身世沉淪,蹉跎歲月,志業無成,於好景不常感受特深」 時,寫下了其對「無常」感悟的曠世名句: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無獨有偶,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似乎也對佛教的「無常」教義產生共鳴: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君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對於佛教信眾而言,萬物都在變化之中,都「無常」。正因無常,正因人類意識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才會去尋索生命的真義,也才會對死亡產生恐懼感,如僧肇說:「生死為畏,畏莫大之…。」 於是就有了「生死事大」這一禪宗和尚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宗杲說:「既不知來處,即是生大;又不知去處,即是死大。謂之無常迅速,生死事大。」 「人生無常」的說法,並非佛教獨有。基督教也有類似的描寫,如《傳道書》7:14說:「在亨通的日子裡,應當享福;遭遇患難的時候,就當省察。神使這兩樣並存,為了叫人查不出未來的事。」亨通與患難是並存的,這互存性本身就是無常的演示之一。人生往往就生活在得失、福禍、喜悲、愛恨等等二元交替的境界之中,如其對人生的總結:「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種的也有時;…愛有時,恨有時;戰爭有時,和平有時。」(傳3:2-9)這些不同對立面的「有時」,並非人手所能掌控。這不僅直接地描繪了「無常」的人生現象,也間接地闡述人生的無奈和感傷,難怪《傳道書》作者總結說:「作工的人在自己的勞碌上得到甚麼益處呢?」因勞碌所得來的,並非能恆久守得住。即使守住了,卻無法享用。故此,他悲憤地說道:「我恨惡我的一切勞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因為我不得不把勞碌的成果留給後人。」(傳2:18)正因這「無常性」,以及在人生中所發生的種種令人焦慮、迷惘、沮喪的事,直叫《傳道書》作者悲嘆地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一切都是虛空。人的一切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對自己有甚麼益處呢?」(傳1:1-2) 當然,倘若「虛空」只是《傳道書》的主旨的話,那麽無常的人生是非常的悲哀。感謝主! 《傳道書》作者不僅描繪了人生的無常性,也同時帶出「有常」的信息,藉此把讀者的眼光從日光之下的人生轉移到日光之上的、敬畏神的人生。我們看見,《傳道書》作者在第一章4-7節裡,藉著描述人生和自然界的運行規律,刻畫了隱藏於「無常」現象背後的「有常」真相。這段詩歌可以如下排列: 無常 有常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存在 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匆忙回到它上升之處 風向南刮,又往北轉,循環周行,旋轉不息 江河向海裡流,海卻不滿溢,江河之水歸回本源,循環流轉 它明確地說:「已有的事必再有,作過的事必再作;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有甚麼事人可以說:『看啊!這是新的』?其實,很久之前已經有了,在我們之前早就有了。」(傳1:9-10)意即:在人看來變幻無常、萬事常新的人生,不過是不斷重複、毫無新意的人生。那麼,是甚麼原因使得舊事重複出現呢?答案是:神。 《傳道書》如此宣告:「現在有的,先前就有;將來有的,早已有了;因為神使已過的事重新出現。」(傳3:15)這裡所要表達的神學是:我們所認為的無常人生,其實都在神的掌控之中。而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每一個難處,必定有神的美意。故此,無論我們身處甚麽環境,我們都「應當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因為這是每一個人的本分。」(傳12: 13-14)
活出精彩
魏開永 神學生的經歷對我而言是獨特而又極具挑戰的,尤其是像我這樣,神把我從職場呼召出來,全家人委身於神,在個人服事的起點上,攜妻帶子從中國大陸來美讀神學,更是在各方面受到砥礪。我想,這也是神用來塑造合祂心意的器皿的一種方法。不過這一關是逃不掉的:六年前我來美國宣教和學習,後來又回到北京,一邊經營自己的顧問諮詢公司,同時服事職場弟兄姊妹。但是,神不同意我這樣的服事。祂用榔頭擊碎核桃的方法來破碎我,使我從一個在成千上萬企業家乃至社會名流面前滔滔不絕的演講者和諮詢師,挪移我謙卑地坐在神學院的教室裡聆聽老師講神學課程的角色轉變。從神學生之間那種相處,到在文化背景不同的美國華人教會裡服事,這中間經歷的種種,實在精彩。這段生活是生命中不可不走的路程,也是不可多得的生命累積。 剛到美國一年,神為我開了一扇特殊的門,在灣區華語電視台KTSF26台策劃並主持了一檔電視節目,節目叫《活出精彩》。用這檔電視節目的名稱作為這篇短文的題目倒也很合適,因為神給我這段經歷,乃是要我在未來的服事生涯裡要活出精彩,用生命去影響生命才是最有力的服事。 在來美福之前,我已經收到另一所神學院的入學通知,但神的差遣、神的訓練有祂自己的「定時」和「定點」。正如摩西在米甸的曠野裡受磨煉,約瑟下在監獄裡,保羅蒙神開啟後回大數城作預備一樣,神帶我到美福有祂特別的心意。這裡有開放的學術環境和自由的治學氛圍,熊院長鼓勵我們國際學生到美國各種宗派、各類教會及福音機構去開闊視野,打開我們的屬靈見識,領受豐富的校外知識。在選擇實習教會時,學院更鼓勵學生自由地選擇,從不轄制或關鎖學生;使我在這期間能從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語言和不同風格的教會裡,學到許多事奉神的經驗。我相信,這給我將來在不同的工場服事各種族群、各種文化背景的會眾積累了很好的經驗。 神讓我看見,主的工人事奉神,要有神的國度的眼光,我們不再拘泥於自己的環境和條件。大概彼得也萬萬沒想到,作為一個「無知的小民」,在面對非常熟悉律法的法利賽人和希律黨的人時,能夠放膽講論神國的道。我相信以普通話為母語的華人並非不能被差遣到萬族、萬邦中去服事別的民族。神正在用各種方式來裝備華人,預備器皿。神定意要使用華人在世界的服事工場收割莊稼。我們這一代人,必將看見神奇妙偉大的復興的來臨,我們每個人都將隨著聖靈的腳蹤,跟隨主對莊稼成熟的安排計劃,奔赴禾場。 我們憧憬未來,猶如我在《活出精彩》主題歌詞中所寫的:「上帝沒有應許天色永遠蔚藍,但我們的生命可以陽光燦爛。上帝没有保證花香常漫,但我們每一天可以綻放笑臉。活出精彩,彰顯上帝創造榮耀。活出精彩,展示生命豐盛奇妙。活出精彩,世界有你更美好。活出精彩,一生行走主的道。」
見證「夢想」
張恩 偉大的民權運動家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Jr.) 最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影響了美國幾十年。我也曾經懷著一個「夢」,這個「夢」將影響我整個人生,那就是我的「神學夢」。在教會全職服事的十幾年間,一直希望能夠得到更有系統、更全面性的神學裝備。但不知道神的計劃如何,我就恆切地禱告神!祈求祂為我圓這個「夢」。 終於在2011年8月18日,我興奮地踏進美福神學院,這就意味著我開始要實現這個「夢」。在剛開始的階段,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和挑戰,特別去年在我妻子生產寶貝千金的期間,真是大家總動員。幫忙我接送、照顧兒子,幫忙我做家務,給我們做月子餐,也給予一些物質的幫助,來看望關心以及不斷的為我家禱告。感謝神!在這個過程裏得到美福神學院的老師、同工以及一些校友弟兄姐妹實際的幫助、關懷和鼓勵。 在美福神學院學習期間,我得到良好的裝備並且有很好的得著。「生命塑造」方面的課程幫助我培養個人的靈命,與神建立更正確的關係,與人與己建立更健康的關係;「聖經」方面的課程幫助我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聖經真理,並且能夠更紮實的運用;「神學歷史」方面的課程幫助我更客觀的對待神學,並且從歷史得到啟發,藉著反復的思考,讓我可以以史為鑒,在未來能更好的服侍神!從「事工裝備」方面的課程我學到很多的方法以及有深刻的思考,知道怎樣更好的學習和服侍。這些課程的內容和老師的教導,開拓了我的視野,也整全了我的思想。 美福的老師 美福神學院的老師是要特別感謝的,他們不僅認真、盡責的教導,而且像朋友一樣一步步的幫助我成長。美福神學院的每一位老師都有他們的特點,從他們身上我們獲益良多。熊院長總會給同學們提出一些富有挑戰,但極具啟發性和引導性的問題,幫助我在認識上的突破,以及加深對聖經真理的領受,他又鼓勵我們去做一些原創的研究。程牧師不僅在「師生小組」的課程裏調整以及引導我們怎樣去靈修、安靜和默想,除去生命中的雜質,塑造我的生命,與神建立更美的關係,而且還以身作則的影響我的生命。張老師對聖經有很深入、很全面的研究,每當上她的課的時候,她總會把整本聖經整全性的展示在你的面前,讓我更好的明白、吸收聖經的真理。不僅如此,她還是一位口才出眾而且幽默的老師。池老師知識淵博、風趣幽默,他精研「護教學」,而且在「系統神學」方面有很深入及平衡的研究思考,使我們受益匪淺。管老師是一位用生命教學的老師,在她的「基督教教育—生命的教學」課程裏面,我們不僅學習到教育理念與方法,更從她身上讓我體會到甚麼叫生命的教學。另外有一位我不得不提的,她不是教導的老師,但是在我需要她幫助的時候,總是那麼及時的出現並給予及時的幫助,她就是學院的行政同工綉雯姐。雖然人們常說難得一良師益友,但這些老師對我來說,個個都「既是良師亦是益友」,我為此感謝神!也感謝這些老師幫助我一路成長。在路上有他們同行,一定會讓我這個「夢」更加的精彩。 結語 入讀美福神學院不僅圓了我的一個「夢」,也是一個更大的「夢」的開始!我知道在神學研究這條路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並且任重而道遠。誠如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離騷》中所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求神幫助!我也將窮此生為此不懈努力追求!每當此此際,神總會告訴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林後12:9)。
移動世界中的網絡事奉
杰瑞老師 隨著網絡科技的日益進步,尤其是當移動科技成為主要趨勢以來,如何到網絡世界這個「水深之處」有效傳遞福音 「打魚」,已經成為北美華人教會的一大挑戰!大多數華人教會的牧長同工因為各種原因,不願意使用網絡科技推動服事、而被擋在網絡世界這個迷失的羊最多的地方之外。 神的工人如何順應時代需要,培養在網絡世界的日益變化中、「心意更新而變化」的全新服事理念?針對這一需要,本課程的設計將結合西方教會嶄新開放的服事理念和手段,探尋神的工人「與移動網絡共進」的使命、策略和信心,更是從可操作示範的角度教導大家如何使用當今最流行的社交工具和主內移動軟件等。本課將以網絡教會ChurchOnline模擬的方式綜合展示,將所學習的各項技能,共同演繹如何使用移動技術更有效地用於事奉! 本課程不是關乎開發,只是在於使用,所以參與的學生只需會熟練操作使用移動設備等常用的技巧即可。每個學生必備iOS移動設備(iPhone或iPad)和安卓移動設備(Android Phone或Android平板電腦)至少各一部。其中的操作系統必須是一兩年內新的,好讓很多移動程序都可以安裝運行。每位學員都需具備電腦在家中可以幫助完成作業! 完成本課程學習后,學員以熟練掌握一些常用社交工具(Facebook,Weibo,Twitter,Google+等)的技巧,安全常識和與攻擊時的應對措施,因而可以更有信心地把它們用到主內服事當中﹔學員更可以集體嘗試使用最新的主內移動軟件YouVersion等,把它用於個人成長和小組集體學習當中﹔學員最終將通過ChurchOnline這個網絡平台將講道錄像,編輯張貼,社交推廣,禱告互動,呼召跟進等各項技能潛能綜合展示激發﹔最主要的,是學員可以因此掌握最新網絡宣教的動向,拓寬服事視野,在靈活使用現成的移動工具的基礎上參與網絡事奉,更好地傳遞福音! 老師簡介: 杰瑞老師在1996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1999年來美到中密歇根大學就讀計算機硕士專業,從2000年底到現在一直在硅谷從事網絡安全相關的工作。2004年信主后主要在基督之家第六家從事網絡服事。自從2008年開創參與基督徒百科網網絡事工以來,一直和大使命中心、海外校園等機構合作在北美積極主辦並推動每年一次的網絡宣教論壇。在多年的網絡宣教中總結提倡「上下聯合,左右聯合,中西聯合」的理念,並聯合海內外網絡同工成功地推出優訓事工YouVersion4Chinese,將最大的聖經軟件YouVersion成功漢化並通過手機和平板電腦傳遞的方式快速帶到華人弟兄姊妹中。現在推行ChurchOnline4Chinese的事工! 課程設計: 本課程共8課,每課3小時,課后作業共計將超過24小時才能完成。 第一課:移動世界的趨勢。(工具學習: Facebook) 第二課:服事理念的 更新。(工具學習:Twitter,Google+) 第三課:如何上下,左右聯合?(工具學習:YouVersion) 第四課:如何中西聯合?(工具學習:YouVersion) 第五課:如何網絡宣教?(工具學習:ChurchOnline) 第六課:如何對中國宣教?(工具學習:微博/新浪QQ) 第七課:制作ChurchOnline並展示1 第八課:制作ChurchOnline並展示2
聖地之旅感想隨筆
林小丁 感謝神,很高興在今年十月我能有機會參加美福神學院舉辦的為期13天的「 聖經中的以色列」聖地旅遊課程。我們這次的旅程從南到北、幾乎貫穿了以色列全地,包括約旦地區。最北去到但,最南去到紅海邊上的以拉他。透過走訪以色列的加利利、迦密山、示劍、希伯倫、拉吉、別是巴、米吉多、基波立、夏瑣、該撒利亞、迦百農、耶路撒冷、伯利恆、拿撒勒、耶利哥和約旦的比拉特(Petra)、尼波山及加利利海、死海、紅海和地中海等地,讓我實地觀看並體驗聖經中以色列的地理與文化,同時也透過旅程中每天早上的靈修分享和晚上的回顧討論,更加深了對新、舊約的背景瞭解和研讀聖經的興趣與渴慕。許多地方都讓我很有感觸,其中讓我感動比較深的是尼波山、彼得受職堂和耶穌背十字架走的苦傷路(Via Dolorosa)。下面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這三個地方的感受。 首先,是來到約旦境內的尼波山。當我登上尼波山山頂時,放眼望去,看到約旦河對面神所應許給以色列民的迦南美地時,我心裡感慨萬千,尤其是我站在那裡讀申命記第34章,我開始體會摩西當時的心情:眼看著應許之地就在對面,卻不能進去。那個心情的確很複雜,很難表達。究竟是悲嘆、還是驚嘆,是難過、還是安慰,是無奈、還是順服地憑信心接受神的安排,只有摩西自己和神知道。但我們現在知道,摩西雖不能進入地上的迦南(因他違背神的命令兩次擊打磐石),但神卻為他預備了更好的地方,那就是天上的迦南,他現在正與神同在(因他在神的全家誠然盡忠)。這讓我看到上帝的公義即對違背祂命令之人真實的管教和他無限的恩典,且神為我們預備的總是超過我們所思所想的。阿門! 其次,是來到加利利的提比哩亞海邊的彼得受職堂。在聽完導遊(張師母)的講解後,我心裡很有感動,就進到堂中開始默想。這裡就是主耶穌復活後第三次向門徒顯現、並三問彼得「你愛我嗎?」的地方。也就在這裡主耶穌醫治了彼得先前三次不認主心中愧疚的陰影和傷痕,除去他心中的羞辱,以愛和溫柔使他重獲信心面對主並繼續來跟從祂。同時主也賦予他使命,叫他餵養並牧養主的羊。我不禁想到,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也有像彼得這樣不認主的情況發生嗎?雖然我們沒有直接地否認主,但我們有時為了世界、利益、名譽和私慾等東西,就把主和主的道撇在一邊不顧,這不也是變相地不認主的情形嗎?這是我們的軟弱和虧欠,我們心裡的陰影;它使得我沒有勇氣和力量來重新面對主和參與事奉。想到這裡我在心裡禱告說:「主啊,求你赦免我們在軟弱時不認你的罪,願你怎樣醫治彼得,今天也怎樣醫治我們,除去我們心中的陰影、軟弱和愧疚,賜我們信心與力量,使我們可以重新站立,立定心志跟從你,並成為你手中的五餅二魚,被掰開,被差遣,被使用。」 之後,就是來到耶路撒冷舊城的耶穌背十字架走的那條苦傷路。這條路是昔日耶穌由安東尼堡彼拉多的衙門出來背十字架、一路往釘十架的地方—各各他山所走的傳統的路途。從耶穌被判死刑到耶穌復活從墳墓中起來、沿途共有14個「十字架站」,每一個站都標記著一個神聖的回憶。當我走在這條苦路上時,我開始思想和認真地去體會主背十架的艱難、痛苦、憂傷及被人藐視、被人厭棄的情形。這就是我們的主啊,為我們捨命的、上帝無罪的羔羊,為了拯救我們,卻寧願降卑為我們受苦,背負著這沉重的十架為我們去死。祂背上背著不只是木頭的重量,更是背著比木頭更重的—我們的罪。不但身體受重壓,心靈也受重壓,為的是替我們贖罪,使我們得醫治得拯救。神那捨己的、無條件的、不計較的愛從此向我們顯明,是何等的長闊高升。這實在是值得我們時常思想和紀念的,免得我們疲倦灰心、忘記祂、得罪祂。我若不愛祂,實在不應該,就如經上記著說:「若有人不愛主,這人可咒可詛,主必快來」(林前16:22)。 此外,還有一個令我感動的地方,是在旅程中弟兄姐妹所表現出來的彼此間的相愛相顧、互相關心、幫助和體諒情景,讓我看到了基督的愛在我們中間流淌。雖然我們來自幾個不同的教會,有的彼此先前互相都不認識,但卻能因著基督,因著神的愛使我們學習彼此相愛。這讓我想到約翰福音13章35節的經文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基督的門徒了。」 結語:這次的聖地之旅確實讓我受益非淺、收穫良多。不但讓我領略到以色列全地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人文地理和那帶有濃厚宗教味道的歷史,也讓我從現有所遺留下來的古蹟中看到了聖經中的以色列。使我彷佛穿過了時間的隧道、真實地進入了耶穌時代和舊約時代的景況,使聖經中所描寫的畫面真實地呈現在我的面前,真讓我激動不已,感想很多。從此聖經在我的腦海中不再是平面的、憑空想像的,乃是真實的、3D立體的畫面。總而言之,這是一趟內容充實、跨文化的知性、感性、靈性兼備的聖地之旅,如果下次有機會我還會再去!
美福畢業祈愿
池耀興博士 恭喜美福2012年的畢業生!經歷埋頭苦幹、寒窗苦讀後,你們終於畢業了。深信在美福過去的日子裡,你們一定得蒙神豐盛的恩典和憐憫,老師們悉心的教誨和栽培,你們已經準備就緒為主做工了,恭喜恭喜!在此恭喜之際,我心中千言萬語無法言盡,惟盼有限的言語能化作濃得化不開的祝福,隨伴著你們事奉的道路、充滿著你們屬靈的人生。 回首以往事奉主基督的經歷,我深深體會到:傳道人的品格、恩賜和異像等等在事奉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這些都奠基在傳道人與主耶穌的關係上。我深信許多愛護你們的屬靈長者都與你們分享了這些教導,我就不在此重複了。 我只在上帝面前默默地祈願:求主幫助你們在忙碌的事奉中,千萬別忘了為遠方故鄉未信主的親朋好友的救恩禱告。若主願意開路,期盼你們能回家看看,向他們傳福音,帶領他們歸入主的名下,以免在你們事奉道路上留下了一絲遺憾。 有一天,我佇立在海邊,向著太平洋的彼岸遙望。想起遠方的故鄉,想起親愛的家人和朋友,思緒難平、思念益增。有感而發,寫下《永遠的故鄉》這首詩歌,以此相贈、彼此代求。誠心所願! 《永遠的故鄉》 1、佇立在海邊,默默向天凝望, 成群的海鷗不懼艱難,向著遠方飛翔。 遊子的濃情思念,化作白雲飄蕩, 向您傾訴我的心中吟唱:我們相聚永遠的故鄉。 副歌:噢!永遠的故鄉就是天堂, 在那裡只有光明,沒有黑暗。 噢!永遠的故鄉就是天堂, 在那裡只有永生,沒有死亡, 只有喜樂,沒有悲傷, 在主裡享福恒常。 2、人生真短暫,充滿徬徨不安, 誰能靠自己歷盡風浪,苦難獨自擔當? 需要時主願幫忙,耶穌與您相伴! 您得救恩永是我的期盼,我們共赴永遠的故鄉。 副歌:噢!永遠的故鄉就是天堂, 在那裡聖徒相聚,永伴身旁。 噢!永遠的故鄉就是天堂, 在那裡聖徒相愛,讚歌高唱。 接受耶穌,進入心房, 您必得享福恒常。
恩典之路
吳科 美福神學院在斐市華人福音教會開始的第一門神學延伸課程「撒母耳記」是在2008年5月,至今已有四年半了。回顧當時在斐市能夠開設神學延伸課程,以及自己能夠一路堅持下去修每一門延伸課程,實在是神豐盛的恩典,是神美好的帶領。 在這以前,斐市從來沒有華人神學院開設的神學課程。儘管一些弟兄姐妹覺得有需要學習聖經,要在神學知識上得到裝備,卻一直沒有機會。2008年春季陳若愚牧師到斐市華人福音教會講道,瞭解到我們的需要,就提出美福在斐市開始延伸課程的構想。我當時是教會負責門徒訓練,教育的同工,也參與主日學,團契查經的服事,實在感到自己在聖經的認識上,特別是對整本聖經有一個系統、全面的瞭解上非常缺乏;也盼望對神的話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認識。聽到這個建議,我從內心深處不禁感謝神的恩典。 此後不久,我和幾位同工去美福神學院參加開放日,見到了美福的幾位老師們。熊潤榮老師特別為我們斐市的延伸課程作了詳細的計畫和安排。從2008年5月到現在,已經開設了十二門課程,很多弟兄姐妹參加了其中的課程,感到受益良多,得到神的話語的教導、餵養和帮助,這真是一條神所賜的恩典之路。也特別要感謝美福神學院及各位老師們,他們認真嚴謹,一絲不苟的授課態度,對學生的愛心關懷和鼓勵,使我每次上課不僅在知識上得到裝備,長進;更是在學習親近神,服侍神的道路上得到激勵。 一些課程 參加熊潤榮老師講授的「撒母耳記」和「列王記」,和蔡金玲老師的「以賽亞書」,對這幾卷書的主題信息,神的啟示、教訓,和以色列人的歷史,有了很多新的認識和瞭解,真可謂是大開眼界。陳若愚老師講授的「系統神學」,使我對神學的定義,內容,範疇以及所涉及的許多重要主題有了深入、系統的瞭解。李亞丁老師的「教會歷史」,使我對世界教會歷史,特別是從初期教會到16世紀馬丁路德改教運動前夕、教會建立和發展的歷史有了深一層的瞭解,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缺,也是自己信仰道路上很需要的重要一環。張茝芬老師在「新約神學」一課中對新約聖經的整體結構,各卷書的中心信息和彼此之間的串聯,以及貫穿其中的神學思想,和關聯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都作了生動精彩的講解。林榮華老師在「啟示錄」一課中講到的釋經方法给我研讀和理解「啟示錄」提供很大的帮助。謝謝他們! 結語 神的話語充滿真理、智慧和大能,就像一片廣闊無邊的海洋。縱使我從延伸課畢業,我願意繼續在生活中一直追求「在我們救主基督耶穌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遵行祂的命令和教導,傳福音,引人歸主,學習成為一個榮神益人,合神心意的基督徒。阿門!
愛與信靠– 致畢業生
院長熊潤榮博士 畢業生,恭喜你們,你們畢業了,我與你們一起高興。祝福你們在所在的崗位上果子累累,也祝福你們身心靈健康。美福第四屆畢業生有三個最:一,是有年紀最長的,就是年紀72歲的蔡媽媽;二,是有第一批國際學生畢業;三,是有第一位從同等學士學歷課程畢業的。 畢業是一個里程碑,在這裡彼此鼓勵繼續學習兩個功課,就是:愛與信靠。 加拉太書五章6節:「原來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和合本的翻譯是把信心作為愛的根源,所以信心是「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NIV是The only thing that counts is faith expressing itself through love。 意思是:因為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都是不算數的,不重要的,唯有那藉著愛表達出來的信心,才算數,才重要。信心是藉著愛而表達出來。 加拉太書是保羅寫給加拉太的教會,辯明人在神面前稱義是因著信靠基督,不是因著行律法,如守割禮、飲食的條例和遵守節期等。這些律法在我們看來都很遙遠,因為我們都沒有這些傳統。但當代加拉太的信徒會這樣問保羅:「我們已經是信靠基督的了,加上守律法不是更好嗎?」剛才的經文就是保羅給他們的回答中重要的一點: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都是不算數的,不重要的;唯有那藉著愛表達出來的信心,才算數,才重要。同學們,原來愛心和信靠基督,對信徒來說是那麼的重要。所以,我們已經在基督裡的,也從美福畢業的同學,讓我們繼續的學習,一生的學習「愛與信靠」。以下有四點與你們分享: 一,愛需要勇氣,需要付代價 真愛是不容易有的。在教會當中,幾乎每個人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顧慮和經濟的考量。不是每個人都同意你發自內心好意的行動。那時候,你要怎麼去愛?你需要勇氣,需要付代價。就如在一些教會,有信徒帶一些無家可歸(homeless)的,或弱智有殘障的人來教會聚會。教會的領袖們都勸勉那些信徒不要再這樣做,當然是提出各種的原因。我沒有答案該如何做,但我們記得昔日耶穌去到加利利海對岸的格拉森,為的是釋放那一個被鬼付、住在墳塋裡的人。耶穌講過好牧人會暫時放下九十九隻羊,去尋找那迷失的一隻。祂說,只要有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天使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愛需要勇氣,需要為到只一個人而付代價。盼望我們能有這種勇氣;可能是付出代價後,我們才真的認識愛。 二,愛要準備受傷 在教會或信徒群體中,愛不一定帶來回報,我們也不能要求回報。有些時候,我們幫助的人會故意或無意用言語刺傷、中傷我們。此外,嫉妒和誤解等都會發生,令我們難受。我們要有準備,不要天真。這好像昔日的加拉太的教會,他們當中有人深深誤解保羅的;所以保羅說:「如今我將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嗎?」(四16)不過,他沒有放棄,他願意為加拉太的信徒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他們心裡。保羅準備再受傷,這也是耶穌基督會做的,願基督幫助我們也同樣的為愛的緣故而甘願受傷,為效法祂而受傷。 三,信靠基督的恩典 在一切愛的功課中,我們會更深發現自己的軟弱和黑暗,如無助,怨恨,苦毒,愛虛榮、驕傲和盲點等。在那時候,我們不曉得如何繼續往前,如何繼續事奉。這時,我們有幾個選擇,一是遮蓋這些軟弱,不去面對,轉而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語,使之繼續表現得屬靈;或參與更多的工作使自己忙碌,無暇理會內心的黑暗。這些都是有短暫效果的,可是不長遠。二是尋找適合的書來看,參加培靈聚會,更多的禱告和禁食,去找屬靈導師和同伴。這些都是好的,會開闊我們的視野和經歷;神也會使用這些事情。但第三是最重要的,就是依靠基督,更深信靠祂救贖的恩典。祂是全知的創造者,祂最清楚我的軟弱和黑暗,祂還是揀選我。祂是全能的救贖主,祂的恩典是豐盛而無限的。不會有一個軟弱祂不能體諒,不會有一個黑暗祂不能拯救。因此,我們需要做的,是承認自己的無助,同時學習更深的信靠基督,依靠祂的恩典。由信以至於信。 四,操練信靠基督 具體來說基督如何拯救我們脫離自己的軟弱和黑暗,我不知道,因為這是沒有一個方程式的,也因人而異。不過,加拉太書提醒我們,我們是因信基督的福音而領受了聖靈,我們既靠聖靈入門,就不靠肉身成全(三2-3)。加拉太書沒有詳細的談論信徒如何靠聖靈成全,只是給了我們一些原則如:順著聖靈而行,要做新造的人等(五16,六15)。信徒們可能都知道這些原則,可是還是會有軟弱和黑暗。讓我們彼此鼓勵不要灰心,我們繼續要做的,是每天安靜在祂面前,獨處在祂面前;耐心的相信基督能夠帶領我們走過去。我把一切的事情向祂敞開,包括因為愛而承受的傷害,或因為愛而付出代價後的矛盾。我們承認自己的軟弱和掙扎,也感謝祂永遠的愛我,沒有改變。我們祈求祂改變我:改變我的意志,改變我的心思並我的喜愛,也祈求祂醫治我的靈魂。在安靜中我們放手,讓祂來改變和醫治我們。每天,每月,每年,一生都這樣操練,讓這些操練成為我們人生的一部分。耶穌基督必會帶領我們更深的經歷祂奇妙而全面的救恩! 總結:美福畢業生,彼此共勉:在服事主、服事信仰群體的路程上,我們是在愛中來服事。而這愛是要付代價的,是會使我們受傷的,但讓我們堅定的信靠基督的恩典,每天操練更深的信靠祂。阿門!
去,報好信息!
劉彤牧師 今天我們所處的世代不但是一個危機時代,更是一個快速變化的世代。有人說「今天的世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但事實上,不是每件事都在變。人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從來沒改變過,人還是需要吃飯,睡覺,工作及生兒育女。神坐在寶座上掌權也從來沒改變過,祂仍然擁有我們人類生命的答案。所以,作為神的兒女,我們是一群擁有「神」答案的人。神今天差遣我們要去把神的好信息報告給在這世界上尋求的人。那我們要怎麼去做呢? 首先,要宣告神的同在:服事神,不能看環境。因為你一看環境,你就會灰心。就像彼得一樣,當他按照主的吩咐走在海面上時,開始走得好好的,但一看到風浪就沉到海裡了(太十四29-30)。我們一定要專注於主的同在。在舊約中當約瑟專注於神的同在,神就使他手上所做的事盡都順利(創三十九3)。 其次,要持守勇敢的心:希伯來書十章35節說「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可見得勇敢的心是一種選擇。你可以選擇丟棄或是持守。你說,怎麼會有人選擇丟棄勇敢的心呢?會的!當你遇見一個難處是大過你所能解決的時候,你就面對這個選擇。當年以色列人要準備進迦南的時候,摩西派了十二個探子去窺探那地。結果其中十位探子就選擇丟棄勇敢的心,以致於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唯有約書亞及迦勒選擇持守勇敢的心,至終他們得以進入神應許之地! 第三,要尋求聖靈的引導:主賜下聖靈在我們生命中,不但是要我們明白主的同在,更重要的是祂會帶給我們每天生活的指引。事實上聖靈就是神所賜在我們生命的導航系統。耶利米書三十三章3節主說「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只要你來尋求祂,祂必然能把得勝的策略告訴你。 第四,要抓住神的時機:每一個危機時代其實都蘊藏了神的轉機。所以不要只是為這個時代而哀嘆!求神開我們的眼睛看見神的時機。有一次主對祂的門徒說「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麼?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四35)現在正是神工作的季節!憑著信心勇敢向前,就必經歷神所賜的大豐收! 願所有美福的畢業生都去, 把好信息報給這世界上尋求的人。記得第一,要宣告神的同在;第二,要持守勇敢的心;第三,要尋求聖靈的引導;最後,要抓住神的時機。 耶穌基督必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阿門。
「美福」的聖經課
院長熊潤榮博士有人說:學習的熱情,就是對生活的熱愛。大部份的信徒都讀聖經,在教會上主日學課,參加查經等,對聖經的知識是與日俱增。但隨著人生練歷的增長,接觸過聖經百家爭鳴的解釋,信徒都會發現有頗多需要進深的地方。的確,這本遠古的新舊約聖經,是需要我們花時間和努力,才能進一步有深切的瞭解,並在眾多的理論中,找出一個中肯而平衡的解說,應用到個人的處境中。這樣的花時間和努力,就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感謝神,「美福」的聖經課就是提供同學與老師以這種對生活的熱愛、一同去探索的機會。「美福」的聖經科老師在教學上有以下幾個特色:一,把新舊約聖經作深一層的解釋,讓同學更深的暸解經文。這種解釋牽涉到寫作的背景和文化、原文的文法和結構、翻譯上的空間或失誤、經文鑑別等。大部份的材料是不會也不需要在一般教會的主日學中討論,但它們郤實是能加深人們對聖經的瞭解,以致在解釋和應用經文時,更能平衡和洽當。二,刺激同學思考。聖經的授課不只是灌輸資料,也不只是給同學們知道老師如何解釋經文。聖經授課是讓同學們掌握更多資料後,引發他/她們去思考。就如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要求有王,可是撒母耳責備他們,神也說百姓是厭棄祂。但是申命記十七章14-20節不是寫明可以立王的嗎?士師記的作者不是指出没有王的壞處嗎(十七6,二十一25)?那為何要責備百姓?這些都是要思考的問題,没有簡單的答案。「美福」的老師就是與同學們一起思考聖經的難題,也把思考的結果應用到今天的處境中。三,鼓勵同學有原創的研究。 聖經的研究可說是没有止境的。「美福」的老師就是鼓勵並指導學生發掘新的研究。就如「以賽亞書中的僕人」,這並不是原創的研究的題目,因為已經有許多學者寫了千言萬語。可是,「比較以賽亞書和耶利米書中的論巴比倫預言」很可能是一個原創的研究。經過老師的指導,同學們探索的成果會加深他們對經文的瞭解,而他們也會得到一種滿足感。這種欣悅的心情是單屬於研究的人本身的,也是神因著他們對生活熱愛而賜予的恩典!願你也來得著這種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