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聖經講座 – 腓立比書

美福神學院 與 環球聖經公會合辦
新約聖經講座

腓立比書的獨特文學結構
與信息內容

講員: 黃朱倫博士
日期: 2008年1月15日(週二)
時間: 7:00 -10:00 P.M.
地點: 美福神學院禮堂
850 Stewart Dr., Sunnyvale
(408) 530-9898

國語講座,免費入席,歡迎參加

黃朱倫博士

  • 環球聖經公會駐會學者
  • 新加坡神學院講師
  • 英國劍橋華人基督教會顧問牧師
  • 著有《聖靈與初期教會》、《語言學與釋經》、 《雅歌》、《腓立比書:僕友的生命與事奉》

南加州粵語延伸課程

本學院即將自2008年一月起,在南加州推出一系列粵語神學延伸課程,裝備信徒、建立教會。

美福的南加延伸課程上課地點位於 Monterey Park 羅省華人播道會,首科將於1/19開課,共上課四次,由陳若愚院長講授「系統神學」(上),探討系統神學的治學法、基督教創造論、上帝在宇宙中的管治,及救恩歷史等。歡迎各教會肢體報讀,報名請電:Joyce Ng (310) 670-1928。

美福首屆畢業典禮

位於北加州的美福神學院於十二月八日舉行了首屆畢業典禮,共有十位學生畢業,分別取得道學碩士及其他學位與證書。

美福畢業典禮於Cupertino市的基督之家第五家舉行,來自眾教會的牧師、長老和弟兄姊妹約300多人參與盛會,典禮於上午十時準時開始,會中除了詩歌、讀經禱告外,學生趙武夷長老代表畢業生致詞,陳若愚院長並對畢業生有簡短的訓勉,還有王守仁教授證道,講題為「同享美福」。在頒發學位證書及獎項後,拍照留影及關國瑞牧師的結束祝福為此典禮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容保羅牧師在會後的餐會中再次勉勵畢業同學為主做美好的見證,畢業生也都做了簡短的感言分享。首屆畢業的同學為:道學碩士董學林及許慕琴,聖經研究碩士李鴻成、劉大興、黃來生、吳永青及趙武夷,延伸證書陳麗如、史聖筠及張保羅,其中許慕琴還得到成績優良的嘉勉。

陳若愚院長表示,美福神學院的同學大部份是帶職進修的弟兄姊妹,在工作與家庭都需兼顧外,還需利用休息時間來認真地進修神學,實在是靠神的托住才能有這樣的成績,實在非常難得。

美福神學院位於北加州Sunnyvale市,成立已兩年,目前學院除了校本部(850 Stewart Drive, Sunnyvale, CA 94085)之外,另在舊金山及洛杉磯都有課程供學生選讀,同時也有多項電腦課程可在網上修讀,歡迎各教會弟兄姊妹加入進修的行列。課程及報名詳情請上網www.acese.org,或致電﹕(408)530-9898查詢。

 

8月25日特別講座及招生開放日

09:00 《聖經無誤與當代信徒》講座
講員:馮秉誠博士
11:00 詩歌敬拜、音樂節目、課程介紹、分享
12:30 午餐及交通

作神的福音使者

阮雄長老


聖經說:「若沒有奉差遣,怎能傳道呢? 如經上所記,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10:15)。三一神的心意是要我們把福音廣傳,叫多人得救。

一、父神的心意

約拿是一位神所差遣到外邦的宣教士,但他卻不甘願地到了尼尼微城。他宣告了神要 傾覆尼尼微城之後,全城的人都悔改了,神 因此轉意不把所說的災禍降於他們。這本來應該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但是唯有約拿不悅,並向神發怒。可能因為他本是一位有名 聲的先知(王下14:25),所宣告的不應驗,名聲將會受損。其次,他並不願意看到尼尼微人悔改得救、因為亞述是以色列人的敵人,且有殘暴不仁作風。約拿希望尼尼微城在沒 有被警告之下被毀滅,但他也深知神是一位有憐憫的神(拿4:2),所以他不願去。可以說,雖然他不甘願、不順服,神卻差遣這位頑梗的宣教士去完成了祂的心意。約拿去傳「禍音」反帶來了赦免。全書以耶和華說: 「…我豈能不愛惜呢? 」來宣告神的心腸, 衪願意赦免悔改的人。

二、聖靈的引導

初期教會的腓利在撒瑪利亞傳福音很有果效的時候,神卻對他有更高的旨意。有一 天,主的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雖然,那路是曠野,腓利卻順服起身去了。其實,對腓利而言,迦薩曠野的路這麼大,他該在 何時、何地、向誰傳福音呢?這如同海裡撈 針。但是,神是掌管一切的,在衪沒有「偶然」的事,只有「美意」的安排。當他到了 迦薩的路上時:「不料,有一個埃提阿伯人, 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徒8:26-28)。聖靈對腓利說:「你去 貼近那車走」,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裡,問他 說:「你所念的、你明白麼?」,太監便請腓利上車,腓利就開口對他傳講耶穌。最後,太監要求腓利為他施洗。腓利完成使命之後,聖靈把他提去(徒8:31-38)。後來,腓利在亞鎖都、以及那地的各城、直到該撒利亞 宣講福音。大約二十多年之後,他贏得一個美名 :「傳福音的腓利」。神使用一位管理 飯食的腓利去撒瑪利亞宣教,主的靈又把他帶到曠野和猶太地去傳福音,完成主的心意(徒1:8)。

三、主耶穌的揀選

保羅是一位偉大的宣教士。當他在往大馬色的路上被主用大光光照之後,主藉著亞拿 尼亞告訴保羅,他是主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主的名(徒9:15)。當他悔改不久,隨即在各會堂傳 講耶穌是神的兒子(徒9:20)。保羅三十多年馬不停蹄地在土耳其、馬其頓、亞該亞傳福音,受了許多的苦(林後11:23-29)。然而,他一直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徒 26:19-20)。保羅有一個十分寶貴的心志,就是立了志向,在福音未傳之地傳福音(羅 15:20)。當他在哥林多寫羅馬書的時候,表示想去西班牙傳福音。最後,當他快要離世時,他有無愧的回顧與榮耀的展望:「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4:7-8)。主使用了一位曾抵擋祂的罪魁,建立了初期教會的基礎。

結語

然而,主並非衹差遣先知、宣教士和傳 道人去傳福音;我們這些活在新約時代的信徒,已經領受主耶穌頒佈的大使命,衪也差遣了我們每一個屬衪的人。讓我們樂意順服主,在衪所帶領我們不同的環境中,作忠心的福音見證。

《精神健康與教牧輔導》課後感

陳藍綺玲


兩年前參加一次家庭退修營,使我認識到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可能影響到我們現在的婚姻生活、家庭和兒女的關係。在講習班中我們學習了小組治療,「聽聽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的道理,和在基督的愛中的接納及饒恕,使我們心靈裡的創傷能夠得到醫治。這次講習班使我明白到精神健康的重要。

二零零八年六月很高興能修讀美福神學院主辦的「精神健康與教牧輔導」課程,徐理強醫師很全面的讓我們認識到基督徒對精神健康應有的了解,和精神病正確的治療方法。這課程對個人和教會都有很大的裨益。

中國人的觀念是家醜不出外傳,對於精神病患是難於啟齒和常常加以壓抑,更不懂得去尋求幫助或治療,結果釀成很多悲慘的家庭暴力、自殺等個案。有些基督徒誤以為精神病和抑鬱症是因為靈命低落,或是缺乏信心的表現;有些人更以為精神病是邪靈的攪擾,只要趕鬼便可以治病。徐醫師用很多臨床實驗、腦神經科學研究和腦掃描等例子,證明了基因跟環境誘因互動會引致精神病。靈性好的基督徒,不等如百毒不侵,仍有患上精神病的機會。精神病就好像心臟病和糖尿病一樣,需要尋求正當的治療和幫助才可痊癒。

「精神病是基因和環境互動的結果」:這訊息對我自己過往的心路歷程,引起很大的醒覺和啟發。在五十年代,我的爸爸帶著一家從香港投奔中國大陸,滿腔熱血的去建設祖國;可惜數年後被勞改批鬥,因而患上了抑鬱症。在中國出生、排行最小的妹妹,不知何故在青少年時期,突然患上精神分裂,要長期服藥,和數次被送進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我於四歲便離開父母,到香港跟外祖母生活,在生命歷程裏曾經三度企圖自殺。第一次是在七歲那年,被外祖母毒打後,喝下一瓶消毒傷口的紅藥水;第二次和第三次是在成年結婚後發生的。當心靈受到創傷、感到絕望、沒有出路、要去求死,那種感覺是又真又實,而求死的決心更是不輕易被改變動搖。

現在我明白到基因和原生家庭,並不是可以由我們去選擇或控制,當感情受到傷害而沒有適當的處理,很容易導致抑鬱症和其他精神病,這並不是出於我們的過錯或犯罪。感謝主多次帶我走出人生的幽谷,祂使我明白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衪的愛裏學習接納自己和勇敢的去面對明天。

七月份和一位朋友在香港聚舊,她的母親喪偶數年,一直和弱智的小女兒居住;最近發現自己患上了柏金遜症,感到孤單害怕,開始有幻覺和看見古怪的東西,好像快要死一樣;他們教會的牧師送給她一個祝了聖的十字架,以為這樣便可趕鬼治病。我聽後立即提醒這位朋友,她的母親缺乏安全感和需要關懷,再加上環境的誘因,所以有這些病徵出現。我鼓勵她盡快帶母親去看醫生,讓醫生替她診斷和治療,以免造成日後不良的惡果。

最近我們夫婦二人以現身說法,在教會團契作了一次「精神健康知多少?」的見證分享,幫助弟兄姊妹提高對精神健康的認知和重視。若能鼓勵病者約見精神科醫生,以正確的方法和藥物得治療,再加上親友的接納和支持,病者是可以痊癒的。

住在愛裡面

熊潤榮博士


我漸漸發現,年紀越大,越需要住在愛裡面,因為真正能使人滿足的、能存到長久的,不是我們作了許多事工,乃是我們真實的愛過。

愛神與愛人

住在愛裡的,就是住在神裡,因為神是愛的源頭。雖然神是看不見的,但我們可以藉聖靈在心中感受到神愛的充滿,和以感謝讚美向神表達我們的愛。同時,我們也藉著愛弟兄姐妹來愛神(約壹四19-21),並藉著別人的關心和愛顧來經歷神的愛。因此,若要住在愛裡面,就要與弟兄姐妹有深交。

雖然有時有些人際關係欠佳,但我們仍可實踐愛心。有一位傷害過我的教會弟兄要搬家往另一個州,我本可感到欣慰,因為以後不會見到他。我可以選擇沒有行動,等待他離開。可是,這並不是住在愛裡面。後來,我知道有機會在他離開前遇見他,於是我祈求神的愛灌注我。感謝神,幫助我在遇見他的時侯,從心裡祝福他和他的前程。祝福以後,心裡覺得被開闊了。回想起來,不是我能夠,乃是神在我願意的時候,推動我誠意地祝福他。

當然,若與弟兄姐妹有雙向的關係:付出愛,也接受愛,這是最美的。能夠建立這種關係,是神的恩典。也唯有在神的憐憫和保護中,我們才能夠彼此相愛。

愛與被愛

若要真的住在愛裡,我必須付出愛和接受愛(to love and be loved)。愛不單要付出,愛更需要接受。沒有接受,就很難有能力繼續付出,也沒有內涵付出。縱使付出,也會缺少新鮮、活潑的味道。因此,我要去愛人,同時被人所愛。

看著我的兩個年幼兒子,他們是在父母親愛的薰陶中成長,他們接受愛多過付出愛。他們也有愛別人,但是不曉得如何深入的愛。當他們越成長,就能夠越多付出,越多享受愛的生活。

相對地,我發覺自己的一個困難是要求別人的尊重多過愛。可能我以為我已成長了,應跟隨和效法耶穌去愛別人,付代價而不要求報答,甚至拒絕報答。習慣了付出,慢慢地我以為不需要人的愛,只需要尊重。也可能我有驕傲和許多的顧忌,因此不曉得如何接受愛。

耶穌被釘十字架前接受了一個婦女的膏抹(約十二1-3)。如果這個情景在今天重演,可能不少人會阻止它發生,我們會拿出許多理由來拒絕接受膏抹。不過,耶穌是拿出理由來支持他接受了膏抹。耶穌接受愛,祂是住在愛裡,祂本身就是愛的源頭。

結語

神就是愛,我們能夠愛是因為神先愛我們。有人說得好:「正是因為我們有能夠愛的這種素質,使我們最像神。」

生活在充滿邪惡和試探的世界,我們越需要住在愛裡。愛能夠使人有力量忍受痛苦和試鍊,也能夠醫治罪惡所帶給人的破碎。

主,教導我常住在愛裡!

做什麼事才能得永生?

:太19:16,17記載有一個富人問耶穌,他該做什麼事才能得永生。耶穌回答他說:「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請問在這裡,耶穌是否主張人可以靠「行律法」稱義?若真是如此,是否與新約聖經,特別是保羅書信中「因信稱義」、「靠恩得救」的教導,互相矛盾?

:不是的!耶穌在這事件中,也是主張人得救要靠神的能力和恩典,因為他對門徒說,財主進神的國是極難的事(v. 23, 24),但在人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v.26)!因此耶穌明說,人須依靠神才能得救。耶穌在此提出守誡命,是要改正這富人的錯誤觀念,以為人可以「做」一些事去換取永生。耶穌要他知道,「得永生」其實是跟隨主、作門徒(v.21),而不是用一些行為,去賺取進天堂的門票。

耶穌首先提出這人必須「守誡命」,因為誡命是從神而來,而神是那唯一的良善者(v.17)。這人立刻向耶穌聲稱,自己已遵守了這些誡命(v.20a),但表示仍自覺不足夠(v.20b)。

耶穌知道在這人心中,財富是最重要的。他的產業很多,若要作主門徒,這也許是最大的攔阻,而他也似乎成了財富的奴隸。事實證明,當耶穌要求他去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並且要跟從主的時候,他就「憂憂愁愁的走了」(v.21,22),因為他不能放下他所擁有的,去跟隨耶穌。

因此,這經文所強調的是,信耶穌就是跟隨主,願意放下一切作主的門徒。這意味著人必須悔改、捨己、背起十架、跟從基督(參太16:24-26)。這當然是極難的事,但靠著神的恩典,人可以作這抉擇,並且開始在門徒的道路上行走,在生活上體驗跟隨主的代價。此外,耶穌也證實,這位聲稱已守誡命的人,其實並未真正遵守神的誡命,因為:(i)他不肯幫助窮人,沒有「愛人如己」;(ii)他不愛神(十誡1-4),因為他不願意跟隨主耶穌;(iii)他視財如命,因此也犯了十誡中的第十條。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財寶」。你心中的「財寶」是什麼?是什麼攔阻你跟隨基督?

人的自由意志有何地位?

:在聖經中,論及神的主權是絕對的:祂掌管控制一切,包括人的意志抉擇。若是如此,人的自由意志有何地位?人豈非成了傀儡?

:對,聖經中論及神的管治(providence) 包括一切,小如麻雀的供應、頭髮的數目,大如國土的疆界、耶穌的死、宇宙萬物的運作,還有人的一切活動,都在神的掌控之中(參太6:26-30; 10:29-30; 徒17:26; 徒2:23-24; 詩139:13-16 等);並且,神叫萬事互相效力,使屬神的人得益處(羅8:28),而一切事物,最終也會達成神在宇宙中的的旨意 (弗1:10-11)。

至於人的自由意志,在神主權中的管治,有何地位?我們要先分辨自由意志的三個不同定義:1. 道德的自由;2.自由個體;3.絕對的自由。

首先,人的道德自由(moral freedom),在亞當犯罪後經已失去(羅6:15-16),但藉耶穌基督可重獲(約8:36)及重建;到主再來後,這行善的道德自由將得以完全。

其次,人是自由的個體(free agency),這是聖經所肯定的。人有自由抉擇的本能,也須為他所作的決定負責任,而這些意志的決定真是他自己的決定,並非神代他作決定。因此,人不是傀儡,人犯罪後是會被神定罪的。聖經中記載了許多神的命令,就假設了人是一個自由個體。

最後,有些人主張人有「絕對的自由意志」(absolute freedom),就是認為人的自由意志,不單不受神旨意的掌管,不受自己「品格」和意欲之影響、也不受他人的左右,是絕對獨立自主的。這樣的「自由意志」其實並不存在,因為人生存在世,必然受到自然因素(如:遺傳因子、家庭背景、個人經驗、社會群體等),和他的品格影響﹔當然,背後還有上主的美意和主權。因此,人沒有絕對的自由意志。堅持自己有這樣的自由,只是反映人的無知。

總的來說,我們要同時肯定人是自由的個體,和神是有絕對的主權,二者並沒有衝突。不但如此,人有自由作決定,但他的決定和行為,其實至終成就神的旨意(腓2:12-13)。至於兩者之邏輯關係,則是超乎人的理性(supra-rational)的,我們無法完全了解,衹能在主面前謙卑俯伏。

招生開放日及專題講座

學院於3/17(週六)舉行了「招生開放日及專題講座 」。聚會於中午以自助午餐揭開序幕,餐後各項節目包括詩歌、經文朗誦、二胡、小提琴及橫笛等音樂演奏,並由遠志明弟兄 (神州傳播協會總編導) 與我們共同探討「基督徒如何回應這時代的需要」。聚會有來自各教會弟兄姐妹約一百人參加,感謝讚美主!

學院老師們與講員遠志明弟兄(右二)合影

史聖筠弟兄帶領詩歌

眾人享用豐盛的午餐

遠志明弟兄與我們共同探討「基督徒如何回應這時代的需要」

遠弟兄在會後與弟兄姐妹有更多交通

李亞丁博士及師母正式加入美福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