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治的開端

雷少蘭醫師


今年孟加拉醫療短宣、家庭內科部大慨看了百多至二百病人。令我感到奇異的是、來看病的無論男女、年齡、宗教、大部分都是痛症。差不多百分八十至九十的人都是頭痛、頸痛、肩痛、背痛、手腳痛、甚或全身都在痛。在美國通常都是上了年紀、最少四、五十歲以上才有這樣的痛症。但是這裏人人都有這種問題。到底是基因、汚染、環境或是心態引起的?因為看病時間短暫、衹知道他們全都回答說並非做勞動工作所引致。為什麼連小孩或青少年都會全身痛?這個尚待進一步硏究。不過我一直在想他們的「痛」、是不是一個隱喻?他們長年累月在悶熱、窮困又擠迫的生活底下、街頭交通亂成一團、從早到晚都沒有安靜的一刻、更不用想什麼私人空間。他們心靈裏的抑壓、我們祗能想像!

數天的義診、我們所能做的祗是給予他們一點止痛藥、一小瓶萬金油、或一次的針灸治療。這有作用嗎?從人的角度來看是極度不足。正如英文俗諺所說,這等於「在風裏吐涶涎」。奇怪的是,我離開孟加拉時,心裏充滿著盼望與平安。因為我看到了短宣隊裏弟兄姊妹們的火熱,給我莫大的鼓舞;我又看到當地華人教會衷心的為孟加拉人願意付出:辦學校、做慈善工作,令我十分感動。我知道福音的種子已撒在孟加拉的這片土地裏、正待萌芽。要治療孟加拉人的痛,不會是數天甚至數年供應一些藥物便可以達成;心靈裏的痛是需要神來醫治的。我想神祗是要我們作一個醫治的開端,而祂會完成祂要做的醫治。神的恩典足夠我們用的,也足夠所有孟加拉人用的!雖然我們的力量渺小、求主繼續在祂整個救贖計劃裏使用我們,也求祂的聖靈彌補我們的不足。阿們!

作神揀選的器皿

佟 永


在這短短一周的孟加拉短宣中,深深地感受到來自美國、台灣、中國的22位短宣同工在主內的同心合一,在主內的愛的生命。我們不僅僅把主的福音,主的愛傳播給孟加拉的百姓;對我而言,更是本身屬靈生命的一次成長。正如聖經說:「願我們的神看你們配得過所蒙的召,又用大能成就你們一切所羨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叫我們主耶穌的名在你們身上得榮耀」(帖後十一11-12)。

孟加拉雖然是世俗主義國家,但穆斯林佔人口90%以上,而基督徒所佔比例只0.45%,非常少。這個國家非常需要主的福音的臨到。在我們走訪的家庭裡,有一戶人家家庭條件很差,住的是鐵皮房子,但這家庭卻有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她給我們唱讚美詩。雖然我聽不懂她唱的內容,但卻能感受到讚美主的喜樂,特別是當她唱「HalleluYah」的時候,我也情不自禁地一起和聲唱起來。感謝讚美主,叫我看到的主的恩典的臨到,也看到了福音在孟加拉國不斷地生根發芽。我深深地被感動,願為傳播主的福音盡我微薄之力,我也甘心把一切榮耀讚美歸於父神。這次雖然是我的第一次短宣,但我祈禱主帶領我今後在需要主福音的地方堅持短宣下去,求主揀選我做主榮耀的器皿。 「又要將他豐盛的榮耀彰顯在那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上」(羅九23)。求主帶領我把主的福音,主的愛,主的榮耀傳播給更多的人。

讓神的愛湧流

曾綉雯


孟加拉,一個到處髒亂、擁擠,世界極度貧乏的國家之一。她也是一個99%人口是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國家。你問我為什麼願意頂著烈日,不怕蚊蟲的叮咬,第二次去到那裡短宣是因為神愛孟加拉這塊地土,祂讓我們藉著服事當地人,去體會主耶穌的心腸,並在與主同工中,得到滿足的喜樂。

記得去年第一次的參與,是懷著忐忑的心情,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麼。五天的服事下來,除了幫當地人油漆、沿街撿垃圾、教孩子們唱唱詩歌之外,因為語言上的不通,能做的極其有限。每天汗流浹背的,不禁十分挫折地詢問神:我來這裡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油漆,當地人可能做的比我們更好;帶領當地人處理垃圾,可是他們吃完了東西,依然隨處丟垃圾;這是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啊!我茫然了!

直到今年年初,熊院長再次組織短宣隊,轉述了孟加拉同工如何期盼我們再去,並提及去年我們回去後、神如何在本地人的心中動工,使他們原本排斥抗拒的心柔軟,願意走進教會。不但教會人數加增,並陸續成立了成人及兒童主日學,甚至即將拓展第三間的教會。感謝讚美神!神記念了我們小小的擺上,我們在主裡的勞苦,不是徒然的。我的心得了安慰。我決定這年再去。

這次短宣隊有更完備的醫療人員,包括普通科、眼科、牙科、中醫及藥劑師。我則參與了註冊、家訪和其他的服務。最讓人興奮的是,隊員來自三地—美國、中國、台灣,卻能在主裡同心地服事,融洽相處。有意見相違時,彼此包容;有難處時,互相代禱。於是,我明白了!短宣的真正目的,不是我能為神做什麼;而是藉著短宣,神讓我學習了與祂同工、與人同工,使我的靈命成長了!

感謝神!我們的短宣雖然落幕了,但福音的種子已經撒下了,神的愛會使他們發芽結果,神的愛會繼續在這塊地土上,不斷湧流!阿們!

Ego Eimi 我是

院長熊潤榮博士


約翰福音記載了7句耶穌的「我是」句子。耶穌也宣稱:「亞伯拉罕以先、我是。」原文直譯。這些我是的希臘文都是「ego eimi」。在神學上、耶穌的「我是」呼應舊約時代神向摩西宣告祂的名字是「 I am who I am.」(直譯: 我就是我。)換言之,在新約時代耶穌是藉著這些「我是」的句子來表達他的神性和他的工作。

在為這年餐會準備寫歌詞時、心中就有負擔把約翰福音中的7句「我是」寫出來、以詩歌表達耶穌在地上的工作和他神兒子的身份。前4句「我是」是對當代猶太人說的、後3句是對他門徒說的。餐會後,美福會再去孟加拉短宣,繼續去年在達卡(Dhaka)開始的事工。我們去正是要把耶穌「我是」的工作帶到那裡的貧民區。耶穌是他們的生命的糧、世界的光; 也是他們的好牧人、羊圈的門。對當地的少數信徒而言,耶穌也是複活和生命; 也是道路、真理、生命; 更是真葡萄樹。

我們是枝子。基督是信徒的盼望和生命、耶穌基督是配得我們跟隨的。

十分感謝施弘美姐妹為歌詞譜曲。歡迎接觸我們取原稿和琴譜! 主恩充沛!

創造的故事與遷就的語言

方鎮明博士


遷就的語言accommodation)在聖經詮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當我們詮釋聖經時,必須根據事物的本質(事實)去分辨和理解文本中遷就語言的意思。唯有認識事物的本質,以致明白聖經作者的企圖,詮釋者才能客觀和正確地理解出現含混的經文使用了字面的語言,還是遷就的語言。

16 世紀,所有大學都教導地球中心說,並把這學說看為普通常識 。並且,天主教教會認為聖經對天體運行的知識比天文學更優越。聖經支持地球是不移動的:「耶和華就使亞哈斯的日晷向前進的日影,往後退了十度」 (王下廿 10);「太陽從天這邊出來,繞到天那邊」 (詩十九 6);「 將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動搖」 (詩一零四 5) ;「耶和華作王!…世界就堅定,不得動搖」(詩九十三 1) ;根據這些經文的字面意義,地球是不動的,只有太陽向前或向後移動。

當天文學家加利略 (Galileo Galilei)提出太陽中心說。教會因此懷疑加利略是異端,把他軟禁在家裏,直至他離世。其實,加利略的解釋是:聖經的啟示和天文學的研究各自擁有獨立的地位。神的真理除了透過聖經,也藉著大自然向人啟示出來。因此,自然科學的研究能夠把神的知識向人顯明。

聖經肯定天文學的知識

加利略說:「聖經教導我們全能的神的榮耀和偉大在祂所有工作中,能夠奇妙地被觀察得到。」然而, 聖經對天體運行的知識仍是有限制的,因為聖經沒有精細地解釋宇宙的天體是怎樣按著自然定律恆常地運作,這屬於天文學或自然科學的範疇。

加利略繼續:「聖靈並沒有企圖教導我們是否天會移動或靜止的,是否天是碟片或水平面的形狀、或是否定地球被包括在中心或被放置在旁邊。」然而,天文學透過精細的儀器觀察大自然,以謹慎的態度和神給人的理性研究所觀察得來的資料,並且使用數學和字面的語言向人詳細解釋天體運行的知識。這些知識 (例如,太陽中心說 ) 比聖經所描述的更透徹清楚。

加利略指出:「聖靈的目的是教導我們如何上天堂,而不是諸天怎樣運行。聖經的主要目的,是關於服務神和靈魂的得救。」聖經是天文學的形而上學的基礎(神是創造主);但聖經主要提供宗教性和救恩性的知識,而非精細的科學知識,也沒有使用科學使用的字面語言解釋天文學。因此,天文學對天體運行的研究 (事物的本質)所得著的精細的知識是聖經不能取代的,甚至比聖經的教導更具權威。

人絕對不應以錯誤的教義規範天文學的探索。加利略強調:「我認為謹慎的做法,是不容許任何人霸佔聖經的文本,並強迫它們維護任何物理上的結論是真的,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知覺和理性可能會指向相反的答案」。 他的目的是期望當代天主教會不要使用錯誤的教義打壓天文學對事物本質的研究結果。對加利略來說,神的啟示分為兩個不同的範疇,這兩個範疇是不能混淆的。由於天文學的證據已經打開了天體運行的本相,讓人認識事物的本質;當人根據事物的本質詮釋聖經有關天體運行的描述,便能發現這些描述屬於遷就的語言(accommodation)。

植堂中的體會

吳永青牧師


校城教會成立已十年有餘。她從零開始,像一粒種子種在地裡,在漫長的歲月中發芽、成長、開花、結果。教會經歷了佈道期、栽培期、成長期,直到自立。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體會,但無論哪個階段,忠心與專心事奉主是最為關鍵的。主曾用比喻稱讚那為主擺上的僕人: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2521)。

在佈道期要不斷地邀請慕道的朋友,也邀請別的教會的同工來幫忙。既然是道的朋友,對他們是否留下不要抱太高的期望。別的教會來幫忙的同工,他們來一次就要感謝主。在一次植堂的培訓中,我得到了兩個預告:第一,佈道期就像坐過山車,時上時下。就是說,這週來了二十個人,興奮極了,以為下週就能來三十個,結果就來了幾個人,一下就傻了。第二,植堂的成活率很低。就是說,堂最終可能植不起來。當你的心像林中的樹葉在狂風中飄蕩的時候,要記住、神是你的避難所,是你患難中隨時的幫助。那時,你就能體會到禱告是多麼的美好!

當信主的人開始增多的時候,就進入了栽培期。這段時間會蠻甜美的,好像你撒的種子發芽了,一個個小芽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的美麗。這時教會的教導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如何將神的道澆灌在這些個小芽上,需要神特別的恩典。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個小芽都能長得壯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栽培起來的。有位牧師告訴我說:我們不可能指望每個人都能被栽培起來。你看主的十二門徒中還有一個要賣祂的。老實告訴大家,前期發出的小芽最後大部分都沒能長起來。這讓我來到主面前認罪悔改,求主的憐憫,從此不再尋求討人的喜歡,而是要討神的喜歡。幾年過後,我們迎來了成長期。

感謝主,在成長期到來之前,神憐憫我們教會,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生命相對成熟的基督徒。他們的到來大大地改變了教會的屬靈氣氛,後來他們中間的一些人成了教會的領袖,他們敬虔的事奉成為其他信徒們的榜樣。他們怎麼來的,這要回到教會的禱告會。禱告會一度只剩下我一個人,在絕望中我向神呼求說我沒有同工,求主派同工來。就這樣,神奇妙地將教會需要的同工一個一個地送來了!在成長期,會感覺到像一個教會了,其間要做的事情很多,這裡就不贅述。

總之,植堂是神給我們的一個特殊呼召。接受這樣呼召的人要感謝讚美主,無論堂植起來與否,都是我們基督徒生命中的一個極富意義的挑戰,更讓我們經歷神的大能、 神的憐憫、 神的信實、神的慈愛。阿門!

感恩美福

周宜靜


我感謝神給我機會,到美福神學院學習、受裝備。在認識 神,經歴 神的成長過程中,我從美福的每位老師得到很多實際的幫助。美福就像一個神國的園子,每位老師在這個園子裡,經年累月用心栽培,將他們自己從神得著的,諄諄教導我們。當我敞開心去學習,從參與每個老師課堂的教導、到參考書籍的閲讀、課後的作業、實際的課程操練、性格的評估,每個課程像是彼此互補,環環相扣,有如建造房屋一様,一個磗頭,再加上一個磗頭,精心的蓋上去,而房屋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

記得今年二月,熊院長帶同學們到野外默觀大自然,我們在公園實際操練「獨處」一個小時。在獨處中,我看到近二十幾隻的小鳥,牠們在草地上,在大樹底下忙碌的啄食,有些小鳥非常的小,好像是今年剛出生沒幾個星期,牠們都在地上專心的吃東西。聽說幼鳥很會吃,一天至少要吃5-6次。 我觀察到一個不明白的現象,當體重近120 磅的我被強風把我吹得站不穩的時候,在地上啄食的小鳥都被風吹得從地上飛起來,然而有一隻不到一磅重的小鳥竟然安然無事,仍是站立不動,專心低頭吃東西。這個觀察使我驚奇, 我不知道這種現象是異常?還是正常?

看著在強風底下這一隻弱小的小鳥安詳的站立,讓我對天父的看顧有種匪夷所思的感動,當下心情因對創造主天父有更多的認識,生發了以前未曾有的另一種驚喜這樣的驚喜也只有獨自漫步在大自然中才能經歷到。

過去幾年,我有幾次夢到我的信用卡被偷醒來後,幾番琢磨這個重覆的夢境,思前想後,我開始正視在耶穌基督裡認識真實的我的重要性我想到路加福音書𥚃面浪子的故事,小兒子是在家外面迷失了自己,大兒子是在家𥚃面迷失了自己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不管是大兒子或是小兒子,都需要經過認識自我,找到真我的過程大兒子和小兒子都需要神的憐憫和幫助。在美福的學習最大的收穫就是更清楚的認識自己;我從神學、釋經學等科目,認識神的拯救;從靈命塑造,禱告的操練等課程,經歷 神的同在。 在「整全的靈命操練」這本書𥚃提到,靈命包括信仰的內容和生活這句話確實是我在美福神學院學習的經歷,當我愈認識神,在生活中,我就愈能夠找到我自己。所以不管在上神學、釋經學課程或上靈命塑造、禱告的操練等課程,我在每一科目中所得到的建造,就如浪子得到神的赦罪,接納與醫治一樣。

歌羅西書一章15 17提到,耶穌基督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祂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祂而立。所以當我學會朝著主耶穌基督靠近的時候,我就找到了生命的平衡點,正如希伯來書六章19節指出,耶穌是我們信仰的根基,是我們靈魂的錨,使我們不至於迷失在茫茫的人海中。在美福的學習,讓我有機會從神學和釋經課程得到理性、羅輯思維、認知方面的裝備,幫助我跨越時代、歴史差異的鴻溝,學習抓緊神放在經文中的意義;同時靈命塑造課程,在心靈、獨處、安靜、禱告、降服、自律、分享生命、群體等方面訓練我。我跟著課程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一點一滴的,漸漸的朝完整靈命的平衡點靠近美福提供這兩大主題的課程,幫助我在理性和感性之間,尋求平衡的發展。我再次的感謝神帶領我來到美福神學院學習,也感謝每位曾經在這塊神國的園子䦕墾,耕種,付出心力的人,阿門!

成為「美福人」的感悟

劉詩序


自由與責任

轉眼入學半年多,在學校的時光是充實快樂的,也是飛速的,從剛入學的懵懂無知,到現在可以跟得上學校的步伐,一切都要感謝神的恩典和老師們孜孜不倦的教誨。記得剛入學時候院長介紹美福的核心價值,對一切都新鮮好奇的我只記得「自由」二字,結果自由變成了散漫。當又一屆新生入學,院長再介紹美福核心價值時,我才記住「自由」之後緊跟著「責任」,一直以來自己理解的自由都是錯誤偏激的,自由和責任是密不可分的,有自由卻丟失責任會導致沒有了約束,有責任但自由遲遲未到則會導致多了死板和壓力,當我重新認清自由與責任的關係時,也讓我重新樹立了學習方向,重新修正了人生目標。

謙卑與順服

自從明確自己被呼召並走上全職服侍的那一刻,我就自負覺得自己未來一定會在講道方面有所建樹,甚至一度認為憑藉自己的口才和感染力,終將能成為一名「著名」牧師,覺得講道對自己來說如「家常便飯」,結果在不斷牧養實踐中,才發現自己尚未初窺門徑,一直驕傲自大,謙卑順服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在美福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感謝所有老師的耐心,感謝院長經常說「這個想法很好」、「這個有可能」,才沒澆滅我不斷地去勇敢提問,不斷地去努力發現問題的精神,也正是這個原因,才得以讓我從自身、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至今我仍不敢說自己有一顆謙卑順服的心,但我可以自豪的說,在神的帶領下,我比之前謙卑順服。

學習與進步

在美福里,每一個老師都用他們恩賜最多的特長來澆灌我們;在美福里,我們學到瞭如何正確的解經,如何講道;我們學到瞭如何牧養教會,如何做心裡輔導;在美福里,我們學到了正統的知識;在美福里,我們學到了實用的技能。但我收穫最大的,是學校學習徹底讓我改變了思維方式和思考方法,老師教學再認真,也不可能讓我們學會所有知識;學校教導再細微,也不可能讓我們掌握所有牧會經驗,但我們學會了方法,學會瞭如何去渴慕尋找更多的知識,如何去更加清晰讀懂神的話語,學會瞭如何去更加準確領受神的旨意。

預備與愛

學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我們在這裡磨練,我們在這裡施展,我們在這裡失敗,我們在這裡經歷,我們在這裡成長。在這裡經歷的點點滴滴,都是神為打磨我們成為他最合適的器皿的預備。在這裡,我們強烈地感受到愛,從每一次課間同學們無私奉獻的食物,到同學們之間的互助,再到老師們對我們的支持,我們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被感染在神的愛中。在美福里,愛無處不在,刻在每個人的臉上,甚至愛還在我們每一次的呼吸裡,我們享受這愛,同享美福。

我蒙恩的見證

王春媛


在我很小的時候,心中的夢想是多姿絢麗的,一切都是那麼稀奇而美麗,充滿著無限的美好。隨著父親的一次突然暈倒,一切都成了灰色。那個雨夜之後,我再也見不到他了——那個在世上最疼愛我的人,他的呵護,他的禮物,他那深情慈愛的目光,都成為了過去,不再复返。眼淚奪去了我的天真,我一遍遍地呼喚,卻無人回應,我知道父親不會再回來了,那一年我八歲。

後來,母親到了瀋陽,我們有了新家,繼父的喜歡讓我害怕,因著生活的艱難,母親的脾氣越來越暴躁。我常在日記中問到:上帝啊,我的路在哪兒呢?淚水常於深夜浸透了枕頭。父親?母親?道路?我那被壓抑和痛苦捆著的心,像只困獸般無助,渴望有一處明光照亮我前行之路;敏感、脆弱和叛逆成了那時我的代名詞,整夜吸煙,並用酒來麻醉自己,我包裹起失去父愛的心,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

感謝慈愛的天父,1991 年母親信了主,她的變化是那麼大,我的叛逆和頂撞不再使她發怒,她總是噙著淚,悄然去祈禱。有一次,我又鬧了起來,母親走過來對我說:女兒,媽媽的愛也幫不了你,但耶穌愛你,只有祂的愛能滿足你!聽了這話,我開始思想,也開始覺得自己是否真的有些荒謬了?母親送了本聖經讓我帶回大連。上了火車後,因為暈車特別厲害,我做了人生第一次祈禱: 「主啊,如果你是一位真神,求你幫助我吧!之後我就沉沉地睡去。很稀奇,醒來的時候心裡充滿了莫名的快樂!彷彿我睡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切都已成為過去的夢。

回到大連,我並沒有好好看聖經,我又開始了下滑的生活。然而神的愛未曾離開,宿舍來了一位信主的姊妹,她每週都相邀我去聚會,和我一起讀經禱告。當我與她辯論時,她都不爭論,只是將聖經的話告訴我,而我不再有說贏的感覺,始終覺得她說的話很對,很美。一個月後,我突然跑去找他,對她說:「你能將那些話都給我嗎?她回答說: 「都在聖經裡啊。我甚驚訝!恰在此時,收到母親來信,信上說: 「我知道你現在讀不懂聖經,但你要求聖靈開啟你心,能明白神。

從那天起,我開始讀聖經,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骯髒與不堪,當讀到主耶穌被釘十字架時,我心中的堅冰一瞬間就融化了!那一刻我羞愧難當,跪在那裡,陳述了我從小到大的罪與虧欠,像個孩子般深深的哭泣…直至聽到一個慈聲:「起來吧,你一切的罪都赦免了!我心中的大山脫落了,說不出的感恩與喜樂。從此,一股神奇的力量驅動我,去感恩,去愛,去讚美…單位的人都問,她得了什麼寶貝,有這樣的改變與智慧?福音因此而傳開,單位裡越來越多人受感信了主,而我的心在那時,只有一個深深地祈禱:主啊,我願成為一棵樹,為你結果更多!

1996 年,我遇見了我丈夫,他在極空虛中被主得著,我們成了家,婚後,同有一個願望就是接待神的兒女,逐漸的在我們不足50 平米的小家,開始了接待與聚會。2005 年的聖誕節,我於禱告中聽見了神的呼召。那一刻,我鼓起勇氣將自己獻給了主,立志全心為主,神把對靈魂的負擔加給我,使我能去服侍那些需要祂的人,每一次服侍完,我感覺是我被神服侍了!裡面充溢的恩膏與喜樂,使我不斷將榮耀歸給神!

除了感恩還是感恩,願神的愛激勵我堅定心志,成為活道,一生為祂而活,明白神的旨意,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週年感恩募款餐會


學院將於5月27日(週一 Memorial Day)晚上假2110 El Camino Real, Santa Clara「狀元樓」舉行感恩募款餐會。5:30 pm入場,6 pm聚餐。餐會的主題是「我是」;屆時學院將呈現孟加拉短宣事工、美福製作的福音紀錄片《流傳》,並原創歌曲《我是 Ego Eimi》。邀請所有關心和支持美福的弟兄姐妹們出席,一同擴張基督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