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之路

吳科 美福神學院在斐市華人福音教會開始的第一門神學延伸課程「撒母耳記」是在2008年5月,至今已有四年半了。回顧當時在斐市能夠開設神學延伸課程,以及自己能夠一路堅持下去修每一門延伸課程,實在是神豐盛的恩典,是神美好的帶領。 在這以前,斐市從來沒有華人神學院開設的神學課程。儘管一些弟兄姐妹覺得有需要學習聖經,要在神學知識上得到裝備,卻一直沒有機會。2008年春季陳若愚牧師到斐市華人福音教會講道,瞭解到我們的需要,就提出美福在斐市開始延伸課程的構想。我當時是教會負責門徒訓練,教育的同工,也參與主日學,團契查經的服事,實在感到自己在聖經的認識上,特別是對整本聖經有一個系統、全面的瞭解上非常缺乏;也盼望對神的話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認識。聽到這個建議,我從內心深處不禁感謝神的恩典。 此後不久,我和幾位同工去美福神學院參加開放日,見到了美福的幾位老師們。熊潤榮老師特別為我們斐市的延伸課程作了詳細的計畫和安排。從2008年5月到現在,已經開設了十二門課程,很多弟兄姐妹參加了其中的課程,感到受益良多,得到神的話語的教導、餵養和帮助,這真是一條神所賜的恩典之路。也特別要感謝美福神學院及各位老師們,他們認真嚴謹,一絲不苟的授課態度,對學生的愛心關懷和鼓勵,使我每次上課不僅在知識上得到裝備,長進;更是在學習親近神,服侍神的道路上得到激勵。 一些課程 參加熊潤榮老師講授的「撒母耳記」和「列王記」,和蔡金玲老師的「以賽亞書」,對這幾卷書的主題信息,神的啟示、教訓,和以色列人的歷史,有了很多新的認識和瞭解,真可謂是大開眼界。陳若愚老師講授的「系統神學」,使我對神學的定義,內容,範疇以及所涉及的許多重要主題有了深入、系統的瞭解。李亞丁老師的「教會歷史」,使我對世界教會歷史,特別是從初期教會到16世紀馬丁路德改教運動前夕、教會建立和發展的歷史有了深一層的瞭解,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缺,也是自己信仰道路上很需要的重要一環。張茝芬老師在「新約神學」一課中對新約聖經的整體結構,各卷書的中心信息和彼此之間的串聯,以及貫穿其中的神學思想,和關聯我們生活中的應用,都作了生動精彩的講解。林榮華老師在「啟示錄」一課中講到的釋經方法给我研讀和理解「啟示錄」提供很大的帮助。謝謝他們! 結語 神的話語充滿真理、智慧和大能,就像一片廣闊無邊的海洋。縱使我從延伸課畢業,我願意繼續在生活中一直追求「在我們救主基督耶穌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遵行祂的命令和教導,傳福音,引人歸主,學習成為一個榮神益人,合神心意的基督徒。阿門!

愛與信靠– 致畢業生

院長熊潤榮博士 畢業生,恭喜你們,你們畢業了,我與你們一起高興。祝福你們在所在的崗位上果子累累,也祝福你們身心靈健康。美福第四屆畢業生有三個最:一,是有年紀最長的,就是年紀72歲的蔡媽媽;二,是有第一批國際學生畢業;三,是有第一位從同等學士學歷課程畢業的。 畢業是一個里程碑,在這裡彼此鼓勵繼續學習兩個功課,就是:愛與信靠。 加拉太書五章6節:「原來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和合本的翻譯是把信心作為愛的根源,所以信心是「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NIV是The only thing that counts is faith expressing itself through love。 意思是:因為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都是不算數的,不重要的,唯有那藉著愛表達出來的信心,才算數,才重要。信心是藉著愛而表達出來。 加拉太書是保羅寫給加拉太的教會,辯明人在神面前稱義是因著信靠基督,不是因著行律法,如守割禮、飲食的條例和遵守節期等。這些律法在我們看來都很遙遠,因為我們都沒有這些傳統。但當代加拉太的信徒會這樣問保羅:「我們已經是信靠基督的了,加上守律法不是更好嗎?」剛才的經文就是保羅給他們的回答中重要的一點:在基督耶穌裡,受割禮不受割禮都是不算數的,不重要的;唯有那藉著愛表達出來的信心,才算數,才重要。同學們,原來愛心和信靠基督,對信徒來說是那麼的重要。所以,我們已經在基督裡的,也從美福畢業的同學,讓我們繼續的學習,一生的學習「愛與信靠」。以下有四點與你們分享: 一,愛需要勇氣,需要付代價 真愛是不容易有的。在教會當中,幾乎每個人有不同的價值觀,不同的顧慮和經濟的考量。不是每個人都同意你發自內心好意的行動。那時候,你要怎麼去愛?你需要勇氣,需要付代價。就如在一些教會,有信徒帶一些無家可歸(homeless)的,或弱智有殘障的人來教會聚會。教會的領袖們都勸勉那些信徒不要再這樣做,當然是提出各種的原因。我沒有答案該如何做,但我們記得昔日耶穌去到加利利海對岸的格拉森,為的是釋放那一個被鬼付、住在墳塋裡的人。耶穌講過好牧人會暫時放下九十九隻羊,去尋找那迷失的一隻。祂說,只要有一個罪人悔改,在神的天使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愛需要勇氣,需要為到只一個人而付代價。盼望我們能有這種勇氣;可能是付出代價後,我們才真的認識愛。 二,愛要準備受傷 在教會或信徒群體中,愛不一定帶來回報,我們也不能要求回報。有些時候,我們幫助的人會故意或無意用言語刺傷、中傷我們。此外,嫉妒和誤解等都會發生,令我們難受。我們要有準備,不要天真。這好像昔日的加拉太的教會,他們當中有人深深誤解保羅的;所以保羅說:「如今我將真理告訴你們,就成了你們的仇敵嗎?」(四16)不過,他沒有放棄,他願意為加拉太的信徒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他們心裡。保羅準備再受傷,這也是耶穌基督會做的,願基督幫助我們也同樣的為愛的緣故而甘願受傷,為效法祂而受傷。 三,信靠基督的恩典 在一切愛的功課中,我們會更深發現自己的軟弱和黑暗,如無助,怨恨,苦毒,愛虛榮、驕傲和盲點等。在那時候,我們不曉得如何繼續往前,如何繼續事奉。這時,我們有幾個選擇,一是遮蓋這些軟弱,不去面對,轉而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語,使之繼續表現得屬靈;或參與更多的工作使自己忙碌,無暇理會內心的黑暗。這些都是有短暫效果的,可是不長遠。二是尋找適合的書來看,參加培靈聚會,更多的禱告和禁食,去找屬靈導師和同伴。這些都是好的,會開闊我們的視野和經歷;神也會使用這些事情。但第三是最重要的,就是依靠基督,更深信靠祂救贖的恩典。祂是全知的創造者,祂最清楚我的軟弱和黑暗,祂還是揀選我。祂是全能的救贖主,祂的恩典是豐盛而無限的。不會有一個軟弱祂不能體諒,不會有一個黑暗祂不能拯救。因此,我們需要做的,是承認自己的無助,同時學習更深的信靠基督,依靠祂的恩典。由信以至於信。 四,操練信靠基督 具體來說基督如何拯救我們脫離自己的軟弱和黑暗,我不知道,因為這是沒有一個方程式的,也因人而異。不過,加拉太書提醒我們,我們是因信基督的福音而領受了聖靈,我們既靠聖靈入門,就不靠肉身成全(三2-3)。加拉太書沒有詳細的談論信徒如何靠聖靈成全,只是給了我們一些原則如:順著聖靈而行,要做新造的人等(五16,六15)。信徒們可能都知道這些原則,可是還是會有軟弱和黑暗。讓我們彼此鼓勵不要灰心,我們繼續要做的,是每天安靜在祂面前,獨處在祂面前;耐心的相信基督能夠帶領我們走過去。我把一切的事情向祂敞開,包括因為愛而承受的傷害,或因為愛而付出代價後的矛盾。我們承認自己的軟弱和掙扎,也感謝祂永遠的愛我,沒有改變。我們祈求祂改變我:改變我的意志,改變我的心思並我的喜愛,也祈求祂醫治我的靈魂。在安靜中我們放手,讓祂來改變和醫治我們。每天,每月,每年,一生都這樣操練,讓這些操練成為我們人生的一部分。耶穌基督必會帶領我們更深的經歷祂奇妙而全面的救恩! 總結:美福畢業生,彼此共勉:在服事主、服事信仰群體的路程上,我們是在愛中來服事。而這愛是要付代價的,是會使我們受傷的,但讓我們堅定的信靠基督的恩典,每天操練更深的信靠祂。阿門!

去,報好信息!

劉彤牧師 今天我們所處的世代不但是一個危機時代,更是一個快速變化的世代。有人說「今天的世代唯一不變的就是變!」。但事實上,不是每件事都在變。人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從來沒改變過,人還是需要吃飯,睡覺,工作及生兒育女。神坐在寶座上掌權也從來沒改變過,祂仍然擁有我們人類生命的答案。所以,作為神的兒女,我們是一群擁有「神」答案的人。神今天差遣我們要去把神的好信息報告給在這世界上尋求的人。那我們要怎麼去做呢? 首先,要宣告神的同在:服事神,不能看環境。因為你一看環境,你就會灰心。就像彼得一樣,當他按照主的吩咐走在海面上時,開始走得好好的,但一看到風浪就沉到海裡了(太十四29-30)。我們一定要專注於主的同在。在舊約中當約瑟專注於神的同在,神就使他手上所做的事盡都順利(創三十九3)。 其次,要持守勇敢的心:希伯來書十章35節說「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可見得勇敢的心是一種選擇。你可以選擇丟棄或是持守。你說,怎麼會有人選擇丟棄勇敢的心呢?會的!當你遇見一個難處是大過你所能解決的時候,你就面對這個選擇。當年以色列人要準備進迦南的時候,摩西派了十二個探子去窺探那地。結果其中十位探子就選擇丟棄勇敢的心,以致於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四十年。唯有約書亞及迦勒選擇持守勇敢的心,至終他們得以進入神應許之地! 第三,要尋求聖靈的引導:主賜下聖靈在我們生命中,不但是要我們明白主的同在,更重要的是祂會帶給我們每天生活的指引。事實上聖靈就是神所賜在我們生命的導航系統。耶利米書三十三章3節主說「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只要你來尋求祂,祂必然能把得勝的策略告訴你。 第四,要抓住神的時機:每一個危機時代其實都蘊藏了神的轉機。所以不要只是為這個時代而哀嘆!求神開我們的眼睛看見神的時機。有一次主對祂的門徒說「你們豈不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麼?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四35)現在正是神工作的季節!憑著信心勇敢向前,就必經歷神所賜的大豐收! 願所有美福的畢業生都去, 把好信息報給這世界上尋求的人。記得第一,要宣告神的同在;第二,要持守勇敢的心;第三,要尋求聖靈的引導;最後,要抓住神的時機。 耶穌基督必與我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阿門。

「美福」的聖經課

院長熊潤榮博士有人說:學習的熱情,就是對生活的熱愛。大部份的信徒都讀聖經,在教會上主日學課,參加查經等,對聖經的知識是與日俱增。但隨著人生練歷的增長,接觸過聖經百家爭鳴的解釋,信徒都會發現有頗多需要進深的地方。的確,這本遠古的新舊約聖經,是需要我們花時間和努力,才能進一步有深切的瞭解,並在眾多的理論中,找出一個中肯而平衡的解說,應用到個人的處境中。這樣的花時間和努力,就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感謝神,「美福」的聖經課就是提供同學與老師以這種對生活的熱愛、一同去探索的機會。「美福」的聖經科老師在教學上有以下幾個特色:一,把新舊約聖經作深一層的解釋,讓同學更深的暸解經文。這種解釋牽涉到寫作的背景和文化、原文的文法和結構、翻譯上的空間或失誤、經文鑑別等。大部份的材料是不會也不需要在一般教會的主日學中討論,但它們郤實是能加深人們對聖經的瞭解,以致在解釋和應用經文時,更能平衡和洽當。二,刺激同學思考。聖經的授課不只是灌輸資料,也不只是給同學們知道老師如何解釋經文。聖經授課是讓同學們掌握更多資料後,引發他/她們去思考。就如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要求有王,可是撒母耳責備他們,神也說百姓是厭棄祂。但是申命記十七章14-20節不是寫明可以立王的嗎?士師記的作者不是指出没有王的壞處嗎(十七6,二十一25)?那為何要責備百姓?這些都是要思考的問題,没有簡單的答案。「美福」的老師就是與同學們一起思考聖經的難題,也把思考的結果應用到今天的處境中。三,鼓勵同學有原創的研究。 聖經的研究可說是没有止境的。「美福」的老師就是鼓勵並指導學生發掘新的研究。就如「以賽亞書中的僕人」,這並不是原創的研究的題目,因為已經有許多學者寫了千言萬語。可是,「比較以賽亞書和耶利米書中的論巴比倫預言」很可能是一個原創的研究。經過老師的指導,同學們探索的成果會加深他們對經文的瞭解,而他們也會得到一種滿足感。這種欣悅的心情是單屬於研究的人本身的,也是神因著他們對生活熱愛而賜予的恩典!願你也來得著這種恩典!

信仰的核心-尼西亞信經

院長熊潤榮博士 基督教發展了2000年,經過無數次的起伏,迂迴曲折。今天世界各處的基督徒們的信仰表達和堅持,因著言語、文化、傳統的差異,實在是琳琅滿目。不過,在眾多的基督教群體中,有一點是所有正統的教會共同認定和持守的,那就是尼西亞信經 (Nicene Creed)。這是基督教的核心教義,是區分正統和異端的標記,也是今天以承繼正統基督教為使命的教會所要持定的信條。 尼西亞大公會議 (Council of Nicaea, 325 年) 初期的基督教會因著對耶穌基督神人二性有許多混淆不清的爭論,引致教會四分五裂。當時羅馬帝國的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以他的權柄在尼西亞城 (今天土耳其內的Iznik)召開第一次的普世(大公)教會會議。與會的有當代世界的東西教會(希臘語和拉丁語)的318個主教。每個主教可以帶本身教區內的五個長老或神職人員赴會,所以參加的人數達到1,800人,故堪稱普世教會會議。按估計,當時世界人口只約二億(200M),而2010年的普世人口是70億(7000M),是當時人口的35倍。假設信徒比例相若,今天若要再舉辦類似的大公會議,就需要約63,000 (35×1,800) 位的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參與。這很可能是不會再發生的了。由此可見,尼西亞會議的意義、其在教會歷史的獨特性和代表性是非常重大的。 經過眾位神學家的辯論,這會議最後的結論就是尼西亞信經:確定耶穌基督是與父神同質同體 (homoousios)。其實,尼西亞信經雖在325年的會議中定下了,可是並没有就此平息教會的分裂,連在會議中捍衛信經的亞他拿修 (Athanasius)其後也被放逐五次。直至56年後,在君士坦丁大公會議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381 年)上才由當時的羅馬皇帝下詔,欽定尼西亞信經為正統的信仰,同時把信經加以擴充(主要是有關聖靈和教會的部份)。但這仍然未能完全平息教會內部的爭辯。70年後,又在迦克墩大公會議 (Council of Chalcedon,451年)再重申耶穌基督的神人二性,並神是三一的神(Trinity)的信條。 尼西亞信經(Nicene-Constantinople Creed) 經過125年東西方教會的風風雨雨,尼西亞信經被大公教會確定,又確定;它著實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今天,羅馬天主教會 (Roman Catholic Church)、 希臘東正教會 (Greek & Eastern Orthodox Church)、改革後的新教 (Protestant Churches)都宣認並持守這信經。這信經只有四條,就是: 我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並造有形無形的萬物的主。 我信獨一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在萬世之前,為父所生的,從神出來的神,從光出來的光,從真神出來的真神,首生的,不是被造的,與父一體的;萬物都是藉著主造的。主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臨,由聖靈感孕童貞女瑪利亞,取著肉身,並成為人,在本丟彼拉多手下,為我們釘十字架;被害,埋葬;照聖經第三日復活,升天,坐在父的右邊;將來必有大榮耀,再降臨,審判活人死人。祂的國無窮無盡。 我信聖靈,為主,並賜生命的根源,從父子出來的,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曾藉著先知傳言。 我信唯一聖而公之教會,眾使徒所傳者。我接受為赦罪設立的獨一洗禮。我指望死人復活,並來世的生命。阿門。 尼西亞信經使各地信徒明白:基督教的神是一位奧秘的神,絶不如其他宗教的神那樣符合人的邏輯思維。神怎可以是「獨一」,郤又是「三」? 基督教怎可以堅持一神論,郤又說父神、基督、聖靈都是神? 不過,這就是歷史的正統基督教所認信的。基督教的神學就是建基在這條人看為愚拙的信條上(林前一21- 25)。今天,若有信徒離開這信條,或修改它,就是離開了正統,就是異端。 尼西亞信經的用途 昔日的大公教會稱這信條為symbolum,就是說它是正統信仰的標記(symbol),以此區別信徒是否正統。除此之外,從昔日到今天的羅馬天主教會、東正教會和路得會等,他們都會在主日崇拜、彌撒、洗禮等聚會,同聲宣讀尼西亞信經,作為敬拜神並向世人表達信仰的一種方式。這是一個很好的傳統和做法,新教 (Protestant)教會和獨立 (Independent)教會都應該效法。當我們每次宣讀尼西亞信經,我們不單是向世人見證我們的信仰,也是重温我們所信的是什麼,並知道我們是繼承了有長久歷史的正統基督教信仰:我們是耶穌基督普世教會的一員。

「美福」之門

張瓊濱 為什麼來到「美福」 我是2010年7月9日正式被美福錄取,成為美福神學院的學生。那時我還在生命河教牧領袖學院攻讀聖經碩士學位,因為領袖學院很多的課程都是美福的老師來教導,而且是與美福的同學一起上課的。而我也希望能在美福再繼續攻讀道學碩士學位,所以就申請而被錄取。當我在2011年6月從領袖學院畢業後,就專心在美福攻讀我的道學碩士學位,如今只剩下最後的一門「希伯來文(二)」。下學期讀完之後,今年年底就可畢業,即將結束了我四年,半工半讀的神學課程。雖然尚未畢業,但得到教會的認同。如今,我已經辭去了我工作十多年的藥物科技公司,正式在生命河靈糧堂開始全職服事神。 蒙召的經歷和裝備的過程 在我念大二的時候,在台北信義會真理堂的大專團契的聚會中,神透過一位宣教士的的教導和呼召,得到聖靈的感動,我走到台前,回應神的呼召,將自己獻上要全時間服事神。但這個感動很快的就被學業,功課和事業所淹沒了,大學畢業後,又讀了研究所,結婚,工作,又來到美國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畢業後順利的找到工作。雖然只是帶職事奉,但我的心態是要做個全職的基督徒,所以積極的參與查經班和教會的服事,並且不斷的裝備自己,好讓我能夠在神的家中服事。但我一直沒有忘記,神對我的全時間服事的呼召。2002年參加了教會的工人訓練裝備課程,2005年成為「 好牧人」與「好僕人」課程的第一屆的畢業生。當時「美福」剛剛成立,曾經考慮過,要否要進入「美福」讀神學,後來聽劉牧師說,生命河靈糧堂要成立自己的神學院,所以就耐心的等了幾年,2008年才正式開始了神學的裝備課程。 在「美福」的收穫 進入神學院就讀,真的是如魚得水,深深的被神的話所吸引,聖經的教導也真是博大精深,覺得自己實在是努力不夠,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缺乏。從前只是徘徊在門外,不得其門而入,如今藉著美福諸位老師的教導和勉勵,好像給了我一把鑰匙,打開了「美福」之門,讓我能登堂入室,進入內院,得以經歷和體驗到「神學」和「學神」的樂趣。我好像是一個乾渴的人,找到湧流的泉源;也像一個貧乏的人,得到了供應。真是後悔沒有早一點開始,虛渡了半輩子的人生。 特別要感謝「美福」的每一位師長們 我特別要感謝熊院長的教導和勉勵。我修了熊老師兩門個別指導的課,得以「一對一」的與老師單獨學習,真是使我受益良多,如同以利沙緊緊的跟隨以利亞一樣要得著那雙倍的恩膏。熊老師的新約概論、舊約神學、大先知書和耶利米書等都開啟了我的眼界,使我對整個新舊約有了整體的認識;並清楚的明白大先知書的奧秘。他的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的教導,讓我能從原文中,發掘了更多的真理。陳若愚老師的系統神學、護教學和保羅神學,帶我進入並明白整個聖經基督教信仰的的架構,幫助我重新瞭解基要真理。李亞丁老師以說故事的方式,講述五千年來的教會歷史和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讓我如沐春風。蔡金玲老師的博學,以及她對每卷新約書信每一節經文的闡釋,讓我真正明白神要對我說的話。張茝芬老師的約翰寫作,讓我對四福音書有一種重新的詮釋,池耀興老師的基督教與中華文化提醒我們要在中國人當中傳福音,一定要了解中國「儒,釋,道」的文化背景,才能夠有效的將福音傳開。 將來的展望 雖然即將畢業,而且進入全職服事,難免有些惶恐,但心中還是蠻踏實的,因為相信在美福四年當中所學得的,必定能在服事的工場上使用,成為別人祝福的管道。也求神繼續的使用我,在服事的崗位上不斷的努力學習。未來還是要再打開「美福之門」進入了寶山,那兒仍然還有一大堆寶藏,等著我去挖掘。不過要得到寶貝,還得花功夫、花時間,慢慢的挖,才能得著。求主幫助我做神忠心的管家,將神的話語分解清楚,得著這寶貝,而且能將神的寶貝按時分賜給他人。

活出燦爛

池耀興博士 離開高速公路,拐入回家的路上,氣喘如牛、灰頭土臉的座車頓然間放慢了腳步。十月的路旁,丹楓處處,落葉滿地,驕傲地、同心合意地為大自然塗上了色彩。遠處的山顛上,掛著西落的夕陽,潑洒一片悅目的紅,擁抱天空,輕撫大地。丹楓、夕陽、彩霞,把座車照映出幾分燦爛的姿彩。喔!真美! 眾所週知,凋落的花葉、夕斜的秋景,多是詩人的好題材。唐朝詩人李商隱以景喻情,可謂一絕。「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言盡詩人無奈的空寂、斷腸的愁思,題為《落花》。《登樂游原》則是其詠物言情的另一佳作:「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鬱鬱寡歡的詩人﹐在苦海愁雲中登上古原﹐盼能覓得一絲歡愉的空間。抬頭望夕照美景﹐情不自禁地歡呼:「夕陽無限好」;低頭想堪虞的國運、不得志的困境,又不由悲嘆 「只是近黃昏」。 的確,夕陽的美麗轉瞬即逝,丹楓也會隨風凋落。此情此景,實是短暫人生的最佳寫照。杜甫的《贈衛八處士》,可謂描繪精確:「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光陰似箭,人生苦短,轉眼之間,景物依舊,人情全非。 人生苦短,乃是不爭的事實。在中國佛教文化熏陶下,「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之四),誠為不滅的情懷。 人生確似幻化,但不同信仰造就不同的生活心態,也因此產生不同的生活果效。神僕摩西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如果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可誇耀的,不過是勞苦愁煩;我們的年日轉眼即逝,我們也如飛而去了。」(詩篇九十10《新譯本》,下同)傳道者也說:「人的一切勞碌和操心,就是他在日光之下所勞碌的,對自己有甚麼益處呢?其實終其一生,他的擔子既痛苦又煩惱,在夜間也不能安心。這也是虛空。」(傳道書二22-23) 面對空苦人生時﹐基督教的信仰不是止於憂心忡忡、悲觀無望,而是透過空苦的人生,更深一層地思想空苦的來由及解決方案,從而帶出積極、樂觀的人生。詩篇90篇說:「我們因祢的怒氣而消滅,因祢的烈怒而驚恐。祢把我們的罪孽擺在祢面前,把我們的隱惡擺在祢臉光之中。我們一生的日子都在祢的震怒中消逝,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誰曉得祢怒氣的威力,誰按著祢該受的敬畏曉得祢的忿怒呢?」(7-9,11節)詩人清楚說明:人生充滿愁煩,是因不敬畏神,犯罪悖 逆神,而常在祂的震怒之下。 那麼,如何走出罪惡的深淵?聖經告訴我們: 求神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 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求神向祂的僕人施憐憫。 求神使我們一清早就飽得神那不止息的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 求神照著神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 世間的確有苦難,但因著那位我們信靠仰望的上帝,即使身處患難,也能求取智慧、力量、恩典和慈愛,活出充滿積極、樂觀、喜樂的人生。不僅如此,我們還當像摩西那樣,繼續向上帝禱告:「願祢的作為向祢的僕人彰顯,願祢的威嚴向他們的子孫顯明。願主我們的神的恩慈臨到我們身上;願祢為我們的緣故,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祢堅立。」 (16-17節) 這一位神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慈愛、公義、永存的神,信靠祂的人在世上所做的一切美好的事,都會在見祂面時得到祂親自的報賞。這教導也 讓那些活在苦難中的人,能堅持自己的信仰而不隨波逐流,能忍受患難而不犯罪,能在蕭條、無助的境遇裏,活得灑脫、活出燦爛。 想得入神之際,驟見迅黯的雲彩和剎冷的落葉隨風飄盪,似乎向夕陽揮手告別。此時,座車內飄出了一首短詩: 世物盡如草,瞬間似火燒。 一生名與祿,若朝大海掃。 基督為至寶,信主煩惱少。 雖然近黃昏,夕陽無限好。

生命的教學

陶筱梅 決定接受神學裝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本人患有「考試恐懼症」!但在清楚明白神的呼召,並藉著祈禱印證,知道必須面對的時候,只有順服,且相信祂必會幫助我成就這事,也盼望我這卑微的器皿,有機會能為神作美好的見證! 離開學校已久,考試更加是令我憂心的一大挑戰。用心聽課、加上做功課、交報告,雖感吃力,但也滿足於多方多面的得著。神學院的課室裏,教授們豐富的學識,精闢的講解,引導我進入聖經真理深層的思維。同學們更是來自四面八方的精英,他們的提問,屢屢讓我深感欽佩。由於本身個性樂觀隨和,在許多的事上或有不求甚解的缺點,更因此加倍敦促自己在神學的追求上,要認真對待,學習去想、去分析、去消化,使成為自己的得著。唯有自己有真正的得著,才能在與人談論時,可以順暢表達。「...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後三6),所以背誦聖經經文固然重要,但能隨時運用,且切合情況,更是我們要學習的。 一本又一本的參考書,早已將我的小說及名著擠出了小書架,雖說數量還不是太多,但自己都不敢相信,已然擁有了這麼多聖經和神學參考書。縱使有些只是淺閱其中一、二,但種類與數量,也足以讓自己吃驚!因為抱憾於信主太晚,盼望能在真理的追求上急起直追,所以看每一本老師指定的參考書籍,都覺得寶貴。它們的寶貴,不僅在寫作業時用得到,在與人交通時,也成為我最好的資料庫! 在美福的學習過程中,叫我至為感動的,是老師們的關愛。那一份對學生出自內心的關愛!我們同學中許多都是帶職進修的,也有一些年紀與我相仿,老師們不但教學認真又特具耐心,更會顧念我們各人的困難,常在功課或報告的評分上有極大恩典! 最近修畢管恩佩老師的「基督教教育─生命的教學」,讓我經歷到一位好老師真是以生命在教導。管老師上課時認真的態度不在話下,更有多樣的教學方式,包括電影欣賞,《屋頂上的提琴手》我不是第一次看,但因為欣賞的觀點和角度修正了,這次的感受完全不同,讓我從中領受到:不可避免的時代變遷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對神的仰望。在示範教學中,學習寫教案,經歷教學過程,在在都是寶貴經驗。管老師不計較我們間中不得已的缺席,卻一定關心我們缺席的緣由。末了的謝師宴更變成老師親手奉上的愛筵!這樣的影響他人生命的教學,是我第一次經歷。回想我求學之路,甚為慘淡,初中剛學英文時,因為一位代課老師的辱罵,使我厭棄英文,結成今日的苦果。所以,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可謂不巨!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我們領受到為師者的重要。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句鼓勵,都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意願,即使自己在某一個課程中有學習的難處,但至少因著老師的體諒而不會厭棄它;或許到某個時候,想到老師的鼓勵,而願意重新學習。在傳福音的事工上,不也是這樣嗎?如果我們面對不信的人,甚或有意挑釁的人,能否不動怒,並且藉著堅持真理、活出基督的樣式來鼓勵人呢?「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傳三1),如今收割的,乃是因為前人的撒種與澆灌,更是因為聖靈的感動與帶領,我們一無所誇。但神所交付的大使命,我們當如何去完成,值得每一位基督徒深思;對於神所呼召的僕人,是否能以生命影響生命,更是我們不斷要學也要行的!我深為我們有如此優秀的教授群感恩,因他們無私又忠心的付出,我們才有堅實的裝備;因他們生命的見證,加添了我們可學效的榜樣。求主看顧保守美福神學院的老師們,並恩待他們的家人;也求主賜恩美福神學院的同學們,讓他們能敞開心胸接受裝備,真誠地關懷人,永不放棄地傳揚真道,以生命影響生命,好為神國事工多走二哩路!

教會事工與電腦資料庫設計

卓爾君老師 隨著教會事工的發展,事工的資料越來越多。電腦資料庫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如何使用現存的軟件?如何設計並建立一個合用的資料庫?以下是Access 應用的介紹: Access 2007 Microsoft Access 是微軟 (Microsoft) 公司所開發出來的軟件。Access 軟件主要是用來開發客制化的資料庫應用軟體,並已經在許多地方得到廣泛應用,如小型企業,大公司的部門,也常被用來開發簡單的 WEB 應用程式。 在許多教會與基督教機構的資料庫管理上,Access 具備簡單、容易上手、管理與設計費用低廉的優勢。從教牧行政的角度來看,學會 Access 資料庫設計,牧者或教會行政人員可以自行設計用在許多教牧工作上如: 1. 建立教會會友資訊的資料庫。譬如記錄會友每週狀況、會友聯絡資訊、生日提醒、教會通訊錄。 2. 連結每次探訪記錄於會友資訊上,可一目了然過去個人或整體探訪記錄、並將會友需代禱事項輸出至當月、當週禱告清單上面 3. 可製作輸出不同報表,評估事工狀況。 4. 製作不同小組資料庫,管理教會小組事工運作。 5. 建立教會圖書館資料庫,管理圖書租借、歸還、圖書資料查詢。 6. 建立教會敬拜詩歌與樂譜資料庫,Access 並且支援影像與檔案連結,可直接列印或播放如 Powerpoint 檔案。 7. 行政資料庫如奉獻收入與收據、人員薪資、假期、或其他教會、政府文件管理等等。 學會 Access,設計者可根據事工的需要來定義並設計所需要之資料庫。 Access的硬體應用 Access 亦支援簡繁體中文,極為適合華人教會使用。同時,Access 資料庫可適用於所有安裝 Access 軟件之 PC,Notebook,或部分安裝特定可讀取 Access 之手機或平板電腦。 鼓勵你來上課,把電腦資料庫設計應用到教會事工上,使事工的運作事半功倍!

歷史的基督教

院長熊潤榮博士 基督教是根源淵深的宗教。基督徒需要對自己信仰的歷史根源有正確的認識,並有胸襟去承擔歷史的包袱,面對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這才算是一個「有根的」基督徒。 歷史的包袱 自2000年前的五旬節,聖靈降臨在耶穌使徒們的教會,基督教從耶路撒冷不斷地往四周擴散。從巴勒斯坦、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帝國城市、全羅馬帝國版圖、歐亞非三大洲和美洲,直到今天的地極。福音的傳播廣而深,改變了無數人的生命,使他們歸入耶穌的名下,成為神國度的子民。 可是,在2000年的傳播和發展的歷史中,基督教產生了無數的分裂。時至今天,基督教(Christianity)有三大支流:羅馬天主教(Roman Catholic),希臘東正教(Greek Orthodox),和新教(Protestant),還加上其他較少的派系。簡單而言,在1054年,因著言語、政治、經濟、神學爭辯等原因,以希臘語為主的教會(Greek Orthodox Church)與以拉丁語為主的教會(Roman Catholic Church)分裂,教會歷史上稱為「大分裂」(Great Schism)。之後,於1521年,在德國的城市沃斯(Worms),馬丁路德也與教皇決裂,標記著Protestants(新教,或稱抗羅宗)的誕生。這次決裂源自路德反對贖罪劵的販賣;卻以路德堅持以聖經和良心為最高依歸,決意違背教皇的權柄為定案。後來,這決裂帶給歐洲三十年的戰爭(Thirty Years War, 1618-1648),造成歐洲災難性的毀壞。歐洲各地的人口減少了25% 至 40%,真的是死傷無數。其實,1054年與1521年的兩次分裂,雖然是與傳統和神學的差異有關,卻沒有牽涉到基督教的核心教義。 基督教的核心教義 在英語的世界,基督教(Christianity)指以耶穌為根源和核心的信仰。這信仰是以尼西亞信經(Nicean Creed)這個歷史的文件宣告出來的。在325年,當時各地教會的主教,群聚今天土耳其內的Nicea城開會,那就是所謂的大公教會(即普世教會,catholic churches)的會議。當時,他們確認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教義—耶穌與父神同一位格(one substance),並以此為正統信仰的標準;違背這信條者,就是異端。 時至今日,尼西亞信經仍是普世基督徒的信仰標準,違背的就是離開了歷史的基督教。我們發現,羅馬天主教(Roman Catholic),希臘東正教(Greek Orthodox)和新教(Protestant)的信徒,皆是承認並持守尼西亞信經的。換言之,他們都是承繼了歷史的基督教,都是相信聖經中的耶穌,都是基督徒(Christians)。 可惜的是,在華人的圈子裡,因著翻譯的不貼切,形成了Protestant是基督教,Roman Catholic是天主教,Greek Orthodox 是東正教,給人以為它們是三個宗教。這也使一些人以為新教(Protestant)才是基督教,其他的不是。華人信徒需要瞭解這翻譯帶來的誤差,要知道三者都是歷史的基督教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有些新教徒(Protestants)用了尼西亞信經以外的事情,如東正教和天主教的禮儀和神學系統的差異,為界定異端的標準。這種界定只是一廂情愿的看法,沒有普世教會的認同,因為他們是在基督教的核心教義—尼西亞信經—以外,妄自加添了標準。其實,新教徒需要先暸解東正教和天主教的禮儀和神學系統,才可以平衡的下定論。 彼此瞭解、互相尊重 時至今天,沒有一個主流的新教(Mainline Protestants—指路得會、長老會、聖公會、循道會等),願意與天主教會和解(reconciliation)。不單如此,雙方的信徒有些時候是劍拔弩張的,其實這是不需要的。 1965年12月,教宗和東正教大主教一同向世界宣告:消除900多年前「大分裂」時、雙方把對方信徒「趕出教會」(excommunication)的禁令。1979年,雙方又建立「神學探討國際委員會」(Joint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ological Dialogue between the Catholic Church and the Orthodox Church)。至2010年,已開了12次的會議。這些會議的目的,是「和解」(reconciliation):互相尊重,彼此瞭解;並不是「合一」(unification)。我想這是對的,因為雖是「分家」了,還是出自一個根源—耶穌基督。若我們拒絕那些承認耶穌為主的人(羅十9),我們可能就是拆毀基督的教會。 我們不需要尋求教會的合一(unification),這要等基督再來的一天才可以解決。不過,耶穌離開世界前、為所有會因使徒們的話而相信祂的人祈禱。耶穌要求父神使他們都合而為一(they may be one)(約十七21)。今天基督徒們都需要瞭解自己信仰的歷史的根,區分核心的教義和附加的東西,也需要以耶穌的祈禱和心願來面對其他的基督徒。願基督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