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滿滿在美福

高淑慧


深感對聖經的了解不夠,也渴望能夠對信仰有全面的認識,過去幾年ㄧ直考慮到神學院來學習。感謝神,2009年帶領我來到美福神學院。在矽谷這個工作導向的環境裡,大部分的美福同學們是帶職上課的。白天上班,晚上趕來上課。而我這個全職學生算是少數,ㄧ開始覺得有點不自然,現在回想起這ㄧ年的全職學習,真是除了感恩,又是感恩!

校本部週ㄧ至週五都是開放的,所以我能夠ㄧ早就到學校圖書館讀書、做功課,也能夠有機會與陳院長、熊老師、蔡老師和李老師交通。他們總是鼓勵、安慰、耐心教導我,教我如何在學院圖書館裡找資料,如何讀書及寫報告,並且可以隨時得到老師們的寶貴指導。能夠享受這個美好的學習環境,真是感謝神的預備。

學院為了同學們的有效學習,設計了有系統的裝備課程,讓我們在神學上、聖經課程上、靈命塑造上,都得著很多的幫助。美福的老師都是資深的、本科專業的、有名望的,使我們的學習獲益甚多。這學期我念的「靈命塑造」,同學們在課堂裡坦誠地分享靈命操練時所經歷的困難,集思廣益,彼此鼓勵。藉著靈命操練,能夠自我反省,瞭解自己的長處與缺點,幫助我們如何更能真實面對自己,及如何與人有智慧地和睦相處,並與神有更親密的關係。「舊約神學」幫助我們認識神在舊約聖經的特殊啟示,並且從中探討神救贖計劃和發展過程,及其他有關的神學主題。「教會歷史」讓我們學習到教會歷史的進展,明白神藉教會在歷史中所行的奇妙作為,同時幫助我們以史為鑒,從而明白神對現今教會的心意,以及神給我們的託付與使命。在「師生小組」中,我們學習彼此相愛、互相鼓勵、分享事奉和生活心得,一同感受大家庭的溫馨;不同教會背景的神學生相聚ㄧ起,真的開闊了我們的胸襟與視野。

念神學是要付上時間、體力、腦力和應付壓力的代價,但卻是非常值得的。在修課過程中,每ㄧ篇課業的完成,其中經歷多少緊張和壓力。特別是每逢考試之際,更是腦力激盪、倍感艱辛,然而其中的收獲是無價的、是永恆的、是歡喜快樂的。感謝主,目前有機會將所學的用在教會小組裡操練,及幫助我編寫裝備課程講義。願神在以後的日子裡,使用我在美福所得的裝備,去幫助更多其他的弟兄姐妹。

上好的福份

聶磊


還記得在一年前美福的開放日上,有人問我為什麼想讀神學,我也忘了我如何回答,只是覺得「時候到了」。但在美福學習了這段日子後,我現在明白神為什麼帶我來這裡了。簡單來說,就是能更平衡,全面和深入的認識祂。

在成為基督徒的六年裡,我曾參予海外宣教,帶過高中生團契,教過主日學;但始終覺得與神的關係有些不平衡。我覺得在信仰成長的路上有許多要學習:屬世與屬靈、理性和靈性、聽道與行道、信心和行為、靠自己的能力去事奉與讓神有時間空間做衪的工,人前的服事和人後的靈修,對人所傳講的與自己做到的,保持對神的敬畏和接受祂的慈愛等等。屬靈平衡是一個簡單的詞語,但對我來說,卻又好像是那麼遙不可及,但又渴慕得到。我就好像個既不知所措又不知深淺的孩子,在這些看不見的極端中有時有些領悟,有時被神管教,有時灰心喪氣,有時又信心十足。這些掙扎使我認識到自己的小信、軟弱及我對神更深層的需要。來到美福讀神學,我仍努力保持問自己一個問題:學這節課使我跟神的關係又有了哪些進步?

在美福的半年多裡,我開始學習到神是客觀存在在人類的歷史、文化和學術當中的。上個月上完晚課回家的路上,我在想自己追求認識神就好像開車在高速公路上,祇是主觀的在經歷神在我生活中的帶領。而讀神學則好比坐在直升機上,鳥瞰整個灣區的美麗夜景,能有一個更全面廣闊的視野。嘩!

開始在美福學習的同時,我也開始操練更規定和深入的靈修生活。我的靈修生活一直不理想,總是把臨睡前的一小段時間留給神。在開始讀神學以後,我馬上發現時間和精力的不足。倉庫管理、團契組長、主日學老師、再加上當神學生,每週的時間表被排得滿滿的。在這種情況下,還要每天堅持有質量的靈修對我來說是太難了。但神好像興起這些環境,把我逼進一個角落,使我再不能單靠自己的能力來履行這些責任。要做的事情太多,反而使我更渴慕每天早起,先和神相交,得着安靜平穩。就像主耶穌對馬大和馬利亞的評價:「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路 10:41-42)我對神說:「神啊,只有和袮在一起沒有任何壓力,這才是我上好的福分!」 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太 11:28) 在美福的師生小組中,和老師同學們一起操練靈修,給了我許多實際的指導和反思。每天的靈修不再是應付,而是我可躺臥在青草地和可安歇的水邊。 神也在我從祂那裡得靈裡的飽足後,信實地幫助我事半功倍的完成我該做的事,也使我更享受整個準備的過程。這和之前那種單靠自己,心裡乾渴,火燒火燎的心情完全相反。事情還是同樣的事情,但被改變的是我的內在心態。而每天開始與神深入的靈修是改變我內心的轉折點。

來美福學習的這段日子,除了讓我從客觀理性的角度認識神,也讓我在主觀的生活中經歷神。理性和經歷就像理論和實踐的關係,兩者缺一不可,而是相輔相承。這兩者的平衡使我可以更認識並親近神。讀神學真的給了我那上好的福分!

舊約、新約的連貫性與一致性

院長熊潤榮博士

舉凡「約」(covenant)都有條款。舊約(西奈之約)的條款是先記載在出埃及記,後更詳細的記載在申命記,例如十誡是出現在出埃及記第十九章和申命記第五章。可是,新約的條款有哪些?耶穌在最後晚餐與使徒們立新約的時候,沒有提及約的條款;有人認為新約祇是赦罪而已。這是過於簡單的理解。

不少人把舊約、新約放在對立的位置,認為新約取代(supersede)舊約:舊約是律法,是靠行為得救;新約是恩典,是因信稱義,故此信徒不需要遵守舊約的律法,這也是錯誤的理解。其實,舊約是新約的基礎,新約是舊約的延伸。舊、新兩約是連貫和一致的。

舊約、新約的連貫性

當耶穌與十二使徒立新約的時候,耶穌沒有提及條款,使徒也沒有問,因為他們都在猶太教中成長,他們的文化和思想都是以舊約為基礎,故此很多事情都是不言而喻。其實,最後晚餐是逾越節的晚餐,而逾越節是舊約的記號, 標誌著出埃及的開始,以色列是屬於神的 (出12-13章)。同樣的,耶穌作為逾越節的羊羔,要帶領我們離開罪的權勢,成為神立約的群體。再者,耶穌說他是與使徒立「新」約,他是在應驗耶利米書第三十一章新約的預言。那章的31-34節提及的律法,就是舊約的條款。不過新約是更美:律法是寫在人的心上。由此可見,新約與舊約是連貫的。

事實上,律法不是人蒙神悅納的基礎,乃是維持因出埃及的救贖而帶來的關係(出20:1-2)。拯救之後才是命令,恩典以後才有律法。律法的源頭是神的慈愛(申4:37),律法是神給人回應神慈愛的途徑,人必須用愛心來遵守律法(申30:6、16、20)。
律法可以分為三類:誡命、律例和宗教性的典章。新約作者說舊約「漸歸無有」(來8:13),是指宗教性的禮儀典章, 這些規條因為基督的十字架而變為無用,但律法還有誡命和律例二部份,它們仍然是有效的。正如耶穌說:律法的一點一畫都不能廢去(太5:17-20)。

舊約、新約的一致性

從舊、新約延伸出舊、新約聖經,它們是息息相關的。有人說新約聖經是因信稱義的時代,舊約聖經是因行為得救的時代,這是對新舊約錯誤的認識。舊約時代的亞伯拉罕是因信稱義(創15:6);舊約先知說,義人是因信得生(哈2:4)。新約時代的保羅是引用這些舊約聖經來辯證「因信稱義」的道理 (羅4:3,加3:11)。故此,新約聖經與舊約聖經的信息是一致的。

當保羅說信徒不在律法以下(加5:18),他是指我們考慮的範圍不能單停留於律法的條文,因為條文會引出律法主義。我們乃從愛心出發,完成基督的律法(加6:2),這種義是沒有律法禁止的(加5:23)。其實,這正是舊約律法的精粹,因為律法也是要以愛來遵守的。

總結

福音派的信徒需要維持舊約、新約的連貫性,以此為基礎,才能維持舊約聖經與新約聖經的一致性,整全的瞭解基督教的信仰,領受神豐盛的救恩,在這世代站立得穩。

平安與福音使命

阮雄長老


零九年聖誕節假期中看到不少令人不安的新聞報導:在伊朗的政治對抗中,示威和衝突造成多人死傷;西北航空班機在聖誕日險遭恐怖分子炸毀;阿富汗美軍基地在近日遭自殺炸彈攻擊,導致多人死傷;同一天在伊拉克首都,恐怖炸彈殺死多名警察及市民…

這些惡訊如陰影遮蓋了2009的年終。民攻打民,國與國相爭,這世界有希望嗎?感謝神!主耶穌在夜間誕生,在黑暗中帶給世人希望!主在升天前更把福音使命交給門徒,使人能藉著信靠耶穌得平安!

一.大喜的信息

主耶穌降生時,天使向牧羊人報佳音說:「不要懼伯!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裏、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路2:10-11、14)。這大喜的信息本是「關乎萬民」的,可是在地上的「平安」只歸與「他所喜悅的人」;
不蒙神喜悅的人便得不到這個平安。他們既得不到平安,就製造了許多的「不平安」、終日思想盡都是惡。除非他們信服主耶穌、痛改前非、從新做人,才能享受這個福氣。然而,聖經說:「人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10:14)。主耶穌要賜給人平安,這好消息是由天使天軍來宣告,而傳福音的工作則交給了信徒。

二.宣教事工的發展

近代有一個宣教的指標是「回歸耶路撒冷運動」,也就是福音傳遞的方向繼續「由東向西」。但是當我們回溯教會歷史,看到基督教(景教:涅斯多留派)的傳揚,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由耶路撒冷「由西向東」地傳到波斯、印度、蒙古、中國等國。波斯(伊朗)曾是東方宣教的基地,蒙古帝國則幾乎趕逐了回教勢力,元朝的時候已經有不少基督徒在中國了。

    1. 波斯曾是宣教基地
      在431年涅斯多留(Nestorius)主教被以弗所大公會列為異端並被放逐,他的跟隨者也受到排斥和逼迫。因此這些涅派的信徒就大量東移,來到波斯。其後與西方教會分道揚鑣,波斯教會就成為「涅斯多留派教會」。而在敘利亞的神學院則東遷至波斯境內,繼承了安提阿學派的傳統,注重屬靈操練和歷史字義解經,強調宣教。他們造就了許多宣教士,腳蹤遍及中亞、印度和中國。波斯教會成了歷史上宣教最得力的宗派,引領當時約有6%的亞洲人歸主,包括阿拉伯、印度、中國及中亞的突厥人、匈奴人及蒙古人,直到回教帝國興起。
    2. 基督教在中國唐朝 (A.D. 635-900)
      唐朝的開國者李淵是一位漢人與突厥人所生的兒子,他的母親據說是涅斯多留派的基督徒。景教是於635年由波斯主教阿羅本傳入中國的。唐太宗對阿羅本相當友善與支持,曾資助他翻譯經典。依據781年所刻下的「景教碑」記載,當時景教約有百間修道院,在十州有數以萬計的信徒。唐朝的功臣郭子儀對景教極為友善,他手下有一位將領是涅派的基督徒。
    3. 蒙古帝國對基督教的影響 (A.D. 1200-1400)
      蒙古帝國曾給予基督教良好的發展機會,她幾乎將回教勢力逐出了巴勒斯坦和北非。成吉思汗也曾經被信奉景教的蒙古克烈族酋長收留保護。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在1258年攻破巴格達、使回教帝國滅亡。旭烈兀後來統治了波斯。由於他的母親和妃子都是景教徒,因此對基督徒相當寬容,朝廷中有許多景教徒擔任高官。可惜在1295年,波斯的蒙古可汗信奉了回教,基督教就遭到嚴厲的逼害。當蒙古人滅了宋朝建立元朝時,採取宗教寬容政策,於是大批的蒙古族及中亞、東歐的景教徒也來到中國。依據元朝的文獻記載,在1315年全國共有七十二所會堂。

三.歷史的教訓

曾經是東方宣教基地的波斯(伊朗)現在約有人口七千萬、但是基督徒只有0.2%;其鄰國伊拉克約有三千萬人,基督徒只有0.1%。回顧這一千多年來教會的演變,我們學到些什麼教訓?

    1.  教會需要至死忠心的人
      伊朗如今只有0.2%基督徒,大部分是來自傳統的亞美尼亞和亞述基督徒社群。有一位亞述後裔的基督徒曾告訴我說,他們之所以沒有因回教的侵略被吞滅同化,經歷多次的種族屠殺,卻仍能持守信仰,是因為他們不怕死,為了信仰絕不妥協,並且付上生命的代價。正如林道亮牧師的一句名言說:「教會並不缺乏碩士,也不缺乏博士,而是缺乏烈士。」當以利亞對神說:「主啊!他們殺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壇,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神卻回答他說:「我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羅11:4)蒙主稱讚的示每拿教會,也被主勉勵他們在患難中要「至死忠心」(啟2:10)。
    2. 教會需要為萬民和在位的禱告
      對基督教友善的在位掌權者都是與教會有些淵源的,例如李淵、成吉思汗、旭烈兀、郭子儀等。但是當十三世紀波斯的蒙古可汗信了回教之後,基督教就遭到嚴厲的逼害。我們不要忘記為「受逼害的」人代禱,他們是在神祭壇底下蒙神賜白衣的忠心僕人。所以保羅提醒提摩太:「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提前2:1-2)。我們也要為「在位」的禱告、使宣教的事工得以順利拓展。
    3. 教會需要宣教
      西方的教會於十七世紀才開始宣教運動,而以波斯為主的東方教會早於六、七世紀已經開始了向東方的宣教運動。雖然他們在基督論上被定為有偏差、但在主耶穌的宣教大使命上卻順從遵行,對亞洲諸國發揮燈臺的功用。教會若持守最正統的信仰,卻不宣教和傳福音,在基督台前會得到稱讚嗎?到審判那日,主會如何判斷我們呢?過去一年我有傳福音嗎?帶領了人信主嗎?但願主把祂的平安,藉著你與我,賜給更多祂所喜悅的人!

(宣教資料取材自莊祖鯤著《宣教歷史》, 使者, 2004;

陳惠文編《普世宣教手冊 》 , 大使命中心,2003)

信其他的宗教可以得救嗎?

:我覺得基督教信仰太「排他性」了,為何只有信耶穌的人才能得救?難道其他宗教都是錯的嗎?也許人人都像「瞎子摸象」,不同宗教的人都只「摸」到真理的一部分,卻錯以為是全部。也許所有宗教都是相信一位神,也教導我們多多行善,以愛心待人,因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你認為我說得對嗎?

:你的意見反映了今天許多人的心態:「不要堅持某一個宗教是絕對真理,祇要相信某個神明、憑良心待人,也尊重他人的信仰。如此,人類才能和平共處,也可以避免許多因宗教信仰不同而起的衝突。」:< /p>

我基本上不同意這種看法,因為:

  1. 「瞎子摸象」的比喻首先假設了人人都是瞎子,各摸到大象的一部分,如腿、鼻或耳朵,卻以為是全部;但事實上,講這比喻的人卻不是瞎子,因為他「看見了」整頭大象,也能了解這些瞎子的錯誤!因此,「人人都是瞎子,都只看到事實的一部分」這假設和比喻是自相矛盾的,因為講比喻者的眼睛是明亮的,他看到了事實的全部!其實,創造萬有的神,祂是全知的,並且祂已將真理啟示出來,特別是藉耶穌基督,在歷史中啟示予世人(約1:1-17),叫人可以認識神、認識救恩、了解神的心意。
  2. 「所有宗教都是相信同一位神」的立論,其實只是一些人一廂情願的看法!佛教根本沒有提到神;印度教的「神」就是世界、包括人在內;回教的神是那孤獨的、「一位一體」的至高者Allah;只有基督教的神才是「三位一體」,在永恒中彼此相愛、互相溝通、又與人溝通的至高創造主。再者,這些不同宗教的教義都各有其特別之處,根本無法溶合為一!
  3. 至於全人類皆是「兄弟姊妹」,這「一個人類」(one humanity)的看法,祇可以建立在「神創造萬物和人類」(一個聖經的真理)的基礎上。當然,要進一步的「愛人如己」和有「共同的倫理標準」,則不是這麼簡單了!
  4. 至於「所有宗教的目的,都是勸人行善、過一個道德的生活」,不錯,一個人的道德生活和行為,比他所講的話,更能反映他的信仰。然而,耶穌基督來到世上的目的,並非要教導「壞人」成為「好人」,乃是要將「死了」的人,從死裡「復活」(弗2:1-6)。因為聖經準確描述了全人類的光景: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因此,沒有人能達到神所定的道德標準,除非生命有所改變,這就是聖經所說的「重生」的生命。

人需要先有救贖,才能產生好的行為,這次序不能倒轉過來,否則就只有「表面」的善行了。

神應許信靠耶穌的人,才能有永生的盼望和新生的樣式(約3:16;羅6:4),這最徹底的改變,也是基督教信仰的精髓。

請聽神藉使徒彼得對世人的宣告:
除他(耶穌基督)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作主合用的器皿

陳惟岑


每當我回想起過去幾十年來神對我生命的帶領,不能不感恩再感恩。年幼時,祂保守我的心,不接受任何民間信仰的影響。高中時信主,可惜多年對神的話不甚了解。其後來到美國唸書時,存著學英文和想多了解聖經的好奇心,接受了幾位美國同學的邀請,參加了一個查經班。一段時間後,感謝神光照我,讓我看到這是一個異端的組織,神帶我離開了,因而激起我想要真正去了解聖經的心,於是參加了不少主日學、事奉的裝備課程。幾年前有機會去中國的一些教會,看到他們的渴慕和有些因缺乏真理的教導,而流於偏激,我決心要接受正式神學裝備,希望能將真理與他們分享。

經牧長的推薦,我進入了美福。開始時心裡頗為緊張,年紀不輕才來進修,加上全時間的工作,的確有些挑戰性。但是從陳院長的系統神學的開啟,每一門課程都把我帶入一個新的了解、新的看見中;我慶幸自己的決定。師生小組中李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關懷、代禱,就像家人一樣,也學習到更多的與神的關係、親近主,使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安息和力量。

李老師對中、外教會歷史的研究和熟習,使我們上課、學習的興趣昂然。雖然我讀過舊約的書卷多次,但是上蔡老師的摩西五經又開拓了一片更寬廣的視界。神藉著猶太人的歷史所給我們的啟示和心意,在老師清晰耐心的教導中,使我們更加有興趣去研究和探討神話語的真意。上熊老師的研經與講道學時,我才發現我要上台與人分享神的話,所要學習的功課真是太多了。老師啟發式的教導,讓我不但可以學到新的知識,也從操練中體會到自己需要加強的地方。

我感謝神,祂知道我的渴慕,也知道我的不足,祂為我預備了最好的學習環境,為我成就了多年的心願。我也確信在餘下的年日裡,祂還會繼續裝備使用我,作祂合用的器皿。

學習的再思

李國華 & 余綺霞


感謝我們的主,給了我們機會可以到美福神學院上課。記得一年半前,在國華的退休歡送會裏有同事問我們退休後有什麼計劃?我們的回答是到神學院上課。同事們多以羨慕的眼光看著我們。過去一年半裡,我們上了許多堂課,藉著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們上課的心得。

在教會歷史課裏,學到神是歷史的掌權者。從初期教會到宗教改革,到現今的教會,均可看到神的手推動整個教會歷史。耶穌基督誕生在羅馬統治的時代就是一個很好的明證。當時政治、語言、交通均適合教會擴展。從中國基督教會歷史課裏,學到宣教士們不顧性命的、一波又一波來到中國,福音的大門終於打開,從沿海到中國的內地。甚至政治勢力及運動均無法將福音的大門關閉。現在中國基督教會的興旺,就是當年宣教士們為主將自己生命獻在神的祭壇上的結果。

在大先知書裏,學到我們的神不只是公義、審判的神,祂更是一位重建、安慰的神。祂要安慰祂的百姓,給祂的百姓在黑暗無助時帶來希望,預言了救主的降臨、教會的設立、和聖靈的澆灌。再次看到神在人類歷史中掌權,也看到個人和國家的責任。個人和國家蒙福與否,在於是否敬畏真神和遵行神的命令。從先知們的一生和信息,看到神是何等的有憐憫和恩典,祂忍耐等候祂的百姓悔改、歸向祂;祂豐富的祝福也等待凡是敬畏真神,遵行祂旨意的人。

在出埃及記中,更看到神的主權和人的責任的張力。神揀選了以色列人成為衪的選民,但是只有兩個信靠祂的人能夠從埃及經過曠野,進入神應許的迦南美地。

新約神學課裏,學到天國已藉聖靈在五旬節降臨到世上,但尚未完成 “Already but not yet”。神救恩的啟示是隨時間愈來愈明顯。

這一年半在美福神學院的學習真是一種享受,特別能和老師們有很深入的討論。在討論中,也學到有些隱密的事是屬于神的,故有些問題是沒有完整的答案的。正如保羅說的:「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原文是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13:12) 。 感謝主!

北美華人信徒面對之倫理挑戰

譚克成博士


保羅在提摩太後書3:2-6說﹕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凶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那偷進人家、牢籠無知婦女的、正是這等人.這些婦女擔負罪惡、被各樣的私慾引誘。」

這樣的情景似乎已在北美天天發生,雖然我們不能知曉是否末日將近,信徒應遵照主耶穌的吩咐,隨時隨地作光作鹽,影響社會,抵抗撒旦對人類心靈的侵蝕。

家庭內部瓦解

撒旦對第一個家庭便展開了破壞,直接挑戰神設立的倫理秩序,它的工作至今仍未停頓。根據美國人口調查部在2005年報告,因為離婚個案的上升,非傳統家庭數字的總和已超過了傳統一夫一妻(和子女)家庭的總和,從1999年至2005年,傳統家庭的數字下跌差不多50%,美國的家庭正在瓦解,兒童則成為受害者。在美國的兒童,每年都有一百萬名會受父母的離婚影響;在1960年至2000年間,單親家庭增加了200%;同一時期結婚率下降,但未婚同居率卻上升了979%。未婚懷孕率和未婚產子率也在升高,在過去45年中,私生子增加了566%。于2002年,在15至19歲的少女中,有757,000名少女未婚懷孕,其中28%選擇墮胎來結束胎兒的生命,有56%把孩子生下來,而15%是流產,現在美國一年有大約一百三十萬宗墮胎。

離婚就像連鎖反應中的頭號棋子,引起了一連串的社會問題。面臨婚姻破裂的挑戰,基督徒成立了國家性或地區性的團體,在婚姻關係和強化婚姻的事工上不遺餘力。全國性的組織有 Focus on the Family 和華人組成的「家庭更新協會」,他們以聖經的原則引導夫妻和諧相處,維持愛火,穩定家庭內部,保持傳統家庭的健康。

家庭結構的外來侵略

不健康的家庭容易教養出不健康的孩子,現在很多兒童放學後回到一個空空的家,而電腦網絡無孔不入,兒童很容易在網絡中看到色情影象,不但失去了童真,還會引起一輩子的色情沉溺問題。那些原已缺乏剛強性格的男孩,加上未能與父親建立正常親密關係,便容易响往同性戀的色情電影,繼而有戀慕男孩傾向,若被年長男性引誘或性侵犯,便可能會變成同性戀者。

同性戀者在北美雖然佔不超過3%人口,但因他們大都是知識分子和專業的高薪人仕,他們互相團結,投身政界、娛樂傳媒和教育界,不消二十年間便控制了北美,成功地使同性戀性行為合法化,同居伴侶合法化,改寫同性戀為不再是精神病,更將同性婚姻在麻省合法化。到了2009年,美國有六個州的政府將同性婚姻合法化。加州的同性戀議員,還提倡三藩市娼妓合法化、加州大麻普遍合法化。

在這個將罪惡正常化的大環境中,信徒並沒有坐視不理,而是群起保衛傳統婚姻,在三十個州成功地推動人民投票,將一男一女婚姻放入州憲法內。要達到這些目標,需要寵大的金錢、人力和資源。在歐洲和美、加諸國中,只有美國才可成功地從人民的投票中保持神所訂下的婚姻定義。反顧歐洲,婚姻定義被改後,不但同性婚姻合法化,荷蘭將亂倫與多人婚姻也合法化,瑞典讓兄弟姐妹通婚合法化。美國得以保持傳統婚姻,這是神的恩典,也是無數基督徒禱告和努力的結果。

聖經和歷史中有不少例子顯示,神的子民愈被壓迫,愈是堅定不移;但愈是享受無憂,便會忘記恩主。昔日神差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離開繁華的埃及,步入充滿荊棘的曠野,接受神的試煉,和祂的律法。現今的北美信徒,也應學習約瑟的堅定不妥協,經歷神的同在。

(譚博士為傳統家庭促進會總幹事,亦為本院客座老師)

「華人宣教學會」宣教學碩士課程

大使命中心 中國信徒佈道會 中華福音使命團 華人福音普傳會 合辦

緣起/宗旨

廿一世紀的華人教會積極與國際接軌,熱心參與普世宣教,需要更多有良好裝備的宣教人才。在哥倫比亞國際大學神學院 (Columbi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eminary) 的鼓勵下,四個總部設於三藩市灣區的宣教機構(大使命中心、中國信徒佈道會、中華福音使命團、華人福音普傳會),同工們經過多次會議,決定合作為華人教會培訓宣教人才。這項合作計劃定名為「華人宣教學會」(簡稱華宣)。「華宣」的使命宣言為:「透過宣教學課程為華人教會培育及儲備廿一世紀普世宣教人才。」
這項學分課程,蒙哥倫比亞國際大學神學院 (Columbi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Seminary) 接納為儲備學分 (credit in reserve) 。日後同學若進入 CIU/Seminary) 就讀時,可作學位要求學分。此外,美福神學院和豐收神學院都願意承認這些學分,並鼓勵同學修讀。

課程特色

為有心參與宣教服事的信徒和教會領袖,提供適切的宣教學訓練。理論與實踐並重。每科兩個學分,上課時間安排在兩個連續週末(週五晚及週六)共20小時。學費每科US$200,旁聽 US$100。
暫定每季開授一科,日後按需要而增加。

教授團

朱昌錂牧師 Doctor Missiology.
李亞丁博士 Ph.D., Intercultural Studies
李英柏牧師 Ph.D., Education
何俊明牧師 Doctor of Missiology
林安國牧師 Doctor of Missiology
陳惠文博士 Ph.D., Intercultural Studies
陳鐳牧師 Doctor of Missiology
溫以壯博士 Doctor of Missiolgy
溫以諾牧師 Ph.D., Anthropology
劉漢中博士 Ph.D., Doctor of Missiology

2010年開授科目及上課地點

1月 15,16,22,23日 全球化與宣教策略 (林安國牧師)
Gospel Operation for Chinese International華人福音普傳會
411 Airport Blvd., Burlingame, CA 94010
4月 16,17,23,24日 宣教學概論 (朱昌錂牧師)
Crosspoint Chinese Church of Silicon Valley矽谷匯點華人教會
658 Gibraltar Court, Milpitas, CA 95035
7月9,10,16,17日 宗教比較 (溫以諾牧師)
Great Commission Center International大使命中心
848 Stewart Drive, Suite 200, Sunnyvale, CA 94085
12月3,4,10,11日 宣教歷史 (溫以壯博士、陳惠文博士)
中信南灣福音中心CCM South Bay Gospel Center
10975 N. Wolfe Road, #201A, Cupertino, CA 95014

第二屆聯合書展暨開放日

學院於7月25日(週六)舉行了第二屆聯合書展暨開放日。共有14個基督教圖書及機構聯合參展,現場展出數千種福音、讀經、靈修、神學、婚姻、家庭、 教育、健康及聖經等書籍,所有圖書都以特價優惠灣區的弟兄姐妹。今年較特別的是美國蒙恬科技也應邀參展,以特價提供各種電腦手寫輸入、語音辨識及掃譯筆等高科技產品。 書展不收門票,並有免費午餐招待,現場還有100種以上的書及電腦手寫板等摸彩獎品供抽獎,吸引來自灣區各教會的弟兄姐妹共襄盛舉。

書展日期:7月25日 (週六)
時間:10:00 A.M. – 4:00 P.M.
地點:美福神學院 (850 Stewart Dr. Sunnyvale)
參展機構:
天道福音中心、環球聖經公會、美國福音證主協會、美國麥種傳道會、蒙恬科技、大使命中心、中國信徒佈道會、聖言資源中心、中華聖經教育協會 威克里夫聖經翻譯會、萬國兒童佈道團、神州傳播協會、尼希米環球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