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中老師
甚麼是Facebook(臉書)、Twitter、Google+?它們如何改變世界?WhatsApp、Line、WeChat (微信) 又是甚麼? 這些日新月異的網路社交軟體與基督徒有甚麼關係?
朱偉中老師
甚麼是Facebook(臉書)、Twitter、Google+?它們如何改變世界?WhatsApp、Line、WeChat (微信) 又是甚麼? 這些日新月異的網路社交軟體與基督徒有甚麼關係?
院長熊潤榮博士
有一次,在一個教會聽道。講員把一雙滿了淤泥的腳的照片,投射在講台旁的螢幕上。他指出耶穌洗門徒的腳(約13:3-5),可能就是十二雙這種發出臭味的腳。講員說的有道理。
在耶穌的時代,人群聚居之城鄉的「路」是泥路,其上有動物的糞便,甚至流著家中排放的污水和廢物。人走在其上,又豈能不染上泥垢?難怪進入屋裡時,都要洗腳。有錢人家中,有專門負責洗主人家和客人的腳的奴僕。他們的工作就是洗沾滿污垢的腳!可算是一種厭惡性行業。在窮人家中,負責洗腳的就是年紀最輕、而能做這粗活的兒童。可想兒童們都希望快點長大,把此粗活轉給下一個兄弟。換言之,洗人腳的是最沒有權力的人;有權力的人是理所當然地接受奴僕的服事的!
耶穌是有權力的老師,他卻刻意給門徒作榜樣(約13:15),也是給我們作為領袖和信徒的作榜樣。今天,教會和機構的領袖們,都甚少效法耶穌作奴僕的榜樣。領袖們會講道、開會、決策、管理,卻極少洗地板、清理廁所。我們交給專門做粗活的同工或其他人種的傭工。似乎我們距離耶穌的榜樣頗遠!
今天的「洗腳」
耶穌不單囑咐信徒要彼此相愛(約13:34),要忠心(路19:11-27),也吩咐我們要照顧貧窮、有需要的人(太25:35-40)。耶穌的兄弟雅各重申,信徒要看顧有需要的孤兒和寡婦(雅1:27)。今天,社會上貧窮而有需要的人,不單指沒有物質財富的人,也包括有病的和被輕看的人。
有多種原因使人被輕看、被疏遠。可能是那人患上疾病,其他人恐怕被這人感染而輕看他、疏遠他;可能是那人與眾不同,說話沒有自控能力,也沒有自我意識的能力,所以我們輕看那人;也可能是那人與我們同屬一個群體,但這人令我們感到羞愧,不好意思承認那人是與我們同一群的,所以我們輕看那人;也可能是那人有天生智力缺乏,不能完全理解常人溝通的規則,言行舉止使我們生氣,因而輕看他/她。其實,這些人被輕看、被疏遠是人之常情。可是,如果他們的背後是有身體、精神或靈性的欠缺,其實他們也算是「貧窮」、有需要的人。如果他們活在耶穌的年代,可能耶穌會叫門徒去照顧他們!耶穌也很可能親身眷顧他們,忍耐他們的冒犯,接納他們的言語不當,勇於承認他們是祂的朋友!
就如耶穌洗那十二雙臭腳時,其中一雙就是那位已聯繫大祭司、要出賣耶穌的猶大的腳!如果是我們,我們會用許多言語、藉口來抵擋猶大。教會和機構的領袖們,更會想出神學理由來抵擋!相比耶穌,我們的心胸實在是狹窄。我想:正因耶穌以奴僕的心態和身份來洗猶大和門徒的腳,我們才看見耶穌的偉大。同樣的,信徒若因基督的名,服事那些有病的和被輕看的人,這會顯出他們的高貴,而不是因為他們的講道、決策、管理和雄心大志等。我們應該有新的眼光、懂得看;有新的觀念、懂得去服事。
耶穌很可能洗門徒的腳只一次,就是祂與他們最後吃晚餐的那一次。耶穌的目的是作榜樣,要我們效法祂(15節)。祂吩咐門徒:「你們也當彼此洗腳」(14節)。要達到「彼此」洗腳,我們要接受對方的服事。接受服事應該是很容易吧!可是,我們願意接受那些我們輕看的人、那些我們覺得冒犯自己的人的服事嗎?不太容易!通常,我們會不與他們說話,避開他們、疏遠他們。也輕看他們的服事,包括代禱。因為我們不要受他們的好處,免得欠了他們,使心裡不舒服!這些驕傲的心理和狹窄的想法,正表明我們離開主耶穌的榜樣和吩咐甚遠!我們需要恩典!
主,請開導我們,也幫助我們實踐祢的吩咐:「你們也當彼此洗腳。」阿們!
程國儀牧師
美國海外宣教會總幹事Rufus Anderson是一位有名的宣教學家,他給成熟的教會下了一個定義,就是能夠自養、自治、自傳。基督教入華已有二百年了, 中國教會不單達到以上的條件,甚至還向普世差出了許多宣教士。可是中國基督教教會有本色的信息嗎?還是依樣畫葫蘆地傳遞西方差會的信息呢?換言之,華人教會有自己的屬靈模式及傳統嗎?
一位資深的神學教授對我說:「根本就沒有華人神學或屬靈模式。」他指出華人神學要就是套用西方學說,或者回到傳統的儒釋道中去找,一直沒能建立起華人本色的基督教屬靈傳統,典型的例子是第五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1966)中的〈華人教會屬靈傳統的反思〉,除了略提倪柝聲及太極拳之外,資料全是西方教會的屬靈遺產。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神學家著手研究華人的屬靈傳統,他們主要沿著三條路線進行:中國主流儒釋道的思想、屬靈模式和教會歷史。
儒釋道的思想
大部分學者都從儒釋道來看中國基督教的屬靈傳統。天主教神學家秦家懿和孔漢思在神學宗教對話中,認為應從中國聖賢哲人宗教來將基督精神本土化,以致基督教能夠移植到中國,成為中國的屬靈傳統。(參《中國宗教與西方神學》)郭鴻標也從儒釋道的修養引介了中國式的基督教靈修。(參氏著《靈修傳統巡禮》)他們的進路正正符合了普渡大學社會學院楊鳳崗教授的發現。他研究美國華人基督徒,發現許多華人信徒的生活表現,都是結合了基督教與中國傳統(以儒家為主)的價值。(參氏著Chinese Christians in America)
溫以諾在探索中國本色神學時也認為華人屬靈觀是「最難處理的一項分題」,因為「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最缺乏的是論及宇宙(始末及屬靈境界)。」他的中色屬靈觀就是從儒釋道入手,延伸至屬靈的家庭,揉合了西方教會增長論及中國的家族理念。(參氏著《中色神學綱要》)
蕭輝楚從另一個角度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他發現縱然神學立場宛然相異的教會領袖,如趙紫宸、吳雷川和王明道,也會有相似的屬靈觀,就是「聖靈改造人格的道德模式」。是否因為他們雖然歸信基督,卻仍然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薰陶?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賈玉銘及倪柝聲的「崇尚靈性追求的奧秘模式、宋尚節及耶穌家庭的「活出靈力奇事的異能模式」,是否也受中國的儒釋道傳統影響多於西方教會的影響?蕭輝楚的研究,誠然發人深省,對於華人屬靈傳統的探討,的確很有價值。(蕭輝楚著〈華人教會中的聖靈〉)
屬靈模式
林榮洪在《風潮中奮起的中國教會》中探討中國本色化神學的過程中,借用了尼佈爾的「基督與文化」的五種類型,其實這方式也可應用在研究華人的屬靈傳統。例如敵對文化的判世屬靈觀(如王明道、王永信等);結合文化的順世屬靈觀(如王志心、丁江訓等);超越文化的出世屬靈觀(如趙紫宸、梁燕城等);反合文化的共世屬靈觀(如倪柝聲、楊牧谷等);改造文化的入世屬靈觀(如張亦鏡、蔡元雲等)等都可以追溯華人基督徒的屬靈立場的根源。這條路線很值得繼續探討。
教會歷史
趙天恩將華人教會的屬靈傳統分為四個階段:西教士影響時期;信徒自省時期(1920年代的趙紫宸、徐寶謙等);自傳運動(1930-40年代,王載、倪柝聲、賈玉銘等);及九七前後。(參氏著〈華人教會傳統屬靈模式對今日信徒之影響〉)
結語
在馬禮遜入華二百多年後的今天,也應該是華人教會屬靈傳統定位的階段。深信研究的進路,可以採用或結合上述的三條路線:從中國的傳統宗教思想入手、從個人及群體的屬靈類型、及從歷史的角度。盼望本文能激發學者同來參與探討,為華人基督教會的屬靈傳統開闢前景。
本年度「美福之地」募款餐會於6月8日在Santa Clara市狀元樓餐廳圓滿落幕,與會約有三百多的來賓出席,大家共聚一堂,回顧美福過去一年來神如何多方使用美福及恩待美福,也展望美福的未來,能購買校舍成為美福的家。我們向神獻上感恩,不斷供應美福之需,也期盼神感動更多人一同來推動美福的神學教育事工!將一切榮耀歸於主!
2014春季(四月至六月)
課程 | 老師 | 日期/時間 |
師生小組 | 熊潤榮博士 程國儀牧師 |
1/13-6/2 |
新約神學 | 張茝芬博士 | 4/1-5/20 |
約伯記 | 熊潤榮博士 | 4/5-6/7 |
電鋼琴伴奏 I | 崔美杰老師 | 4/9-6/25(A) 4/8-6/24(B) |
靈命塑造 II | 熊潤榮博士 | 4/21-6/16 |
網頁設計 I | 翁千斐老師 | 5/8-6/26 |
但以理書/ 撒迦利亞書 |
張茝芬博士 | 6/10-7/29 |
音樂與崇拜 (Freson) |
崔美杰老師 程季鳴老師 |
4/11-4/26 |
週六早會10:30am-11:00am
張若琦
2014年3月中旬,我和先生(黃哲斌)有機會參加了「美福神學院」所舉辦為期兩週的聖地之旅,除了領隊由熊潤榮院長擔任,在以色列期間我們也請了在當地牧會多年的張實賢牧師為嚮導,如此堅強之陣容,想要沒收穫也難喔! 我們每日由弟兄姊妹的分享開始一天的行程,每晚院長也聚集所有人做簡短的討論,並針對當天所參觀的地點有一簡單的回顧,這趟旅程真可說是滿載而歸!
走過的景點有許多,遍及約旦、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地,在瞭解了幾千年的歷史背景後,也終於對這裡錯綜複雜的宗教與政治紛爭,有了粗淺的概念。 踏著當年主耶穌所走過的路,身歷其境的揣摩《聖經》所記載神的話語,好幾次都無法掩飾心中的激動,也體會到神的信實與祂偉大的救贖計畫。記得有一天我們去參觀「花園墓」(Garden Tomb),就是那傳說中可能存放過耶穌屍體的地方,並在那裡守聖餐,我再次聆聽到聖餐時牧師都會唸的熟悉經文「……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林前11:23-26) 。那時我的腦海裡浮現主耶穌背負十字架走「苦傷路」的情景, 我當下忍不住掩面啜泣,心疼我們的主耶穌在受死前為我們的罪所受的苦;偉大 的父神為了愛我們的緣故,竟捨了祂獨生愛子……眼前的餅與杯對我而言,不再是毫無感觸的每月例行公事,當時心中的激動真的叫我畢生難忘。 主耶穌雖然受死、埋葬,但卻也以無比的大能實現了祂生前的宣告,第三天從死裡復活,升天了! 誠如那墓穴門前掛的牌子上頭寫著:He is not here, for He is risen,祂戰勝了死亡而復活,這對我們信徒而言是何等大的盼望啊!
旅程接近尾聲時,我們到了風光明媚的加利利湖畔,那附近有三個 教堂,分別是「八福堂」(紀念耶穌宣講「登山寶訓」的地方)、「五餅二魚堂」以及「彼得首席堂」(復活後的耶穌與彼得對話之處,載於《約翰福音》21章)。每行經一處,腦海就浮現出福音書所記載當時的情境。特別是當我們一行人坐上那艘仿耶穌年代的漁船航行在湖面時,大家高興地一起唱著詩歌:「有主在我船上我就不怕風浪……」我的心既興奮又充滿了感恩。
在弟兄姊妹的歌聲中,思緒倏然地回到了五年前,那時僅因單純地希望子女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中受教育,我們便辭掉了家鄉穩定與熟悉的工作,「勇敢地」移民到加州的灣區來;但真感謝神,祂一天天、一步步地引領與看顧,如今兩個孩子都已陸續離家上大學,這期間哲斌也有機會到「美福」學習並順利地畢業,我們夫妻倆階段性的任務可說已達成了;而當我想著下一階段的道路應如何走下去時,卻對未知的將來有種莫名的懼怕;但聖靈那天藉著船上的情境提醒我,對未知的將來必須要有信心,就像當年門徒們在船上遇見暴風雨而感到極大的害怕時,主耶穌平靜了風和海,主對門徒們說 :「為甚麼膽怯 ? 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我不禁向神禱告:「主阿 ! 請赦免孩子的小信,我知您已將我的未來預備妥當了!」因為過去這些年在我自己與家人身上的經歷,就充充足足地證明了神豐富的恩典與看顧,神是有大能且信實的神,祂絕對還會像以前一樣繼續地帶領我的,那我還有甚麼好擔心害怕的呢 ? 藉著這樣的提醒,我的心豁然地開朗了,就如一首詩歌所說:「我不知明日將如何,每時刻安然度過……我不為將來而憂慮,因我知主所應許……我知主掌握明天,祂必要領我向前。」
何其有幸能走這一遭,雖然這趟美好的聖地旅遊已經畫下了句點,但我人生的另一個旅程才正要開始呢,我確信愛我的神會一步一步地引領我, 走向祂為我所預備的未來-「不要怕,只要信 !」
周光新
今年3月17至29日 ,我們一行十八人由美福神學院熊院長帶領完成了為期十三天的聖地之旅。親自走過主耶穌和祂的門徒在兩千多年前所走過的路,透過講解,聖經裡的故事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如果有人問我感受,我會說:「聖地古老壯觀,神真偉大。」
從我自己看,我的得著超過了我當初要去的目的。我信主十六年,在美國的工作是教學生做陶藝,所以收入也不高。開始時我對我姊妹說:「費用太大,不想去。」但是看到她信心很大,她也勸我說:「我們都是基督徒,就是為了多了解聖經的歷史,我們也應該一起去。」後來我們開始認真禱告,我意識到去一定會提升我們對天父的信心,親身體會主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一切。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多找到一些做陶藝方面的「創作靈感」。
當我們告訴家人朋友要去以色列的時候,我可以從他們的眼裡看出他們的擔心,也有人問我:「那裡安全嗎?你真的要去那裡嗎?」坦白地說,當初我的信心還真是不夠,也有擔心,但既已做了決定就不要退後,把一切交給神吧。就在我們準備出發的前幾天,在新聞裡聽到以色列邊境被炮擊,又發生馬航班機失踪事件,這些好像是不祥的預兆,但也提醒了我要為此行禱告。我沒有把這些擔心講給別人聽,只是認真地為我們大家的平安禱告。從舊金山飛往約旦的第一站途中,我既擔心,又心情激動,所以一直沒有睡著。有幾次我感覺到飛機的顛簸比較大,我就對天父說:「我們去聖地,求袮幫助。」當我這樣禱告的時候,飛機立刻就平穩了,真是感謝天父。後來我就再也沒有擔心的感覺了。
這次旅行比我以往去的任何地方都更有意義和感受更深。我們在約旦和以色列看到了神創造世界的偉大和祂在「應許美地」的作為,可惜我沒有更好的詞匯來表達我所看見的「壯觀」。遺憾的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已經沒有甚麼完整的古建築和當初大自然的美好。人由於罪、私慾和權欲,背叛了神,「應許美地」經歷了無數次的大小戰爭,破壞了神起初創造天地的美好旨意和功用。故此我心情感到沉重。當我們在約旦、以色列看到許多殘缺不全的古老建築時,我除了遺憾,也有感恩和讚歎。難以想像那麼多年前,在沒有電、沒有任何工業機械的情況下,單靠人的體力和智慧可以造出這麼壯觀的古城奇景。我忍不住拿著相機一直按快門,沒有心思聽講解。我拍下了許多的歷史說明記錄和我喜歡的藝術、造型、建築等,那些都是神賜給人的創作智慧與能力的見證。
有很多地方都讓我特別被觸動。在主墓堂有一塊石板,傳說是主耶穌死後從十架放下之後安放身體的,我按手在石板上,那一刻我覺得與主格外親近,我心裡對主說:「謝謝袮為我所做的一切。我不會讓袮失望。」我們走過主耶穌背著十字架走過的台階小巷「苦傷路」時,沒有拿甚麼東西還得花二十多分鐘。我想像主當年遍體鱗傷,疲憊不堪,還要背著沉重的十字架,祂當時是何等艱辛。……在雞鳴堂,也就是聖經裡講到彼得三次不認耶穌的地方,我也很被提醒,對自己說,無論今後的生活經歷怎樣,我要憑信心把我與妻子完全的交給神,請神來帶領,神才是我們的滿足和盼望。在哭牆,我們按照規定,男女分別在兩邊,我在那裡為世界和平禱告、為神的創造與救贖感恩,求神的旨意更多降臨在這地上。
這十幾天中,我們的團隊成員彼此照顧,一起禱告、分享,相處愉快。我們非常感恩能夠與大家一同經歷這次聖地之旅。也求神祝福美福的聖地考察學習課程和學院所有的事工!
請掃描右面的二維碼(Scan QR Code),或選「查找公眾號(official Account)」、輸入「同享美福」搜索(search)、勾選「接受消息(Receive Messages)」,您就可以訂閱接受美福神學院的期刊等信息!
只有簡單曲譜,你可以配樂伴奏!給神學生、教會中樂意司琴的弟兄姐妹的課程!
美福建立了電子化教室:有7座電子鋼琴,高清投影屏幕,學生各戴耳麥、同時彈奏,安靜專心。
這是有果效的教學:老師自編教材,學生隨時提問,看到老師與其他同學的指法。
授課教師:崔美杰老師 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鋼琴系助教研究生班,上海音樂學院日本Yamaha三排鍵大琴高級師資培訓班; 歷任上海華東神學院管風琴師,教授鋼琴多年。
課程內容:1,鋼琴基礎課程;2,即興伴奏;3,讚美詩歌彈奏三部曲。
課時: 每班限額6名。學費480元,如需要在美福練琴,另加lab fee。
A班:4/ 9- 6/25 每週三早上10am – 12 pm (2學分)
B班:4/10 – 6/26 每週四晚上 7 – 9pm (2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