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典之旅 – 畢業感⾔

江聖潮


時光飛馳,不知不覺中我已在美福神學院度過了整整三年的學習生涯。回顧2016年2⽉24⽇,也正是中國春節農曆新年期間,因著神的呼召並內⼼的感動,我毅然辭去從事二十三年之久的⼤眾汽車公司資深財務主管職位,離開了⾝體孱弱、孤獨⼀⼈的⼋旬母親,來到美國就讀美福神學院。我堅信這是神的呼召,也是神的安排,這更是出⾃神美好的旨意。

記得當時還在擇校階段,⾯對美國為數眾多的神學院,有英語教學的,中⽂傳授的,各基督教宗派辦學的以及⼀些⼤型教會內部創辦的聖經學院,我陷⼊了迷茫之中。我切切需要神的帶領、親⾃指引我的腳踪,使我得以⾏⾛在祂的旨意下。神是信實的,他使我經歷了祂的奇妙。當我翻閱美福神學院的資料簡介時,⼀⾏並不起眼的⼩字映⼊我的眼簾,那是學院的辦學宗旨與⽬的:學習神的話語,塑造⾃⾝的屬靈⽣命,培養神教會的牧者。短短幾⾏字對我內⼼產⽣了觸動,那不正是我所渴慕與追求的在主裡的生命長進嗎!神也藉著詩篇鼓勵我:「你所揀選,使他親近你,住在你院中的,這⼈便為有福。我們必因你居所,你聖殿的​​美福知⾜了。」(65:4)感謝主!

神是信實的,祂的安排是可靠的。在美福神學院就讀的這三年中,我對聖經有了更深⼊的認識。儘管在這之前,我⼀直以自己為老基督徒自居,因為我出⽣於⼀個四代均為基督徒的家庭,並且從⼩我的家裡便有規模不⼩的家庭聚會,李天恩,王宗孝等名牧也被邀請來聚會講道。在這樣的氛圍中,耳聞目染,總覺得自己對聖經有著較淳厚的認識。然而,在美福的學習期間,讓我領略到了許多不同以往的神學觀念與學術思想。尤其是熊榮院長在舊約聖經研究上的教學、開拓了我對聖經研究方面的思路與眼界,同時也掌握了對經文和神學思想等學術研究的技能。

不僅如此,院長、各任課⽼師,以及教職員⼯對我自身的靈命提升也產⽣了極⼤的影響。這樣的影響並⾮來源於課堂講義的說教,⽽是來自他們自身的魅力與感召力。這樣的魅力發⾃於他們的內在⽣命,這樣的魅⼒更是來源於基督的愛的⽣命。在美福的三年,院長、⽼師,同⼯們⽤他們的愛⼼並⾏為教會了我什麼是愛,什麼是謙卑,什麼是忍耐…等基督⾝上的美德。畢業在即,⾯臨走向禾場,我深覺應從自身做起,成為基督愛的管道,來滋潤世上眾多乾渴的靈魂。
三年的學習⽣涯也教會了我眾多牧會與植堂的技能,使那些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能真正成為為神效⼒的裝備。正所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神學知識成為實踐⼯作中的理論依據,⽽⼯作實踐反之加強驗證了那些理論依據的真實有效性。

面臨畢業,在校期間的⽣活點滴漸次浮現眼前,⼼中不由燃起難以割捨的情懷。此時⼀個美妙的旋律在⽿邊響起:「 ⼀切都是恩典,基督恩典。這是永不離棄的愛,不在乎我的錯失。這是永不改變的愛,不在乎我的⽤處。全因你創造了我,你也救贖了我。⼀切都是恩典,基督的恩典!」

正如美福的校歌所唱的那樣,我今天所經歷的⼀切,包括我整個的⼈⽣之旅,在神看來,都是如此的短暫。三年的時光更如飛馳的⾼鐵⼀般如飛⽽馳,⼀閃⽽過。或許微不⾜道。然⽽正是這短暫的三年,卻成為我整個⼈⽣的⼀個重要的轉折點與⾥程碑,因為我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愛與恩典,基督的恩典,永不離棄,永不改變。

在校期間我領受了眾多的恩典與愛,我也甚願將這些滿滿的恩典與眾⼈分享,同享這屬天的美福。

更認識神

王曉雯


尊敬的院長、老師、各位牧長、來賓還有美福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很榮幸、我代
表美福神學院第十屆畢業生致詞!我要說的也可以代表他們的心聲!
過去幾年有不少人問我,為什麼你要來美福神學院?這其實是兩個問題,第一個是為
什麼要讀神學?第二個是為什麼選擇美福?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讀神學?

回想四年前當我開始有想法讀神學的時候,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更認識神。我
從小就在一個基督徒家庭中長大,所以我的兒歌是讚美詩,我的兒童故事是從聖經而
來,因此我了解聖經的時間也許比一些人要早,這一點我很感謝我的父母。二十多年
來我對神的認識,就是祂是慈愛的,也是公義的。祂的慈愛在於耶穌基督為世人釘十
字架,祂的公義在於審判罪人。
但是在我讀神學院之後,我開始從聖經中認識神的更多方面。祂是出埃及記中用約與
人建立關係,又用律法與人維持關係的神;祂是士師記中對敗壞的以色列家恆久忍耐
又有恩慈的神;祂也是約伯記裡告訴我們即便不明白苦難,但仍然可以向祂申訴並且
倚靠祂的神;祂還是耶利米書中以永遠的愛愛祂悖逆的子民,帶他們第二次出埃及的
神。感謝神,感謝祂藉著聖經讓我更認識祂自己。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選擇美福?

如果你來過美福的話,就會知道美福校園並不是很大,但是就在這個小小的神學院中
,我從老師和同學身上獲得了很多感動。在美福,每一位老師都竭盡所能地為同學安
排課程、解答疑問,同學們在學習上相互幫助,在生活中也彼此照顧。這讓我認識到
,我們是同學,更是主內的弟兄姊妹。在美福三年半的學習,我慢慢體會到以弗所書
第四章2-3節所說:「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
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感謝神,感謝祂藉著美福讓我體會祂的愛。
作為神學生,除了在學院學習以外,熊院長也勸勉我們要在教會中殷勤服事,在了解
聖經的同時,更要把真理帶到教會,去教導更多的弟兄姊妹。熊院長更是鼓勵同學們
要支持宣教機構、外出短宣,去到最窮的國家服事窮苦的人,把福音傳給他們,這難
道不是耶穌在世上做的事情嗎?當我真正投身在宣教事工中時,我才真正認識到神的
國和神的愛不止在教會的四道墻之內,在我看不到沒去過的地方,那些因著傳福音受
逼迫的人也是我的弟兄姊妹。感謝神,感謝祂藉著福音讓我更認識祂的寬廣。
在美福神學院短短三年半的時間,神確實讓我更認識了祂,可以說我來讀神學的目的
實現了,但就像蘇格拉底所說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當我越認識神

,我就越發現自己不認識祂很少。神是奧秘的,但是感謝祂的恩典,祂樂意我們藉著
聖經、藉著教會、藉著祂給我們的大使命,讓我們認識祂是怎樣的一位神—祂是舊約
中公義又仁愛的神,也是新約中甘願捨己成全救恩的基督,祂更是今天你我心中常賜
感動和安慰的聖靈。也許我們窮極一生都無法完全了解神,但我會盡我所能在每一天
每一個經歷中努力更認識祂。感謝和榮耀都歸給神,謝謝!

因祂 對 我 說 : 「我 的 恩 典 夠 你 用 的… 」

周淑芬


2016年秋季我剛進美福; 十二月初,旋即參加學校的畢業典禮,我仍記得熊院長那天的分享─傳道書3章1-8節「凡事都有定期,…」對我而言,正是「安靜有時」的一段日子。在那之前的三年,丈夫因為癌症過逝、七個月後我失去了最愛我的父親;時隔兩年又失去了母親。按憂鬱症的調查報告,這是人生最大的打擊。哭過、絶望過;但我年少時認識的天父上帝,衪是愛我,領我走過生命的低谷。聖經:「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 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詩27:13)正是這浩大的恩典,催促著我!

擱淺的歲月

如使徒保羅,我的生命中也有兩根刺,一是文憑,其次是音樂。據說曾祖父是做磚瓦致富的,家裡從不缺吃、穿。然而我童年的記憶中更多是,大人永遠吵不完、打不完的架。「小時候,在 哭聲裡長大,讓我的日子永遠蒼白憂鬱。 … 」【楊喚詩集】<小時候.> 然而,對我最大的打擊絕對是高中聯考前夕,家裏破產,迫於經濟的壓力,父親送我進高中職業學校,為在畢業後分擔家計,心裡萬般地委屈; 一直以來我在升學班,夢想著上大學、翻轉人生,當下宛如跌入谷底; 頭一次我真正感受到人生的絶望,開始低著頭的日子。是神的憐憫,二姐帶我走進教會,那年我十六歲。

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十八歲受洗,我的環境並沒有驟然改變。然而,聖經中神的話,正一點一點地改變我,使我仰臉; 我的心不再一樣,聖經中:「我〈神〉以永遠 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31:3)。耶穌十架的愛,刻在我心版(賽53:5-7)「..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主憐憫我的遭遇; 苦難多,恩典也顯多; 「我幾次流離,你都記數;求你把我眼淚裝在你的皮袋裡。」(詩56:8)

失落的音符

從小就喜歡唱歌,小學三年級,被甄選進學校合唱團,老師還要送我去參加全市兒童歌唱比賽。家道中衰後,學音樂對我來說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幾年前神特別的感動讓在我帶領兒童音樂服事的五年,經歷祂的大能。我感謝神!在沈訶的日子裏,詩歌成了我的安慰,讓我可以謳歌,因「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 」(詩34:18) 也唯有神,「祂使人夜間歌唱」。(伯35:10)

祂為我死,我為祂活

正因為前幾年経歷太多的死亡(請相信神真能醫好傷心的人),加上許多年內心揮不去地強烈地感動─ 主恩浩大,我願以有限的生命,為主擺上!感謝神帶領我到美福,開闊了我屬靈的眼睛,使我識主更多; 此外,我的音樂主修,老師們給我諸多鼔勵、教導。「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腓一:3)衷心感恩所有師長們。

往水深處撒網

去年十二月,在取得聖経研究文憑時寫下:「爸、媽,要告訴你們,是神莫大的恩典,誏我走在完成夢想的路上,而這大恩是在神永恒的事上」。今年底,我即將取得音樂事工碩士(M.B.S.),「白白得來,也當白白捨去」。我感謝天父的揀選,祈願我的生命與未來的服事能夠「榮神益人」!

知慧的開端

彭方幼君


2006 年我開始在美福神學院修讀道學碩士,2007 年因為身體健康情況,沒有繼續將學業完成。十年後,2017 年,重拾書包,回到美福完成學位。與熊院長傾談之後,獲準可以繼續在美福修讀神學碩士學位。回顧過去一年半的學習過程,只有一句話,「全是恩典」。  為什麼會如此説呢?

 

  1.  神學碩士是一個進深研究神學的教育,主要是學習如何作深入的研究,對聖經有更明確的認知。研究的過程包括:從原文監定聖経翻譯版本,包括七十士釋本(舊約聖經希臘文翻譯);還有,比較舊約經文如何引用在新約聖經,如果有出入之處,又如何解釋呢?一層層的硏討下去,一節節的連結起來,最後才下結論。感謝熊院長細心的指導,又替同學們提供研究的方向,一起探討聖經中難解的經文和問題。

 

  1.  聖經和神學是息息相關,探討聖經問題中,也牽連到神學的研究。方老師敦敦引導我們,細心明白各種神學思想和如何分辦神學家的寫作風格和技巧。例如,若是比較巴克和士來瑪克(十八世紀現伐自由神學之父),乍看之下,巴克的神學好像很保守,那是因為與士來瑪克對比的關係。另外,我也學習如何從一章経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庅用和研究。例如,創世記一章,神的創造記錄,可以與科學對話,或是與進化論相比,又或者如何從環保的觀點着手,都可以大作文章,在神學的領域里與各行學術打交道,好得無比。

 

  1.  我今年61歲,仍然有精神和體力上學,看書,寫作業,都是神的作為。神學碩士每個課程的主要功課,就是寫文章。小文章數千字,大的差不多要八千字。還要看無數的書本,找寫文章的題目。差不多每日就是啃書,寫文章,再啃書,修改文章,一直到文章完成。雖然寫的東西還是很生硬,但當中的學習是很充實的。感謝神,當讀書疲累時,可以和小外孫和外孫女遊戲,放鬆心情。

 

  1.  在念書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事實,就是無論看多少神學書本和做任何一個作業,最基本和實際的知識是不可或缺的、就是聖經的底要橴實。很多聖經學者,無論是基督徒與否,他們對聖經的內容都很熟悉。看他們的著作時,如果一邊看書,一面再看聖經,就要花很多時間,思緒也容易打亂。所以現在要做這麼多的研究,要繼續努力的將聖經重看多遍,裝備和聖經學者對話。聖經學者羅絲.瓦格納 (J. Ross Wagner) 寫道:「保羅對聖經的認識是因為他是在一個『猶太人中的猶太人』的環境下長大,從小就開始背誦聖経。對以色列人的聖經(舊約聖經)和傳統的解經都暸然於胸,甚至比他同年的學友更佳。」(我的翻譯,J. Ross Wagner,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Paul, ed. Stephen Westerholm (United Kingdom: Wiley-Blackwell, 2011), 163.)。保羅留下一個很好的榜樣讓我們學習。

 

總括:做硏究,要看書。傳道書12:12 說:「著書多,沒有窮;讀書多,身體疲倦。」學海無涯,書是多到看不完,學問也是做不完。但是傳道書也説,12:11,「知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對聖經熟悉,其他書籍,就是錦上潻花了。

靠著耶穌得勝

張瓊濱牧師


很高興以美福校友的身份來跟今年的畢業生講幾句話。

提摩太前書第六章11-14節是保羅對即將上任牧會的提摩太所說的話,保羅嚴肅的勸勉他要堅守基督正道,忠心的為真理而戰。

這裡講到一個屬神的人(man of God)應該要做的事情:什麼樣的人才是屬神的人呢?新約中屬神的人(man of God)只出現兩次,在提摩太前後書中,都用在提摩太身上。指『在神的屬性上與神聯合,因而彰顯神並代表神的人。』屬神的人就是在生命、品格、觀念、和功用上,成為神所用的人。

畢業生,我也將保羅對提摩太的稱呼,稱你們為屬神的人。因為你們是獻身在神國的事工上,是服事主的人。屬神的人有三點需要注意的事項:Flee, Follow and Fight。

一:要逃避 (flee) 私慾的誘惑(提前6:11上)

要逃避自高自大驕傲的心態,敗壞的思想,不滿的情緒,愚蠢和有害的情慾,貪愛錢財的心,和錯誤的教導。特別有兩點,就是要逃避金錢和色欲的誘惑。保羅說貪財是萬惡之根。一些出名的電視佈道家,都因為財務的問題被查問,甚至被下到監牢裡。當你們接受呼召時,絕對不要想到將來會賺多少錢,而是想到將來為神贏得多少靈魂。保羅也警告提摩太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就像約瑟逃避波提乏的妻子的引誘一樣。一個屬神的人,要逃避誘惑,好像是在逃避瘟疫一樣。不是隨意的跑,乃是用盡全力去逃

要追求(follow)屬神的品格(提前6:11下)

要持續不斷的追求那些屬神的美德和特質。保羅提醒提摩太要追求六種品格: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

公義:行事為人和話語上要做對和聖潔的事情。效法基督的樣式。敬虔:是一個人對神的態度,是一個人內心的表現,表現出來的敬虔的生活。信心:不論在任何環境和困境中都相信神的手在扶持,相信神的能力,神的計劃,神的主權,神的應許,沒有懷疑,沒有退縮,勇往直前向著標杆直跑。愛心:愛神和愛人的心,要不斷的增長。這是無條件和不求回報的愛。忍耐和溫柔:就像跑馬拉松一樣需要忍耐,以不變的心志來服事主,並且以溫柔謙卑的心來服事人。

三:要打美好的仗(提前6:12)

服事的工場就是一場屬靈的戰場,與黑暗的權勢爭戰。這是傳道人持續要打的仗。保羅把他的棒交付給提摩太,要他為福音的真理,繼續打那美好的仗。所謂美好的杖,就是持守無虧的良心,和無偽的信心,做事對得起神,對得起人,而且在信仰的真道上站立得穩,以愛心宣揚神的福音。

當我們為主的名傳福音的時候,一定會受到攔阻和抵擋,或者有人跟你的看法不同而爭論不休。很多人將打仗的對象弄錯了,將戰爭的矛頭指向自己的同工,或和你意見不同的會眾,造成教會極大的虧損。我們不要上錯戰場打錯仗。

你們畢業之後,無論去到那個服事工場,要記得這三個F(逃避Flee,追求Follow ,打仗Fight)。遵行這三個,你的生活就有喜樂(Fun),否則失敗(Failure)就在前面等著你。要打那美好的仗,這是一個一生的承諾,要持續持守當初你們蒙召時,對神所發的誓言。

祝福畢業的同學們,不但能打那美好的仗,而且能夠靠主耶穌爭戰得勝,並且得勝有餘。

 

陪伴走過沙漠

院長熊潤榮博士


畢業生,恭喜你們完成一個裝備的階段。今天是你們的畢業典禮,你們終於畢業了。鼓勵你明天就開始使用你的裝備、去好好的服侍其他人。這裡,我要藉著先知以利沙的公開服侍來彼此勤勉,效法他來服侍我們周遭有需要的人。

故事的背景是這樣:摩押背叛北國以色列,不再進貢了。於是以色列要出兵攻打摩押。出發之前邀請南國猶大聯合出兵。當時因為兩國的王室是親家,所以南國願意出兵。不但如此,南國還要求他的附庸國以東出兵。所以3個國家的聯合軍隊浩浩蕩盪的向摩押進發,可能他們心中都覺得有3個國家的聯軍,他們肯定會打贏摩押的。

可是他們的準備不夠,還有他們的策略不好。3國的聯軍在以東的沙漠裡走了7天後,水都用光了。經文說:軍隊和所帶的牲畜都沒有水喝了。水是人和動物生存所必需的,而沙漠是一個炎熱、乾燥、沒有水的地方。在沙漠中缺水,不要說打仗了,整個聯軍都快要渴死,面臨全軍覆沒的的危險。難怪以色列王說:不好了!神招聚我們這三王,乃要交在摩押人手中(10)。在這很不樂觀的環境中,猶大王問:這裡不是有耶和華的先知嗎?我們可以托他求問。以色列的一個臣子說:有、有以利沙,就是以前服事先知以利亞的。

我們覺得詫異、為何以利沙會出現在以東的沙漠?原來以利沙隨著以色列軍隊,從他自己的地方、可能是迦密山,去到撒瑪利亞,陪伴以色列的軍隊、也是他的同胞,去到約旦河旁;再陪他們沿著死海的西邊走,繞過死海的南端,來到以東。之後在以東的曠野繞了7天!這條路並不短,從迦密山來到死海的南端有120英里,走路就需要好幾天。似乎以利沙預計這次以色列出兵會有危險,所以安靜的全程陪伴他們,一起與他們長途跋涉,走過沙漠,一起受乾渴。以利沙給了我們榜樣:讓我們也陪伴我們服侍的人走過沙漠。

思考:一,服侍人不是單講一篇信息,或傳福音,或給予經濟的幫助。其實,這些都是蠻容易的。在這個時代,更需的是我們陪伴有需要的人走過他們的沙漠。今天,許多人是帶著隱藏的憂鬱症、心靈的乾渴,內心的傷痛來生活。他們需要深層的醫治,需要耶穌所賜的活水、解他們的乾渴。可是,是在我們陪伴他們走過沙漠,他們才會打開心靈,接受我們的幫助,接受基督的活水和醫治。

有一個信徒告訴我她個人痛苦的經歷,我聽了覺得無能為力,也知道不是講兩三句安慰的話,或一起祈禱就可以能夠幫助她。我坦誠的說,我不能做什麼,我陪你走過去吧。想不到她很得安慰。也是真的,好幾年了,她在國外都告訴我她新的情況,我就盡力的給安慰和意見、讓她做決定時做參考,也為她祈禱。

陪伴需要時間,有些時候也需要我們在陪伴的時候一起與他們忍受乾渴。這樣才可以服侍到他們。畢業生、你準備忍受炎熱和乾渴嗎?不要怕,最後是耶穌陪伴我們走過沙漠,基督能夠在曠野中開江河,供應我們並我們服侍的人一切的需要。

二,跨越文化的服侍。以利沙是北國的先知,他不單陪伴以色列的軍隊,帶給他們神的拯救。他也陪伴聯盟的猶大和以東兩個國家的軍隊。其實,猶大的文化與以色列是不同的,以東人說的語言和文化更是不一樣。以利沙在他們中間,與他們相處,把神的恩典都帶給他們。今天,讓我們也擴張我們服侍的對象。不單是華人,凡是神要我們遇到的,就是不同文化、語言的人,讓我們都依靠基督,陪伴他們走過沙漠,把神的恩典帶給他們。

三,神掌管未來。我們知道這章經文故事的發展,以利沙宣告他們所在的以東沙漠會充滿水、他們會打贏摩押。事情果然是這樣成就了。不過,在故事結束的時候,3個國家的軍事聯盟也分裂了。那裡可以有許多的討論,但我們單指出一點:以利沙是沒有權柄改變軍隊的戰略。不過,他知道神掌管國家的政治。今天,當我們服侍社區或國家的時候,也改變不了社區或國家的政策,可能其中有不少的發展是我們不認同的。但不管國家社區朝哪個方向發展,我們都要效法以利沙、盡心竭力的解救社區和國家的危機,盡基督徒先知的職分。我們相信、神在掌管國家民族的發展,神知道一切。阿門。

畢業生,願基督祝福你們!

凡事都有神的美意

以琳


特別喜歡一首讚美詩「凡事都有神的美意」,歌詞寫得很好:無論生命遇到多少患難,總有一天,你經歷的艱難都將變成禮物,任何一件事臨到我們,都有神的美意!

記得剛來到美國的時候,人生地不熟,心裡忐忑不安,一切都是新的,一切又那麼的陌生,但是美福神學院的老師和同學給了我家人般的溫暖,讓我在異國他鄉有溫暖親切的感覺。和同學們住在一起,大家彼此相愛互相幫助,讓我很快可以安頓下來,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一路走來雖然困難重重,但是生活中處處充滿神的恩典和憐憫,神一直不離不棄的在扶持我,差派了很多天使幫助我,心裡真是充滿了感恩。

感謝神把我帶到美福神學院,感謝神給我們預備了這麼好的學校和老師,用聖經的真理教導裝備我們,用愛心呵護我們。在上帝的慈愛帶領中,我的生命有了很大改變,從風聞有神,到親身經歷神的大能。我願意活出主的樣式,用生命影響生命,忘記背後,努力向前,朝著標杆直奔。

三年學習生涯不知不覺已到盡頭,記憶中已留下了太多的片段,有太多的不捨,也許到現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有這樣那樣的茫然,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相信凡事有神預定的美意!我願意為傳揚主的福音,一生侍奉主,成為合神心意聖潔的器皿。「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願主在我們中間得到當得的榮耀。榮耀歸主,阿門!」

逝者如斯

田立柱


我有時想「時間」就是上帝給我們的最好禮物,我們所有一切都以「時間」的形式出現,機會也是在時間裡給我們的,沒有時間一切都「無從談起」。時間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沒有時間,生活會在哪裡呢?就是生命也需要時間協助,想時間的故事越多,對時間的想法就也多。時間簡直就是生命,至少是和生命「並駕齊驅」的,自然這只是一時的思想的漣漪,並非嚴格的思維邏輯。經不起考究的,但生命本身似乎沿著其本性的執拗,不肯放棄她這份權利。這如時間「不可逆轉」一般,人就是如此。那是無法更改的,人不就是這樣的「存在」嗎?

來美國的「機會」如今看來,純屬於「無意和巧合」。現代的通訊讓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聯絡,變得異常的容易,一個電話就可以拉近我們的距離,儘管遠隔重洋,也成了近在咫尺。電話那頭說他們在美國,於是我問「我們也可以嗎?」答曰:詢問一下,不久之後,回答來了,「可以」。但需要進一步的打聽詳細,在經過一系列的事情之後,人就去北京簽證了,雖然並非簡單的獲得結果,但是卻也有了眉目,再一次的北京之行,竟然通過這一關。不久就啟程前往了。過去聽人家說的那麼困難的事情,原來並非如此。正如同我們所說的那樣「得來全不費工夫」了。功夫也就是時間。而時間掌握在上帝手中。

學習《約伯記》是非常渴望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的,但是學來學去,還是沒有自己理想的答案,約伯的苦難究竟如何排解呢?上帝是需要為他的苦難負責嗎?上帝沒有承擔這個責任,突兀出現的那名句「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有點正面的回答,其實並沒有解答我們內心的疑問。這是一本沒有完成的書,或者說是一本向所有的人提出問題的書卷,古老又和我們的實際生活很近的書卷,我們今天豈不也是面臨類似的問題嗎。老師說那是「上帝創造的混亂」,似乎也不是圓滿的回答。雖然沒有答案,卻另外給我們線索。世界那麼多的苦難。到上帝面前才是唯一的選擇,儘管還需要一番的扣門功夫的。

一個階段的學業結束了,畢業在某種程度上意味「成功」,卻沒有那樣的「感覺」,神學的裝備,在這些日子是頗有意味的,細細想來當神學填補了我的思想空間的時候,那種充實就意味著我們生命得到了滿足。抑或我們那一時的思想歡愉,成就了我們生命的更新,成了祭奠於上帝的寶座之前祭物,把他獻在那裡是最好的,因為上帝是希望我們與他聯合的,保羅說當作「活祭」,他的意思,一定不會是不完全的生命,而是「沒有殘缺」的生命,而裝備不就是我們生命的更新過程嗎、想到這裡我們的思想好像有些欣然和安然了。成熟的生命是需要裝備的,我們只是完成了一部分的準備,期待上帝進一步的幫助。因為時間是來自於他的。阿門!

追求

崔美杰


人生都有追求的目標,赴「美福」讀神學是我最大的願望。入學二年之後於2015年順利畢業了,教會的工作也相繼忙碌起來,但侍奉中仍覺不滿足還想進一步充實自己,於是一年後又忙裡偷閒繼續修課,不知不覺中再一次面臨畢業!這次是否可以滿足了呢?

自15年起,伴隨學業而來的就是教會和弟兄姐妹的期望與重托,作傳道、作牧者,需要面對帶領的小組團契,並且要了解主日的信息如何滿足聽眾的需要,更要尋求什麼是合神心意的道,一種無形的壓力與日俱增!人就是如此追求-苦學畢業;再學再畢業,恐怕一生都沒有止境;真的體會到那句成語的真諦:Never too old to learn or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Live is learning !

入讀美福神學院之前,我和先生程季鳴一同在國內的神學院和教會有幾十年的聖樂教學和服侍工作,深知聖樂培訓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靈命影響。自小隨母親參加家庭聚會背聖經唱詩歌的我,但沒有機會系統地讀神學和研讀聖經,自知不足如何帶領大家呢?很長一段時間內心的渴望和追求終於實現了。這正是我來美福求學的初衷也是如此追求的動力!

近二年期間曾三次應North Carolina CCMC & CBC華人教會的邀請,赴北卡教會開展聖樂培訓事工,一次比一次有更多的收穫。今年7-8月第三次赴北卡詩班培訓時,內容和形式與前幾次大有不同,比如:學習《God Created the Word》這首詩歌之前,首先帶領大家讀創世記,重溫神起初的創造,談論神創造的秩序以及伊甸園內一切被造的美好和神最後的安息…。將一幅幅美麗動人的圖畫展現在腦海裡,再加上美妙的旋律,竟把這創造之歌唱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

由於在每天的學習之前,我準備了十分種的簡短靈修,選一句詩篇金句大家背誦,然後分享在生活中的應用,出人意外的是大家非常喜歡!甚至有人說不願意遲到,生怕錯過這一Sweet snack。我也十分感恩在美福修過崇拜音樂學院老師的課,有許多的得著。這的確是因追求而得到的碩果獎賞。

在北卡期間我們住在詩班一對夫妻家裡,有天晚上與他們一起看電影,真是難得的享受。可誰料到那部電影竟令我輾轉不眠,第二天迫不及待地在短講中與大家分享:一位年輕女子登山運動員,不幸跌下懸崖身亡,朦朧中魔鬼進入她的軀殼披上她的外衣,駕著她的車重返街市,旁晚時分她徐徐拉下車窗,緩緩地沿著路邊尋找單身夜行的男士,向他述說自己迷路了,請求他上車帶路,一路之上悱惻纏綿,那人竟魂不守舍跟著她進入一恐怖嗜血谷……等待他的就是不歸路。然後她又故伎重演…。這令我想起一節經文: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五8)。魔鬼不是呲牙咧嘴的相貌出現,她恰恰裝扮成一個美女…令人不勝防備。

街市上有許多誘惑人的聲音,怎樣用智慧去判斷?你當循著什麼聲音而去?這正是我最近修熊院長的《智慧書》的深切體會–智慧的呼喚:“智慧在街市上呼喊, 在寬闊處發聲, 在熱鬧街頭喊叫, 在城門口,在城中發出言語,”(箴一20-21)。“尋找智慧,如尋找銀子, 搜求智慧,如搜求隱藏的珍寶”(箴 二4)。

神就是智慧!是我們一生唯一當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