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短宣體驗

七月下旬,我與大兒子一起去墨西哥的 Menudao 短宣。 Menudao 是一個農村小鎮,人口稀少,在一個山谷的曠野中,座落 Rancho Genesis,一個專供孤兒免費來參加福音活動的營地。

RG 的創辦人是一對退休的美國夫婦 Greg & Patty。 他們蒙神感動,把美國的房子賣掉,轉而購買了 RG的營地,把餘款作為經費。他們對孤兒的愛,以實際的行動表現出來。他們奔跑於美國各教會,鼓勵信徒參予,又聯絡墨西哥各地的孤兒院,邀請孤兒到來,要他/她們重新經歷「愛」:人世間有真愛,而且在基督裡可以經歷這愛。

我們教會一行二十餘人,學習把基督的愛帶給來參加夏令營的二十餘個孤兒。這些孤兒是十分的需要愛,聽說其中一些是從妓窟中營救出來的。我們每人分配一個孤兒,在這一週中以基督的愛來服侍他們。

每天清晨五時,天色還暗,山谷中就響起雞鳴、狗吠、野狼的嗥叫,還有帳幕外孤兒的聲音,我們都給吵醒。接著輪流使用那架在化糞池上的outhouse,在一個水桶前洗臉刷牙,然後盡量找一個小角落靈修。之後,與孤兒們同坐,祈禱謝飯後,把食物搬到他們面前,才一同進食。

早餐後,孤兒們由RG職員帶領他們上聖經課,我們就作體力勞動,建設RG,如修補帳幕、油漆、把碎石掘起、運到指定地方,重鋪走道等;也把營地上約一呎厚的黑泥掘走,因為過去的雨季把這些泥土從附近燒焦的山頭冲下來,弄污了營地。

午餐後,與孤兒們一起遊玩,直到晚餐。要睡午覺嗎?能夠在炎熱如火爐的帳篷內熬的,就可以了!

Gerardo 是我照顧的孤兒。他已經十歲,但個子矮小,似乎是因營養不夠。他面上常帶著抑鬱,他有幾個弟妹,他的弟弟也來營會,且常欺負他。

我悉心的陪他玩,服侍他,每天寫卡給他,放在他的「信箱」內,告訴他耶穌愛他,我也愛他。他也把一些貼紙放在我的「信箱」內,表示我是他的好朋友。

有一天,我在教Gerardo玩,有一個孤兒要加入,Gerardo不高興,對他說:「He is mine.」我說不要緊,我們一起來玩,我要他們輪流與我玩。後來Gerardo生氣對我說:「You are not my friend.」就離開,不與我說話,他也把我送給他的卡、全都放回我的信箱內。我知道後,內心難過,也可以說受傷了。我祈禱神幫助我,繼續愛他;我也進一步明白,原來愛是會使人受傷的。

隔一天,我們去到海灘,其他孤兒都走進海中玩浪,Gerardo卻一個人抑鬱的坐在沙灘上。原來他的身體對海水有敏感,不能游泳,很可憐。我就陪他在深及踝子骨的海水中來回走了二個小時,他拖著我,臉上綻出開朗的笑容,這是神的恩典。

很快一星期就過去了,星期六的早上,巴士來了,要把孤兒們送回他們的住處。Gerardo非常沉默,我蹲下來抱著他,用剛學會的西班牙語在他耳中說:「Remember: Jesus loves you! Make new friends when you go back! 」他點頭,眼淚就要流出來。他上到巴士,找一個窗口位坐下,頻頻對我揮手,又低頭伏在椅背上哭。之後再向我揮手,再哭。我也揮手,直到巴士開動,揚起的沙土把我們隔開,見不到對方。我的眼也濕了,Gerardo重新經歷了愛,也因為愛再度受傷了。

我的大兒子對這次短宣寫了一個動人的反省,他的心聲也可以反映我的:「真正的快樂就是使他人快樂」。

第二屆畢業典禮

本學院於五月三十日上午十時,假基督之家第五家(10340 Bubb Road, Cupertino)舉行第二屆畢業典禮,特別請到洛杉磯第一華人浸信會終身榮譽主任牧師,前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林道亮牧師證道,共有來自灣區各教會弟兄姊妹約三百多人參與盛會,同頌主恩。

夏威夷國語延伸課程

撒母耳記描寫神權與王權的恩怨。因著神拯救以色列民出埃及,神與他們有「宗主條約」的關係。在這關係裏,神預備了以色列國將會有君王。但是,如何使以色列有君王,同時保存神是國家的宗主?藉著撒母耳、掃羅和大衛的記載,撒母耳記指出這個問題的解答,幫助我們應用到現代教會的群體生活,並如何做一個合神心意的領袖。

5/2, 5/9 – 週六 9:00 A.M. – 4:00 P.M.
5/3, 5/10 – 週日 2:00 – 5:00 P.M.
5/6 – 週三 7:00 – 10:00 P.M.

上課地點:夏威夷大學商學院 D樓 103室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D103
University of Hawaii

城市佈道介紹

美福與角聲於4/25在紐約角聲使命中心舉辦了城市佈道介紹特會,時間是10am – 4pm。特會包括分享、座談、午餐及問題解答,大約有數十位的信徒及傳道人參加。

廿一世紀的城市佈道是以福音佈道與關懷社區雙線並重並進。20多年來角聲佈道團一直以揉合兩者為宗旨去服事這世代。神托負的福音使命歷年不變,可是時代卻不斷在變遷。在這文化道德日趨多元相對,華人社 會又日益全球化的廿一世紀,佈道關懷事工倍加艱巨與富策略性。
美福與角聲佈道團提供了一個結合栽培、裝備、實習與輔導的城市佈道課程,是針對城市人而設計的培訓課程,適合所有有負擔的信徒或傳道人。學生須在導師帶領下,在基督教角聲佈道團屬下或有關的不同工場實習,參與城市佈道,力求將課堂的知識與經驗結合。

遠志明專題講座暨學院開放日

本學院訂於三月二十一日中午,舉行「遠志明專題講座」暨學院開放日,費用全免,無須預先報名,歡迎各教會弟兄姐妹屆時赴會。

遠志明專題講座暨學院開放日

3月21日(星期六) 中午 12:30
校本部:850 Stewart Dr. Sunnyvale

12:30 午餐及交通
1:30 遠志明專題講座

開放曰於中午開始,先有自助午餐、同享主內團契,隨後有聚會,詩歌敬拜、音樂節目、見證、課程介紹、專題講座及問題解答等,歡迎肢體踴躍參加。

祈禱是不是多餘的呢?

:我知道神是無所不知,祂的旨意無人能攔阻,有時我會感到禱告似乎沒多大意義。是否禱告時我們只要向神說:「願你的旨意成就」就夠了。你認為如何?

:我很明白你的感受。有時我的祈求,神沒有答允,卻按祂旨意,另賜我所沒有祈求的。我有時地會感到,我也許只需要「將一切交託予神」,就足夠了。
然而,禱告在聖經中,卻是神對我們的旨意:

  • 神吩咐我們要「不住禱告」(帖前5:16-18)
  • 保羅勸勉信徒將他們所要的告訴神(腓4:6)
  • 主應許門徒「祈求、就給你們」(太6:7);常在主裡面,就能多結果子,禱告必蒙應允(約15:7, 16)
  • 雅各說,我們「得不著」,是因為「不求」(雅4:2)
  • 禱告的榜樣、典範在聖經中很多(如詩篇整卷;但9:4-19;徒4:24-30;弗3:14-21;西1:9-11等)
  • 歷代聖徒禱告蒙應允的見證也俯拾皆是

可見,禱告不單是神對我們的旨意,更是神賜福予我們的途徑。問題是:禱告會因著神的主權(sovereignty)變得多餘嗎?因為神知道、並掌管萬事,我們就不必禱告,向神閉口不言了嗎?
從使徒保羅身上,就可以看到,神的主權不但不是信徒積極生活和事奉(包括傳福音、禱告)的攔阻,反是基礎和鼓勵。看看下列的例子:

* 帖後2:13-14;3:1-2

保羅在確定神的揀選和聖靈的工作之後,立刻要求帖撒羅尼迦信徒為他禱告,好叫主的道能成功的被傳開。可見神的主權不但沒有廢掉人的本分(禱告和傳道), 更是人努力的一種鼓勵,因為禱告的果效,乃基於神主權的揀選和聖靈大能的工作。

* 羅15:30-32

保羅請羅馬信徒與他一同禱告,求神救他脫離不信的猶太人之手,使他可以按神的旨意,到他們那裡去。使徒的請求,是真誠的,因為猶太人的威脅並不是虛假的。然而,保羅也需要明白神的心意,而禱告就是明白和成就神心意的最佳途徑。

* 弗6:18-20

保羅請信徒為他禱告,使他在傳福音的時候有膽量,並能清楚地傳講福音的奧秘。他更稱自己為「福音的使者」(Ambassador of the Gospel)。可見,確定神揀選的主權(弗1:3-14),並不抹剎宣講的重要;神定旨要救一些人,祂也定旨要藉禱告與傳道來成就祂的救贖旨意。

最終來說,禱告是一個奧秘,就如傳福音、或是其他神吩咐我們要做的任何事情。全能的神,竟會藉著卑微的我們和我們軟弱無力的禱告,去成就衪的工作,真是難以想像!感謝讚美主!

如何建立神的教會

林道亮牧師


馬太福音28章19-20節是主耶穌頒佈大遺囑的經文:「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我們對這兩節經文的理解常常是去外地和遠方傳福音叫人信主,可是這兩節經文的內容是告訴我們如何建立教會,出去傳福音祗是其中的第一點,不能代表全部大遺囑的內容。
現在我們來仔細看這大遺囑,裡面一共包括四個動詞。第一是「去」,第二是「使(人)作門徒」,第三是「施洗」,第四是「教訓」。只有「使作門徒」是正式動詞,其餘都是分詞。這大遺囑的四方面和最後的應許都很重要。

一、主吩咐如何建立教會

第一個分詞是「去」。光聽道、領受神的恩典不能夠建立教會,我們每個人都要去作見証。「去」不是單單給傳道人和宣教士的命令,而是每個基督徒都要起來實行的主的吩咐。我們信主的人都要這樣禱告:「主啊,求你感動我們起來作見証,叫我們知道自己的責任不是去講大道理,只要述說神在自己身上的恩典。」每個基督徒都肯這樣為自己禱告,為教會禱告,使大家都能去為主作見證,教會就有前途。此外,所有的事奉都需運用聖靈的恩賜,不能靠人的知識和能力,要在神面前好好禱告,把從神所領受的與人分享,好讓聖靈作工。

第二個動詞「使(人)作門徒」涉及作見証的對象,就是「萬民」。一講到使萬民作門徒,不少人就想到去參加短宣。可是這「萬民」不僅僅是遠方你不認識的人,更包括了你的親屬、鄰居、同事、同學。你信主後馬上要為你周圍的人禱告,建立教會不能單靠傳道人,全體信徒都要「去」!

第三個分詞是「施洗」:人信了耶穌以後又如何呢?不是拿到天堂的門票就沒有事了,而是要作主的門徒,因為進了教會就是進了主的學校。學生入學要報名、登記,作主的學生要受洗。通常受洗時我們是「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洗」,可是希臘原文裡這字還可以翻譯成「歸於父、子、聖靈的名」,英文是 “baptizing them into the name of…”。這樣,到底哪一個是對的?我們可以從使徒行傳看看初期教會奉主的名施洗的例子。彼得在五旬節對眾人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2:38),腓利在撒馬利亞城奉主耶穌的名施洗(8:16),保羅在以弗所說服了幾個受過約翰之洗的人,他們就奉主耶穌的名受洗(19:5)。這樣,使徒行傳裡的初期教會都是奉耶穌的名施洗,主耶穌的這句話應是說:人受洗是歸入父、子、聖靈的名,這是多麼榮耀的身份!

很多基督徒不知道自己已經是歸於父、子、聖靈的人,對自己的身份不清楚。保羅說我們的身份從受洗時就改變了,我們已經不再是自己的人了。

從前英女王伊麗莎伯作小公主的時候行為舉止隨便,她的家教請她牢記自己是未來女王,她覺醒:「我是女王?那麼我的一切需要相稱!」結果她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女王。我們基督徒若能時時記住自己是天家的人,生命就易增長,這是受洗和作主門徒的福。

第四、要「教訓」他們遵守主的吩咐,不遵守要再教,再教他們到信而順服為止。若要遵守主的教訓,就要不住地禱告,求主幫助我們能聽從。教會是神的學校,也就是父、子、聖靈的學校,要教導學生遵守主的教訓,就能得神的同在。

二、主應許常與教會同在

在希臘文裡這句先有個「看哪」表明下文的重要性:「看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以馬內利(神的同在)是教會興旺增長的秘訣,也是全部聖經的主題。創世記全本無非是記載列祖怎樣得主同在蒙福。摩西有一次對神說:「你若不親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們從這裡領上(迦南)去。」(出33:15)。福音書記載主怎樣親自與人同在;幾乎所有書信最後的祝福,都是願主耶穌或主耶穌的恩惠同在。最後神要與人同住同在(啟21:3)。我們禱告,懇求得神的同在。事實我們只要能遵行主同在的條件,主就必與我們同在。我們要相信神的應許,不能靠自己的力量。

所以今天我們若要建立教會,每個信徒都應參與招生的工作,因為我們有主同在。要天天記得自已的身份,把主向我們施恩同在的事實與人分享,使萬民得救。願各位畢業同學出去建立教會時,能實行這大遺囑成就主旨。願榮耀的神與你們同在,直到主再來。

保羅說:「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腓1:6)。感謝讚美主!

(本文為林牧師於美福畢業禮之信息摘要,由吳晰瑋同學整理)

祂不誤事、祂顧念我

麥加文


記得九九年七月在兩千人特會最後一晚,周牧師照慣例呼召全時間獻身者,我胸中波濤洶湧,可是在心裡暗想:「孩子還小,再過三五年吧。」台上牧者緊接著說:「就是那要等三五年的出來!」我全身冒汗、不敢怠慢,戰戰兢兢走到台前。我求問主:「我這條件還能幹甚麼?」「中國大陸」四個大字立時清楚浮現眼前。我不明白而且從來沒想去那麼遠,我跟主說:「祢說了算,我負責點頭,其它的祢負責吧!」我知道祂必成全關乎我的事。

自小很不愛唸書的我,忽然間變得很愛唸兩千年前的古書─聖經,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正值教會開辦國際工人事奉學校,我半工半讀花了三年修完全部課程。第一屆學員由劉牧師親自教導,他的教導非常生活化,使我的生命直接與基督連結起來。我就像一個剛學走路的孩子般跌跌撞撞,而他就像一個慈父般拎帶著我們。這些經歷印在我心底,叫我一生難忘,終生受用。

我參與教會各種服事,開始帶領餐飲業美食小組,神采飛揚單親姊妹小組,神將人數大大添加,身體雖疲憊,心中卻很喜樂。

祂的恩手一步步牽引,我的三個孩子孝順有加,對於我的任何服事永遠支持,總是買一送三,至少是四人團隊。他們辛勤工作分擔供養我生活所需,還要照顧八十多歲的外婆。零六年八月我有幸進入美福神學院全時間就讀,零七年八月到中國取得心理諮詢師證書,我心中只有感恩。

零七年回到美國,就遭到一連串的屬靈爭戰,我和家人同心俯伏在主腳前,繼續交託仰望神。聖經記載大衛曾被掃羅蓄意追殺命在旦夕,他輾轉逃到亞杜蘭洞,整頓歸附他的四百人,日後成為他軍隊中的核心,最忠貞的力量。美福神學院就是我的亞杜蘭洞,幫助我將忙亂的心沉澱,等候神的指示與帶領,不衝動任意而行。惟有神是我們在患難中的避難所,祂是我們的福分。

在長長兩年的煎熬裡,我們不免有忿怒、委屈、不平與被撕裂的痛苦,我們都誠實地向神表達,並求祂公平對待那些苛待我們的人。

有一天我為前面的道路求問神︰「祢十年前的呼召是否還有效?」不白之冤深不見底,所有的門都向我關閉;又遇上金融海嘯全球經濟蕭條,我像先知以利亞的僕人,六次觀看都見不著甚麼。我大膽求神印證祂的呼召:「讓工作來找上我!」我相信祂掌管萬有,我也相信祂知道一切真相,祂是成全諸事的神,祂是唯一的審判者。

第二天,工作就真的來找上名不見經傳的我,我好像做夢的人,恐懼戰驚,俯伏在主腳前;我知道沙漠開江河的是祂,曠野開道路的也是祂,祂從灰塵裏抬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的耶和華神。這喜樂是指過去的:「耶和華為我們行了大事;」是指現在的,也是指著將來的:「歡呼快樂地回來。」

神已為我預備了美好的事奉工場!我要大聲宣告:「撒旦的作為無法攔阻神的旨意!」感謝讚美主,因為祂從不誤事,祂是顧念我的萬軍之耶和華神,祂的名字是奇妙,我要一生事奉衪!

豐富的學習

鍾仁香


一生已參加幾次畢業典禮,記得小學、初中時印象十分深刻,因為有些同學不再升學,可能是他們惟一或最後一次畢業典禮,孩子時代的情誼,彼此那麼依依不捨。高中、大學以後,畢業典禮不再被重視,認為參不參加根本無關要緊,畢業生的眼目只在繼續升學、或深造、或就業,畢業表示取得資格,可以往前邁進一步。幾十年之後,沒有想到自己能夠參加神學院儀式隆重的畢業典禮,相信對我們每一位畢業生,代表著重大的意義,學然後知不足,神學院的畢業對我而言,是實踐事奉的開始。

回想三年多前,美福神學院成立時,順服神的帶領和感動,開始到學校選課,日子似乎在寫課業中度過,雖感到生產之苦,卻是學習過程不可或缺的一環。課堂上包括分組或個人上臺實習,操練我們對課題的歸納、分析與分享;或有期末考試,激盪腦力、也激發對課程的整理與回顧。對訓練傳道人而言,這都是必要的步驟。我們的信仰扎根於聖經,其中隱藏神豐富的智慧與知識。上課時老師傾囊相授,深深吸引了我們,以前當學生是責任和任務,如今是享受,不少既有趣、又生動的課程,開啟了我們的眼界,在此簡略例舉一些課程以及對我的助益:

系統神學綜合了聖經啓示的重要課題,作全面、平衡的解釋,以及有邏輯、有條理的教導和應用,是教導事工不可或缺的工具;更幫助我有效的面對異端,也為護教提供資料,並對現代倫理的問題,作比較全面的探討。

舊約、新約書卷課程教導我分析該卷書的背景、結構、主題,中心思想,對整卷書先有整體的概念,再深入經文,並探討經文中難題的解釋。老師如數家珍,引導我們進入神話語豐富的寶藏,在其中挖掘不盡、取之不竭,就如幫助我們得著開啟寶庫的鑰匙。

在研經課和釋經講道課中,我學習如何研讀聖經,找出經文的意義以及思考經文的應用,帶出適切現代人的信息。講道課中從經文到講章,個人往往顧此失彼、並不容易,但經過老師分析、評論後才恍然大悟,原來一篇感人、融會貫通、條理分明的釋經講章,必須經過正確的解經、適切的應用、聖靈的引領,方能達成。

靈命塑造和師生小組,建立我們平衡的信仰與靈性生活,介紹屬靈操練的傳統、靈命長進的方法,我領受良多。

感謝師長這些年來,辛勤地栽培、澆灌,使我們的生命與知識並進,裝備我們,堅定我們的信心。我知道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才能勇敢地踏上前面事奉的道路。

「天堂」究竟是怎麽樣的?

:我對「天堂」的了解很少,衹有一個印象,就是基督徒死後,身體衰敗,靈魂卻會穿著白袍,在半空中走來走去,與其他聖徒一起,不斷唱詩、敬拜、讚美神,直到永遠。若真的是這樣,我覺得「天堂」並不吸引!

:很多人與你的看法相類似。我同意,如此「天堂」並不吸引,因此許多人(包括基督徒)趕著在今生盡情享受,吃喝玩樂,環遊世界,因為將來的日子不知道會是怎樣的,也許會相當沉悶,雖然總比下地獄好。
但是,假若我們明白聖經,就知道將來有一個「新天新地」,而我們的身體將會復活,靈魂在半空中的印象不準確。以下簡介聖經中的「天堂」觀。

  1. 居間之境?暫時的「天堂」
    聖經啟示,信徒死後,靈魂會在樂園(暫時的「天堂」)中,與主同在,享受安息(路23:43;腓1:21-23;啟14:13;路16:19-31),等候主再來時身體復活,進入新天新地。
  2. 新天新地?永遠的「天堂」
    • 啟21:2預言聖城耶路撒冷從天而降,神的帳幕將會臨到人間。這是永恒的天堂從天降臨,與更新的地合而為一,成為信徒永恒的居所,而不是信徒升到「天堂」那裹。
    • 復活的聖徒在這更新的大地中,將會看到神和羔羊的寶座(22:3),他們要作王(v.5),直到永遠,而基督也會統治萬有(林前15:27,28)。
    • 既然身體復活,好像耶穌一樣(腓3:21;路24:36-42),信徒在「天堂」中應會吃喝、工作、敬拜、學習、甚至旅行。舊的天地和朽壞的身體將會過去,取而代之是新的天地和榮耀的、被聖靈改變的身體(林前15:42-49)—不是靈體,而是有骨有肉的身體。
    • 聖城中有生命樹和多種果子,並生命河,可供聖徒的享用(22:1,2)。
    • 信徒在今生嘆息勞苦、渴望脫離敗壞和虛空(羅8:23),在新天新地中,這渴望將得到完全實現(賽65:17;66:22;彼後3:13)
  3. 「天堂」的其他特徵:
    • 是一個真正的地方,信徒將有房子居住(約14:2,3;路16:9)。舊的天地不是被完全毀滅,乃是得以更新(太19:28;徒3:21),有神的公義居在其中(彼後3:13),不再有死亡、悲哀、哭號、疼痛、罪惡(啟21:4,8) 。
    • 「天堂」是一座城(來11:10;13:14)、一個家鄉(來11:16)。可以推想,其中有山、水、樹木、人群、街道和建築物,一個我們可以居住的地方,而且肯定住得比今生更快樂、更滿足。
      我們將有工作嗎?
    • 當然會有!信徒都會有管理的職分,因為神會按我們今生忠心之程度分派工作(太25:21,23;路19:17,19)。這將是沒有勞苦的工作(啟22:3),也是享受安息的工作(啟14:13;來4:10-11)。
    • 「天堂」中的關係將是如何?

      我們將見神的面(啟22:4),祂將是我們最大的喜樂。我們將更認識神,與祂有交往。
      我們也將與信主的家人相聚,這是今生信徒面對信主親友死亡的一大安慰(帖前4:14-18)。再者,門徒不是在山上認出摩西和以利亞嗎?(太17:1-4),我們也將會認得家人、朋友、和弟兄姊妹。
      我們將會有份參加羔羊的婚筵(啟19:6-9),新郎將是耶穌,而新娘是教會。我想婚筵中應該有很多美味而健康的食物。

讓我們更多研究、認識那未來永恒的世界,好叫我們的盼望更具體、我們的心更得鼓勵,也更能幫助人去明白「永生」是什麼回事,使我們所傳講的「福音」,更顯出是真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