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的播放平台是借助主流的網絡媒體,把基督的福音傳播出來。從護教的角度,福音微電影具有見證、辯護和出擊的功效。拍攝出基督徒生命被神翻轉的故事,來呈現神在我們罪人身上的作為;使用媒介工具為神的真理開路,清除引人認識真神的路障。
在恩典中步入婚姻的殿堂
蓋藝星
我和丈夫J是在網站上認識的。其實,在這個看似高科技可以主宰人們命運的今天,離開了神的恩典,我們根本維持不了長達兩年多的戀愛,更走不到今天這個婚姻的殿堂。
我和丈夫的第一次見面是在2012年的1月份,那時我來美國兩年多,剛剛結束了Criminal Justice碩士專業的學習,正處於實習期間。因為這個專業屬於美國司法系統,不是美國公民的話很難插足。憑著在國內的經驗,我那時一方面為一個貿易公司處理一些業務,一方面在考慮是否到神學院繼續讀書。所以在我們吃飯時我就談到了神學院的事情,我記得非常清楚,他那吃驚的樣子,彷彿我看破紅塵想出家一樣。
丈夫是台灣人,出生於天主教的家庭,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在天主教的學校裡。雖然上學的時候要背誦很多經文,但是對聖經的教導不太明白,到後來就幾乎忘得一干二淨,屬於那種一年去一次教會的名義信徒。
儘管我們都是中國人,可以用同一種語言交談,但我出生在中國最北的黑龍江,是徹底的北方姑娘,與在美國生活近三十年的台灣男人性格上有很大的不同!身份上我是持中國護照的留學生,他是美國公民;我在美國找不到一份正常的工作,而他已經做到公司的高管;我那時剛剛受洗,正為耶穌基督的信仰而火熱,他已經越來越無神論了。若不是神的恩典,我們完全是兩條路上不太相干的兩個人。
我曾經有過失敗的婚姻,那時雖然已經離婚十年了,可是我一直苦於不知道問題在哪裡,直到信了耶穌,才從神的話語裡找到了答案:原來做妻子最大的功課是學會順服,而我恰恰最不接受的就是這個「順服」,我從來就認為夫妻之間就是誰對就聽誰的問題,凡事都要證明到底是誰的錯!我一旦從聖經上發現答案,就立刻被神所折服,祂的智慧不可測度:我信的這一位神真的是又真又活!世上沒有任何人能給我這個答案,而這位偉大的造物主卻從人類的起頭就把答案給了我們,可是自以為是的我卻在四十歲的時候才聽到主的話!
在成為基督徒後,我決心完全把自己的婚姻交給神,老老實實地按照神的話去行。在我們開始交往時就開始操練「順服」的功課!於是,他建議去哪,我都說好,快樂地跟著;他開車時我從不指手畫腳,即使拐錯了路,我也說多看看風景也不錯;到了目的地停車時,我都會伸出大拇指讚他……
但是,光這樣是不夠的,我禱告求神讓他明白這一切都是出於神,而不是我在討好他,所以在我們的交談中我逐漸把聖經的教導傳遞給他:「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弗5:22);「男人本不該蒙著頭,因為他是神的形像和榮耀;但女人是男人的榮耀」 (林前11:7)。這些話他聽了當然非常受用。
再經過一段時間,我就開始讓他明白他所應遵循的,從「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24),到「丈夫也當照樣愛妻子,如同愛自己的身子;愛妻子便是愛自己了」(以弗所書5:28)和「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5:25)。
就這樣,神慢慢預備他的心,到了2012年年底時,他就開始與我一同參加學校、教會和各種團契的聚會,感恩節期間在陳弟兄家裡聚會時,他竟然第一次開始做見證,講述他生活方式在接觸耶穌基督信仰一年裡的巨大改變!哈利路亞,讚美主!
2013年起我們開始在一家美國教會開始固定的禮拜,因著信仰,我也逐漸被他的家人所接受,他們不再顧慮我是否僅僅為綠卡的緣故而與他交往。雖然我仍然還是留學生身份,沒有工作,因著耶穌基督的信仰,我們的兩個家庭、學校的老師和同學、教會和各個團契的弟兄姐妹見證了我們一路走來,一路有主陪伴而感恩的生活。2014年3月30日,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我們在神和眾人面前結為夫妻!這個儀式沒有正規婚禮那樣奢華,卻非常地隆重和浪漫;儘管我們只邀請了一小部分朋友,那天出席的仍有六十多人,而且是我們的牧師和師母主持宣誓儀式,證婚人是我的神學院的院長熊潤榮博士和從德州特地飛來的表姐!
現在,當我們翻看著一張張祝福的卡片,和每張照片上一個個笑容洋溢的面孔時,我們的內心除了感恩還是感恩!願神為所有還是單身的姐妹們、弟兄們預備他們的另一半,一同為主奔走天路!阿們!
「真實」與「胸襟」
院長熊潤榮博士
感謝神,今年美福有七位學生畢業;五位是學位的,二位是延伸課的。這七位畢業生中,有二個第一:一就是第一位國際學生以道學碩士畢業,二是第一位畢業生以開創自己的機構來服事。畢業生們,我為你們感恩,也祝福你們。
畢業生,在這個歡樂的時刻,在這個慶祝一個新的開始的時候。我鼓勵你們繼續學兩個功課,就是做一個真實的人,並做一個有胸襟的人。
第一,做一個真實的人
「真實」這個詞的意思與「誠實」是有重疊的。「誠實」通常指不撒謊、不貪心。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不會把自己推測的當作是事實來說,也不會把沒有發生的、或不屬於自己的,當作已經發生的,或屬於自己的,說長道短或要求利益。「真實」包括「誠實」的這一切,且有更多的質素。英文比較清楚,「真實」是authentic,「誠實」是honest。
如何做一個真實的人?做一個真實的人需要認識並接受自己的弱點,沒有偽裝或遮掩,卻是依靠基督的恩典來度每天的生活。一個真實的人會承認並接受自己是有限的,有軟弱的,不是群體中最好的,最屬靈的;也不會試圖裝扮,以加增自己的體面。人需要體面,但不真實而有的體面是虛偽。畢業生們,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吧!我也在學:神把我放在領導「美福」的位上,我不是最屬靈的,最學術的,最有智慧的;有許多人,甚至你們,在許多方面都比我好、比我強。我接受這個事實,不妒忌,不掩飾!因為神並沒有計劃要我做一個完美的人。神只是賜給我恩典,做一個領袖,為學院尋找神準備好的方向,之後鼓勵同工;給他們自由來發揮他們的恩賜和專長,也尊重他們,讓他們得到應得的讚賞。我會做錯決定,有情緒,有脾氣等,因我只是人,正在被基督陶造中。但是神沒有離開我,祂的恩典一生伴隨著我,祂的恩典使我喜樂。畢業生,如果你也來學,基督的恩典也會伴隨你一生!
第二,做一個有胸襟的人
一個真實的人,是一個領受並體會恩典的人。但也很容易受到傷害。傷害的事情難免發生,在發生的時候,我們需要做一個有胸襟的人。這也是耶穌在馬太福音五章的教導。他說:「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左臉,把右臉也給他打;有人要控告你,拿你的內衣,把外衣也給他;有人強迫你走一里路,陪他走二里。」(太5:38-41)對我而言,耶穌是按著當時的文化,用一個誇張的手法教導我們:要做一個有胸襟的人。是的,人會羞辱我們,可能是用手,也可能是用道聽途說和不真實的話打我們的臉。在那個時候,通常我們會還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我們也可以做一個有胸襟的人:既然羞辱已經做成,我們可以沉默,不還擊,也不辯護;就讓神來處理。人可能要用各種途徑,甚至法律的途徑拿走屬於我們的事物;我們可以循法律途徑與他爭辯,也可以沉默,不還擊,損失就損失,讓神來處理。人可能強迫我們做一些我們不願意做的事情,既然遷就了,遷就多一點也無所謂,我們保持沉默,讓神來處理。能夠做到耶穌所說的,便是一個有胸襟的人。做一個有胸襟的人,需要智慧,需要恩典和神的保護。感謝神,祂是會保護我們的!
我們都喜歡與真實的人做朋友,因為這種人會在我們失望的時候同情我們,支持我們。他們不會拋棄我們,或乘虛而入拿利益。我們也喜歡與有胸襟的人做知心朋友,因為這種人在我們錯失的時候會憐恤保護我們,不會責備,或只給予老套無力的教導。我漸漸發現:一個真實而有胸襟的人,是一個有神兒子形象的人。
畢業生,盼望我們一起來學習。在學習中,我們會有好朋友,並會表現出耶穌的形象!
致畢業生:樂意的事奉
容保羅牧師
保羅是使徒當中最小的。但如果拿他與彼得相比,他寫的書信比彼得多很多,去傳道的地方也比其它的眾使徒多很多。但是他甘願做最小的,這就是他的謙卑。我們也說:「吾日三省吾身」,特別我們傳道人每天有很多東西要反省。教會的事工發展我們做到哪裡?弟兄姐妹的需要我們滿足到哪裡?但保羅最重要的還是反省自己曾經做了什麼令神失望。在我們的侍奉當中我們能不斷地反省自己,我們的侍奉就格外的蒙福。保羅覺得他自己是本該死的,神給他任務,他就拼命的去做。他有一個很認真的態度:就是因為他能夠謙卑,能夠反省自己。
使徒保羅說:我比眾使徒格外的勞苦。我們做服事的就應該有這種態度,就是格外的勞苦。以前大陸有種說法「做也三十六、不做也三十六」,把工作看成只是換取三十六塊工價的事。我們如果這樣就不能達到神的目的。聖經也告訴我們多給誰就向誰多要,神多給你恩典,你不能自己享受,要用神給你的恩典恩賜來服事神、服事弟兄姐妹。所以我們看見保羅為了護教寧可把性命都犧牲了,他為了神的工作近乎顛狂。我們在為神做工的時候應當是毫無計較的。求主幫助我們,無論是我們的畢業生還是在讀的神學生,我們都要抱著一個很認真的態度:神選我們來是要我們去打仗的,不是為接受一份職業。認真的態度是保羅做工格外勞苦的原因。做大事情的人做事一定不會隨隨便便,一定非常的認真。
保羅常常向神求工作的力量。他說:其實不是我,是神的恩典與我同在。他工作的時候不覺辛苦(雖然他做了許多工作),因為他有力量,因為神與他同在。保羅能夠得到這種力量是神的恩典。我們相信的時候,神的能力也在我們裡面。我們做傳道人的,如果離開了神的同在,我們什麼也做不了。如果我們靠著神的能力去做工,我們永遠都會有力量。保羅在做工的時候說:不是我在勞累,是上帝與我同在我才可以勞累。這種觀念正是我們今天需要學習的。我們常常以為我們很有力量,我們什麼都能打贏,但這種力量是神給我們的,這就是我們的力量的來源。我們相信主不但平常賜我們工作的能力,而且將勝利賜給我們。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從神那裡得到力量,就是要全然的相信他是大能的神。
最後一點,我們要把全部的榮耀歸於神。我去年病的很重,住在ICU。情況稍好時,師母讓我坐起來,這時我感受到神的榮耀照在我的面前。我感覺自己飄起來、隨著光圈繞一個圈,我確信自己是清醒的。這個異像很清楚告訴我一個事實,我們的神是一個榮耀的神,常常願意與我們分享他的榮耀。我們與神同工已經是我們的榮耀。做傳道人非常的榮耀,因為我的爸爸是天地之王,我所侍奉的是救世主。在聖靈光照下我看見自己。別人常常到醫院來為我按手禱告:「主啊,他還有很多大事情沒做完,你一定留著他的命讓他回去。」我說:「阿門。」我覺得我要做大事,但這就是驕傲的表現。神一定需要我嗎?我不做就沒人做嗎?這種心態是不好的。常常有人一提到「新譯本」就和容保羅劃上等號,剛才程牧師提到我的新譯本時我感覺戰戰兢兢。在聖靈光照下我檢討自己,做工的榮耀完全不歸我。猶大為耶穌管錢囊,是何等榮耀。他還嫌不夠,還非要從裡邊偷一點。所以在我的侍奉當中,不斷學習如何把所有的榮耀歸給我們的上帝。神會給我們很多很多的工作去侍奉,我們必須把全部榮耀歸給神。
盼望神的話語能勉勵我們大家勇敢的為他做工。將所有的榮耀都歸給上帝!
「視野」和「選擇」:畢業生致詞
張恩
尊敬的院長、老師、牧長、來賓及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主內平安!
我有幸站在這裏,代表美福神學院即將畢業的同學,抒發心中的感慨以及對美福神學院和老師們的感謝。我首先代表所有的畢業生向在座的熊老師、張老師、程牧師以及今天沒有來到的老師道一聲:謝謝!
電腦上的日曆一刻不停地走著,畢業已經從若隱若現的傳說,變成了揮之不去的現實。在此生活、學習、工作了幾年後,這裏已經成為我們無法忘懷的家園。
幾年前,我們是帶著神的呼召和使命,以及懷著各自的異像走進美福神學院。緊張、期待和渴望,我們一頭栽進新的生活中,開始熟悉環境,開始生活、學習和追求。在美福神學院學習的幾百個日夜裏,我們經歷的又何止幾百個故事呢?在完成了一門門精心打造的課程之後,在歷經了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之後,我們不知不覺但又切切實實地成長了。
然而,走過了這些年,離別卻還是來了。
我們試著在美福神學院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自己的腳印和身影,但依然無法改變的,還是那不願提及的離別。
美福神學院在我們服事上增添了美麗的色彩,也讓我們學習了更深的功課。回首這幾年,有人問我:「你在美福學習到了甚麼?」我說「視野」和「選擇」。在美福神學院學習,才發覺自己在神的國度裏,還是一個小孩,仍然要學習很重要的功課。因為服事神靠的不是地位和學位,乃是神真實的呼召,和人自己經過十字架的誠實、忠心、良善、謙卑和順服的心。
在美福神學院的學習,不僅僅讓我們得到很豐富的聖經真理知識和神學知識,也造就了我們的生命成長。僅僅這幾年,這一切就被撒播到我們心中。我們的「視野」和「選擇」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潛移默化了。
今天的畢業典禮,是我們一生追求神榮美生命的再一次的出發,請大家繼續為我們禱告,求神保守我們那呼召永不離開,那天上來的異象永不改變。
再次感謝美福神學院為我們實現了夢想。將一切的頌讚和掌聲歸給恩主耶穌基督,也感謝教會以及弟兄姐妹為我們的禱告和扶持。
同時,請允許我借此機會,感謝我們的家人,沒有他們在後面的支援和禱告,就沒有我們今天的成績。
謝謝各位!
2013年春季課程 (四月至六月)
2013春季(四月至六月)
課程 | 老師 | 日期/時間 |
師生小組 | 熊潤榮博士 程國儀牧師 |
1/7-5/20 |
傳道書、雅歌 | 張茝芬博士 | 4/2-5/21 |
系統神學IV | 池耀興博士 | 4/17-6/5 |
靈命塑造I | 熊潤榮博士 | 4/17-6/5 |
電腦圖像處理與設計 | 章文絢老師 | 4/4-4/25 |
哥林多前書 | 林榮華博士 | 5/2-6/20 |
護教學 | 池耀興博士 | 4/19-6/7 |
釋經講道與講道實習 | 陳新潔博士 | 4/6-6/22 |
基督教倫理學 (華人福音教會 ) |
池耀興博士 | 4/19-5/4 |
舊約希伯來文II (網上課程) |
熊潤榮博士 | 4-8月 |
週六早會10:30am-11:00am
美福募款餐會
學院將于6月2日(星期日)晚上於「富豪皇宮海鮮酒家」(ABC Seafood Restaurant: 768 Barber Lane, unit 206, Milpitas, CA 95035)舉行募款餐會。本次餐會的主題是「攜手合作」,熊院長會就「美福」未來的異象與大家分享,誠邀有感動的弟兄姐妹一同來參與「美福」的發展,也鼓勵大家踴躍報名,詳情請稍後參閱學院的網站,或向學院洽詢。
電子書 「靈程日深」出版
熊潤榮老師新作電子書:「靈程日深」已於3月由美國中信出版。這是一本幫助信徒研讀「大先知書」的電子版靈修書,可以用iPhone,iPad 或 iPod 下載。請上網:
中信電子書社
改變
梁恩玲
2013年對我來說,發生了生命中一個重大的改變,就是從中國來到美國,從職場進入學校,從平信徒轉為神學生。因著幾年前一個小小的感動和禱告,因著上帝的呼召,我來到美福神學院讀書。
昨天
自有記憶起,就以為自己是信耶穌的。我生長在廈門一個世代基督徒的家庭,曾祖父是英國倫敦會(London Mission Society)資助栽培的牧師,奶奶教導我聖經和做人的道理,十歲左右開始,我就在教會查經班朗讀閩南語聖經。儘管在學業事業上一帆風順,但我卻受世界文化潮流的影響和支配,與聖經的價值觀相去甚遠。
感恩的是,上帝沒有離開我。 2007年4月第一次來美國,環境的重大改變和極度的不適應,忽然我好像找不到人生的定位和價值。這困境促使我轉向上帝尋找生命的答案。佐治亞州雅典城一個很小的華人教會吸引了我,也改變了我。教會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很單一:家庭-單位-教會,三點一線,與國內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形成強烈對比。另一方面,他們的事業和家庭很成功,與他們的謙卑和愛心也形成強烈對比。這些都震撼了我。我開始參加查經班,並大量閱讀,思考為甚麼我從小生長在基督化的家庭,卻完全不認識這位上帝。當我埋頭在圖書館或走在田間樹林裡,常常被一種奇妙的愛感動得無緣無故流眼淚。在那裡,我遇見了上帝;在基督裡,我找到了答案。我的上帝,我不再是風聞有你,而是親眼看見你。
正是在這段時期,第一次內心受感動想申請讀神學。當諮詢牧者時,牧者問我是否有上帝的呼召。我不明白有否上帝呼召,於是禱告求問祂的帶領。我禱告說,如果托福考試成績超過550分,就去申請神學院。後來考了557分,卻因個人原因放棄申請入學。五年後,上帝不斷顯明祂的引導,除去我的懼怕和軟弱,一步一步把我帶來美福。
今天
在美福的日子,我彷彿從國內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拔根而出,終於可以安靜心讀書。我的眼界和思維方式被大大拓寬。美福有非常忠心的老師,不僅學識淵博,對聖經和基督信仰詮釋深刻,而且以他們的生命服事學生,塑造我們的靈命。熊院長強調訓練我們的思維,包括原文語言、新舊約聖經解釋、神學教義及教會歷史,鼓勵我們寫原創性論文;張茝芬老師藉著對記憶、背誦、課堂問答、現場考試等技能的要求,挑戰和訓練我們的恩賜;程國儀牧師提醒我們重新審視、分析自己的呼召和恩賜。對我來說,人生似乎走了一段回頭路,回頭時才看清楚。就像主耶穌說的那些無知的人,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
我是一個害怕改變的人,但今天,可以有信心、平安喜樂地面對改變,是因為主基督不改變的恩典和永恆的計劃。祂改變我的環境,藉此改變我的生命。我不再為自己的人生作計劃,是因主對我早有一生的計劃,我只要跟隨祂。
求學之路似乎跨出一大步,卻只是服事主的一小步,甚願老師同學繼續幫助我。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熊院長的一句話覧美福與你一起走過。感謝美福,感謝每一位幫助我的老師、同學和教會的弟兄姐妹們,感謝主!
在恩典中,擴張胸襟
商懷強
2013年3月,蒙主的恩典與保守,我和太太及兒子,一家三口平安到達美福神學院,開始留學生活。一路的疲憊卻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與盼望。心裡不停地想:以前總認為來美國深造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現在我和家人已經在這片土地上了!
在學校同工Joy的幫助下,我們很快就安頓下來。經過幾天的休息,時差調整好了。可是,來美的那股興奮還沒離去,憂愁就趕上了。
在恩典中
甚麼憂愁啊?就是經濟上的需要啊。我們需要工作,來維持我們的學習生活。來美之前,我和太太在網上查詢灣區的工作是否好找。網上都說比較好找。可是,事實並不是想像那樣好的。因為身份的問題,我們在美國是不能合法工作的。我和太太愁壞了:這下可怎麼辦呢?一次機會,我把想法告訴熊院長,他鼓勵我說:「不要太著急,既然神帶領你們來了,就要相信神,安心把你的需要交給神吧。」
是啊,怎麼把神給忘了?回到宿舍,同學們也給我們建議。張恩把他一家的經歷與我們分享,讓我們也明白受苦的不只是我們。我們要往前看,神一定會供應。他也鼓勵我要先學開車、考駕照;有了車就可以多接觸教會,教會總會有幫助的。這讓我的心安定了幾分,也有了方向。過不多久,學校讓我們來打掃衛生。收入雖少,卻讓我們的心受到很大的安慰。
在這期間,我們參加了租用學校場地的教會,也慢慢地融入去。鄭牧師和師母給予我們一家無微不至的關懷,從吃的、穿的,到床上用品、廚房餐具等,他們都幫我們想到,讓我們在這異國他鄉感受到家的溫馨和從基督而來的愛與關心。
實際上,老師、同學,及教會的弟兄姐妹都給予我們一家實際的關心,但不能一一提起,我為他們感謝我的神。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們是活在神豐富的恩典中。
擴張胸襟
在美福的這一年,神讓我享用恩典的同時,也加增我的知識和見識,擴張我的胸襟。其中有兩位牧者對我的影響最大。
一位是學院的熊院長,他是位博學睿智的教授。他不斷用問題來挑戰我們已有的觀念,讓我們不斷深入的思考。在神學上,他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也鼓勵我們開放思想,不要固守己見。我清楚地記得他在「釋經學」的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不說別的,就福音派各個宗派,大家都說自己本著聖經來講解。那為何有如此多的差異呢?有的甚至互相對立?」是啊,各個宗派都說自己的主張是根據聖經、是對的、是真理,可是別人也是本著聖經啊!因此熊院長鼓勵我們,多去不同宗派的教會看看,參加他們的崇拜;不要輕易去否定別人,而認為自己就是真理的代表。
另一位就是教會的鄭牧師,他是一位神忠心的僕人,同時有一顆神國度的心。他以榜樣教導我,以國度的胸懷去服事。他服事的教會雖小,卻盡能力支持四位宣教士。他還在一個宣教機構裡不計報酬地投入服事,也鼓勵我參加;讓我有機會和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牧者一起敬拜、禱告、溝通,一起為神的國度努力。
感謝神,帶領我來到美福學習深造,讓我能更深的經歷神的恩典,同時讓我在基督裡不斷進深。願神的美意在我身上成就,也願神祝福「美福」,使學院造就更多時代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