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季課程 (九月至十二月)

2015秋季(九月至十二月)

課程 老師 日期/時間
教牧學 程國儀牧師 9/2–12/2
舊約神學 熊潤榮博士 9/3–10/29
移動雲端與教會資料庫 卓爾君老師 9/10–10/29
靈命塑造I 熊潤榮博士 9/28–11/30
視唱練耳II 崔美杰老師 9/17–11/5
電鋼琴伴奏I/II (A班) 崔美杰老師 9/1–11/17
電鋼琴伴奏I/II(B班) 崔美杰老師 9/1–11/17
電鋼琴樂理(A班) 程季鳴老師 9/1–11/17
電鋼琴樂理(B班) 程季鳴老師 9/1–11/17

週六早會10:30am-11:00am

「愛的祝福」小提琴音樂會

美福基金會將於九月19-27日,分別在San Jose 恩谷宣道會(19日晚上)、基督之家第五家(20日下午、22日上午、25日晚上)、美福神學院(23日晚上)、Burlingame第一長老教會(26日晚上、27日下午)等地點舉行音樂欣賞會和見證會,由著名小提琴家商泉領銜演出,免費入場,自由奉獻。歡迎信徒帶同親友出席、欣賞。詳情致電查詢:Olivia姊妹 (408) 530 9899分機 109。

移動雲端與教會資料庫

卓爾君老師


時至今日,移動科技(mobile technology)已經逐步取代傳統的 PC和laptop,並廣泛應用於商業與日常生活。當蘋果發表第一支 iPhone 後,人們對於資料截取、媒體應用與日程管理的方式,開始變得更加靈活與即時性。近幾年雲端科技(cloud technology)的發展,也促使所謂移動辦公室的出現,大大提升人們工作的效率。

當移動科技廣為應用時,教會也要與時並進,牧者與同工也需要學習使用這些科技,因為這不單提升事工的效率,而且也是跟新時代青年人溝通的唯一與必要的方式。

為此緣故,「美福」開辦一個新的課程:「善用移動雲端建立教會與個人資料庫 (IOS / Android 系統實用入門) 」。本課程是為所有想要掌握移動科技系統(IOS,Android) 的牧者與弟兄姊妹而設,即便是對 iPhone / iPad / Android 完全陌生的新手,本課程都將從基礎入手,最後讓學員學習如何建立個人移動辦公室、管理教會事工、建立個人資料庫,以及運用移動科技進行媒體剪輯、製作與發布等。

教學目標
針對想要完整掌握蘋果 (IOS) 或谷歌 (Android) 系統的學生,學習使用移動系統之方式、問題疑難解決、系統設定。並且善用移動軟件協助教會事奉工作、建立教會與個人資料庫以及多媒體之整合。

課程內容
1. 認識蘋果 (IOS) 系統、操作、設定、問題解決、實用軟件推薦。

2. 認識谷歌 (Android) 系統、操作、設定、問題解決、實用軟件推薦。

3. 如何使用谷歌 (Google) 雲端與郵件系統,管理教會會友資料庫、行事曆並與移動系統同步。

4. 創意使用社群軟件 (Wechat、Line、Facebook) ,建立即時會友交流管道。使用Blogger建立個人部落格。

5. 如何使用 IOS / Android 軟件 (Evernote、Dropbox、Goodreader) 建立研經資料庫。

6. IOS / Android 文書處理應用與格式轉換 (Page、Keynote、Word、PowerPoint)。遠端連線軟體之應用(Splashtop、PC Anywhere) 。

7. 移動系統多媒體之事奉應用與錄影剪輯 (YouTube、Apple TV、HDMI Out、iMovie 媒體格式轉換與剪輯) 。

8. 如何設計你自己的簡易 IOS / Android APP (AppMakr App 設計工具應用) 。

教學需要
學生需自備 iPad、iPhone 或者 Android 平板和手機。

「大災難」與中東的未來

院長熊潤榮博士


新約聖經的「災難」(tribulation,希臘文thlipsis)是一個普通的字。它有不同的翻譯:「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16:33);「遭遇飢荒,大受艱難」(使7:11);「加增我捆鎖的苦楚」(腓1:17);「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太13:21)等。

可以說,自二十世紀以來,全球的人都是活在災難之中。在兩次世界大戰,全球死傷人數高達九千六百萬。此外,單在2004年,印度洋的海嘯最少有二十三萬人死亡。單在2010年,地震造成全球三十三萬六千人死亡。我們可以預計在二十一世紀會有更多天災發生:全球溫室效應所帶來整體的溫度上升、南北兩極冰原融化、全球低窪地帶被淹沒。還有,過去共產政權對信徒的迫害,並最近頻密發生的伊斯蘭國(ISIS)迫害和屠殺各地區的基督徒。

聖經中還有「大災難」(great tribulation,希臘文 mega thlipsis),意思是比一般苦難大的苦難。它只出現幾次:「那時必有大災難,從世界的起頭直到如今,沒有這樣的災難」(太24:21);「若不悔改所行的,我也要叫他們同受大患難」(啟2:22);「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淨了」(啟7:14)。

在不同的解經系統中,對這幾段有關大災難的經文有不同的解釋。大概分為兩個陣營:時代論和歷史學派。

時代論 歷史學派
未來的事情,還沒有發生 主後70年發生的事情
未來有七年大災難 提多將軍帶領羅馬軍隊屠殺猶太國
敵基督進入聖殿,行毀壞可憎的事 羅馬軍隊進入聖殿,行毀壞可憎的事
未來聖殿要重建 聖殿被毀了,無需重建
敵基督統治全球 羅馬帝國統治當代的世界
全球會有大災難 對猶太人和當代信徒而言,這是大災難

以上牽涉經文的文學體裁、解經方法(如字義或象徵)、寫作背景和引用舊約等。如:(一)啟示錄是天啟文學,裡頭大都是象徵性的,不宜用字義的方法來解讀。(二)許多大災難和主再來的經文都引用了舊約的天啟文學,和其他兩約之間的寫作如以諾一書、巴錄二書等。(三)在福音書中,耶穌講論祂降臨的預兆時,對象是猶太人,不是全球性的教會。(四)耶穌時代的猶太人都曉得主前167年,西流基王Antiochus IV Epiphanes 進入聖殿,樹立偶像,又在祭壇上獻豬,行了毀壞可憎的事,是明顯的敵對神。以後出現和未來的敵基督是這歷史事件的重現。(五)馬太福音、啟示錄,甚至保羅書信都很可能寫於公元70年之前尼祿王時期的,那時提多將軍還沒有毀滅聖殿。

不論哪個解釋更好,重要的是:耶穌是把大災難和祂再來地上的時間分開。 耶穌說:「那災難以後,日頭要變黑,月亮也不放光,眾星要從天上墜落,天勢都要震動。那時,他們要看見人子……降臨」(可13:24-27)。路加福音加上「邦國也有困苦」(路21:25),呼應舊約的撒迦利亞書:「我必聚集萬國與耶路撒冷爭戰,……那日,祂的腳必站在……橄欖山上。這山必從中間分裂,……那日,必沒有光」(撒14:1-7)。

耶穌再來的徵兆,不會是已知的不尋常自然現象。科學家指出每個世紀有240次日蝕,每年有二至五次的月蝕,有記錄的隕石撞入大氣層超過三萬八千次。單美國,每年就會發生18次7 – 7.9 級、1次8級或以上的地震,故此,按這些聖經的經文,耶穌真的要回來時,可能宇宙會發生巨變,星球間的引力發生變化,地球的地殼板塊突然分開。宇宙就如一個看似靜止的龐大機器突然快速轉動、分裂。這些事情隱含的物理定律都是目前科學家不知曉的。所以,再有天災發生,我們信靠主,盡本分參與救援,不需要杞人憂天。

我們要注意的,是中東的政治局面,會否導向全面的戰爭:
一、伊斯蘭教內什葉派(Shiite)與遜尼派(Sunni)的爭鬥。長期以來,亞拉伯國家中,以伊朗為首的保守什葉派國家,與以沙地亞拉伯為首的開放遜尼派國家,都在全球進行權力爭奪。目前他們角力的場所是也門(Yemen)。兩派都各自支持極端的伊斯蘭恐怖勢力,如ISIS、Al Qaeda、Houthi、Hizballah、AQAQ、AQIM等,以控制對方,並保障自己的全球利益。在這些爭奪中,雙方都會以毀滅以色列為借口,發動聖戰(Jihad),導致全面戰爭。目前只有埃及與以色列簽訂和約,其他的國家都沒有。

二、俄國的直接參與。1991年12月蘇維埃正式解體,離開全球政治舞台。自2012年普亭(Putin)再度出任俄國總統以來,他刻意重振俄國,在國際舞台上成為強國。2013年, Russia Television(RT)在莫斯科啟用新的大樓,在全球以十二個語言播放俄國官方角度的國際新聞。時至今天,RT的全球收視率遠遠超過美國的CNN和英國的BBC News等。2014年,俄國與埃及簽署協議,幫助埃及興建第一所核電廠。2015年,俄國參與美、法、英、德國與伊朗的核子條約談判。還有,俄國一直向敘利亞銷售軍備,打擊國內的革命組織;也銷售長程導彈給伊朗,射程可以直達以色列。
結論:如果俄國加入Shiite與Sunni的爭鬥,我們就要很警醒,好好準備基督再來,願主幫助我們。

千禧年面面觀簡介

池耀興博士


引言:
主耶穌的再來是基督徒永生的盼望。有關末世的真理,我們自然會想到教會關於千禧年的教導。千禧年觀是基督徒在世的人生價值觀以及生活形態的基礎,也是基督教歷來眾說紛紜的課題。簡單的說,基督教會因著在啟示文學的解經方法的差異,加上一些觀念的分歧,有四種不同的觀點:

1. 時代主義觀
• 時代主義強調聖經須字面(Literal approach)解釋,認為「若普通意義有意義時,勿找其他意義」。他們同時認為神所應許要賜福的以色列是現實意義上、地上的以色列國,而非指靈性上的以色列。神與亞伯拉罕和以色列所立的約是無條件的約,無論以色列在以往如何悖逆神,神都將在基督再來前賜予他們。

•主耶穌在七年大災難前再來。那時教會被提(信主的死者首先復活,與地上活著的信徒被提到空中),祂也恢復以色列代表神的合法地位。在七年大災難中,敵基督迷惑以色列,並贏全世界的信任。最終,敵基督發動其聯盟向以色列宣戰。此時,主耶穌再來,與十四萬四千個不向敵基督屈膝的猶太人一同建立地上的千禧年國度。在千禧年國度結束時,撒旦被釋放,並誘惑人們敵對基督。最終基督率領大軍消滅敵人,並施行白色大寶座的審判。

• 因著時代的推進以及不同見解的衝擊,時代論進行了修正,分別有「修訂時代論」和「前進時代論」。前者認為:雖然以色列和教會明顯不同及有不同終局,但他們都是神的子民而分享基督的屬靈救贖。後者則強調神救贖工作的一體性;神在不同時代中施行其救贖計劃、雖有以色列和新約教會兩方面,但卻是一體性的。教會是神對以色列救贖工作的延續而非取代。

• 評估:雖然災前觀可能在第一世紀已經出現,但是一直至廿世紀,時代論還是一個尚非成熟的神學系統。真正提倡和發展時代論的是達比(Darby, 1800-82)。而司可福(Scofield)藉著司可福串珠聖經把這神學立場推廣至眾教會。

2. 歷史性前千禧年觀
• 此論以萊特(George Ladd)為代表,結合字面和寓意解經,強調新約教會就是屬靈意義上的以色列,並領受神在舊約中有關以色列的應許。

• 七年大災難後,基督再來地上建立千禧年國度,之後撒但暫獲釋,眾人被迷惑、悖逆神。最終主基督施行白色大寶座的審判,撒旦與未信主者被審、然後被扔進火湖。

• 此論在主後431年以弗所大會前,非常普遍。

3. 後千禧年觀
• 此論也是結合字面和寓意的解釋,認為啟示錄裡所說的「一千年」指的是一個象徵性的長的時段。神的國已經在人的心裡,而非將來突發的事件。主耶穌復活升天時,千禧年國度已經開始。在千禧年裡,福音廣傳、基督教價值觀產生廣泛影響。因而撒但的勢力將會被逐漸擊敗。直至千禧年末將有背道和敵基督。千禧年後主耶穌將再來,然後所有人復活受審判。

• 此論強調善必定逐漸戰勝邪惡,自認為是樂觀主義者,有別於悲觀的前千禧年論者和無千禧年論者。

• 在主後的三百多年,基督教會基本上是贊成前千禧年觀,但非洲多納徒派(Donatist)認為「一千年」已是屬於當時的時期,而信徒首次復活是靈性的。這見解為奧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所接受,他認為教會已在千禧年之中,而羅馬大公教會就是神的國。

4. 無千禧年觀
• 此論認為啟示錄第二十章「一千年」的經文是象徵性的文字,不應按字面詮釋。千禧年指的是主耶穌降生後至祂的再來之間的教會時期。

• 此論認為神的國度在主耶穌基督復活時,就已經揭牌了。而主耶穌基督在得勝死亡和咒詛後,就與信徒一同掌管教會。故無千禧年觀可被稱為「揭牌千禧年觀」或「現今千禧年觀」,從屬靈意義上來看,基督已經與教會以公平、公義掌管地上。

• 此思想經過奧古斯丁的系統化與發展,逐漸成為千禧年觀的重要見解。東正教和天主教會都普遍持無千禧年論。而此思想在路德宗、歸正宗、基督會、聖公會甚至一些福音派中也很普遍。

總結:
綜上所見,因著對以色列國與新約教會之關係的看法的差異,教會產生了不同的千禧年觀。筆者認為:我們可以接納甚或包容各個不同的千禧年觀,正如我們已經接納甚或包容其他宗派一些非核心信仰的教義(如洗禮的方式、聖餐的理解等)。然而,更重要的是:不同見解的神學家們都堅持聖經裡面有關神的基本應許:在末日神消滅撒旦,在災難中保守其子民,白色大寶座的審判,新天新地的建立等。神的應許對身處患難中的信徒而言,是極大的安慰和盼望。再者,既然主耶穌說連祂自己都不知道其再來的具體日期,我們作為主的門徒,應當時刻警醒、預備迎接主的再來。同時,我們應當殷勤事奉、努力遵行主耶穌離世前要我們「使萬民作主門徒」的大使命。(太28: 18-20)

復活:今日,昨日,明日

程國儀牧師


要是沒有復活的事,那等於說,基督沒有復活了;如果基督沒有從死裏復活,我們就沒有甚麼好傳的,你們也沒有甚麼好信的。這樣,我們顯然在為上帝作假證;因為我們見證,說他使基督從死裏復活了。如果真的沒有死人復活的事,上帝就沒有使基督復活了。(林前15:13-15,現代中文譯本)

「復活」一般是指生命在死亡後再復生的意思;這是今天一個熱門的題目。有錢人計劃將身體凍結,以待醫藥科學進步,能夠使死人復活,並且發明延長人壽命的藥物。醫生可以在人死亡24小時內將人復活一至二小時,醫學界也在研發急救時不但將人救回,並且延長生命的時間。

從1982年以來,醫學文獻中至少記錄了三十八宗死人復活的個案。拉撒路綜合症(Lazarus syndrome)是指在心肺復甦失敗之後,人體循環系統自發地恢復運作,離醫生鑑定的死亡時間,有從數分鐘到數天之久的;這又稱為拉撒路現象(Lazarus phenomenon),是以聖經中的拉撒路來命名的,在聖經中,他死後耶穌使其復活。

「復活」在聖經中有兩個解釋:一指睡醒(帖前4:13),相對於死亡的睡覺和暫時的休息,基督徒相信「死」只是一種安息、睡覺的狀態,等主來時就要醒來、就要復活。另一個是指身體的改變(林前15:51),復活的身體是從必朽壞的變成不朽壞的、從羞辱的變成榮耀的、從軟弱的變成強壯的。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是最有系統及最詳盡討論復活的經文。
15:1-11 基督復活是福音的確據
15:12-19 基督復活是得救的憑據
15:20-28 基督復活引進眾人復活
• 死人復活的次序(21-28;死被毀滅(26))
• 從「前千禧年論」和「無千禧年論」兩個角度來看下面圖表

前千禧年論:
基督復活»基督再來» 已死信徒首先復活+未死信徒身體改變和被提» 問題:
1. 千禧年像新天新地那樣沒有死亡?
2. 不然,已死信徒再有第二次復活?
3. 未死信徒再有第二次身體改變和被提?
» 基督毀滅仇敵 »基督將國交與父神

無千禧年論:
基督復活» 基督再來» 已死信徒首先復活 + 未死信徒身體改變和被提» 基督毀滅仇敵 » 基督將國交與父神

15:29-34 復活對信仰生活的影響
• 因為相信死人要復活→所以有人為死人受洗(29)
• 因為保羅相信死人要復活→所以保羅願意天天冒死(30-32)
• 因為死人要復活→所以信徒不要濫交朋友、敗壞品德(33-34)

15:35-57 關於死人復活的事情
• 死人復活的身體(35-49)
• 自然現象的事實(35-41)
• 必然的推論:不同身體,必有將來身體(42-49)

今日的形體 將來的形體 亞當 基督
必朽壞的 不朽壞的 首先的亞當 末後的亞當
羞辱的 榮耀的 首先的 後來的
軟弱的 強壯的 有血氣/氣息的人 賜生命的靈
血氣的 靈性的 出於地、屬土 出於天、屬天

15:50-54 血肉之體不能承受神的國
15:55-58 基督復活勝過死的毒鉤罪

結論:約瑟夫·貝利(Joseph Bailey, 1920-86)在《我生活的樂章》中這樣禱告:「主耶穌,你的僕人馬丁·路德說他的日曆上祇有兩天:今天和[主再來的]那天。這正也是我所想要的,並且我今天要為那一天而活。」你今天是為復活那一天而活嗎?

微音外候,彰美體福

丁霈恩


入景
踏入美國國境的時候,我就曾經想過:如果我能夠想像美福神學院是甚麼樣子,那麼這個神學院一定是非常的整潔、設施齊全、有非常多的圖書,也有非常多的思路。

事實是我錯了,我只考慮了神學院的功能,卻沒有能考慮到這個美福神學院是非常的別緻;我忽略了美。在一棟四方的建築物內,有綢緞一樣的紫色,門前有盛開的櫻花,又有十幾棵碩大的松樹映入眼簾,門內有鋼絲吊頂,吊頂之上有一排天窗。所以整個室內,都是非常明亮的。當我處於美福神學院之中時,牆上的墨寶會提醒我這是一個根植於中國文化的神學院。而進入圖書館時,《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又提醒我到美福神學院來的目的。如今,在美國華埠,法流何止十道,寺滿何抵百城。而未得之地卻依舊遙遠。館內藏書有圖冊,亦有晦澀的周易,甚至有罕有的讀本。對於基督的精兵來說,簡直就是一個裝備精良的文庫。

《黃石公記》有「微音而外候」之說:細節之處皆體現整體的徵兆。那麼,美福神學院給人的感覺,就是從細節處也做的很細緻考究。這個神學院給剛到美國的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就硬體來說,無論是電鋼琴教室,還是視頻遠端教學系統,都做得非常的到位。進入教室,就有一個非常整潔的環境,牆上掛著一幅馬賽克,是從聖地來的。創新而又傳統,彰顯過往,考究將來。美福神學院的精神充盈在各個角落裡。

融情
如果景緻別緻,那麼人情亦是如此。美福神學院有很多的同學,而這些同學,都像我們所處的城市名稱 Sunnyvale 一樣,臉上充滿了陽光,每個同學,都是熱情洋溢的。我們的學生會主席彭立群,簡直就是谷歌的搜尋引擎,無論你試圖用各方面考據的內容跟他講,他都能夠引經據典、正確的回答你的問題,我們的「洋」同學吳華德有一口標準的中國話。嘉娜姐妹一共三人,都是罕見的熱心腸。

由於身處矽谷,和電腦打交道的同學不在少數。不誇張地說,如果我們能夠組織一個公司的話,也許若干年後「蘋果」就會被我們兼併了。不過在這所美福神學院裡面,我們都共有一個更大的目標、更大的使命,我們的神要我們將福音廣傳,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想法:未來是網路的世界,所以說,傳福音必須依賴網路。但在這個神學院裡,我卻經歷到有血有肉的福音,必須有血有肉的傳。因為耶穌所說的,都是實實在在的道。這是吳華德、他挨家挨戶敲門傳福音而讓我看見的真理;這是學生會關懷組在我遇到困難時對我關懷而我感受到的。當我感冒時,院長還給了我很多自己種的檸檬。所以這個小小的美福神學院,是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

盤桓
陶淵明的《歸去來辭》中有「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不久,商懷強和婷婷剛幫助過我和太太在美生子的事,轉瞬間他們就去南加州的工場了;蘇姐也學成歸國。當然,時代交替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但是分別的場景,讓我十分的感慨。也許有一天我也會走出這個美福神學院,我是否也和他們一樣戀戀不捨?在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也沒有無止境的工作。

我感覺置身在瓦爾特堡中,我的意思是,這個美福神學院對於我來說,就好比馬丁路德在瓦爾特堡當著修士,有更多的學習、更多的思考。可以從世界的繁瑣中,停頓下來尋找宇宙的秩序、上帝的智慧、神的恩典。

如果孤松的情景能夠讓世人留戀,那麼熊院長引人入勝的箴言書,也值得我盤桓。

僕人領導: 變革與創新

李耀宗博士


神對各人必然會按他的恩賜交付不同的使命,使我們在不同的崗位上有不同的事奉,為神的國作工,做榮神益人的事。作為教會或基督教團體的教牧同工,除服事上帝、服事人以外,他們更要領導教會和會眾,將神的事工發揚光大。領導,是一門藝術。耶穌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可10:45)。不同的領導方式,會為教會及機構帶來不同的發展。

僕人領導 (Servant Leadership)是近年較多人談論的領導方式。在西方,這種領導方式,不但基督教及不牟利團體已有使用,個人企業及其他公益團體,亦相繼應用。僕人領導的七個核心:谦卑 (Humility) 、慊憫 (Compassion) 、僕人之心 (Servant Heart) 、合作 (Collaboration) 、卓越 (Excellence) 、誠信 (Integrity) 及勇氣(Courage) ,是僕人領導的精髓。如何可以有效行出來,是一大學問。作為領導,我們常常都說以僕人自居,但怎樣才可以算是一個真正的僕人?怎樣的領導才是真正的僕人領導?這些問題的答案是這個課程重點之一。

隨著時代的轉變及社會日新月異,以往的領導、事工發展等方式,未必能配合時代的需要。如何吸引未信之民去認識耶穌,方法運用上需要有所變革及創新。如何變革?如何創新?亦是本課程內容的另一部分。

作為基督徒、作為教會及基督教團體的一員,我們已不能不關心教會以外的事了。大環境的改變,已影響到商業、經濟、政治、社會、宗教、政府,甚至非牟利組織的運作。 在本課程中,同學們不單可以學習到領導力,更可認識到如何在現今環境中扮演應有的角色。更有甚者,透過對課程的深入了解,同學們可以整合僕人式領導的原理,從而洞察及預測:變革及創新可為當前教會及基督教團體帶來的改變和影響。

感謝神一路帶領我走過的日子,藉在商場上不同崗位的試練,使我了解作為一個基督徒如何在五光十色的商場上持守基督徒的本份 : 不但拒絕引誘,並為神作見證。多年的管理經驗,使我了解如何作為一個真正的僕人,去帶領我的團隊一次又一次地去勇闖難關。感謝神的恩典,使我可藉著聖經的教導、學術上的理論及個人經歷,有機會與弟兄姊妹分享「僕人領導:變革與創新」這一課程。我期待與大家在未來的日子裡,繼續一同作神忠心的僕人,為神國度的發展,利用不停及有效的變革與創新,進一步開拓神的事工,「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9)。

新課程「僕人領導」

學院新增一門課程「僕人領導:變革與創新」,將於 8/12-28 的週一、三、五上課,由李耀宗博士教授。這門課旨在探討僕人領導的精萃,並一個僕人如何配合時代的需要和變化,帶動變革和推動新的事工。李耀宗博士是西方三一大學這個課程的老師。歡迎報讀!

2015年夏季課程 (七月至八月)

2015夏季(七月至八月)

課程 老師 日期/時間
師生小組 熊潤榮博士
程國儀牧師
7/13-11/30
宣教輔導 多位老師 7/20-11/23
希伯來文 I 熊潤榮博士 7/1-9/23
釋經學 熊潤榮博士 7/2-8/10
僕人領導:變革與創新 李耀宗博士 8/12-8/28
影音訓練 梁恩玲老師 7/1-8/5

週六早會10:30am-11:00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