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的信仰群體

院長熊潤榮博士


在社會上、教會中、家庭裡,我們都喜歡公平。要建立一個公平的教會,每個做基督門徒的都要參與,有一些人更要承擔責任,信仰群體才能夠生活得平安。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去到曠野,準備往迦南地進發。以色列人在埃及做奴隸400年,生活習慣、文化觀念都是埃及人的。他們習慣被人欺壓,也有欺壓人;習慣被剝削的,也有剝削人的。出埃及後,他們如何一下子活出神子民的身份?他們彼此之間肯定有利益衝突和貪心。要他們一起生活得平安,是需要一些機制來幫助他們的。那機制就是在群體中建立一個審判系統,帶來公義。那就是摩西岳父提出來的(出十八13-23)。

摩西很關注百姓之間的公義,他坐著審判百姓。他們從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旁邊,應該是在排隊吧,也同時圍著摩西,要聽摩西如何藉著神的指引,來按公義判決他們之間的爭執。摩西的岳父一看到百姓排隊的情況,就知道摩西這種措施是不實際、沒有效率的。摩西很快會耗盡( burn out),百姓也會很辛苦,岳父建議摩西必須要有授權Delegation of authority和責任歸屬Delegation ofresponsibility。他提出的審判系統有5部分。1,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21)。這些人是真正辦事、不會半途而廢的。也不是只有職分,卻做不好事情。2,這些人的資格:他們是敬畏神、誠實無妄(trustworthy)、恨不義之財(hate dishonest gain)的(21)。這是整個系統中最重要的。3,包含社會不同的單元。摩西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等。按常理,管理越多人的,是越能幹,也越更令人信服的;他們是越有榜樣的。4,有上訴的法庭,由摩西來主理(22)。被授權的人是隨時審判百姓。如果他們判斷了,但百姓不滿意,是可以上訴。這時侯、摩西要處理上訴、或困難的案件。5,目標是神的法度和平安。摩西說:他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百姓(20),使百姓可以平安的回他們的家(23)。這也是教會中授權分工所要堅持的:在神的法度中,整體教會有平安和公平。

今天,社會上包括教會都引進授權 Delegation of authority和責任歸屬Delegationof responsibility這兩個觀念。其實,今天社會上的授權與這段經文描寫的是有距離的。今天的社會講求效率、資源運用,目的是讓公司的老闆管理更大的範圍,帶領更多的人,公司賺錢更多。的確,這種授權delegation使許多公司和機構都發展起來。可是,這種授權delegation也會讓老闆們可以逃避責任、把不喜歡的或困難的工作交給其他人;自己不做,卻得到其他人的工作成果。這種授權也讓一些沒有能力或貪心的人,坐在高位上。他們只是要人辛勞為他們工作,自己卻做得最少。

但這段出埃及記經文指出、以色列人建立的授權的審判系統,目的是在群體中帶來公義,要這個神所拯救的群體不再有欺壓的事情,並在迦南地的生活中、保持出埃及的願景:充滿神的公平和公義。故此,在信仰群體中的授權,應該有以下的4點:

1,由旁邊有經驗的人提出delegation。摩西沒有想到逃避責任。我們也應該如此,我們做教會的服事,不要只做簡單的。不想做的,就找人做、delegate。我們學習辛勤地做,困難的也做;直到有人說: 你做的太多了,delegate 吧。

2,被授權的,是一種認可,也是恩典。摩西選的是有才能的人,敬畏神、做事公正,不貪錢。我們也是為神來建立信仰的群體。被選上的人做得好,就會令群體興旺,將來基督也賞賜他。做得不好的,會使群體受損害。岳父對摩西說: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以同當此任(22)。授權的人(牧者)也是從神接受授權,他們不是不做,乃是一起來做。同時、授權人自己也做大的、繁雜的、困難的事。這樣、被我們授權的人,才甘心樂意一起同工。

3,處理群體的衝突,是領袖的責任。這章經文提及的審判、就是解決人際的衝突。領袖們不要逃避,要有才能和勇氣,靠著神的恩典去處理。不處理的,令群體成員心中不滿。有教會更出現分裂,這都是表明沒有神的公平在教會中。把衝突處理得好的領袖,人人都尊重。教會會和諧,因為有神的公平充滿其中。

4,每個人都是為群體著想。經文指出:百姓平安歸他們的住處(23)。被授權的,不是為了尋求做得舒服、自由的做、沒有壓力,這是不公平的、影響整個群體。如果成員覺得群體中有 不公平的事情,如何能全心投入?久而久之,他們只想離開。

讓我們一起努力,為著基督、也為著群體,使這個神所拯救的群體充滿神的公平和公義!

如何作「屬靈人」?

:何謂「屬靈」、「屬世」?聖經中勸勉信徒「不要愛世界」(約壹二15-17),又說「與世界為友,就是與神為敵」(雅四4,5)。究竟信徒與「世界」應有何關係?如何作一個真正的「屬靈人」?

:新約聖經論及「世界」(cosmos),大致上有三個不同的定義:

    1. 神所創造的宇宙:是神賜予人的禮物,是好的、是人當存感恩的心去領受(提前四4、5),又忠心的去管理的;
    1. 人類:雖然犯罪墮落,卻仍是神愛的對象(約三16);
    1. 敵擋神的一切制度、結構、道德價值,是信徒要抵擋、勝過的(弗二2;雅四4、5)。

所謂「屬世」,就是與這敵擋神的社會、價值、勢力認同。此外,神要求人「盡心、盡性、盡意」愛祂,人若愛任何事物勝過愛神,便是違反神的心意,而約壹二16描述這種「愛世界」的心態,包括:肉體的情慾(犯罪的慾念);眼目的情慾(從事物的外表衡量其價值);和「今生的驕傲」(追求名、利、外表的光芒,並以此誇口)。人若與「世界」為友就是與神為敵,因為神要求人專一愛祂(雅四4、5)。

那麼,聖經有沒有將「屬靈」和「屬物質」分割與對立呢?答案是:沒有!聖經中的人觀是整全的。不錯,人有「內心」和「外體」(林後四16),但這兩方面是互為影響、不可分割的。人是「一體兩面」的,而身體的復活,就肯定了在永恆中,人是帶著榮耀的、物質的身體,與神交通、同享榮耀。此外,這個物質的世界雖然因罪的緣故墮落被咒詛,終有一天會被更新改變,成為新天新地,在基督裏復歸和諧(弗一9、10;西一20),成為上帝子民永恆的居所。
至於說信徒在今生是否有「靈肉之爭」?保羅在加五16-25論信徒心中的掙扎,並非指屬靈部份與屬體部份的爭戰,乃是指聖靈和罪性之爭。其實信徒的身體是「聖靈的殿」,可以獻給神(羅十二1),是聖潔的。而人的內心(靈),若隨從「肉體」(亞當裏的罪性),便是污穢的了(加五19-21)。

可見,要作一個「屬靈人」,並非是要排斥、遠離這物質的世界,或否定身體的活動和需要,乃是要順從聖靈的引導,讓整個人活在真理的光中。這樣,就算是「喫喝」如此「屬體」的活動,也可以榮耀神,是一種「屬靈」的活動了;若以自我為中心,或心中注重罪孽,就算是禱告和獻祭這些宗教性(屬靈)的活動,也是「屬世」和「屬肉體」的了(賽一11-15;太二十三23-28)。

2018年冬季課程 (一月至三月)

2018冬季(一月至三月)

課程 老師 日期/時間
師生小組 熊潤榮博士
程國儀牧師
1/8-4/23
釋經講道 程國儀牧師 1/3-3/9
系統神學I 方鎮明博士 1/8-3/5
靈命塑造 I 熊潤榮博士 1/11-3/1
原生家庭 蔡雁玲老師
呂慈年老師
1/9-3/6
聖經中的以色列 熊潤榮博士 3/9-3/24
舊約希伯來文 II 美福神學院 1/1-3/30
網頁設計 II 翁千斐老師 1/16-3/6
電鋼琴伴奏 I/II 崔美杰老師 1/4-3/22
音樂理論 程季鳴老師 1/17-3/7
視唱練耳 I/II 崔美杰老師 1/17-3/7
七十士譯本 熊潤榮博士 1/2–2/28

週六早會10:30am-11:00am

「美福」第九屆畢業典禮

本院第九屆畢業典禮,謹定與十二月九日(週六)下午2 – 4 pm,於「方舟教會」舉行,地址是 380 Montague Expressway,Milpitas,CA 95035,恭請孫慈俠牧師證道。歡迎牧長、親友及信徒參加,與畢業同學一起見證神的恩典。

創造性的張力 – 僕人領導與教會衝

周金鐘長老


無論是在工作的環境或在教會的事奉,每一個人都會參與團隊。一個有效率的團隊不但能提高工作或事奉的果效,也能提升每一個團員的士氣。可是,只是把一些人集合在一起, 然後每個人分配一些工作或責任;這樣的安排並不是一個團隊。團隊需經過4個成長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本身的特性、問題和挑戰。

1,成形的階段。團隊成員的關係是沉默、表面、客氣,只看工作和任務的內容,卻不太清楚方向 。而團隊領袖的任務是要讓成員互相介紹、回答他們的問題、建立彼此的信任,向團員說明目標、 程序、規則、建立期望。如果這階段有好的開始, 就是日後成功的一半。

2,一致的階段。團隊成員的關係是合作、忽視意見不合, 專注合一、符合標準和期望。他們也會提高人際關係、按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團隊領袖的任務是要促進成員在團隊的角色、顯示支持、提供意见和建議、促進致力達成目標的期望。這個階段中、團隊關係是和諧和睦的。

3,分歧的階段。團員會質問團隊的方向,意見也不合、並互相指責,分黨結派出現。這時候,領袖需要用積極的態度處理衝突、要懂得使用創造性的張力、並系統性地去看衝突的問題。如果能經過這階段,就如聖經所說的: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弗4:13、15)。

4,卓越效果的階段。團員有極大的互信基礎,向著共同目標委身,也建立多方面的關係,不再分你們-我們;整個團隊互相扶持,一起成長。這時候,好的領袖會推動團隊達成更大的任務、也會栽培新的領袖,就如聖經裡的:全身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 。

認識衝突。衝突在團隊中是不可避免的;發生衝突是因為有互相依賴的關係。衝突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個人之間的競爭。 競爭的形成是因為雙方有不相容的利益,是獨立思考的個體。Conflict involve competi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individuals who have incompatibleinterests and who are interdependent. 如下:

1,互相依賴: 老板和員工、没有互相依賴赖的元素,衝突就不會發生。

2,不相容的利益:利益包括需求、價值觀和目標;利益能夠滿足, 衝突就不會產生。

3,競爭:一方發覺他的資源和需要受到威脅,衝突就產生。

創造性的張力。不是所有的衝突都是壞事。衝突能給團隊帶來傷害,也能使團隊更卓越。如何有效的處理衝突是關鍵。要用創造性張力的模式去從問題题的根源去處理衝突。 使張力成為動力。 領袖處理衝突時,要找出衝突的來源:他要禱告神求智慧,運用聖經的價值觀,並系統统式的診斷。之後,例出問題的優先秩序,提出並落實解決方案。

診斷和回應衝突:

1,常規日常事件。團員有「碰撞」、意見不同而產生激烈而建康的辯論,卻無傷彼此感情。這會帶來多元化的解決方案。好的領袖會留意團員是否成熟、衝突程度是否在可控制的界限。他會聆聽和鼓勵團員自己解決問題。

2,不斷演變的衝突。事件還是可解決。團員往往在背後互相指責, 卻不願意面對面解決問題。在背後說對方的不是,卻互相躲避對方。好的領袖會干預和調解,以防止事件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對有關團員的行為進行輔導,使他們瞭解行為的後果。

3,較深的衝突。事件超出了當事人可以解決的能力範圍;溝通途徑己經不存在了。如不及時解決,衝突事件會導致團隊無法正常的運作:沒有效率、士氣低落、團員充滿不滿的情緒。領袖要立刻處理,先評估本身是否能勝任處理。如果沒有,需尋求專業人士幫忙。如果事件己經演變成不可收恰的局面,領袖就要紀律處份團員。(取自周長老一月份在美福神學院主辦的研討會信息內文)

一切都是恩典

周冬梅


當接到寫見證的邀請,真有些激動。我知道這是恩典,可以有機會為主做見證,我覺得很欣喜。

從確定「美福」接納我做神學生開始,我就從心裡決定,要去服侍、要多多服侍。這是說要付出代價服侍,而不是像之前只挑輕省的或只憑自己喜歡的去服侍(那樣可能不是在服侍,而是在滿足自己)。入學後,幾個月匆匆過去了,這心中的計劃卻遲遲未兌現。生活裡、家庭中發生很多重大事件,我被攪擾得完全無心讀書,更不要說去服侍,甚至對於「信」都有了一絲動搖。先是入學前、遠在國內的父親去世了,這讓我悲痛內疚不能自已。幾個月後,哥哥又被發現患了癌症,我一下子覺得天都塌了。最親的人好像一個個都要離去,那份驚慌讓我失去了內心的平安,身體也出現不健康的狀況。我沉浸在悲痛中,常常忘記向阿爸父呼求,求祂憐憫和同在,並來安慰。

年初第一個學期,我從中國趕回到學院。當時是打算清理一下就返回中國,去陪伴病中的哥哥。但身邊的老師和同學都伸出關切的手。神的愛並沒有離開我,他們為我和家人禱告,在日常生活中給我關照。一位老師在一次慰問的談話中,點醒我:我回去並不能醫好我的哥哥!我一下子從悲傷中醒過來,也許我回去最大的是安慰了我自己傷痛的心,於事實卻是無補!我明白到讓自己陷入悲痛中是很自私的行為。我醒悟了,我很快行動起來,盡力去做好應當做的事情。第一學期報讀了很多課程;要服侍好,當然要先裝備好。做為一個學生,首要的當然是要學好自己的功課。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盡力抹去心中的憂傷,讓自己快樂地生活。靈命塑造課程中的日常操練,讓我的身體和心靈都更快地恢復正常,更多地發現生活中上帝的創造之美,更體會到上帝的大能;生活裡常常看到神蹟!

在著眼謙卑順服,過聖潔簡樸生活的操練中,我從身邊最小的事做起:與身邊的人合睦相處,盡力清潔身邊的環境,向身邊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在教會裡幫忙服侍,積極參與傳福音事工。雖然都是些事微小事,不值一提,但卻感受使徒保羅所說:「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這是神的恩典,也是祂做在一個卑微的人身上,讓我找到活著的意義,不再驚慌不安,內心反有了喜樂和平安。服侍人,讓我心靈更寬廣、更柔和謙卑!我也領悟到「捨己」就是捨掉老我去跟隨主。聖經說:「主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心裡也未曾想到的。」

我用聖法蘭西斯的禱告來結束:「主啊,用我作你和平之使者:哪裡有傷害,讓我播種寬恕; 哪裡有懷疑,讓我播種信心; 哪裡有絕望,讓我播種希望; 哪裡有黑暗,讓我播種光明;主啊,恩許我可以去安慰他人,多於被安慰;諒解他人,多於被諒解;愛護他人,多於被愛護。 因為在施予他人時,我們有所得, 在寬恕他人時,我們被寬恕。 迎接死亡時,我們就進入永生。」

願我一生可以舍已追隨主,願主賜此恩典!

恩典美福

趙貴軍


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年輕人來找司布真,問他哪裡有完美的教會可以去聚會。因為他發現他去過的教會,沒有一個是讓他滿意的。司布真告訴他:「你的問題很好,但是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過一個完美的教會;如果你找到了,請你告訴我,我也想去看看。不過,如果你真的找到,請你千萬不要去,因為一旦你去了以後,這教會就不完美了。」我就像這個故事的年輕人一樣,想找一個完美的神學院。當我來到「美福」,我發現這裡並不完美,不過我也發現,我同樣也是一個不完美的人。

前幾年,因著服事中的疲憊,我希望能夠進入一家神學院深造,使我可以更多認識神,更有力地服事祂。經過一段時間尋找,我發現美福神學院可能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地方:規模不大,人數不多,大家的關係會更加親近;而我實在是希望有使徒保羅一樣的良師益友,能夠耳提面命地幫助我。 感謝主的預備和帶領,2015年我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美福。剛來不久,我就有點小小的失望:這裡實在太小了。有人曾說「大有大的難處」;同樣,小也有小的不足。最起碼,圖書館連參考書都找不足。 不過,慢慢地我發現,能夠在美福學習,實在是神的恩典。

一,這裡學習的氣氛比較濃郁,同學們都非常認真。人到中年再來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看到大家認真學習的態度非常寶貴。同學們普遍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學院即便沒有課的時候,也常有同學來學習,甚至留連到晚上;為了按時完成作業,常常加班加點,真的是拼了命了。有位同學為了完成作業的要求,甚至將一卷聖經工工正正地抄寫、又反复揣摩,其認真精神實在令人感動。神所看重的,不就是對信仰認真追求的態度嗎?先知耶利米曾說:「你們若認真行這事,就必有坐大衛寶座的君王和他的臣僕百姓,或坐車或騎馬,從這城的各門進入。」(耶22:4 )在這樣認真、渴慕的氣氛下,大家都受到激勵。相信神必然祝福努力追求他的人。

二,同學之間的關係非常真實、親密,大家相處非常美好。神學院實在應該是學神的地方。如何學神呢?其實就表現在大家平時的相處之中。每個同學都有繁重的學業和家庭的生活,在矽谷這樣寸土寸金又物慾橫流的地方實在不容易。但是大家卻能夠互相幫助、關心,體現了聖經中彼此相愛的教導。同學有難處的時候,大家互相打氣、彼此鼓勵;有缺乏的時候,能夠互相禱告、彼此相助。為同學之間有這樣切實相愛、又彼此尊重的關係感謝神!

三,這裡既可以了解當前最新學術的信息,又有實際靈命的操練,這裡的老師都是才華橫溢的神學博士,很多又有牧養教會的經驗,而這一點是更加寶貴。神學院不單看重學術的深湛,更應該培養合神心意的工人,所以在這方面同學們還是有許多得著的。並且許多老師往往又有很強的幽默感,學習的過程中一點也不苦悶,反增添了許多樂趣。

美福神學院並不完美,但是她是一間正在前進的神學院,是適合傳道人進修的地方。對於並不完美的我來說,能夠在這裡學習,實在是神的恩典。願主祝福「美福」,更加貼近神的心意,在主里大大興盛!

學習謙卑和誠實

李軍


感謝神,我來到「美福」接受裝備,也快要畢業了。在這幾年的學習中,我有以下的收獲要分享的:

1,學會了如何學習
在國内,我讀了不少的書,但是讀完以後,很難用一句話來準確地說出書的主旨。來到美福神學院以後,通過老師的教授,我對如何讀書有了進步。熊老師用獨特的方法,憑著多年對聖經的研究,用了很多的方法來教導我們,啓啟發我們,讓我們在短時間内可以瞭解和掌握一卷書的意義。并且,老師能夠用一句精準的話,將一卷書的主旨表達出來。比如:老師用「愛的審判和生命的應許」,就能將整卷《耶利米書》的主題準確的表達出來,使我獲益匪淺。通過老師的教授,我也可以用一句話,將一卷書的主題表達出來。如《耶利米哀歌》的主題是:聖城被毀的哀嘆和神信實的應許;《以西結書》的主題是:以色列的審判和將來的復興。

2,知道了如何謙卑
我們有一門功課叫靈命塑造,對我來講實在重要,這門功課不僅深深的教育了我,更改變了我,讓我懂得了做人要謙卑。詩篇的作者在贊美神時說:「謙卑的人必吃得飽足,尋求耶和華的人必讚美他」(詩22:26)。 主耶穌教導他的門徒說:「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太23:12)。 主耶穌不僅教導我們謙卑,他自己也實行謙卑的生活。他離開世界以前,曾為門徒洗腳(約13:5)。在感恩節的時候,我和幾位同學來到SVCA教會做義工,將幾百人餐后的垃圾分門別類地整理好,如將餐盤摞在一起,紙杯放在一起,筷子放在一起,殘渣也集中在一起,這樣既節省垃圾袋,又能區分環保和不環保的。然後我們將垃圾放在垃圾袋裏,抬到外面的垃圾箱裏。那天晚上,我們四個人倒出了三、四十袋的垃圾,每一個人都滿頭是汗。那時SVCA教會的人還不認識我們。牧師問我們是哪的?我們說是美福神學院的學生,自願來到教會做義工。

3,懂得了要誠實做人
來到美福神學院,我系統地學習了神學,但是這些對我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經過兩至三年的學習,將來要做一個什麼麽樣的人?我記得有一次院長在上課的時候問我們說:「做為一個將來在教會牧會的人,什麽是最重要的?」有的同學說能講道;有的同學回答熟知聖經。但是院長說,將來在教會牧會最重要的是:「誠實」,否則無法在教會牧會。

我也曾有耍「小聰明」的時候,雖然沒有人知道,但是我自己知道,神也知道。事后,想到自己是一個神學生,還時常的不誠實,耍「小聰明」,犯罪得罪神,内心裏感到十分的不安,覺得對不起神。

聖經指出:「誠實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發財的、不免受罰。」(箴28:20)。聖經中的話和老師殷切的教晦,鼓勵了我,讓我做一個誠實的人。我明白了:我畢業以後做不做牧師、傳道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一個誠實的人。

但願你、我靠著神的恩典,都成為爲一個誠實的人!

2017年秋季課程 (九月至十二月)

2017秋季(九月至十二月)

課程 老師 日期/時間
宣教輔導 多位老師 7/10–11/20
師生小組 熊潤榮博士
程國儀牧師
7/17–11/27
舊約希伯來文 I 網絡課程 9/1–12/30
新約神學 黃鴻興博士 9/13–9/19
釋經學 熊潤榮博士 9/21–11/28
佈道法 范文堅老師
梁惠玲老師
10/10–10/14
網頁設計 I 翁千斐老師 10/5–11/30
電鋼琴伴奏 I/II 崔美杰老師 10/4–12/20
音樂理論 程季鳴老師 10/4–11/22
視唱練耳 I/II 崔美杰老師 10/4–11/22
當代神學與基督教教義 方鎮明博士 10/2–12/30

週六早會10:30am-11:00

個人佈道法

范文堅傳道 & 梁惠玲傳道


課程介紹
加州的灣區、教會林立,是美國的佈道據點。我們夫婦第一次到美國事奉,是在2005年至2010年。那時候去到紐約短宣中心事奉;很難想象,兩個無名小卒,人生路不熟,怎樣能夠推動當地的福音工作?那裡的教會不認識我們,我們也不熟悉紐約這個城市,到底從那裡開始做起?但神既然呼召,就必有原因,所以我們就答應紐約短宣中心前往服事。真的,神的話絕不落空,祂的旨意必能成全,祂讓我們帶動紐約三大唐人街的教會,走在一起去傳福音。不單如此,又在波士頓成立佈道團,在紐約成立福音隊。

2013年,滕張佳音師母挑戰我們再到北美開展福音工作。那時我們已感覺到,上帝可能要我們離開家鄉到北美宣教去。那時、我們想到主耶穌對我們的大愛,為拯救我們甘願犧牲祂自己,我們為祂所捨棄的,又算得甚麼!一年後,我倆再次回應上帝的呼召,答應差會的邀請前往北美宣教。我們相信這是一條蒙福的路,是一條經歷神恩典的路。

現在,我們在灣區居住,但在芝加哥和灣區兩邊服事。2015年5月我們在美福神學院教授「佈道法」課程,連接7月份第一屆「耶穌愛華埠」的本地宣教活動。感謝神,2017年,三藩市灣區短宣中心成立,也在7月份舉行第三屆的「耶穌愛華埠」短宣體驗週,推動灣區的教會向華埠的華人傳福音。

我們看到上帝奇妙的工作,並不在於人的能力有多少,一切只在乎祂,因為這位差遣的主是大能的旨意成就在我們身上。主昔日讓我們夫妻二人有機會接受短宣中心的培訓,並非偶然的事,是上帝奇妙的預備。夫妻能夠同心同行,一同事奉,實在是上帝給我們莫大的恩典。

今天的灣區有廣大的禾場等待收割,只缺忠心為主收割的工人。在主耶穌的帥領下,我們希望在灣區凝聚眾教會力量,一同推動福音工作,培訓更多信徒成為基督的精兵,傳揚主的福音。深信主的美旨必定成就。邀請你來 美福參與並修課!

課程內容包括:
一,佈道的聖經基礎(佈道與聖經、佈道的使命)

二,個人佈道的材料(三元福音倍進法、四個屬靈的定律、福音橋、五色佈道法、救恩圖解與珍貴的福音、主題式得救見證、短宣運動)

三,佈道方法與基本技巧(個人:直接佈道、關係佈道、小組:福音性查經、佈道聚會、群眾:茶座、酒樓、佈道會、如何建立傳福音的習慣;栽培系統:陪談、跟進、栽培)

四,實習:福音對談、福音難題處理、實地傳福音。

課本:
麥卡瑟,《耶穌所傳的福音》,加洲:麥種,2010。 (John MacArthur,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e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