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斌 長老
感謝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知灣區有一所華人神學院——「美福神學院」,其授課時間安排於平日晚間與週末,非常符合我「夜校進修」的需求。懷著一試的心情走進美福,沒想到這一步竟開啟了我信仰與神學裝備的嶄新旅程。
猶記得時任院長總是從一首詩歌開始,藉著音樂預備我們的心,提醒我們:這裡不是一般的學校,而是神學院,是為了神的國度而學習。所選詩歌往往冷門少見,但正因如此,更引發我們細細品味其中的詞句,留下深刻印象;其教學更是開拓了我以往封閉的視野,他鼓勵學生勇於發問、深入思考,從不同角度探究信仰的根基與內涵。尤其是在「經文鑑別學」課程中,透過古代抄本的比較,我對聖經正典的形成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進一步堅固了我在信仰上的根基。
張茞芬老師總是風雨無阻地從舊金山南下授課,從《福音書》到《新約書信》,再到《啟示錄》,她的教學風格幽默而嚴謹,毫無保留地傾囊相授,特別堅持學生必須攜帶實體聖經上課——一次,我忘了帶聖經,老師還作勢要把我「趕出」教室,讓我記憶猶新。她的考試題型多變,但始終重視對經文的背誦與默寫,她常說:作為未來的傳道人,若無法即時引用切題經文,就是對聖經的不熟悉,實為不合格。
池耀興老師是一位對佛教有深厚研究的學者,他在「基督教與中國文化」課中開啟我們對「宗教比較學」的眼野。在他的引導下,我開始研究台灣與中國東南沿海盛行的「媽祖信仰」,這門課程著實學習到如何能夠與不信者表達深刻理解與回應的態度。池老師尤其強調,與不同信仰的人對話時,應常存《彼得前書》3:15的態度——「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陳新潔牧師的「釋經講道」課則深深影響了我對講道的看法。他曾提醒我們:「一篇好的講道,不應像研經課程那般艱深,而是要讓每一位來主日崇拜的人,不論背景,都能聽得懂。」我對此一直銘記在心,並應用在後來的講台服事上,力求深入淺出,回應也都相當正面。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美福還開設了「網頁設計」課程,幫助學生能為自己的教會製作網站。這門課程不僅貼近資訊時代的需要,也實際應用於網路宣教,是一種跨界整合的創新教學。
此外,美福也非常重視實踐操練,例如靈命塑造、社區服務、聖地之旅及配搭前往孟加拉短宣義診等活動,都是讓信仰落實在生活與服事中的重要機會。我深信這些課程將會成為學生靈命成長的養分與重要的里程碑。
僅以我的學習歷程與美福的師生校友們彼此勉勵——盼望大家都能珍惜每一堂上課的寶貴機會,如同海綿一般地盡情吸收每位老師的教學精華。由衷感謝美福的師長們悉心教導,也感謝所有行政同工多年來的辛勤付出,使我們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信仰與事奉上獲得整全的裝備,願榮耀歸與獨一全智的上帝。
也願上主繼續祝福美福,帶領更多優秀的師資加入,成為新血,吸引更多渴慕神話語的華人學生前來報讀、裝備自己給主使用,共同回應主的大使命,將福音傳至地極!
(2013年聖經研究碩畢業,現任台北基督教改革宗長老會聯合二村教會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