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列耶林考古

院長熊潤榮博士


「基列耶林」—這名字吸引著我。在撒母耳和大衛年代、約櫃就是停放這裡約80年之久(撒上七章、撒下六章)!

8月底,我參加了由泰拉維夫大學與巴黎學院(College de France)在那裡的第二季節的考古發掘。考古地點就坐落在基列耶林山崗上的Sisters of St. Joseph of the Apparition的修院旁邊。這次的考古算實現了我多年的兩個夢想:在以色列考古,並住在修院裡!

考古是體力勞動的工作,除了發掘,更要把掘起的泥土、石頭運走。每天我們作息的時間表如下:

5:45 am 開始考古挖掘

8:45 am 早餐(半小时)、之後挖掘

1:15 pm 停止發掘

1:30 pm 午餐(一小时)、之後休息

4:00 pm 洗擦發掘的瓦片和骨頭

7:00 pm 晚餐

基列耶林的考古

        基列耶林是約書亞年代以色列人分地時、猶大支派所得的產業之一(書十五60)。在第一次從巴比倫回歸的猶太人中,也有基列耶林人(尼七29)。從山坡上兩個季節的考古發現所找到的石牆來推論,基列耶林山崗的歷史如下:

基岩上建城牆  —鐵器時代II B(公元前七世紀:希西家至約西亞王)

第二層的城牆  —羅馬時代(公元一至三世紀)

第三層的城牆  —現代時期(公元十一至十三世紀)

城墻

        

目前基列耶林的山崗上、並沒有找到銅器或鐵器時代I的遺址。也就是說,目前並沒有找到撒母耳時代的以色列文化的遺址。不過,考古發掘的地點是在山崗;撒母耳時代的猶大人很可能不是住在山崗這裡。約書亞記也沒有指出那時代基列耶林有城牆,那只是towns and settlements(十五60)。

        今天,山崗下的山谷有亞拉伯人群居的市鎮Abu Gosh。山谷的土地比較肥沃,交通也比較方便。可能那裡才是撒母耳年代猶大支派的亞比拿達的家,他在那裡看守約櫃(撒上七1)。

        這次的考古除了從找到的陶器碎片估計年代,也運用多種的科技,如測試石牆裡泥土年份的技術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用來找出泥土中石英最後暴曬太陽光的時代;也用電腦軟件把每層發掘的測量資料做出立體3D模型;當然少不了從實驗室找出骨頭和牙齒的年代和其他資料;最後還有飛行器drone高空拍照等。都是蠻科學化的!

骨頭

基列耶林的修院

        在主日,我走去Abu Gosh的本篤會修院Benedictine Abbey——它分為男修院monastery和女修院convent,參加主日崇拜(彌撒)。講道是法語,我聽不明白,但令我感動的是崇拜中許多的吟唱Gregorian Chant,由男女修士一起和聲唱頌出來。讚美之聲在高聳的教堂天花迴響,很扣人心弦。

修士們

聚會後我與修士們談話,其中有從非洲剛果來的男修士,在修院住了25年,心中很是佩服;也有從巴黎來的女修士,是新入修院的postulate,準備做novice (試用期),通過考試才能做修女(nun)。我問她是什麼推動她決心選擇這種生活,她微笑回答:It is a long story!的確,每個屬神的人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這些男女修士都是contemplatives:一生住在修院追求神,不斷與神接觸為人生的目標。

        聚會後,回到考古地點我所住的Sisters of St. Joseph 修院。這修院的修女是另一種,她們是missioners:選擇一生服務群體作為服務基督。就在修院餐廳的廚房門上,寫有一節經文:至於我和我家,我們要事奉神(書二十四15)。她們是帶著如斯的心態來為考古隊預備每日三餐。的確,只要心態正確,我們可以在生活中最平常的事情裡事奉基督!一切都是為主作的!

Sisters of St. Joseph 修院

        

住修院期間,有一個心思在我腦海中浮現:約櫃是舊約時代的物件,而且早已離開這裡去到耶路撒冷的聖殿。新約的基督徒還來這裡建修院崇拜,有意義嗎?後來無意中我在修院的一幅刺繡上找到修女們給出的答案:「主說:我的眼看著這地;約櫃已搬走了,但我的同在並沒有離開。我會看顧保護你們,你們愛心的服事是獻給我的馨香。」 我心裡被提醒:那當然!就是猶大人被擄掠到巴比倫,神的眼睛也沒有離開他們,神還是看顧保守他們的。今天也一樣,無論我們去到哪裡,無論我們的情況如何,無論我們在哪一個崗位上服事,神的眼睛總是看顧保守屬於祂的人!基督都與我們同在,直到永遠的!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