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之旅 — 越南行禱短宣

程國儀牧師 2000年我在同工的提議下,開始帶領短宣隊作跨文化的福音服事。以後每年神都開福音的門,引領我們去作見證服事,去年十月我領短宣隊去越南輔助宣教士,向越南土著中的儂族(佔總人口1.1%, 約100萬,百分之一是基督徒) 開拓福音工場,儂族人多散居偏遠山區。 這是一次非常之旅,因為五位短宣隊員中,三位都不懂當地語言,如何傳福音呢? 第一天抵達河內市的時候,天氣報告一週都是陽光普照,溫暖恰人,宣教士還說晚飯後要帶我們去公園探訪華人勞工,都是從中國來越南作建築的。不料到了晚飯時候,忽然起了狂風暴雨。這才是屬靈爭戰的起頭。 第二天我們就冒著風雨開車北上六小時,然後乘舟去到儂族人聚居村落。上路不久就發現輪胎有問題,要找修車站。到點後才知道最後一段封路了,臨時改走水道。就在一片漆黑的大雨中,我們帶著行李箱登陸,踏過濕滑的大石時,險象環生,多人意外滑倒,宣教士師母更因此傷了腳指甲而流血,但還要在黑暗中走過一大片泥濘的土田,才終於到了我們預定的招待人家。然而他們還在款待其他客人(即 overbooking).不能有足夠的房間供應我們一行十一人。後來主人家和鄰居商量,終於安頓了我們。進入房間之後,看見每張席床上面都有蚊帳,心中不禁一寒,暗忖會否成為蚊子族的宵夜?靈戰繼續… 第二天天氣晴朗,雞鳴田間,眼前煥然一新。早餐的時候,各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一點蚊叮,最多的有65處。早餐後我們開始行禱,即是在漫步觀光儂族村莊的同時,用聖經經文為此地此民默默祝福代禱。沿途鄉村風光如畫,令人心曠神怡。奇怪的是,沿途遇見許多狗狗,卻沒有聽見過一聲吠聲!同時我留意到幾乎每一家的大門門楣上都掛有符咒,而且是寫上漢字,是中國道教的符。我仔細觀察,發現有二款:一款祝福,一款求保護。無論如何,可見儂族人心中恐懼鬼魔,而去祈求道教神靈拯救。 在行禱之中,神帶領我們上門拜訪了幾家儂族村人,按照宣教士教導我們當地的習俗與他們交,因此也交了幾位朋友。其中一家的狗見到我們就非常害怕,邊叫邊逃。在我們為村家禱告的時候,也不停地吠叫,直到我奉主的名吩咐牠才停止。在拜訪之中,因為語言不通,十一人中祇有宣教士及兩位隊友能用越南語與儂人交談,其餘的人祇有默默陪談。我也學習忍耐的聽,靜靜的祈禱。 回去之後,發現宣教士的一位兒子發燒及喉嚨發炎,需要醫護,所以我們禱告之後決定改變原定的計劃,一起送他回城就醫。神就感動宣教士帶領我們去岱衣族(佔越南人口1.9%, 約180萬)的城市行禱開拓宣道工場。靈戰再續… 這次短宣我學習到宣揚神道的一些靈戰功課: 宣道服事是屬靈爭戰,戰場是生活的每一個現實環境。 屬靈爭戰的服事就從禱告做起。 屬靈爭戰的服事有聖靈作帥領。 不懂言語也可以以心靈宣道,如行禱,為人祝福,共同聆聽神的指引… 不懂言語也可以以遵行對方生活文化方式去建立關係,準備福音之門打開。

危機 — 畢業典禮講道

程國儀牧師 危機就是危險的機會:在危險的情形中找到突破困難的生機,跨過危險,得勝並成長。按神的話去服事是一件危險的事。傳神道的人服事生活更加不容易。根據多個基督教機構的調查,發現傳道人的事奉壓力很大,生活極具挑戰:如95%每週工作超過65小時; 80%認為教牧事奉對家人有負面影響; 95%牧者沒有與配偶同禱; 90%牧者認為裝備不足應付教會事工需要; 70%傳道人常常陷入憂鬱; 80%的牧者配偶希望牧者轉業; 94%家人感受到服事的壓力; 還有每月約有1300位牧者被教會解聘; 每年約1700位牧者離開事奉。 不過這些危險的挑戰, 還算小事。按神的話服事最危險的,就是受到神的話責備攻擊。以西結接受神的命令,傳信息責備牧人,因以他們失敗了,以致羊群四散。神說:「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的牧人發預言,攻擊他們,說:主耶和華如此說:禍哉!…所以你們牧人要聽耶和華的話。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與牧人為敵,必向他們的手追討…」(34:2,9-10) 當傳道人去聽神的話, 竟然發現是攻擊他們的話;攻擊的敵人,竟然是差派他們傳道的神。舊約中稱為「牧人」的泛指神指派的領導,自然包括了現今的傳道牧者。以色列的牧者失敗了,他們自私,不尊重耶和華為王;只注意自己,不關懷別人。與神為敵是何等危險的事!或者是危機呢? 在座有很多神的工人,我們當在神前坦白,謙卑承認我們沒有作好的牧人,致令教會大受損失!瘦弱的沒有養壯,有病的沒有醫治,受傷的沒有纏裹,失喪的沒有尋找;作為教會的教牧同工們!求主憐憫!我們需要在神面前認罪悔改!因我們的失敗,軟弱,自私;讓好多弟兄姊妹也失敗軟弱自私;教會不興旺,以致不能復興,不強壯,也不剛強。靠著主的大能大力,我們工人須切實在神面前認罪;弟兄姊妹也要在神前認罪。有時牧人失敗,乃因信徒沒有讓牧者好好地事奉神;有時信徒軟弱,因牧人沒有好好地帶領。神為今日教會哀哭,我們有沒有聽到牧者的哀歌在教會裏?神的心焦急,因祂的工人失敗,羊群分散。我們在神面前當加以省察。 人雖失敗,但神卻不失敗;神要親自為牧人。神說:「我必親自作我羊的牧人,使牠們得以躺臥。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神的旨意要祂的兒子成為好牧人;且希望屬祂的人,跟隨好牧人的腳蹤行。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願意為羊捨命。」 最危險的事是在神的話中(以西結書34:9-10), 最大的機會也在神的話中(以西結書34:15-16, 約翰福音10:11):在主基督耶穌裏的牧人,代表神自己臨在教會中去牧養神的子民。為此傳道人要清楚是神呼召你去傳道牧養;神的話為牧養的準則;放棄個人權益, 而去造就群羊。 另一方面,在這時代環境中,牧人受了重大的壓力,飽受困難;但我們若真正作神要我們作的牧養工作,必須在神面前忠心。很多弟兄姊妹,在教會中感到失望,因牧者不負責任, 有時確實如此。但有時信徒對牧者的認識不夠,要求不合理;不尊重牧者,沒有給牧者機會發展事工。這是值得我們深切思想的。 讓我們一起在危險中找出生機:因為神要親自牧養教會!我們可以在主基督裏同享神的臨在, 願教會眾肢體同心跟隨主耶穌基督的腳步,順著聖靈應用聖經在生活及事奉上,藉教會榮耀上帝!

復活:今日,昨日,明日

程國儀牧師 要是沒有復活的事,那等於說,基督沒有復活了;如果基督沒有從死裏復活,我們就沒有甚麼好傳的,你們也沒有甚麼好信的。這樣,我們顯然在為上帝作假證;因為我們見證,說他使基督從死裏復活了。如果真的沒有死人復活的事,上帝就沒有使基督復活了。(林前15:13-15,現代中文譯本) 「復活」一般是指生命在死亡後再復生的意思;這是今天一個熱門的題目。有錢人計劃將身體凍結,以待醫藥科學進步,能夠使死人復活,並且發明延長人壽命的藥物。醫生可以在人死亡24小時內將人復活一至二小時,醫學界也在研發急救時不但將人救回,並且延長生命的時間。 從1982年以來,醫學文獻中至少記錄了三十八宗死人復活的個案。拉撒路綜合症(Lazarus syndrome)是指在心肺復甦失敗之後,人體循環系統自發地恢復運作,離醫生鑑定的死亡時間,有從數分鐘到數天之久的;這又稱為拉撒路現象(Lazarus phenomenon),是以聖經中的拉撒路來命名的,在聖經中,他死後耶穌使其復活。 「復活」在聖經中有兩個解釋:一指睡醒(帖前4:13),相對於死亡的睡覺和暫時的休息,基督徒相信「死」只是一種安息、睡覺的狀態,等主來時就要醒來、就要復活。另一個是指身體的改變(林前15:51),復活的身體是從必朽壞的變成不朽壞的、從羞辱的變成榮耀的、從軟弱的變成強壯的。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是最有系統及最詳盡討論復活的經文。 15:1-11 基督復活是福音的確據 15:12-19 基督復活是得救的憑據 15:20-28 基督復活引進眾人復活 • 死人復活的次序(21-28;死被毀滅(26)) • 從「前千禧年論」和「無千禧年論」兩個角度來看下面圖表 前千禧年論: 基督復活»基督再來» 已死信徒首先復活+未死信徒身體改變和被提» 問題: 1. 千禧年像新天新地那樣沒有死亡? 2. 不然,已死信徒再有第二次復活? 3. 未死信徒再有第二次身體改變和被提? » 基督毀滅仇敵 »基督將國交與父神 無千禧年論: 基督復活» 基督再來» 已死信徒首先復活 + 未死信徒身體改變和被提» 基督毀滅仇敵 » 基督將國交與父神 15:29-34 復活對信仰生活的影響 • 因為相信死人要復活→所以有人為死人受洗(29) • 因為保羅相信死人要復活→所以保羅願意天天冒死(30-32) • 因為死人要復活→所以信徒不要濫交朋友、敗壞品德(33-34) 15:35-57 關於死人復活的事情 • 死人復活的身體(35-49) • 自然現象的事實(35-41) • 必然的推論:不同身體,必有將來身體(42-49) 今日的形體 將來的形體 亞當 基督 …

誰為神州理舊疆? 華人基督教會屬靈傳統的探索

程國儀牧師 美國海外宣教會總幹事Rufus Anderson是一位有名的宣教學家,他給成熟的教會下了一個定義,就是能夠自養、自治、自傳。基督教入華已有二百年了, 中國教會不單達到以上的條件,甚至還向普世差出了許多宣教士。可是中國基督教教會有本色的信息嗎?還是依樣畫葫蘆地傳遞西方差會的信息呢?換言之,華人教會有自己的屬靈模式及傳統嗎? 一位資深的神學教授對我說:「根本就沒有華人神學或屬靈模式。」他指出華人神學要就是套用西方學說,或者回到傳統的儒釋道中去找,一直沒能建立起華人本色的基督教屬靈傳統,典型的例子是第五屆世界華人福音會議(1966)中的〈華人教會屬靈傳統的反思〉,除了略提倪柝聲及太極拳之外,資料全是西方教會的屬靈遺產。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神學家著手研究華人的屬靈傳統,他們主要沿著三條路線進行:中國主流儒釋道的思想、屬靈模式和教會歷史。 儒釋道的思想 大部分學者都從儒釋道來看中國基督教的屬靈傳統。天主教神學家秦家懿和孔漢思在神學宗教對話中,認為應從中國聖賢哲人宗教來將基督精神本土化,以致基督教能夠移植到中國,成為中國的屬靈傳統。(參《中國宗教與西方神學》)郭鴻標也從儒釋道的修養引介了中國式的基督教靈修。(參氏著《靈修傳統巡禮》)他們的進路正正符合了普渡大學社會學院楊鳳崗教授的發現。他研究美國華人基督徒,發現許多華人信徒的生活表現,都是結合了基督教與中國傳統(以儒家為主)的價值。(參氏著Chinese Christians in America) 溫以諾在探索中國本色神學時也認為華人屬靈觀是「最難處理的一項分題」,因為「中國傳統哲學思想,最缺乏的是論及宇宙(始末及屬靈境界)。」他的中色屬靈觀就是從儒釋道入手,延伸至屬靈的家庭,揉合了西方教會增長論及中國的家族理念。(參氏著《中色神學綱要》) 蕭輝楚從另一個角度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他發現縱然神學立場宛然相異的教會領袖,如趙紫宸、吳雷川和王明道,也會有相似的屬靈觀,就是「聖靈改造人格的道德模式」。是否因為他們雖然歸信基督,卻仍然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薰陶?如果真是這樣,那麼賈玉銘及倪柝聲的「崇尚靈性追求的奧秘模式、宋尚節及耶穌家庭的「活出靈力奇事的異能模式」,是否也受中國的儒釋道傳統影響多於西方教會的影響?蕭輝楚的研究,誠然發人深省,對於華人屬靈傳統的探討,的確很有價值。(蕭輝楚著〈華人教會中的聖靈〉) 屬靈模式 林榮洪在《風潮中奮起的中國教會》中探討中國本色化神學的過程中,借用了尼佈爾的「基督與文化」的五種類型,其實這方式也可應用在研究華人的屬靈傳統。例如敵對文化的判世屬靈觀(如王明道、王永信等);結合文化的順世屬靈觀(如王志心、丁江訓等);超越文化的出世屬靈觀(如趙紫宸、梁燕城等);反合文化的共世屬靈觀(如倪柝聲、楊牧谷等);改造文化的入世屬靈觀(如張亦鏡、蔡元雲等)等都可以追溯華人基督徒的屬靈立場的根源。這條路線很值得繼續探討。 教會歷史 趙天恩將華人教會的屬靈傳統分為四個階段:西教士影響時期;信徒自省時期(1920年代的趙紫宸、徐寶謙等);自傳運動(1930-40年代,王載、倪柝聲、賈玉銘等);及九七前後。(參氏著〈華人教會傳統屬靈模式對今日信徒之影響〉) 結語 在馬禮遜入華二百多年後的今天,也應該是華人教會屬靈傳統定位的階段。深信研究的進路,可以採用或結合上述的三條路線:從中國的傳統宗教思想入手、從個人及群體的屬靈類型、及從歷史的角度。盼望本文能激發學者同來參與探討,為華人基督教會的屬靈傳統開闢前景。

聖經與教牧學

程國儀牧師 教牧學基本上就是:學習神如何教導牧養祂的子民(羊群)。 無可否認,聖經中最富代表性的動物就是羊。從創世記中第一次向神獻祭,直到啟示錄中敬拜的對象,都是羔羊,也都是預表神子耶穌。而聖經中出現的「羊」大部份都是指著人;牧羊人就是神自己,或是祂所指派的人,牧養屬神的子民。故此從神學的角度上看,牧羊人和羊,都源出於一,同歸於一。 在舊約中神是以色列人的牧者(創48:15、49:24,詩23:1、80:1),以色列人也承認自己是神的羊(詩100:3、 28:9;賽40:11)。詩篇23篇是神牧養最好的寫照,但神牧養的過程,往往卻是不斷的差派祂的僕人去牧養,包括領導(如摩西、士師、君王),祭司,先知,智慧人,甚至有外邦君王呢(賽44:28)!新約中的大牧人當然指著耶穌而言(約10:11;來13:20;彼前5:4),牧者是神賜給教會的禮物,與監督長老同位(弗4:11;徒20:28;彼前5:1-3)。 以西結書34章是神對牧羊人最重要的教導,指出神牧養的三個重點:餵養保護,公平管理,尋找醫治。馬丁布塞耳(Martin Bucer)更將這章聖經應用在牧養事工上,提出牧養的五重責任: 一.吸引人歸向基督那裏去 二.引導離開真道的人歸回 三.糾正陷入罪中者的生命 四.堅固軟弱和愚昧的信徒 五.栽培健壯基督徒的靈命 實際上教會的運作,是組織信徒去完成神的心意,使萬人得救,作主耶穌的門徒,彼此相愛,見證福音。因為教會本身是一個志願團體,需要牧師傳道、長執信徒齊心合力,才能興旺福音。故此牧養需要一個方向,使信徒靈命長進,團結前行。 初期教會的牧養,是以福音及當時的哲學,牧養信徒靈命。後來新約正典成立,信仰有了明碓的範疇,牧養的根基也就建立在信仰宣言上。中世紀教會牧養以敬拜(彌撒)和告誡為中心,直到宗教改革。改革以後的更正教會就以講解聖經為牧養重心。十九世紀心理學興起,影響了教會牧養的方式,教牧輔導也成了牧養的主流。隨著多元化時代的發展,牧會更加複雜。教會增長運動就從各種社科研究,例如工商管理,人格研究,社區調查,領導學等汲取,幫助牧養的事工。不過福音派的學者卻努力歸回聖經的基礎,重尋聖經適切的應用性。以下幾位都是代表性的人物: Wayne Oates說聖經是「教會及信徒個人的規範,人類理想、感受、敬虔生活的寶藏」(The Bible in Pastoral Care, 29)。Donald Capps更應用詩篇去輔導憂傷,用箴言作婚前輛導,用比喻輔導婚姻(Biblical Approaches to Pastoral Counseling)。Eugene Peterson 用五書卷作牧養工具(Five Smooth Stones For Pastoral Work)。Charles Gerkin建立了「教牧聖經詮釋」(The Living Human Document: re-visioning pastoral counseling in a fragmented society),將聖經的含意應用在當今的處境上。 總的來說,教牧學就是按照聖經中,以牧羊人(牧者)牧羊作為教會事工(敬拜讚美、團契小組、教導栽培、宣道差傳)的基礎(參Derek Tidball, Skillful Shepherd,中譯:《靈巧好牧人》;Church Ministry By the Book)。故此教牧學是以神所指派的牧人,以聖經為基礎,以各種方式,來牧養教會。正如經上所說:「(神)又揀選他的僕人…將他召來,…為要牧養自己的百姓…於是,他按心中的純正牧養他們,用手中的巧妙引導他們。」(詩78:70-72)

尋根究底論門訓

程國儀牧師 美國著名基督教作家George Barna 曾說: 「對於許多教牧同工來說,門訓是一個疲於奔命的名詞;對於許多平信徒來說,門訓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字眼。」 最近一篇對美國教會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有三分之二的人認為自己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卻只有百分之三的人認同基督教及聖經的世界觀,且遵守其教導,這真是令人吃驚。這樣看來,宣稱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在認信與行動之間有極大的差距,也反映出教會在完成大使命上何等不足。主耶穌所吩咐的大使命(參太28:18-20),不單是要我們領人決志歸主,也要我們帶領他們作主的門徒,教導他們遵守一切主所吩咐的,所以信徒理應也是門徒,過跟隨順服主的生活。正如 John Calvin在《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中所言: 「所有認識神的真知識都從順服主而生。」 教會在門訓上為何失敗? 一、教會領袖對教會成功的定義有偏差 教會增長學稱為 ABC (Attendance, Building, Cash) 的牧會哲學:即聚會人數、自置堂址、奉獻收入,往往成為今日教會成功的指標。當然,很少教會領袖會公開承認是在朝這目標前進。不過,在教會計劃書中所設定的目標和年會報告中,就可見一斑。教牧領袖也可能無意中接受了世界上成功的標準,以外在可見的數量來論成敗,因此也就不必注重門訓了。世界宣明會的 Tom Getman 認為「我們的責任並非增加使人信主受洗加入教會的人數,而是要幫助人決志跟隨耶穌,活出祂的信息。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新約中只出現了三次『基督徒』,但『門徒』卻出現了約269次!」 二、教會領袖認為門訓已經落伍不適用 今天神學院訓練教牧的課程日趨專門化,不少在職教牧忙於惡補神學院內沒有教導或不足的科目,例如:輔導、心理學、管理學等。加上信徒背景多元化,工作家庭社會壓力又重,教牧面對特別需要貼身關顧問題的「小羊」,往往已弄得心力交瘁,哪有時間餘力去門訓信徒?但 David Bosch 在《Transforming Mission》中說:「成為門徒的意義就是下定決心絕不回頭地轉向神和鄰舍,從此一生不停地行走這條路,路上不斷地發掘愛神愛鄰舍的新層面。」 三、信徒錯解救恩、沒有貫徹因信稱義 因信稱義被理解為只要舉手表示相信或作一個決志禱告就已經完成了整個信仰的過程,從此生活依然故我,只等著上天堂。A.W.Tozer 在《Jesus, Author of our Faith》中說:「時下流行傳講無痛的基督教,和自然成聖論,己成了即時文化的一部份。祇要倒一點水攪混,再拿起福音單張,你就算是基督徒了!」 不錯,救恩是藉相信基督耶穌的拯救而得,可是神還讓信主以後的基督徒活在世上,作祂的見證,聖經也教導我們要靠主成聖,我們就應繼續認識神的真理,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參羅5-8章,弗4-6章),跟從主的腳蹤、作主門徒、榮神益人。J.C. Blumhardt 在《Thy Kingdom Come 》說:「對耶穌的門徒來說,從頭到尾都是一句話:服從主。我的意思是,『你這信的人,服從你所信的人』,比較『今天相信』更重要。如果單單相信而不服從,那又有什麼益處呢?」 四、信徒誤認門訓是特為「屬靈人」而設的 聖經記載,信主的人就是跟從耶穌、學習耶穌的「學生(或學徒)」,也就是門徒,新約稱之為「道上的人」(People of the Way)。後來福音傳到了安提阿,耶穌的門徒才被稱為「基督徒」(徒11:26) ,直到今天。所以,門徒包括了每一位基督徒,不單是特別長進的信徒。百多年前,A. B. Bruce 寫了一本經典之書《Training of the Twelve》,指出四福音裏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耶穌如何訓練門徒」;耶穌要叫受過訓練的門徒去帶領人信主,成為跟隨耶穌的門徒。麥卡瑟稱門徒為《十二位平常人》,都不是靈性超凡的人,卻跟隨一位靈性非常的主,被祂改變了生命。 五、教會誤解門訓的內容和特色 許多人以為門訓只是一些小組化單向教導或學習,其作用已被其他小組取代,如:查經小組、互助小組、成長小組、代禱小組。而且坊間門訓的材料大都是翻譯,還沒有為華人信徒度身訂造的。其實門訓就是跟隨基督的腳踪,活出主的生命,也就是傳承那因領受了福音而被聖靈改變的生命。當然人若沒有自己作過門徒,也很難教導他人作門徒。 Bruce還指出耶穌對門徒的三個呼召,它們(加上我以下的第四點)也是我們跟隨耶穌與門訓事工的重心。 約1:39記載主對兩個門徒說:「你們來看」。這是耶穌的第一個呼召,就是「我做,你看,我們坐下來談」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