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的動機

方鎮明博士 現代人都需要愛,正在尋找愛。有時候,教會在愛的見證上不完美,然而現今很多信徒,正努力把教會變成一個充滿愛的群體,讓人可以在其中建立親密的關係,並感到教會中有人願意服務和支持他們。這些滿有愛心的基督徒相信,神的心意是要拯救每一個信徒,在主裏合而為一,讓愛火重燃,一起活出愛。 究竟教會可以如何重燃愛火,成為愛的群體?《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指出,那比愛心的行動更基本的,是「在心態上對人存著愛心」。教會若要愛火重燃,必需從心裡存著愛的動機: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這番話並不是說愛心的動機比較行動更重要,而是說動機和行動是不可分隔的。動機是行動的力量和根源,好的行動必需建基於愛心的動機。否則,無論人在外表上,表現出一連串美善的行動,對他而言仍是無益的。神是看內心的。神看重的,並不全然根據人的外在行為,更加重要的,是人心裡存著愛的動機。這種「動機優先於行為」 的價值判斷,是基督信仰的人生觀。 窮寡婦的兩個小錢 耶穌讚賞窮寡婦的兩個小錢,卻輕看好些財主的慷慨奉獻(可十二43)。在人看來,這兩個小錢是微不足道的,比較財主的奉獻是九牛一毛。然而神看重的,並不是我們的奉獻的數量有多少,而是我們在奉獻中,投下的愛心有多少。耶穌讚賞這位窮寡婦,並不是基於外表上這兩個小錢的價值,而是她內心充滿神的愛,這愛使她在困難中仍感到需要奉獻給神。 舊約聖經強調人民的奉獻(申十四29),其中一部份是用來救濟孤兒寡婦的。但文士制定的「神聖」 制度,卻規定窮寡婦要把養生的兩個小錢,在聖殿奉獻。聖殿的制度原本是要幫助窮寡婦,但卻成為壓制她們的工具。 耶穌看見文士透過神聖的制度,侵吞寡婦賴以為生的家產。聖殿的外表雄偉,當中的石柱是鑲金的,但聖殿的制度卻是敗壞的。這聖殿將要被拆毀,直至每一塊石頭不會在另一塊石頭上面(可十三2)。 照樣,在神的面前,富裕的財主不及敬虔的窮寡婦。耶穌提及窮寡婦的故事之前,也提醒門徒要防備文士那看重外表但內心卻缺乏真正的敬虔 (參可十三38~40) 窮寡婦在困難中仍遵守「神聖」的制度,堅持奉獻僅有的兩個小錢,她心中對神的愛是值得鼓掌的。她對神存著愛的動機,使她具有活潑的生命力。這樣的人是耶穌所稱讚的。 從某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人存著愛心的動機而行善,即使這人是拜偶像的,他所行的仍是蒙神悅納的。因為凡有愛心的,都是源於神,而不是源自魔鬼!簡言之,一切愛心的動機都是源自神。並且,神是看內心的,凡人的行動出於愛心的動機,這行動是「真正」的愛心行動,這等人必會得到神的祝福和其他屬靈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