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練「簡樸」

熊潤榮博士


在基督教眾多靈命傳統中,「簡樸」(Simplicity)可以指個人的一種美德和生活、對神的純一心態、默觀禱告的狀態等。

聖經與發展

在舊約聖經中,「簡樸」的概念是聯系到正直(integrity)、整全(perfection)和內心真誠等,所以在七十士譯本中,它們常被翻為haplous(簡樸,simple)。這個字在新約福音書是譯作「明亮,sound」–耶穌說:「你的眼睛若暸亮(簡樸),全身就光明」太6:22,路11:34)。在其他書信,haplotes(簡樸)則指慷慨捐贈有需要的人(林後8:2,9:10-13,雅1:5)。總合而言:聖經的「簡樸」指委身於神,生活正直、有愛心,心思單純。

早期教會傳統把聖經「簡樸」的概念應用到默觀(contemplation)和與神合一的操練上。如教父們所說: God is infinite in his simplicity and simple by reason of his infinity(神的簡樸是無限的,而祂的無限是簡樸的)。又如:Simplicity of intention gathers into the unity of the spirit the scattered forces of the soul, and unites the spirit itself with God.(意志的簡樸使人的靈魂與神合一)。

來到近代北美社會,「簡樸」進一步發展為生活簡樸、簡單、不實行「自我主義」的物質消費,同時也注重內心的簡樸,與神同行。這是可嘉的,因為美國人口只佔全球人口5%,卻佔用了全球的資源24%。相比下,全球大部分的人口,都活在貧窮之中。

「簡樸生活」的定義和操練

「簡樸生活」可定義為「實踐一種不過度耗用、貪得無厭和覬覦他人物質的生活方式,以致我們能夠更親近神,更主動關懷人和服事他們。」當我們進入簡樸,定睛在耶穌身上,我們就可以過一種不被焦慮困擾和戀慕物質和錢財的生活。活得簡樸是人自願選擇的生活方式,基於進一步實踐信仰而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和個人耗用,以便能與那些缺乏的人分享物質資源。這有別於本性節儉,一味積財。簡樸生活並不是律法主義式的生活。聖經並無訂下任何規條,要求我們只可以使用多少錢或存多少錢。除了簡樸,聖經也要我們生活有智慧、享受神的賜予(傳5:19)。操練簡樸的方法如:慷慨施捨(提前6:18)、憐憫(羅12:8)、接待(彼前4:9)和自甘貧窮(林前13:1-3)。其他方式:不崇尚名牌和設計師品牌,而是選購合用和耐用的。還有,在有需用時才購物。

「簡樸」的益處

簡樸會帶給我們平安和知足,那管人生境遇是平順豐足或迂廻曲折。簡樸使我們內在的態度有焦點,幫助我們敏感於神的恩典、供應和指引。我們會看見所擁有的一切皆是神的恩典而非權利;我們會了解到我們抓緊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屬於我們的;我們會更喜樂,更會感恩。

簡樸使我們邁向更自由的生活,不再沉溺於物質和短暫的事物。其實,許多生活的體驗是來自人對身邊的人、事和物的關注,而非只顧個人財富和享受的多寡。諸如好朋友相聚、獨自到公園、圖書館,或是到樹林去散步等,這些生活可以帶來更大的滿足。
簡樸幫助我們抗衡身處的文化,得以更自由地敬拜耶穌,享受神,甚至宣講福音。